铁观音知识,紫砂壶入门十大知识
铁观音知识,紫砂壶入门十大知识?
第一:容量。一般几个人喝茶,选择合适的容量,如果平时一个人喝茶可以选择200cc以下的壶;2~3人的可以选择200~300cc的,4人以上的选择350cc以上的;260cc左右的称为黄金容量单人、多人都可以选择。
第二:适茶性。一般情况下紫泥壶适合所有的茶,选择紫泥壶最保险;对于喝铁观音这类茶香比较重的茶可以选择朱泥壶,因为朱泥密度高扬茶香。对于绿茶类的可以选择段泥而且泡茶的时候最好不要盖盖子,水温保持80摄氏度就可以,绿茶很容易被闷坏。
第三:壶型。选择一些传统类的壶型,毕竟这些传统壶型是经过长时间的验证延续下来的。比如仿古、石瓢、西施、半月、汉方、德钟。对于花器和筋纹类的壶新手不要去接触比较难清理也比较难判断工艺的好坏。
(常见的壶型)
第四:泥料。优质泥料往往选料精细、加工繁复、陈腐多年、泥色自然、温润凝重而无须加工,入手便光润古雅。所以紫砂壶用泥的基本原则一是原矿;二是老泥。 原矿,意味着天然矿石制成泥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及染色剂。 老泥,“老”意味着陈腐时间长,至少需要数年,才用于制壶。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陈腐,才具有更好的可塑性,更强的透气性。
第五:价格。不要低价壶,不要高价壶,太低的你懂得,太高的目前还不太适合你。等你学会了开壶,养壶,养出了漂亮的包浆,并体会到了人养壶,壶养人的乐趣,再考虑吧。切记,新手买壶1000-2000之间,不要买太贵。如过真的遇到一把好壶,也可尝试入手,毕竟好壶难得,但一定要谨慎!
第六:稀有泥料-泥料骗局!还是那句话,买壶,别指望着能捡到漏,那些标榜着龙血砂、大红袍、黑金砂的壶,售价却在大几十到小几百不等。一边说着家藏数十吨濒临灭绝之上等好泥,一边卖着小几百块钱的白菜价,如果你是卖壶的,你会不会这样去贱卖?想通这个环节了,不知道这样的漏各位敢不敢去捡?
第七:内壁章-手工壶骗局。就是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内壁章,懂行的人应该知道,内壁章根本说明不了任何的问题,有内壁章的不一定就是全手工壶!某宝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句话“全手工必有的五处内壁章”,这句话就是在混淆一个有内壁章的就是全手工壶这个概念。所以说内壁章大家看看就行,有没有都无所谓的,我所知道的几个做壶的大师,有时候全手做壶还会忘记盖章呢!
第八:倒立-气密性骗局。很多商家都会让你看一张按住壶嘴让壶倒立的图片,然后说这把壶的气密性好。关于这个结论,我本人做过实验,拿了一把做工很差的灌浆壶玩倒立,也轻松倒立了。其实倒立这种事,和壶型有关,西施、仿古这样的壶型能做倒立,像石瓢这样的壶型,永远别想玩倒立!所以倒立这种事,看看好玩就行,别指望这能倒立就是气密性好了
第九:壶身水快速吸干壶-透气性骗局。用热水淋在壶身上,水不会往下淌,而是慢慢收干。卖家用这样的表现去标榜自己的壶是原矿紫砂壶,说这是紫砂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好的表现。对于这个套路,我拿了一把几十块的机制壶做实验,在壶内灌满热水,等壶身热起来以后,把开水浇在壶上,也一样是慢慢收干。所以说,这样的表现,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原矿紫砂壶,具体的原理我也不知道,估计是那点水分被热量蒸发了吧。
第十:职称-大师骗局。我对壶友不止一次说过,职称这东西看看就行了,千万千万千万别当真。代工这种事,在宜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卖职称壶多的是,真正的本人作品,我相信是百中无一的。不知道壶友门有没有看到有职称就买壶的,我可以告诉你们,大部分都是代工的,一定要谨慎。
茶叶知识与茶道?
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1、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①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②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
③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
④茶称谓起源于中国。
2、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①神农时期:大约5000年前,茶生叶被用来煮着喝,作药用;
②春秋时期至西汉初:大约2000年前,茶叶作为食用;
③汉朝:1500年以前,茶叶已成为宫廷饮料;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成都是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
④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饮茶已十分普及,兴起茶道;
⑤宋代:1000年以前,讲究水质、斗茶活动,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已达登峰造极;
⑥明代:据今600多年,朱元璋下诏“摆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撒茶开始流行;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⑦清代:300年以前,茶馆开始盛行,中国茶开始大量出口,独布世界茶市,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⑧清末至建国前,由于清政府腐败和战乱,茶道走向衰弱:
⑨改革开放后,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开始复兴。
二、茶区的分布
1、世界茶区分布
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并以中国为最。
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以生产红茶为主,出口占据欧洲市场的主要部分;日本主要生产蒸青绿茶,有小部分乌龙茶;中国的茶叶种类最齐全,有六大茶类。
女生做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高雅?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女生尤其高雅!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别提能翻开那些经典著作的人。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阅读,所以微信公众号才能那么火。
但看完各大微信公众号那些吸人眼球的所谓爆文,其实你能得到的知识非常有限,甚至转眼就忘。但当你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一本书,久而久之,你的知识,眼界,思维和行为举止都会收到潜移默化的改变。
读书多了的女生,她的气质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她不会为了几毛钱而在菜市场跟卖菜大妈争个脸红耳赤,虽然她也有可能很拮据。她能与人为善,能包容万象,能理解并顾及别人的感受。
这样的女生何尝不是高雅的呢?
铁观音的消青和拖酸是什么?
铁观音有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之说,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题目上所说的“消青”和“拖酸”,其实是清香型铁观音4种类型工艺中的2种。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清香型铁观音的4种类型工艺,让你更清楚的了解铁观音。
不要认为有绿叶红镶边的铁观音就是传统铁观音,也不要认为清香型铁观音就都是青绿色的。
如今的清香型铁观音已经在安溪本地有比较成熟的分类:正味/正炒、消青、拖脯、脱酸。如果几种铁观音茶叶拼配起来,那口味更是五花八门。还是上一张图帮助你理解:
茶青的采摘是没什么差别的:采茶时间一般是早上10点至下午16点。遇上下雨天停采,有露水的茶叶也不能采,太阳下山也不能采。早上10点之前茶叶有露水,不能采;下午16点之后,茶叶运回来没有足够的太阳晒青,也不能采。
茶叶的制作从晒青开始,之后就有了各种不同制作工艺:正炒、消青、拖脯、拖酸。当天采摘的茶青经过晒青、摇青、凉青几道重复工序之后,第二天就要进行杀青(炒茶)。根据杀青的时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下
一、正味/正炒
第二天凌晨4:00-8:00下锅炒茶的,炒制出来的铁观音称为正味/正炒型铁观音。
正炒铁观音的特点是:口感偏淡,汤色浅黄绿色,干茶浅绿泛黄,带淡淡兰花香或米粥香,茶汤滋味白。
严格说来,标准正味必须在早上8:00杀青完成,但实际上茶农更愿意在8:30之后至11:00之前进行杀青。8:30--11:00这段时间的下锅炒制其实是消正,但通常也归为“正炒”。
消正是正炒的改良版。原因有四点:
1.茶农在茶季时基本都是高负荷的体力劳动。早上4:00-8:00是最佳的休息时间,如果这段时间起来炒茶,接下去要同时制作昨天采的茶青,还要上山运回当天采的茶青并且晒青,做青。两天采回来的茶青要双线制作,场地空间不够,劳力也跟不上。
2.太早炒茶,茶青含水量太高,炒茶的时间要明显更长,浪费能源而且质量未必更佳。标准正味茶是最难于成功的,主要的难点是:难于消除苦涩味,茶味偏淡,汤白(色泽淡白)水白(透水味),茶相,汤相也不好也不绿。难于做好,而且做好了也不见得高价,所以茶农不喜欢制作标准正味。
3.消正能够克服标准正味的缺点,成功率大大提高,但是高端茶品质量稍减。消正的优势有:汤色较绿,滋味较浓,香味高,苦涩味易消除,缺点是:有点“青味”,香味不够纯净优雅。
4.消正的口味更类似于正炒,如果把消正归为消青类,几乎就没有正炒铁观音了。做好青的茶叶,适合正炒的茶青:茶梗只红一半,叶片黄绿,红边不大明显,嫩叶的红边较多,但是制作过程中基本被揉碎,不存在于成品茶中。
杀青、摔青、筛青之后的茶叶,有点邹,很清爽的绿色,类似于甜菊叶。此后的茶叶至成品前都叫做“茶索”
大家通常喝到的正味茶基本上是“消正”而不是“标准正味”。
二、消青
第二天下午13:00至17:00下锅杀青的茶叶称为消青型铁观音。
消青茶的特点是:带青味,淡淡花香,香型类似兰花香、桂花香、栀子花香或者茉莉花香,干茶青绿,汤色黄绿。
消青的做法最受茶农的欢迎:
1.制作消青茶,失败率极低,销路好,茶贩喜欢收购。
2.制作时间上好安排。
3.消青茶的受众多,南方人用茶量大,闽粤二省的大部分茶客基本上喜欢又绿又浓又香,无苦涩味的茶。消青茶可以做到。
特别提示:消青的消字不代表把青味消除,真正意义是把水分消的更干净,这样炒制过程叶绿素分解较少所以成品翠绿喜人。
消青的特点反而是有“青味”。消拖:消拖茶在做青过程走水更彻底,后期制作(包揉成型)阶段制作时间更缩短。使得茶叶的品质更容易控制,降低风险。
消拖茶口味更重,但香味更低。若出现“拖味”会被茶客误以为是“拖脯”消青:做青好的茶叶,刚从青房里拿出来味杀青的(左)和杀青后的茶叶相对比:
三、拖脯
拖脯的做法是:当日16:00之前采摘的茶青,经过较长时间的做青(发酵)直等到第二天19:00之后才开始下锅炒茶(杀青),这样的制作工艺就叫托脯。
拖脯因为摇青和凉青的过程较长,茶青走水较多,颜色暗绿,叶质柔软,就像农民晾晒制作菜脯(萝卜干、白菜干)的状况,时间拖得比较长,故称“拖脯”。也有说成“托补”,“托哺”的,意思相同。
拖脯的特点是:干茶墨绿油润,滋味浓醇,带拖味、“日晒味”等,拖味浓厚时,容易被茶友误认为是拖酸。
茶青的梗已经从绿色转变为红褐色了。这是茶梗叶绿素分解、水分流失造成的
发酵适度的茶青是这样子的:叶子柔软,红绿适度。
晚上19:30茶青走水够了,可以杀青了。看好了:“绿叶红镶边” 。
走水过头的茶叶,叫做“死青”,嫩叶部分已经变干变红的,是要拣掉的,否则会破坏整锅茶叶的品质。
遗落地上没有摇过青的茶叶还很青很硬,也是不可以用的,也是会坏了整锅茶的。
试喝一下杀青后的茶叶:拖脯茶青的发酵程度很高,红边明显哟!
四、拖酸
也有人说成脱酸。茶青拖到第三天早上才下锅炒制的工艺,就叫拖酸型铁观音
拖酸的特点是:口感浓醇,略带酸味,适合重口味的茶友。酸而不腠,酸而带香,带类似啤酒的怡人香味的拖酸铁观音也是上佳茶品。
拖酸的茶叶基本上要定制的,制作成功率极低。往往会把茶叶拖到臭而不酸。拖酸适合口味特别的茶友。
高档的茶品价格极高,曾经于10年前喝到一款茶,略带淡淡的啤酒般怡人香味,齿颊微酸,回甘明显,喉韵甜丝丝的,价格1000+。此茶之味至今记忆尤新,始终不忘,此后再也寻找不到这样的茶品了。
拖酸茶叶往往不被大众接受,也会被误认为放久变质的茶叶。
拖酸茶叶其实是需要高成本的:
1、拖酸茶叶基本上要新枞茶叶来制作,新枞茶青的成本较贵,叶片肥厚,耐泡。
2、制作时间长,自从茶青采摘回来后,要照料茶青知道第三天早上或者中午才下锅炒制,比正炒茶叶的制作时间整整多了一天。
3、条件限制,因为凉青占用场地空间,多耽误一天,会造成另外两天采摘的茶青没有场地制作。所以拖酸的茶叶往往安排在茶季开始或尾声阶段,采茶量少,采茶间歇停顿的时间段来制作。
浓香型铁观音和清香型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浓香型铁观音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
清香型铁观音以青年为主,知识分子居多,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清香型铁观音原料,再进行精制烘焙的铁观音,可称为浓香型铁观音。
与清香型相比,浓香型铁观音的主要优点有方便保存,不必像清香型那样冷藏。
由于浓香型铁观音发酵充分,茶黄素、茶红素等暖胃物质较多,所以更加养胃润肠,更加适合冬季等低温环境下饮用;可以满足了市场对铁观音的多样化需求。
清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性的轻发酵茶叶,清香型茶叶强调的是清汤、鲜度和市场上现在流行的“歪酸”、“青酸”就是这一清香型茶叶的代表。
叶子的成色好,叶子翠绿,叶子极具欣赏性,香气一拿就可以拿香了,冲泡出来清汤绿水,无枝无沫,香高味纯,适合欣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