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僧人不沾荤腥,出家人可以吃鱼吗

2023-10-15 100阅读 0评论

古时僧人不沾荤腥,出家人可以吃鱼吗?

不能,鱼属于荤腥,牛奶可以喝

哪位大神能帮忙罗列一下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人。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他是出身最高官贵的一个。出身兰陵萧氏天下闻名,萧衍本人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累迁雍州刺史。而且文武兼资,公元500年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萧宝卷在位四年,死时19岁。随后萧衍立萧保宝融为帝,时年14岁,在位二年,后禅让萧衍。至此,南朝第二个朝代齐朝灭亡,从公元479年萧道成立国,到公元502年亡国,历经7帝23年。

古时僧人不沾荤腥,出家人可以吃鱼吗

萧衍灭齐自立为帝,史称梁太祖,改元天监,史称梁武帝。时年39岁。萧衍为帝的时候,注重门阀,高门豪族得到重用。在早期,萧衍用人还是很有一套的,在军事方面,颇有见地,北魏孝文帝几次入侵梁朝都被萧衍杀的大败,公元507年,北魏再次入侵钟离。梁景宗在萧衍的指挥下火焚魏军,被烧死十多万人。而萧衍趁北魏尔朱荣内乱,陈庆之更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但梁武帝的英明神武也就到此为此了,为何呢,就是因为萧衍好佛,醉心佛事已经到了痴迷不理朝臣政的地步。这时候北魏已经亡国分裂,东魏权臣高欢去世,东魏司徒侯景与高欢之子高澄不睦,心中不安,起兵造反,后想投靠东魏死敌西魏权臣宇文泰,宇文泰一世枭雄,知道候景不是个东西,但又不便得罪这样的小人,于是加封候景为河南道行台(河南本来就在候景的掌控之中),其他啥也不干,候景一见如此,立即投降南朝梁武帝,说愿以河南十三州之地(实际控制的就一半而已)作为觐见之礼送于梁武帝。

就在梁武帝的犹豫的时候,候景又大拍梁武帝马屁,说今日送河南之地,来日愿为陛下扫平宇内,一统天下。梁武帝大喜,立即加封候景为湖河南王,督河南,河北诸军事,供应粮草三万石。候景,字万景,羯簇。候景长相一般,两腿长短不一,简直就是董卓第二 。但丝毫不影响他的日常行为初。初为北魏权臣高欢部属,但枭雄看枭雄,俱为豪杰之事,高欢知道候景绝非久居人后之辈所以不待见候景,这样的人梁武帝都敢接受,真是引狼入室。此后此梁武帝就死于此人之手。

后来,侯景与萧衍闹翻,立即就起兵造反,一路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杀到建康城下。候景人品虽然不咋地,但军事能力真不错。把梁武帝的各路援军打的是抱头鼠窜,鬼哭狼嚎。而身为援军主帅的柳中礼,目光短浅,知道自己打不过候景,天天在军营里胡吃海喝,不理军政。宗室萧伦与萧大连(我看见这名字就想笑,我老家的人),对此十分不满,各路援军离心离德,各自为政,甚至与候景的军队一样,骚扰地方,纵兵劫掠。如此一来。人心顿失。

援军与候景相持好几个月,而台城已经是粮食耗尽了,而且各种民需产品十分短缺,民众甚至把尚书院的房子拆了作为引火之用,而且尤为严重的是缺乏食盐,没有盐,守军的战斗力严重衰弱。候景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叛军耗费巨大,四周又被援军包围,根本没有办法取得补集,谋士建议,附近有粮库,可以支取一年,我们假意和谈,可以诈开粮库,候景认为梁武帝不可能上当,但没有办法,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

候景致信梁武帝要求谈和,梁武帝掷信于地,大骂道:绝不求和,太子萧刚实在坚持不住,希望和谈看看,梁武帝长叹一声道:你看着办吧。萧刚也许饿的晕头的,为了表示和谈诚意,萧刚让自己的儿子萧大款(真有时代感啊)去候景的军营为人质,真是天要亡梁。不得不亡。不仅如此,梁国还加封候景为宰相,河南王,割让四州之地,告诉援军不得进攻(原本就没有进攻),但候景找出种种理由就是不撤军,而且送回萧大款,说资格不够,要让宣城王为人质。

候景显出流氓本色,就是不撤军,而且已经利用停战间隙,把东府的粮食全部搬运完毕。粮食既然到手,候景立即翻脸,发檄文痛斥梁武帝种种失误和昏聩无能,梁武帝看见以后,又羞愧又害怕。梁武帝天天去佛庙祷告,希望候景快死,这啥用没有,这时候,如果此时候城内与援军里应外合还是有机会的,但柳中立礼烂泥扶不上墙,天天在军营里吃喝嫖赌啥也不管,柳中礼的父亲天天求救,柳中立礼也假装听不见。而候景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终于掘开玄武湖的水猛灌台城,昼夜不惜,终于攻克建康,当宗室萧确告诉梁武帝候景杀入内宫的时候,萧衍道:天下因我而得,因我而失,梁武帝让萧确逃命,自己默默等候候景。候景带领群臣入宫见梁武帝。

梁武帝还算镇静,对着宫外说:候景何在,候景带着几百人入见梁武帝,就是如此,候景见梁武帝也是汗流浃背,可见梁武帝也是有些帝王威仪。但再打大威仪现在屁也不是,候景翻脸无情,立即裁撤梁武帝与太子的护卫与太监。自己则总揽朝政,然后让柳中立礼等各路援军退回驻地。

而各路援军问柳中怎么办,柳中礼一语不发,各路援军无不愤恨,大骂柳中礼,柳中礼这时候如入建康。胆子也算不小。入建康以后。先见候景,后见梁武帝,但梁武帝不见,柳中礼的父亲大骂,你你不是我儿子,柳中礼惭愧而去。此时候景已经是翻脸不人了,候景封官许愿,梁武帝一律不签字,候景一怒之下,断绝梁武帝膳食,公元549年五月,想喝蜂蜜水都没有的梁武帝驾崩。梁武帝萧衍,南朝开国之君,居然活活饿死,也是太过凄惨。萧衍39岁登基为帝,在为位48年,死时86岁,早期还算精明,但过于长寿,晚年昏聩。最终因候景谋反被饿死。可以说南北朝时候,南朝历来被认为是正统(延续东晋衣钵)但南朝历代开国之君都是篡位得位,得位不正,自身又残暴不仁,后代有样学样,南朝宋齐梁陈四国有为之君几乎没有,昏君比比皆是,可谓中国古代的昏君时代。

梁武帝在位的近半个世纪,是整个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的君主、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而个人能力相当不俗,在四朝开国之君里面应该是最优秀的一个,但晚年昏聩,和唐玄宗一样,有着极重的猜忌心理。梁朝众多开国功臣,皆不得重用。萧衍这人最大特点就是伪善太做作。自己明明杀人如麻,却痴迷信佛。三次“出家”用来试探群臣对他的忠心。和梁武帝最像的就是袁绍。萧衍一是贪小利接纳了侯景,二是想出卖侯景却又行事不周密,三是不做任何防备,最终死于侯景之手。

梁武帝死后一个月才发丧,太子萧刚继位,史称简文帝,时年47岁。立长子萧大款为太子。而那个内奸梁朝宗室萧正德,见候景讲话不算数,气急败坏之下居然起兵造反(早干嘛去了),候景一声令下,把萧正德全族诛杀。后来侯景称帝,陈霸先造反。经过这一番折腾,梁就此亡国,南梁公元502年建国,557亡国,经4帝,立国55年。而梁武帝萧衍自己就占了48年。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出家人和尚戒酒戒荤?

本来是想搜索日本和尚戒不戒荤的,看到你的问题就顺便回答一下,荤不是腥,腥才是肉类,要杀生的,荤是指带有刺激性的素材,葱,蒜之类。据我所知,和尚不吃这个是为了避免增加自身欲望。后来传到中国,梁武帝时期广建寺庙供养天下教徒,但国库钱不够,就下令和尚不能吃肉,之后荤腥就连在一起了。总的来说戒荤戒色戒酒都是戒欲。 而且日本和尚不戒酒色来着。

那些东西是不能吃的?

吃斋不同于吃素,吃素是不吃荤腥,吃斋,不仅不吃荤腥,五辛也不能吃,即:葱,洋葱,蒜,大蒜,韭,而且吃斋,要过午不食,即过了中午就不再吃饭了。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女战神秦良玉。

在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里,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花木兰、穆桂英、佘太君这些人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大多存在评书演义中,真正的历史原型很难考证。

然而真正凭借自己的战功封侯拜将 ,唯一载入正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将军秦良玉却远远不及她们有名。

那秦良玉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传奇出生

万历二年(1574年),秦良玉出生于四川忠州书香世家,父亲秦葵也是个饱读诗书、文武全才之人,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传说秦良玉出生的时候也是让人深感不一般,话说当时正月里的一天,秦葵夫人在家临盆待产,秦葵想去夫人房里看看。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窗外有一只猴子“噌”的一下就跳进了夫人的房间,秦葵以为猴子会对夫人不利,于是提着宝剑进去追猴子,但是猴子一进门便不见了。

然后秦家夫人就要生产了,这下好了,秦家人要出候(猴)了,公、侯、伯、子、男,排第二的超品大员啊。

少年秦良玉

秦家虽说是诗书传家,但是他们是苗族人,个个强悍,男人喜欢舞枪弄棒。秦葵也是打小宠爱这个女儿,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诗词书画,刀枪棍棒,骑马射箭秦葵样样都教她。

秦良玉虽然是一女儿生,但是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同时自己也喜欢这些玩意,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之父亲也支持,才有了女将军的传奇。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一次秦葵从忠县回到老家护国村的时候,经过一片树林,突然从林子里面跳出一个蒙面强盗,让秦葵留下买路钱。

这下把秦葵给气乐了,以我的身手,当地也没几个人是我的对手,你一个小毛贼,居然抢到我的头上来了。

但是一番打斗下来,出乎意料的是秦葵竟然一不小心被盗贼打倒在地,自己竟然输了。盗贼嘻嘻一笑,面罩一摘,竟是秦良玉,十岁的小娃子竟能打得过父亲,真是了不起啊。

虽然秦良玉让父亲非常赞赏,但是也很惋惜,毕竟保家卫国、上战场是男人的事情,女儿武艺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但是秦良玉却说,将来自己一定会驰骋沙场。后来的事实表明,她也是说到做到了。

初出茅庐

重庆石柱县的土家是秦良玉真正走向沙场的始发地。20岁出头的秦良玉,一直没有对象,因为她自小秀外慧中,不仅武艺高超,诗词书画等样样精修的文武全才,一般人她是真看不上。

于是为了能够找到如意郎君,秦良玉便决定举行比武招亲,广布天下好男儿。

这时候的土家人土司马千乘(汉朝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也是对文武全才、芳名在外的秦良玉心仪已久,第一时间赶到招亲擂台,在比武擂台两人打着打着最终也是打出了感情来了。

最终马千乘也是凭借过硬的本领和真诚打动了秦良玉,马千乘也是抱得美人归,成为石柱县流传几百年的爱情佳话。

之后马千乘以土家族最热烈的仪式迎娶了秦良玉,这一年秦良玉二十二岁,成为土司夫人,造就传奇的开始。

为什么成为土司夫人是这一开端呢,当时的石柱县是穷山恶水,蛮荒之地,民风也是相当的剽悍,朝廷也是很难管理到位。

为了维护这些地方的稳定,朝廷就会委任当地土司担任宣抚使训练兵马,维护一方安定,而马千乘主要就是干这个事。

由于当地还是封闭型的土司制度,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每逢天灾粮食歉收,就容易引起匪乱。

有一年,除了种地以外,秦良玉也是组织人开垦荒地,种植玉米,说会有旱灾,玉米耐旱,没那么容易歉收。

但是一旦出现灾害,有人来抢玉米怎么办,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庄稼呢?练兵啊!于是她迅速将土家人进行编队,训练打仗,安排这些人手持长矛巡逻保护庄稼。

一支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的白杆兵很快有了雏形。而且当年真的发生了大灾害,也只有玉米丰收了。

很多人都很疑惑,问秦良玉是怎么知道这些的。秦良玉回答:“巢居知风,穴居知雨”,什么意思呢,就是大旱之年,蚂蚁的洞穴一定会做得很深,而洪涝之年,蚂蚁的洞穴就会迁到高处去。

可能今天我们对这些并不稀奇,自然的规律早已被破解,但是对于当年还处于相当封闭的石柱县来说,能懂得这些自然是被土家人敬若神明,于是有了更多的人加入秦良玉的队伍。

就这样石柱三十六寨,土家人自卫的队伍组建了一支白杆兵(也叫马家军)。

而且这些士兵所持的 “白杆”也是秦良玉根据当地地势特点而创造的武器,以白木为杆,长矛带钩为枪,尾端还有环,作战时,长矛可刺可勾,可砍可拉,灵活又好用。

也正是这份家底,秦良玉很快登上了征战沙城的历史舞台。

首战告捷

1599年(万历27年),贵州遵义爆发了杨应龙叛乱,明朝廷腐败无能,拿叛军无可奈何,只能借助地方力量来平定叛乱,接到诏书的就有石柱土司马千乘 。

于是马千乘和秦良玉就带领了3500白杆兵,前往征讨叛军,行军中到了娄山关就过不去了,当时娄山关已经被叛军占领。

而娄山关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于是便僵持在这里。当时正赶上过年,便安营扎寨,干脆让士兵喝酒、奏乐、庆祝节日,大家都喝得很嗨,醉倒一片。

没想到这个时候,杨应龙突然带兵杀到,出关偷袭来了,这也是相当的狠啊,趁着人家过着节、喝着酒,想一举消灭秦良玉的这支白杆兵。

但是,剧情突变,杨应龙正要准备对这些醉倒的白杆兵动手的时候,无数的白杆兵从四面杀出来。

醉倒的白杆兵也立马精神起来,拿起武器杀得叛军狼狈逃窜,最后乘胜追击,一举攻破杨应龙的老巢,逼得杨应龙自缢而亡。

原来秦良玉深谙兵法,知己知彼,料定叛军会趁着大家庆祝节日的时候来袭击,于是暗中下令,所有的人喝酒可以,但是不能喝醉,而且还要装醉,同时带领其余的白杆兵暗中埋伏。

之后秦良玉更是一口气破了金筑关等七个营寨,彻底平定叛乱。第一次战斗就大获全胜,当时还获得崇祯皇帝的嘉奖,赐给了她一块匾牌:忠义可嘉。

正式入编

1613年,这一年对秦良玉来说非常不幸,由于丈夫马千乘被宦官诬陷,锒铛入狱,克死狱中,但是也是秦良玉走向人生巅峰的开始。

马千乘死后,按照世袭制度,他的宣抚使位置本应该是由他的儿子马祥麟来继承的,可是当时的马祥麟才几岁,年龄太小无法接任。这种情况下,朝廷考虑到秦良玉作战有功,而且文武双全,就让秦良玉接任了。

明末后金越来越强大,屡次派兵攻打明王朝,大明朝最后动荡的时刻,秦良玉也在沙场上走得更远,名气更大,功劳也更显著。

铸就传奇

1621年,京城告急,朝廷不得不发出天下勤王的诏书,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带着几千白杆兵火速开往辽东战场,没想到这一战,秦良玉就此失去一个至亲,兄长秦邦屏战死浑河。

秦良玉泪水还没干透,就亲自带着儿子马祥麟和三千白杆兵日夜兼程北上抗金。国家危难时刻,她挺身而出,成功抵抗了后金的进攻。

明熹宗晋封她二品官服诰命夫人,儿子马祥麟也是一战成名,其勇力绝伦,英武潇洒,能文善书,穿银铠,骑白马,常单骑冲阵,取敌将首级,人称小马超。

1630年,崇祯又下令天下勤王,这时候很多明朝将领已经谈不上忠君爱国了,都选择静观其变,只有秦良玉选择自筹粮草,第三次驰援京师。

56岁的秦良玉,手舞一支白杆枪,锋刃过处皆是亡魂,所有的白杆兵也是以一敌十,打得清兵落荒而逃。

正是秦良玉的奋力拼杀,京城之围才得以解除,崇祯皇帝得到捷报以后,还为秦良玉亲笔写下四首诗: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后来崇祯在召见秦良玉时,赐给秦良玉一件龙凤袍,这一次是秦良玉戎马生涯当中获得最为显赫的荣誉。

1644年(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张献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称帝后派人招降四川各土司,秦良玉军事力量弱小,有建议投降的,有建议转移的,但秦良玉不肯投降反王张献忠,作《固守石砫檄文》,誓与石砫共存亡。

于是秦良玉分兵守卫各处险要,张献忠之前与秦良玉多次交战均被击败,虽然势力庞大,却始终不敢靠近秦良玉守卫的石柱,一直到张献忠败亡,他都未能打败已是古稀之年的秦良玉。

即使后来清军杀入四川后,亦未能迈入石柱一步,直至秦良玉去世以后,清军才逐步掌控石柱。

1648年,秦良玉在一次阅兵后,突然倒地而逝,享年七十五岁。去世后,秦良玉哀荣铺天盖地,无论是明朝遗老遗少,还是新立的清朝都对她推崇备至。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的诗作非常之多,这里一首清代钱枚的词《金缕曲》,气势磅礴的歌颂了秦良玉的一生:

明季西川祸,自秦中飞来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贼胆闻风先堕,早料理夔巫平妥。应念军门无将略,念家山只怕荆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蛮中遗像谁传播?想沙场弓刀列队,指挥高座。一领锦袍殷战血,衬得云鬟婀娜。更飞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飒爽,论题名愧杀宁南左。军国恨,尚眉锁。

终生成就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列入王朝编制,上了正史《二十四史》的女将军。

她一生历经了神宗、光宗、熹宗、崇祯四代皇帝,战至生命最后一刻,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忠贞侯”这个封号就是秦良玉一生功绩的最佳称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