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民风民俗,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介绍

2023-10-19 106阅读 0评论

傣族的民风民俗,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介绍?

泼水节习俗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傣族的民风民俗,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介绍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泼水节

泼水节赛龙舟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泼水节民俗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傣族有哪些节庆?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

一、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

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二、泼水节

1.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2.泼水节祝福,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

4.泼水节“高升”,“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

三、花街节

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

傣族约会的风俗?

傣族是一个崇尚自由婚恋的民族,他们的婚恋习俗挺有意思,例如下面列举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这几种:

丢包传情:丢包,傣语称为“端麻管”,沿边(西双版纳一带)傣族的丢包活动,早已成为传情求爱的一种形式。制造丢包的一般是待字闺中的女子。

串姑娘:串姑娘,傣语叫做“邀少”,是小伙子主动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每当夜幕降临,未婚的小伙子则会换上干净衣服,披上毯子,怀揣手电筒,握竹筇或琴,三五相约,去寻姑娘谈心。对本寨姑娘无意的小伙子,往往会穿越田野,到外寨去寻意中人。

赶摆黄焖鸡:傣族青年男女以“赶摆黄焖鸡”作为传递爱情的方式:未婚的姑娘(骚多丽)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未婚男子(猫多丽)会去买鸡,如果一见钟情,姑娘就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身边交谈,若情投意合就端着鸡、搬着凳子到林阴深处去倾诉衷情。如果不中意,姑娘就漫天要价,对方感到话不投机,便知趣地走开。

姑娘夜间“儒控”:傣族姑娘们,一般不会主动到小伙子家中串访,她们寻求伴侣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间到寨场上纺线的机会与中意的小伙子幽会。这种方式,在傣语中称为“儒控”。

傣族文化你了解多少?

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吃的名族,因此各个民族的饮食都各有不同。傣族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就为我们呈现一个独特的饮食习俗,具有傣族特色的风味食品你吃过吗?

提起傣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曼妙的孔雀舞,还是独特的建筑房屋。

如果你到过云南的西双版纳,那你一定能感受不一样的傣族文化,美丽的傣族姑娘,舒适的热带环境,专属于傣族的地域风光。

作为一个吃货,这些直达的是你的眼睛,而直达心灵的一定是傣族的饮食文化,去到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一起走进傣族看看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是哪些吧。

傣族人民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以特有的原料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傣味。

西双版纳的美食大多是以傣族风味为主的,通常味道是具有酸辣的特点的,我觉得这里的美食非常具有当地的特色,这次旅行我就吃到了很多以从来没有吃过的美食。

傣族的菜肴具有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特点,他们的饮食结构是非常契合当今倡导的绿色饮食。

傣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各民族中独树一帜,颇具代表性,同时保留着傣族的独特习惯。在这其中,傣族特色食品也可谓多种多样。

如果你还没有吃过这些美食的话,不妨来西双版纳吧,这里有着地道的傣族风味的美食,相信你们一定也会像我一样喜欢这里的美食的

云南傣族十大特色美食?

01

手抓饭

巨大的芭蕉叶上摆放着各种美食,水果和五花肉可以一起下肚,辣酱和甜糯的紫米饭搭配也很神奇,随心所欲,想吃什么就抓起什么!让人大呼过瘾!

02

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是生长在亚热带的一种茅草香料,天然含柠檬香味,和胃通气、醒脑提神,把香茅草捆绑在鱼身上,腌制过的鱼肉加上香气扑鼻的香茅草,单单是气味就让人欲罢不能。

03

菠萝饭

菠萝饭分甜、咸两种。甜口的菠萝饭常用紫糯米做成,紫糯米用水浸泡七至八小时,菠萝顶部切盖,掏去菠萝果肉,菠萝果肉切丁与泡好的紫糯米混合,有时也加入少许葡萄干,放入菠萝容器内,把切去的盖盖上,放到甑锅里蒸熟,整个菠萝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糯米香与菠萝香融合得天衣无缝,味道香甜,别具风味。

咸口的菠萝饭则用香米做成,菠萝剜去果肉后切丁,与胡萝卜、玉米、青豆、虾仁、蒸熟的香米饭同炒,不用放鸡精、味精一类调味料,就已经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鲜香!炒好的米饭盛入菠萝中,好吃又好看。

04

傣味烤鸡

傣味烤鸡,又称为勐海烤鸡,是勐海当地的特色美食,整鸡配上特有的傣味香料烤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肉质鲜嫩清甜、香而不腻,配合秘制辣椒粉蘸料,更是香辣美味!食用时直接用手撕着吃,口感更是风味十足。烤鸡习俗在傣族饮食文化里源远流长,是传统傣家烤制菜系里最具特色的菜品,从传统傣家宴席到街头小吃,到处都有烤鸡的踪影。

05

香竹糯米饭

香竹饭用的竹子本身会散发香味,晶莹柔软的米粒弥漫着香味,让人口生津液,胃口大开,这也是傣族人每天必吃的主食之一。香竹饭软而细腻,香气扑鼻,身影出现在西双版纳的大街小巷,方圆几里都能闻到香竹饭的香气,飘香四溢真的是很诱人呢。无论是游客还是本地人,都忍不住为这一筒香饭驻足。

06

包烧

以芭蕉叶或柊叶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蕉叶独有的香味清新诱人,不管是什么食材,都能与之完美交融。包烧牛肉,包烧五花肉,包烧野生菌,包烧野菜……每一种食材在经历包烧烹饪后,都散发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自然香气。

07

舂鸡脚

品尝到人生中第一口舂鸡脚的时候,相信没有人能逃出一盘吃光还觉得不过瘾的魔咒!鸡脚煮熟,与西红柿、胡萝卜、洋葱、青柠檬、小米椒、豇豆、大芫荽、大蒜等调味料一同放入石臼中舂捣,鸡脚骨肉分离,香料的汁液充分浸入鸡脚中,酸辣鲜香,十分入味!食用前再撒上一把炒过的花生碎,画龙点睛似的将整道菜的香味都勾了出来。夏季吃上一份舂鸡脚,暑气瞬间就被击得粉碎。

08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是傣族特别传统的一道美食,傣族人把江河中的青苔采集洗净,然后煎黄,吃起来又香又脆,还能清凉解毒,如果去到西双版纳的话一定要试试。

09

炸牛皮

炸牛皮是西双版纳的傣族特色佐酒佳肴,其口感泡脆,蘸番茄酱吃,辛香回甜,独具风味。不过要注意,这里蘸的番茄酱可不是我们平时吃薯条蘸的番茄酱,而是用新鲜番茄、大蒜、柠檬、小米辣椒自制的酱料,口感酸辣爽口,本地称为“番茄喃咪”。如果到西双版纳游玩,小酌一杯,搭配炸牛皮就口,十分惬意。

10

傣味酸笋鸡

酸笋鸡是来西双版纳旅游必吃的一道美味佳肴,鸡以岁鸡为上,笋以陈年笋为佳。鸡肉切块后爆炒,适时加入酸笋、草果、胡椒、砂仁、蒜、姜等配料,再加水文火慢炖。酸笋鸡汤汁清香,酸饴适口,回味悠绵,酸笋独特的味道为鸡肉增添了无穷风味。除了炖鸡,酸笋炒牛肉、酸笋煮鱼也非常可口。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酸笋的味道,如果你热爱螺蛳粉,那一定不能错过这碗同样“酸臭”的酸笋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