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黄芩,搭配什么吃可以达到最好的祛湿效果

2023-10-29 94阅读 0评论

炒黄芩,搭配什么吃可以达到最好的祛湿效果?

中药真是一个比较神奇的东西,即使是同一味中药,生用与炒制之后再用,它们的功效却有所不同,你说神奇不?就如本文提到的薏米,炒熟和生的有什么区别,功效有什么不同?在临床上又应该如何应用?搭配什么吃才能达到最好的祛湿效果?通过本文的介绍,一次性解答以上所有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熟悉一下薏米到底有哪些功效?

薏米在临床上又叫薏苡仁,它经常生长于在屋旁、荒野、河边或阴湿山谷中。在农村的小河边经常可见,而且喜欢生长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地方。

炒黄芩,搭配什么吃可以达到最好的祛湿效果

在《神农本草经》里记载:“味甘,微寒。”而在《中国药典》里记载: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等症。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都是对生薏米功效的描述,也就是说生薏米它的性味是寒的,主要是利水渗湿,清热排脓,也是日常我们常常用来祛湿的一种药物。

当然,临床上不单单只有生薏米的应用,也有炒制薏米的应用。而炒制方法就是取拣净的薏苡仁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之后取出,放凉即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麸皮与薏米一同炒,每薏米100斤与麸皮10斤同炒,也是炒至微黄色即可。

当薏米炒制过之后,它的性味就有所改变了,从原来的药性微寒变成了药性微温,而这一药性改变,自然功效也有所改变,就变成了消食健胃的作用为主,也就是可以健脾止泻。这就有点像大米经过炒制以后,性味偏于温热,就具有温中散寒、止泻、健脾胃的作用。炒过的薏米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都已经清楚了生薏米与炒薏米的作用了吧:

①生薏米药性甘、微寒,主要是利水渗湿,排脓消肿的作用,特别适合于脾胃湿热,可以祛湿,清热补肺,还可以用来治疗肺痈、肠痈等症;

②炒薏米药性甘、微温,主要是健脾止泻的作用,可以消食健脾,温中散寒,还能止泻,特别适合于脾胃湿寒。

所以说,不论是生薏米还是炒薏米都具有祛湿的功效,但是生薏米主要是去湿热,而炒薏米主要是去湿寒,这个在应该时应该要分清楚。

那么,薏米搭配什么吃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知道祛湿就用薏米,有些人祛湿效果比较好,而有些人祛湿效果却不好,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是因为不会搭配,薏米往往跟赤小豆一起搭配的效果是最好的;一个是没有分清是身体里面的到底是什么湿气,因为湿气分湿热以及湿寒,不同的湿自然就用不同的薏米了。

还用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忽视了薏米的用量。医书里记载:薏米性属和平,渗而不峻,补而不腻。乃清补淡渗之品,唯药力和缓,且质地较重,故用量须倍于他药。而《本草述》里面也有记载: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另外,《本草新编》里面也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从这些医书里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薏米要达到祛湿的效果,一个需要与其他健脾去湿的中药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单单只是薏米一味中药祛湿,那样效果是很慢的。而且在使用薏米的时候,用量一定要足,可以比其他搭配的药物多一倍,这样才比较容易起效果。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了,怎么同样是用薏米祛湿,为什么别人的祛湿效果那么好,而知道的祛湿效果却不理想!那就是你没有用对!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喝黄芪水会便血?

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患者脾气虚并有湿邪而造成的。

黄芪是有很明显的副作用的,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喝黄芪泡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而且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喝黄芪水,必须用熟黄芪,不能用生黄芪。

2.单一服用黄芪泡水的话,应该先用党参试试,有效而无副作用,再改用黄芪,而且要逐渐加量,不可以一次大量,以保养而论,每天最好不要超过10克,一杯水有2~3克已经很够反复泡了,而且不宜长期久服,否则物极必反,易受损害。

有人说喝15克,不是配方使用、不是纯粹治病,那种喝法是要命的。要么,配方最大用量是60克呢,愿意试试吗?

3.有上火、阳亢、感冒、咳喘、便秘、消化不良、局部肿痛等情况,是不能喝黄芪水的。

像题目上这位,喝了黄芪水会便血,很显然是脾胃比较虚,这是服用黄芪所忌。甚至说,可能有消化道溃疡等症,服用黄芪都要谨慎。事实上,包括一些长期大量饮酒、吃辣的人,这些人群的消化道黏膜是很不保险的,像这类人群喝黄芪水,最好先咨询医师,根据情况,能不能喝,怎么喝,喝多少。

患者一拍脑袋,自作主张,这是很危险的行为,不亚于焊雷管锯灯泡。

拿题目上的患者来说,咨询医师以后,医师起码要问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有肠鸣的情况,以此判断患者是否有痰饮停于肠,问问是否有壅中滞气、咳逆倚息,判断是否脾虚等等,否则的话,虚不能受,自找苦吃。

当然了,事情也不用全往坏的方面想,即使看似便血,也可能与饮食有关而不是真的便血,又或者排泄脓血或肛痔出血等,又或者因服用量过大等等,都不算大问题。

只是,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消化道受损。

是药三分毒。奉劝那些喜欢喝药材茶饮的人,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咨询医师以后再饮用,才是最稳妥的。

生黄芪怎样炒熟?

生黄芪怎么炒熟?黄芪也叫北芪,顾名思义是产于北方的。它含有多种天然药物成分,能补中益气也能缓解体虚,既能入药也是保健食材。

做为西北药乡的药农,对黄芪是比较熟悉的 ,只知道蜜炙黄芪,就是把蜂蜜和切好片的黄芪一起在锅里炒制,蜜炙后的黄芪药用功效比生黄芪更好,药性却更加温和,它能补中益气也能温肺化痰。黄芪还可以养血补血把它蜜炙后养生功效更好,不仅能补气还能增强人体的生血功能,平时你气血不足,或贫血都可以服用蜜炙黄芪。

但你说的生黄芪炒熟应该是指蜜炙黄芪吧,因为很少听说炒黄芪,而且黄芪直接炒容易炒焦,至于炒黄芪的功效也没有听说过。但如果蜜炙黄芪就可以,因为有蜂蜜再赶紧翻炒,黄芪就不会炒焦。也有比生黄芪更好的治病功效。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农村有俗话说,人有湿热找“三黄”,黄芩便是这“三黄”中的一个,此外还有黄连、黄柏,它们都是清热燥湿药,黄芩的功效和另外的两个药有些不同,针对不同的部位,所用的药有所区别,黄芩适用于哪个部位的病症,我们从功效作用上来说。

黄芩有个别名叫“黄金茶”,当然了,黄芩不是茶叶,只是用“黄金”二字来凸显药材的价值罢了!黄芩是唇形科植物,常见于‬草原或者‬高燥砾质的山坡上‬,不论‬南方‬北方‬,都‬有‬分布‬,包括了‬‬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四川、河北‬以及‬云南等等‬。

‬黄芩

黄芩这种植物为方形茎,高可达‬半米‬,基部多分歧,接近‬光滑,叶子‬则是‬卵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黄芩‬的‬入药‬部位‬不是‬茎叶‬,而且是‬埋在‬土里‬的‬根‬。种植‬黄芩‬的‬农户‬就‬很清楚‬采收‬的‬相关‬事项‬了‬,一般于‬春季至夏初时‬采收(秋季也是‬可以的‬),取的是‬那些‬生长三、四年的植株,把‬根给‬挖出后要‬除去其‬茎苗、须根以及‬上面的‬泥土,晒至半干时去掉‬栓皮,然后‬再晒至全干就行了‬。

入药的黄芩长啥样呢?可以说是一身“黄”,药材自身大部分为深黄色或者黄棕色,未切割‬好的‬黄芩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根‬上部‬明显‬要‬比‬下部分的‬要‬粗糙‬,质硬而脆,易折断,就连‬断面也是‬黄的‬。

作用

黄芩有清热燥湿之功,关于湿热的很多病症都能用得到它,包括黄疸、湿热痞满以及湿温暑湿等等,善于清中上焦湿热,黄连黄柏也是清湿热的药材,但黄连善清中焦湿热,黄柏为下焦,是不同的。

可别小瞧了黄芩,它的寒性还有别的用途,能泻火解毒,气分实热证多用它,外感热病,高热神昏等等,黄芩可以通过配伍来发挥出它的价值。此外,黄芩还有止血、安胎之功,治热盛迫血妄行的出血证,而“安胎”对应的是热盛所致的胎动不安,总之,黄芩为寒性,它的应用多以热证为主。你见过这种药材吗?它还有哪一些作用呢?

炙黄芪的炮制方法?

第一步,把蜂蜜按照1:3的比例调成蜂蜜水

第二步,把调配好的蜂蜜水少量分次加入到生黄芪中,待黄芪表面均匀的沾有蜂蜜水时方可进行炒制

第三步,把混有蜂蜜水的黄芪放入砂锅当中文火不听搅拌炒至颜色深黄均匀,不粘手且疏松不粘结成团即可

第四步,取出放凉,密封保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