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毒性,浙江十大毒蛇排名
竹叶青毒性,浙江十大毒蛇排名?
浙江省山脉众多,有雁荡山、天台山、四明山、大罗山等山脉,组成了浙江特有的山林地貌。丰富的山林资源,也养育了众多的蛇类,很多还是浙江地区特有的蛇类。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蟒山烙铁头蛇,原矛头蝮,福建竹叶青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福建华珊瑚蛇、中华珊瑚蛇,青环海蛇、黑头海蛇,长吻海蛇;
农村老人说有一种蛇会在庄稼上面飞跑?
经常听老人提起草上飞,从来没有见到过,还是国外了却了此心愿。
2015年11月9日,玻利维亚工程收尾完成,等待回国的日子里,几人撺掇好了要去一睹贝尼河芳姿,鱼获也有,蛇虫更多。
回程,还未走出原始森林,齐膝深的草丛飒飒作响,走在前面的金文杰突然挥刀往草丛里猛砍,正疑惑间,老金用刀拨开草丛,只见“草上飞”的身段隐匿其中。拍照时,蛇昂首吐着信子,呈攻击态,没敢拍摄它的头部。若非如此,岂不是“一朝被蛇咬”!
刀劈草上飞的故事有些险,还是不涉险的好。
此图你能十秒内看到蛇在哪里么?
近距离再看
用刀挑起来
是不是跟草的颜色一样?据当地人说此蛇有毒。
金文杰说从他靴子上沿窜过去的,两侧都是高过膝盖的草丛。
头部细节
广东有几种毒蛇?
现在有50种毒蛇,最后发现的为蟒山烙铁头蛇。 十大毒蛇为白唇竹叶青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尖吻蝮、金环蛇 、眼镜王蛇 、银环蛇 、原矛头蝮 、圆斑蝰、舟山眼镜蛇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类,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毒蛇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人。
人们一般认为毒蛇有毒,然而毒蛇的毒液只能在血液中才能起到相应作用,而饮用毒液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白唇竹叶青,体长60--75厘米,尾长14--18厘米,体重约60克。头呈三角形,腹面为淡黄绿色,各腹鳞的后缘为淡白色,尾端呈焦红色。
全世界3000种毒蛇中仅约15%被认为对人类是有毒的。
在美国约有25种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缅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在美国虽然每年大约有8000多人被毒蛇咬伤,但其中死亡者每年不到6人,大多数为儿童,老年人,某些宗教派中耍弄毒蛇的教徒和未治或治疗不力者。
大多数是被响尾蛇咬伤而且几乎所有死亡者均被响尾蛇咬伤所致。被其它毒蛇咬伤的大多为铜头蛇和少数的棉口蛇(一种水中的噬鱼蛇)。
珊瑚蛇占所有蛇咬伤的<1%。每年被动物园,学校,养蛇场,业余和职业养蛇者所收养的进口蛇咬伤约100例,多数被咬者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发生于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恼怒的时候,咬伤的部位以四肢为最常见。
中学男厕发现圆斑蝰蛇?
前段时间,深圳一名男子去洗手间时意外发现了一条眼镜王蛇,好在眼镜王蛇长长的身体露在外面,被及时地发现,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不,近日在福建南安的一所中学内,几名男同学上厕所时又发现了一条毒蛇,只不过,这条毒蛇不是眼镜王蛇,而是圆斑蝰蛇。虽然,圆斑蝰蛇的体型不如眼镜王蛇,但是其毒性要比眼镜王蛇要强很多。那么,圆斑蝰蛇是一种怎样的毒蛇呢?它到底有多恐怖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鉴于许多小伙伴对真蛇的图片会感到恐惧,所以下文配图我们尽量不用真蛇图片)
圆斑蝰蛇圆斑蝰蛇是蝰蛇科山蝰属下的毒蛇,从外观上看,它的背部呈灰色,上面有着大大小小圆斑纹路,看起来就像是一条锁链一样,而且其身上的圆斑酷似花豹身上的斑纹,所以它又被称为锁链蛇、金钱豹蛇。这种灰色为主打色加上圆斑纹的身体特点,让它们非常具有隐蔽性。圆斑蝰属于山蝰属,而山蝰属在印地语中有“潜伏者”的意思,这就是根据它们身体与环境融为一体的特征而来的。
圆斑蝰蛇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台湾地区,国外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以及印度。虽然圆斑蝰蛇的分布较广,但是在我国圆斑蝰蛇呈少数量、局限分布的状态,其中以台湾省的数量最多,而在泰国、印度、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它们的分布很广,也是比较的常见的一种毒蛇。
圆斑蝰是一种中小型的毒蛇,成年后平均体长在1.2米左右,目前最长的圆斑蝰体长为1.66米,它们的头部呈扁平的倒三角状,鼻孔很大呈不规则的圆形。虽然圆斑蝰的体长不算长,但是它属于粗壮型蛇类,浑圆且肌肉发达是它们的特征之一。在原生环境中,圆斑蝰蛇可以栖息在海拔0-2100米的各种环境中,不过圆斑蝰不太喜欢潮湿,所以沼泽、热带雨林中比较少见,反而是开阔的、长满杂草的平原地带是它们的最爱。
圆斑蝰有多恐怖?圆斑蝰蛇的恐怖之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
第一:伤人数量。
虽然圆斑蝰喜欢栖息在杂草丛生的草原上,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平原地区被开发成为农田,这大大的增加了人与圆斑蝰相遇的几率。在印度,圆斑蝰是四大毒蛇之首(印度眼镜蛇、青环蛇、锯鳞蝰以及圆斑蝰),每年发生在印度的毒蛇咬伤致死的事件中,有超过60%是圆斑蝰造成的,据统计,每年圆斑蝰仅仅是在印度就能带走数千人的生命,这一数据超过了眼镜王蛇、眼镜蛇、五步蛇等多种毒蛇,因此圆斑蝰才被称为亚洲最毒的毒蛇之一。
生存区域接近人类的农作区,而且善于隐藏,是圆斑蝰伤人较多的原因,同时也是它恐怖的原因之一。
第二:半数致死量和排毒量
我们在判断毒蛇毒性时,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那就是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杀死一半以上的小白鼠所需要的最小的毒液剂量,也就是半数致死量(LD50),单位是毫克每千克,数值越接近0,毒性越强。从LD50数值上看,亚洲最毒的蛇无疑就是银环蛇了,它的LD50达到了恐怖的0.08,是眼镜王蛇毒性(0.35)的5倍左右。
圆斑蝰蛇的LD50(皮下)数值为0.15,从数据上看,是眼镜王蛇毒性的2倍之多。我们之所以一直的强调皮下注射,是因为皮下注射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最贴近毒蛇真实咬伤的注射方式,而这个结果通常用在毒蛇咬伤上是最准确的。而且圆斑蝰蛇的毒液长度在1.5厘米左右,这个长度咬中动物时,毒液一般都在皮下。
除了LD50数值外,毒蛇的单次排毒量也很重要,因为大多数的毒蛇咬人,只咬一口就能将毒腺中的毒液全部排出,而且像眼镜王蛇这种毒性不算很强的毒蛇,它们成为致命毒蛇的原因就是因为超大的排毒量。
圆斑蝰蛇也是如此,虽然它的毒性不如银环蛇,但是它的特点是可以连续多次攻击目标,并且每次都可以注射毒液,这就厉害了,因为圆斑蝰蛇的平均攻击次数为3次,单次的平均排毒量在90毫克左右(第一次最大排毒量可达150毫克,之后两次递减,所以平均70),累积三次一共可以排出接近270毫克的毒液,这已经与眼镜王蛇有一拼了。
因此,超强的毒性以及超大的排毒量也是圆斑蝰恐怖的地方。
第三:毒液类型和致死速度
不同的毒蛇毒液类型也不同,从整体上看,神经毒素、出血毒素、肌肉毒素以及心脏毒素是毒蛇常见的毒液类型。但是,有些毒蛇并不只有单一的毒液,而且混合毒液,混合毒液要比单一毒液的破坏性更强。圆斑蝰就是如此,它的毒液中含有神经、出血两种毒素,其中神经毒素能够侵害生命体的神经系统,出血毒素除了能让生物伤口持续流血外,还能导致机体内脏出血。因此,一旦被圆斑蝰咬伤,在这两种毒素的作用下,致死率是相当高的。
从目前的被圆斑蝰咬伤的案例看,最快致死的时间在0.4-2.5个小时之间(也就是最快15分钟),平均致死时间在41-72个小时之间,超过了所有的亚洲毒蛇。
总结圆斑蝰的恐怖之处在于它们会在农田附近活动,而且身体本身就是极好的保护色,不易被察觉。其次,圆斑蝰的半数致死量以及排毒量在毒蛇中都属于佼佼者,再加上混合的致命毒液,让其成为了亚洲最恐怖的毒蛇。
最后,值得一提的被圆斑蝰咬伤后发作时间非常的快,因此被咬伤后第一时间应该扎紧伤口的近心端,防止毒液扩散,之后要迅速的就医。
竹叶青蛇毒吗?
竹叶青蛇是毒蛇。它体形较细小,不易被发觉,因此危险性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