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的价格,为什么网上的铁观音那么便宜
铁观音的价格,为什么网上的铁观音那么便宜?
不可以,任何东西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正宗传统的铁观音是兰花香型,可以七泡有余香。形态是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秋季的秋茶铁观音又是最好的
网上99元的铁观音靠谱吗?
不靠谱。在抖音我打开过这样的链接,不用说99的茶叶等级会怎么样,就里面一段话就知道只是广告,只是茶商。这些99的都有一些通用的话,我是一名茶农,我家的铁观音和西湖龙井,一共四罐99块,这样类似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一,茶农不会同时加工铁观音和龙井,西湖龙井就更不用说了,二,里面的茶叶质量不敢恭维,做批发可以利润低一点,但是茶叶也是有等级的,三茶农经不起那么多的量,视频里面往往会展示工人在加班包装,和包装好的盒子,茶农一般几亩十几亩茶地,一年几百斤茶叶,这样发货能发几天,四,真正茶农的茶叶是量少等级多,晴天雨天,早茶,晚茶 春茶秋茶等级非常多,不带这样大批量的。综合起来,不是真茶农,是真茶商。
铁观音茶是颜色深的好还是浅的好?
观音茶叶从颜色上来看,是深色的好,且层次分明的更好。铁观音分为轻发酵(发酵程度18~20%左右)和中发酵(发酵程度25%左右)两种。
1、轻发酵铁观音:
轻发酵的铁观音对于工艺的要求强调的是清汤绿水,尽可能保持茶叶原有的鲜爽物质,以鲜度著称,滋味鲜爽,香气以“兰花香”为主流。这也决定了其做青时,摇青力度不能太高,红边也不能太明显。一般来说,轻发酵铁观音颜色以色泽翠绿鲜润、砂绿明显为美,浅绿色、黄绿色次之,如色泽晦暗或较乌黑者最差。
铁观音茶叶与绿茶不一样,很多人觉得绿茶是浅绿的好,浅绿色的绿茶比较嫩香,那么铁观音也是如此。其实不然,浅绿色的铁观音反而不是好的,浅绿的铁观音品质一般。
如果是黄绿色且颜色比较浅的铁观音,品质更差。这类茶往往是一些老茶叶制作的,干茶闻着还有点香味,但冲泡后淡薄无味,涩口。
如果色泽晦暗或较乌黑的,这种情况基本上滋味不清楚,带着杂味或者严重的臭青味,又或者闷黄味,茶水也相对浑浊,口感很差,苦涩强烈。在茶水方面,颜色越清澈者,品质越高,相反次之。
铁观音颜色深好还是浅好?
好的轻发酵铁观音茶
2、中发酵铁观音:
中发酵的观音的干茶追求油润有光泽、色如青蛙皮,明显比发酵轻的观音黑得多,优质的看起来也比较油润,红点明显。一般来说,中发酵铁观音的颜色以墨绿色、深绿色为优,暗黄色、黑黄色次之。
中发酵铁观音茶叶发酵充分,香味以“花果香”为主流,优质的中发酵茶比轻发酵品质更高,香味更好,更有“观音味”,是铁观音中的极品茶。
铁观音为什么现在喝得少了?
希望茶商们不要喷我吧。有一年去福建南靖土楼玩,住在附近一户茶农家里,了解了一点铁观音的秘密。才知道茶叶这行的水太深,一般消费者难以招架。
那茶农一家都很淳朴,老一辈种茶树,年轻人做茶叶生意兼开客栈和卖土楼门票。我们房间楼下就是炒茶的机器,所以住的那一晚真是鼻子的盛宴!(下图是我实拍)
看我们对茶有兴趣,种茶的老父亲亲自一趟趟地泡功夫茶,请我们品尝了他们自制的各种茶叶。
有清香型、老茶、碳培铁观音、土楼红茶等,直销价格50-200元一斤不等。
碳培的最贵,口味浓郁又耐泡;而我更喜欢最便宜的清香型,茶色淡金黄,幽香沁人心,关键是这口感和香气跟我以前公司老板上千元一盒的极品铁观音并无二致!
这些茶叶都出于同一种茶树,只是制作工艺不同罢了。有些茶商还收购他们的茶叶去包装成正山小种、大红袍和金骏眉,价格一下能翻数倍甚至数十倍。想起来真是令人心惊。
茶农还说秋茶比春茶的品质要好,他们自己不喝春茶。原因在于春茶生长缓慢又要赶清明档期,所以普遍要喷洒激素促进生长。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铁观音农残和香精的报道,也有出来科普辟谣的。但我们普通消费者哪里分得清这些真真假假?
也许确实有些人就选择远离了,导致题主所说的感觉现在铁观音喝得少了。也许又一窝蜂追捧所谓养生的普洱去了。
我们还参观了茶农家在山顶的茶园,置身辽阔的茶山中那感觉相当震撼!下图是我当时实拍的照片。
茶叶这事儿众说纷纭,我也说不好。但去感受一下茶山的美,伴着茶香入眠,真是很好的体验,诚意推荐。
有哪些卖茶叶的天猫旗舰店值得推荐?
谢谢邀请,对于网上买茶,我一直都说过,人几乎不太可能通过图片判断茶叶的好坏。那些教人通过图片看茶叶好坏的,跟神棍算命者无他。
那么,根据我专注多年黄山茶的部分经验,可以告诉你一些网上宣传的套路,来帮助你判断真假。如果看到以下的宣传套路,各位请留心。虽然不敢说100%是假的,但在网络上大概率是忽悠的套路。
一、纯手工讲真,所谓制作茶叶上纯手工这个概念来说,我敢说99.99%都有夸大或者忽悠的成分。在我熟悉的红茶或者绿茶领域中,纯手工几乎属于无稽之谈。
首先,红茶揉捻这一道工序,机器的效率和出品的质量,早已经被证实远远大于手工制作。而且一台红茶55型揉捻机,在不考虑人工耐力衰减的情况下,至少是一个人工揉捻的20倍。在如今这个年代人工成本巨高的时候,一小时20个工人,对比1小时只需要几度电的机器设备。哪个成本低?哪个效果高?如果还用纯手工来揉捻,无异于喝汤用筷子。(当然我不否认,极少数的老师傅,由于手感拿捏很好,这一步工序制作出来的条形比机器好看,但是破碎率基本上要大于机器)。所以红茶纯手工,不可能成为常规销售的产品,往往这么宣传的基本上为假。
其次,绿茶杀青(不谈蒸汽杀青的情况),以及绿茶炒青干燥这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人一次制作半斤干茶,整套流程手工制作的话,至少需要4-5个小时(还不考虑炒青干燥的时候,回潮水分均匀分布的摊放时间)。那么一台连续杀青理条机,加上一台链式干燥机,是手工制茶的上千倍。而手工制茶,杀青师傅水平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焦边等情况,让茶叶出现糊味。大部分普通茶师手工制作绿茶也不如机器稳定。所以绿茶纯手工基本上也是噱头为主。
(上图为黄山产区的太平猴魁,捏尖,确实是手工制作的绿茶,但在烘干干燥那一步,依然是用机器烘干。所以不必太迷恋所谓的手工茶,机器和手工合理的结合并非真的让茶叶没有“灵魂”)但对于绿茶纯手工,我是倾向于承认手工制作水平到位的时候,绿茶的口感、香气、滋味远远胜于机器。但请各位清楚,网络上一年手工茶买个几千斤上万斤的,几乎是不可能的。纯手工的绿茶,如果是不错的茶师制作的大部分不会在普通市面流通,价格也并非常人能够承受。
二、古法制茶回答这个观点前,希望读者了解古法是啥时候的古法?是茶叶有记载起源时候的鲜叶干嚼?还是晒干了就吃?还是烘干后加糖加盐混饮?还是宋朝的点茶?那亦或是明清时期的散茶制法?
哈哈哈,你深入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喝法基本上跟今天没半毛钱关系?你去问问商家这个古法是古到啥时候?
其实近当代的制茶工艺,无论从量化标准,工艺的严谨度都要比明清以及以前要好很多。当然我也承认,如今一些工业化生产上的工艺的改变和精简,是让茶叶品质有所下降。但再怎么也比所谓的“古法”好太多了。
三、茶无好坏,适口而珍乍一看,这个理论讲的好有道理,甚至让我感觉有一点诗意和禅意。我一直是反对商家把“适口而珍”挂嘴上的。虽然我不否认消费者因为个体体验度差异的关系,确实是需要根据自己喜爱度来选择茶叶的。但是作为商家,需要明确的告诉消费者茶叶不同等级之间的口感差距。否则,世界这么大,万一有人就喜欢喝陈年的绿茶那股味道,就有人喜欢红茶发酵过度的酸味。你也去告诉他适口而珍,这是害人还是教人?
四、茶农、爷爷套路
这个其实是前几年最流行的忽悠套路了,来听我展开套路详解:
我出身于风景如画却一贫如洗的大山村,现在家里还有爷爷亲手种植的茶园,无农药,无残留,手工除草。这样你会就会想:“恩,茶农的茶一般不会追求利润,而且还无农药残留,应该品质不错”
接下来,就会说自己是良心茶人,晒身份证,晒自己和茶园的合影。让你充分相信当地是当地农户,更加证实了他们的茶叶品质。
最后,让你不得不买的理由来了:自己对品质的一贯要求,全程爷爷手工制作。真赞,这样良心的农户,手工制作,99元还包邮,太感动了!至少买个十斤八斤的支持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忽然间发现每个月卖出去几百份,甚至几千份,一个月几千斤销量,一年几万斤的茶叶,爷爷一个朴朴实实的茶农,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没日没夜,是怎么做到几万斤的?这将成为历史谜题可以登上CCT10的探秘节目。
本人专注黄山茶十余年,也是一开始从一个二道贩子慢慢开始介入生产,这两年刚刚开始介入生产制作。但一直不希望茶叶这个行业被玄学充斥,希望各位从业者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共同给消费者提供好茶。
恋山堂——专注黄山好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