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泡法,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吗
碧螺春的泡法,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吗?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时的人们以茶会友,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抒发情感;到今天的我们以茶为媒,洽谈贸易,畅谈人生,发展经济……无一不体现出茶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我们熟悉的茶叶、茶杯、茶具、以及饮茶的习惯、饮茶的氛围,还有就是茶的历史文化发展、茶叶种植区的人文环境、茶叶科技、茶叶的种类,以及茶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以及衍生出的茶道茶艺、茶诗词、茶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茶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茶叶种植区的经济发展,给地方经济带来了繁荣,提高了当地茶农的生活水平。
茶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
饮茶的人不一定非要懂得茶文化,喜欢就好。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坐下来,慢慢的去享受一杯清茶带给你的芬芳,去品味一杯清茶带给你的那份轻松和惬意。
铁观音和碧螺春那个好?
各有特色且不同类茶,没有可比性。
每个人口味和喜好都不相同,一般觉得碧螺春更清香一点,铁观音香味更浓。
都有好的和一般的。碧螺春浓一点,两种完全不同的茶叶,碧螺春泡法简单,外形好看,汤色清淡,不耐泡,三泡就没味了。而观音七泡有余香,程序比较复杂,完全没有观感可言,不过口感好,回甘好,喝完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还是观音好喝,耐喝。
让喝茶变简单?
想让大家都喝,首先就是不能神化,老百姓喝的就是要简单方便。这样那样的玄学不适合大众人群。复杂的泡法追求极致那些是爱好者的玩意是有钱人的游戏。
最简单的喝法
1。袋泡茶的喝法,方便简单。国内销售量最大的茶叶品牌是立顿,国内品牌前十位的加在一起不一定比立顿一家多,为啥?简单,大众饮品,即使它也不便宜,但是对于消费人群来说简单直接方便。
2。传统绿茶泡法,一撮茶叶放入杯中,热水倒下去,泡开了慢慢喝,干了加水继续喝,喝到该换的时候换茶叶。
3。一个巨大茶壶,开水壶也行,倒些茶叶进去,加些开水泡开,谁要喝酒直接倒上一杯,就跟早年间饭馆里的大茶壶一样,也不需要啥专人表演,倒个水而已。我觉得如果有个类似于饮水机那样的泡茶设备就好了,每天倒点茶叶进去,喝的的时候想喝茶叶水直接在茶叶水的指定出水口去接,高级点的可以分茶叶种类。
4。便宜实惠,大部分消费人群喝的是便宜茶,要不然网上99以下两斤包邮的茶叶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量,想让更多的人都喝,那么200元一斤以上的茶叶肯定不能成为主流。只要基础的喝茶人群基数大了,那么从100-10000的各个价位的茶才能更好卖。所以卖天价茶的茶商们就不要瞧不起低价茶了,没低端市场的支撑,整个行业都没了,你哪有那么多的客户资源来做高端?
5。即使是相对价高的茶叶,也要简化泡法,不要过度神话泡茶过程,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一壶茶泡几遍就可以把茶叶丢弃了?
感谢邀请,很多朋友都会私信陈馨问道。
在选茶叶的时候该不该问这款茶耐不耐泡,一泡茶到底能泡几次?是不是泡到没味道再换?还是泡两三泡就要换了?
可能在很多茶友的认知里,耐泡度越高茶品品质则越好。
然而事实却不一定,要看情况具体分析。
不同制法、不同茶具冲泡出来的茶叶耐泡程度和特点也都不一样。
例如:发酵度为零的绿茶其主要释放茶滋味就在前三泡,陈年普洱前三泡还在醒茶的过程。
并非越耐泡就是优质茶品,影响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现在就让我娓娓道来。
影响耐泡程度的因子1: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千姿百态,有乔木有灌木有老树有新枞。
但是一般来说乔木型的茶树制作出来的茶品会比灌木型茶树更为耐泡一些。
他们的生长速度、叶片大小、汲取营养的方式不同也造成了各自冲泡的特点。
2:茶青采摘老嫩度。
细嫩的茶叶一般不如成熟度正好的茶品来的耐泡。
大家的第一直观感觉会是茶汤浓淡来体会到。
那是因为茶叶叶片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的多少,影响了大家的品饮感官。
成熟度较高的茶叶内含茶多酚咖啡碱较多,而细嫩的茶芽内含氨基酸较为丰富。
来不及长大充分转换的嫩芽品饮起来更加的鲜爽,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较为寡淡的茶滋味,让人觉得不够耐泡。
就好比我们在喝鸡汤的时候更喜欢散养多年的鸡,刚长大不久的童子鸡正是鲜美的时候但是却缺少了一丝肉香,煮出来的汤相对更寡淡一样的原理。
3:投茶量及注水量
茶有百味人有百口,每个人需要茶汤的浓度和口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投茶量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区别,有些朋友可能平时随便一抓抓了三五克,有些地方的朋友喜欢将茶杯塞得满满当当的,有些地方的朋友喜欢用直冲杯冲一大壶喝一天。
当然茶叶的投茶量大了,注水量少了,在物理原理上来说,这一定是更耐泡的。
3:制作工艺及揉捻度
中国茶被分为六大茶类,而区分他们最大的原理便是发酵度。
制作工艺、发酵度越是轻手的茶品,内含物质都还基本停留在叶片浅层,会在冲泡时快速析出。
而制作工艺发酵度较为完整和程度高的茶品,他们的内含物质被繁琐的工艺层层封锁在叶片里,他们的析出速度相对更慢一些。
例如经过碳火淬炼的武夷岩茶基本可以泡7道以上,而0发酵的绿茶就显得很不耐泡了。
小结要想弄清一泡茶能泡几次,那么我们先要了解影响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
从:茶具、投茶量、水质、水温、工艺、茶树品种、浸泡时间等等来进行区分。
但是六大茶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耐泡的茶都具有更丰富的内含物质,同时工艺也是非常到位的。
借用一句茶圈谚语来结束今天的问答“一为水、二为汤、三四为精华”
可以说大部分的茶品他们的最好的表现力集中在前3-5泡。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内含物质能够被析出的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就是茶汤越来越淡薄。
至于冲泡几次,那要看每个人对茶汤的要求,如果觉得可以接受,一泡茶泡一天也是很好的选择呀。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本文由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茶人陈馨。感谢阅读。
如何泡茶口感最好?
谢谢邀请。以普洱茶来说,散茶,熟茶和生茶的出汤时间是一样的。
如果是紧压茶,那会有一点区别。通常情况来说,紧压茶压制的比较紧,那么出汤的速度就会有一些变化。
一般来说头三泡的出汤速度会需要慢一些,这还得看这款茶的紧实程度。
如果说这个紧实程度比较高,也就是压得比较紧的话,那么在头三泡到头四泡要适当的闷一下,关键是要去观察。
如果说泡的松散的速度快的话,那么出汤时间就要相应的缩短。如果说它一直是在裹在一块儿,不松散的话,出汤时间就需要长一些,这个没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如果说是紧压茶、饼茶的话,尤其是靠中心部分也就是那个坑的部分越靠近,它的密实程度越高,那么它的出汤时间就比较慢一些。
散茶就不要闷,沸水入住后尽快出汤,
这个是指在头5、6泡。
5泡6泡以后就可以稍稍的增加出汤时间比如说是5秒再往后加多到10秒,
加多少时间可以根据茶性来判断。
熟普洱茶与生普洱茶冲泡都是7g茶对应110—120ml的沸水,
如果是紧压茶的话第一泡就要稍稍的闷10—20秒再出汤,后面几泡同散茶。
还有一个区别熟茶大多茶友喜欢用盖碗来冲泡,
生茶更多茶友喜欢用盖碗来冲泡。
冲泡器具不同对应的方法也略有不同。
此外,一般来说冲泡普洱茶无论是生茶或者熟茶都要将水开再冲泡,为什么一定要用沸水冲泡呢?这和普洱茶的原料以及制作工艺有关。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的原料是云南出产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总水浸出物很高,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水浸出物包含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糖、茶碱、青花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如果用低温水冲泡它的水浸出物释放的速速就会比较的慢,水倒是喝了不少,但有益的成分摄入并不多,并且茶的一个重要指标---香气不高,感官体验不好,还有就是,制作普洱茶的工艺--揉捻这道环节,它用的是较为轻揉的方法,这主要是为了控制茶水浸出物的释放速度,如果释放得太快,则茶的苦涩味会比较重,口感不好。
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冲泡普洱茶需要用沸水冲泡,这样可以用合理的速度将茶叶中的有益成分释放出来,并且得到很好的口感。
更多普洱干货请关注老徐谈茶
欢迎各位茶友在留言区互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