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火旺,计算机专业一般需要学哪些数学知识

2023-10-10 93阅读 0评论

陈火旺,计算机专业一般需要学哪些数学知识?

一、数学

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关键。高等数学课程主要学习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和微分方程,一般高校通用的教材是同济大学编的《高等数学》,目前已经有了第五版,也可以使用自考教材——西安交通大学陆庆乐编的《高等数学》,可以买一些配套的辅导书和习题解答。

陈火旺,计算机专业一般需要学哪些数学知识

还有两门重要的数学课程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可以分别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编写的《线性代数》和浙江大学编写的《概率统计》。注意:自学一定要多做习题,而且最好一门课有一本习题解答和辅导书。

除了上面数学基础课外,在计算机专业中举足轻重的就是《离散数学》,这门课要多花点力气来学。可以采用左孝凌教授等编的《离散数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可以用北大、清华的教材,还可以参考左教授编的自学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其他课程还有《复编函数》、《计算方法》等,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学。

二、专业基础课

1.《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一般为C和C++。C语言可以采用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内容比较浅显,C++方面的书推荐钱能编写的《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比较难,可以采用严蔚敏教授编写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有配套习题册。好好做题,有时间多编几个大的程序。

3.《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这是难度较高的两门课程,选用自考教材相对来说容易些,也可以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

三、专业课

1.《计算机组成原理》:推荐白中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黄爱英主编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操作系统》:汤子赢编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还可以参考高教司司长张尧学教授编写的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

3.《汇编语言》:可以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也可以用自考教材。

4.《数据库原理》:人民大学教授王珊编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施伯乐老师编写的教材也不错。

5.《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陈火旺院士编写的教材十分不错,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的,国防工业出版社。

四、选修课

包括计算机网络与通讯、软件工程、图形学、人工智

能、系统结构、图形学等。此类课程的教材可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或参考各高校所采用的计算机专科和本科教材及配套辅导书。英文基础好的朋友可以用国外著名大学的影印版教材。

我也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其最核心的课程是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想学好不是很容易,要花大量时间去实践;还有一些重要课程比如:操作系统,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这些都是专业基础课,还有一些建模课~~~

高中起点计算机本科: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2. 计算机软件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网络、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分布式系统、软件项目管理、Oracle数据库系统等。

3.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原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国际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商务网站建设等。

专科起点计算机本科: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与结构等。

2. 计算机软件专业: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中间件技术、信息系统集成等。

3. 电子商务专业:管理学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学、电子商务平台及核心技术、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 离散数学、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及程序设计、汇编语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专业英语、编译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如:VB)、CAD技术、图形图象处理技术、软件开发新环境、接口与通讯、人工智能及应用、信息系统工程、企业会计、电子数据交换(EDI)、计算机维修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决策支持系统、网络应用软件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系统、单片机应用、计算方法、软件高级工资格认证、高级程

序员水平认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列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着重介绍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本课程详细阐述了操作系统如何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软件接口等机制。

授课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内容和概念、进程的概念以及通信和调度的方法、操作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最后通过实例——Linux操作系统,介绍Linux系统中的存储、设备、文件和进程的管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授课对象为:网络与通信专业本科生。

《应用数据库技术》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本科计算机与通信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详细阐述和研究了数据库系统尤其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了数据库国际标准语言——SQL语言以及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旨在指导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

授课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数据的物理组织与存取方法;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理论、查询语言、规范化理论、查询优化;数据库保护技术;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及几种现今流行的数据库应用。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授课对象为:网络与通信专业本科生。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它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和把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方法,以及培养基本的、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本课程详细阐述和研究了各种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这种关系的存储结构以及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数据的不同的逻辑结构在各种存储结构上实现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和删除的算法,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角度综合比较各种存储结构的不同特点和适用场合。

本课程的基本授课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和广义表、二叉树和树、图、动态存储管理、查找、排序和文件等以及实现这些数据组织的算法等。

俊民中学教学怎么样?

安溪俊民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古镇——安溪湖头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五阆山下。湖头镇历来有小泉州之称,物产丰富,名人辈出,是清代名相李光地的故乡。学校创办于1944年,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学校多次易名,直至1996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校名——安溪俊民中学。2002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12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

院校隶属: 泉州市

创建时间: 1944年

学校校训: 勤奋友爱、求实创新

学校地址: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湖美路46正西方向144号

学校简介

安溪俊民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古镇——安溪湖头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五阆山下。湖头镇历来有小泉州之称,物产丰富,名人辈出,是清代名相李光地的故乡。学校创办于1944年,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经历了六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学校多次易名,直至1996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恢复原校名——安溪俊民中学。2002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

2012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 学校坚持以“两全、五会”(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新)为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化包括常规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学校科学管理制度,凝成了“勤奋友爱、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校友遍布海内外,我县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火旺教授就是该校杰出的校友。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其中受国家级表彰5人,省级表彰10人,市级表彰26人,县级表彰59人。颜古城校长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他的事迹在全县各乡镇作出巡回演讲,是我县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获得“省整顿校园治安秩序先进单位”、“市学籍管理先进单位”、“市第九届文明学校”、“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县先进党支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县创安合格校”等荣誉称号、首批县级“平安校园”称号。

教学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69142平方米,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5.5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23152多平方米。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爱国华侨李陆大先生捐资500多万元,学校自筹300多万元,兴建了振羽科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师生食堂。学校又征地28亩土地,筹建400米跑道运动场。

学校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劳技、美术、音乐教室等,设备日臻完善。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学科教学用具或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图书室藏书37980万册,生均图书14册。学校装备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拥有电脑120台,学生微机教室2间,多媒体教室6间,并开通了校园局域网。学校按政府文件收取学杂费,例行节约,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学校将对校门口的危房进行改造工作。

校园里绿树成荫,楼房林立,错落有致,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各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校园的一角,还有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环境幽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贤良祠。贤良祠的前身为“榕村书屋”,是李光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长子李钟伦建造的,李光地曾在此“讲授性理之学,诵读圣贤之书”,留下一段学林佳话。

雍正十一年,皇帝为表彰光地冰霜之节操、辅政之忠勤、学问之博洽,追祀贤良祠而改为今名。贤良祠为四合院、三进建筑。中竖有一方雍正帝颁下的《谕祭文》石碑,祭文追恤光地生平之风概节操,崇誉为“卓然一代之完人”。碑后连接着临水轩,凭栏而望,廊桥迂回,曲水池在微风的吹拂下,水波荡漾,垂柳摇曳,令人流连。贤良祠风光秀美,环境清雅幽静。更衬托出该校历史悠久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名单?

慈云桂 周兴铭 郭桂蓉 陈火旺 赵伊君 于起峰

当今如何与亲戚相处?

1/

俗话说:“亲戚三代,户族万年。”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理。一个人的姓氏与根是背弃不了的,而有些亲戚走着走着就淡了,有些人交着交着就信杳无踪了。

2/

第一家走淡了的亲戚,是简门的姨妈家。姨妈姓戴,是我姥姥大姑子的女儿,妈妈叫她表姐,所以,正确的叫法,我们这些晚辈应该叫她表姨妈。当时年龄尚幼、口齿不清的二弟,更是叫她“野妈”,直到他长大成年后,人们还拿这做话柄笑话他。

我们那里走亲戚还有个别称,叫“走人家”。孩提时代,除了盼过节,就是能有机会和大人一起“走人家”,因为,那意味着有好吃的。

走简门的姨妈家,都是学龄前儿童时的记忆。一共去了几次,现在已没有明晰的印象了,只是记得和姥姥一起的那次。

记忆中的姥姥,是个慈善的老人,三年困难时期,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我的舅舅和妈妈)从镇上下放到我们村。结果,舅舅饿死了,姥姥只有跟着我们一家人生活,直到老死乡下,也没能再回到镇上。

简门属晏河乡,从黄围孜到简门得要趟过一条大沙河,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在夏秋的水枯季节去。

因为有河相隔,所以去他们家走亲戚,也叫“到河那边儿”。

那时的感觉,从我们家到简门要穿过许多陌生的村庄、走很远的路,才能望见那片银白色的河沙滩。其实,那段距离并不遥远,也就七八华里的样子,可在儿时的脚下,却是难以超越的艰难。就如时间,此时已将我和简门阻隔得越来越遥远、模糊。

姨妈家就在那条大沙河边,屋后有竹园,左近就是在阳光照耀下白得耀眼的河沙滩,那些,都是我犯淘的胜地:竹林里的小鸟、细沙下的黑贝,还有姨父网网不落空的鱼虾……无一不是惊喜。

更大的惊喜,是来自大我许多岁的表姐。现在只记得姨妈家有两个表姐,具体叫什么名字,我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感觉,她们并没把我当作男子汉,而是可以逗乐的玩偶。比如,她们洗澡时,大人们是一律要出门回避的,而我,却被她们留在院子里。她们洗澡用的是大大的木脚盆,倒入烧好的热水,就光着身子站进盆里,用毛巾往身上淋水……那是我第一次见这么一丝不挂的女孩子,心中并无邪念。她们洗完后,又把我扔进她们洗过的脏水中,好一番折腾,弄得院子里到处都是水。

夜晚睡觉时,我也是和她们挤在一起睡的。睡不着觉时,就会在她们的肚子上爬来爬去的,表姐的皮肤是光滑而温暖的,那感觉,要比安静地躺在床单上舒服多了。

那年,我大概就是三四岁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觉,难道,我真的是早熟晚醒型的男人?表姐们要是知道这点,打死也不会让我和她们同盆而沐、同榻而眠的。

后来,妈妈的姑妈去世了,两家人的走动也就越来越淡了。最后一次见到姨妈和表姐一家人,就是在妈妈的姑妈——我的姑姥姥的葬礼上。

3/

对于姑姥姥,我是没太多印象的,她以九十高龄去世,丧事办得像喜事一样,大家都是有说有笑地一起扎纸花、吊球。后来知道,寿高的人去世,是喜丧。

姑姥姥的家在戴榜,她除了有个嫁到简门的女儿,还有个生养了个儿子——我得叫他表舅舅。

小时候去表舅家,也都是和姥姥一起去的。因为,我亲舅早早就过世了,从血缘上来讲,她的这个姨侄就成了最亲的人了。

表舅妈很贤惠,每次我跟姥姥去她家里,她总会给我们留有许多好吃的。其实,那时农村穷,所谓好吃的,大多是鸡蛋、豆腐、挂面、油条啥的。但每次去表舅妈家,肉是会有的,有时是鸡子、有时是排骨、有时是老鸭,都是提前用土陶罐埋进灶窿的余烬里煨好的。开罐汤一定是倒给姥姥的,因为,开罐汤油大,香,觉得可以补补老人的身子。我不喝汤,只负责啃鸡腿或骨头。

另外,表舅妈家还有一样“小吃”吸引我,那就是她自己手腌的洋姜。

洋姜,又名菊芋、鬼子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等。腌过的洋姜本来是一家人的下饭菜,但由于它富含糖分,入口脆甜,所以,每每成了我的零食。

表舅也是个很意思的人,他叫戴宏文,虽然是地道的农民,却有着一身书卷气——兴许,他是读过一些书的。所以,待我长大后,每次去他家,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坐下来,拧起他那根被摩挲得发亮的老烟枪,一边叭几口小烟,一边陪我聊聊人生啥的。

表舅老俩口健在的日子,每年我都会去他们家拜年。直到两位老人去世后,加之我工作去了外地,去往戴榜的这条路,也竖起来了。

表舅家有个儿子,我叫他义哥,也是一特殊人才,由于是独生子,从小倍受宠爱,家里一直供他上到高中。回乡后却悲催了,他不喜农桑之事,却对江湖充满向往。小时候感觉他像个话唠,每次相聚,话都被他一个人给说尽了。多年前我回老家时又碰到他一次,他竟然比以前更能说了,原来,这些年,他四处流浪,靠以给人算命为业,却也混了个小富即安的生活。

4/

小时候,路途最遥远的一家亲戚在万河。

万河只是豫南的一个普通小村庄,人们不会对它有什么特别感觉,如果,我告诉你从这个村子里走出来的一个人,你就会对它有些感性认识了——万河是原成都军区政委、党委书记万海峰上将的老家。

之所以和万河能搭上关系,主要是因为我的祖父。祖父是个旧式文人,做了大半辈子的墪师。在他的文墨生涯里,结交了一位最好的朋友,就是万河的余竹泉先生。我没见过余先生,因为他仙逝得早,我只看到他和祖父之间的唱和诗,从中感受到两个人的惺惺相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感积累,即使是余先生仙逝多年,两家人仍如亲戚般走动。认真说起来,我们与万河,应该是朋亲。

余先生的儿子大名良将,我叫他余叔。余叔也稍通文墨,且学得一手木匠手艺,小日子过得还算平和。

有一年,我们家翻盖房子,余叔放下自家的农活,跑来我家一呆就是半个多月。因为他会木匠,大事小情,都是他在张罗。直到几间房子收拾停当,他才离开。

祖父健在时,每年都会去余叔家住上几天,一是上坟山上祭拜下老友,另外,也带上我们这些晚辈,以期将一份情谊传之久远。跟随祖父最多的,就是我这个长孙了。从我们家到万河得有二十多华里,每次都走得我腰酸腿软。中途,我们一般会拐进杨榜小学短暂休息,也给了那些年轻老师们向老先生请教的机会,这,也是祖父所乐于接受的。

祖父去世的前一年秋天,他还独自一人去了万河。那时,我在槐店中学教书,他竟又走了几十里乡路,来到我们学校。老家有种迷信的说法,人死前会“辞路”,就是到生前走过的地方再走走。没想到,一年后,祖父真就去世了。

祖父去世后,两家人的走动也就慢慢淡了。

年前,当年槐店中学的几个学生从老家来郑州办事,晚上相约一起小聚,竟然碰到了余叔的儿子克栋老弟。这真叫山不转水转,是亲都有缘。

5/

儿时常去的地方,还有个叫小姜湾的村子,只是,现在的记忆里,怎么也拼凑不出它的清晰形象来。打电话向父亲求证几次,才在地图上找到了那个曾经留有儿时模糊记忆的小村子。

简门往南两华里左右,就是小姜湾,同属晏河的程山村吧?

那里住有我曾经的亲人——我的姑奶。对于姑爷,我是没有一点印象了。姑奶比我祖父年长不少,记忆中,姑奶的牙不好,可能是因为缺钙吧,我能记起她的日子,她的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记得有年冬天,姑奶来我们家,她吃得最多的东西有三种:一是锅巴,得用灶火把锅巴炕得金黄酥脆,然后用捣蒜用的那种陶器把锅巴捣成细碎的面粉状,姑奶会就着茶水吃下;其二是红糖水泡油条,油条得要泡到软烂,她才能下咽;最让我感不解的是,蚌蚌粉,就是从家门前的池塘里捞出的河蚌,拿碳火烤焦了,然后再捣碎如锅巴粉样,就着温开水调成糊状咽下(后来才听说,那是补钙偏方)。

姑奶生养有几个儿子,我得叫他们表大爷(表叔)。因为姑奶一直和大表大爷住在一起,所以,去姜湾时,在大表大爷家待的时间会多些。对于姜湾的记忆,只是止于村子后面的小山。

今天给父亲打电话时才知道,那山叫狮子山,因为其状如狮子头(我想,那不会是高山,只是平畈上拱起的一处小丘陵而已)。虽然我们两家相隔不远,但两村的生活习性却是有些不同,表大爷家每年都会在狮子山下晒豆折。做法应该是,大米泡湿磨成浆,然后摊成薄饼,再切成面条状,在阳光下曝晒至干爽,可保存好几个月的那种。和现在的河粉相似吧。

每当秋收,狮子山下,各家各户都会晒几簸箕豆折。那时,我会和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表在簸箕之间嬉戏追闹,

肉丝汤煮豆折,是姜湾表大爷一家留给我的最初美味。

二表大爷的命运比较坎坷,由于家里穷,从小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一条腿瘸了。更不幸的是,小时外出讨饭时走丢了,结果被信阳平桥一户人家收养。人到中年,才寻到自己的家,可是口音却全变成平桥腔了。所以,对于二表大爷的记忆是最深的,不是因为他的人,而是因为他的口音。

只是,后来,几个表大爷相继去世,加之我早早离家,外出工作,和姜湾的老表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听父亲说,他们现在也都离开故土,外出发展,混得还算风光。

6/

时间比仇人更残酷,它会无情地带去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甚至包括我们脆弱的生活本身。

虽然,曾经的亲戚们,就这样,走着就走没了,他们留给我记忆的温馨,却难消散。

你的生命中,肯定也会不少这样的亲戚,他们曾带给你许多温暖与甜蜜,可是,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想起他们的音容吗?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聚散离合的过程,我碰到了你,你碰到了我,这些都是缘份。不管有没有血脉亲情,我们都是生命中的彼此。

在此,我只想告诉你一句话,大家都相互善待吧,因为,无论是亲情还是仇恨,都敌不过时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