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七子饼茶价格,云南七子饼茶外包装中间有大益的注册商标是哪一年生产的
云南七子饼茶价格,云南七子饼茶外包装中间有大益的注册商标是哪一年生产的?
从你所述来看,是不可能看出生产日期的,大益的包装基本上每年的文字都是这个样子排列,哪一年的都有可能,如果是早期的大益是没有印生产日期的,从2005年以后的大益才有印生产日期,在茶饼的背面可以找到生产日期。
如果你有大益产品的图片,或许我可以看出大概的时间,因为大益的茶虽然没有生产日期,但不同时期生产的大益从包装的字体、印刷、商标等方面还是可以看出区别的。
哪个牌子茶比较放心买?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之前有做过回答,纯属个人多年生活茶经验,原创难免有失偏颇,恰好略作拾遗:
由于一些特定的历史原因,现存普洱茶企还没有一家超过100年以上的品牌。
1953年起,国家展开对私营茶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限制私商收购茶叶,1956年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至此,茶叶生产进入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分配的时代。
直至1985年以前,普洱生产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主要由中茶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属为数不多的几家老牌国营茶厂加工生产,主要负责出口,严禁普洱茶私产,其中四大厂家有:
国营昆明茶厂(前身为创建于1939年的复兴茶厂),1951年注册“中茶”品牌商标,1980年注册“吉幸”品牌商标。标杆茶品7581的尾数1,就是一厂出口代号。
国营勐海茶厂(前身为创建于1940年的佛海茶厂),1989年注册“大益”品牌商标。标杆茶品7542的尾数2,就是二厂出口代号。
国营下关茶厂(前身为创建于1941年康藏茶厂),1990年注册“宝焰”品牌商标,1991年注册“松鹤”品牌商标。标杆茶品8653的尾数3,就是三厂出口代号。
国营普洱茶厂(1975年成立),1994年注册“普秀”商标。标杆茶品8854的尾数4,就是四厂出口代号。
1985年后,内销茶彻底放开。云南省内外经营茶叶的国营、集体、个人大量涌入云南茶区。各种国营时期加工分厂、机关企事业单位三产、民营茶企、混改茶企、个体作坊,这才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这些二三线茶企中,也涌现出一批出身正规、口碑不错的品牌。比如出身于勐海茶厂的有:邹炳良的老同志茶厂、阮殿蓉的六大茶山茶厂、何广森的福金茶厂、何宝强的金大福茶厂、王霞的思茅古普茶厂、张建丽的兴海茶厂、杜琼芝的鹏程茶厂、董国艳的国艳茶厂等……
普洱体系内比较老牌的茶企还有:黎明茶厂、凤庆茶厂、南涧茶厂、景谷茶厂、云茶科所、青云茶厂、勐库戎氏茶厂、南峤茶厂、大渡岗茶厂、龙生茶厂、福海茶厂、昌泰茶厂、宜良茶厂、花园茶厂等……历经多年,一些茶企已倒闭或改制,但中老期茶中还是不乏精品。
新生代茶企中,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品牌,比如:澜沧、陈升号、宝和祥、斗记、邹记、合和昌、龙润、雨林、佰年尚普、广雅、岁月知味等…… 都或多或少与传统体系有一点渊源,也值得一试。
普洱是一条悠久岁月的历史长河,此篇只是汲取了部分印级茶、早期七子饼时期、新生代及至当代普洱的品牌,民国号级茶等古董普洱品牌,犹如繁星璀璨,在此不再冗述。
普洱是一种生活艺术的方式。只有理清其中脉络,慢慢领略沿途风景,才会拥有未来不一样的风光。
6831是生茶吗?
不是的。6831是白茶,不属于生茶和熟茶的分类,生茶和熟茶是普洱茶的一种分类方法。
白茶是一种微发酵茶,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8781铜制是生茶还是熟茶?
中茶牌 金质中茶8781 生茶,外形紧结端正, 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酽厚回甘,叶底粗壮,经久耐泡。
厂家 : 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规格 : 380克/饼
净重 : 380克
工艺 : 生茶
外观 : 饼茶
年份 : 2007
原料 : 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标准 : --
保质期 : 越陈越香
2007年的云南七子饼茶收藏价值如何?
完全没有价值。
茶叶的价值是品饮,现在的炒作只是金融的游戏和忽悠的玩物。黑茶工艺的形成是基于历史上的技术和交通等条件影响的,从北宋开始的茶马互市,为了方便茶叶路上的运输压砖压饼(宋代的制茶没有工艺差别,只有等级和取材产地的差别),宋代的制茶基本上是蒸青,晒干或烘干;到明代以后废团饼,供应中原消费的茶叶走了精品化,所以在技法上开始了不同的常识,在明代后期炒青技术逐步完善了,而黑茶产地还是沿用古法加工压砖;到清代以炒青为基础的工艺上演化并完善出各类发酵茶叶,同时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中国茶叶外贸达到了古代的巅峰,不管是南路广州十三行,还是中俄的万里茶路主要都是以砖饼的方式运输的,加工的技术就是茶青,烘干或晒干的工艺 在集中茶厂统一压砖饼,以那时的茶叶贸易周期是第一年春天的茶叶,通过收购,长途运输再到压砖饼,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其中广州的海运还要等印度洋季风,往往第二年春天出发,到欧洲市场需要一年多两年的时间了 ,这一两年的氧化仓储,就是现在黑茶的后发酵。
这样的茶叶贸易在历史上曾经是很辉煌的,头条里面也有很多人写文章都聊到那些茶叶历史多少多少时间,其实工艺在历史上一直在改变的。而到现代以后,黑茶的短板出现了,第一个是外贸的萎缩,2018年,中国出口茶叶36万吨,其中绿茶30万吨,黑茶不到三千吨,老外都不喝这样长周期不新鲜而且口味苦涩的茶叶了;其次是现在冒出来的二十年三十年的陈茶,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七八十年代以前,除了台湾人以外,其他地方人是没有鼓吹陈茶的,而那时出口的茶叶是为了消费,而不是储存的,由于消费原因,或者没有人喝(香港的发水茶应该知道口味吧),这些库存的茶叶成了炒作的天价珍品。再以后大家都知道,新世纪以后开始的资本运作金融化了。
明白了这些历史往事以后以后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作为金融产品,古董,文物,你的茶饼也许会增值;作为茶叶饮品 ,没有价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