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贵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贵州茶怎样摆脱替身的命运

2023-10-07 109阅读 0评论

结束了贵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贵州茶怎样摆脱替身的命运?

贵州茶叶的现状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贵州的茶园种植面积在全国来说是排名第一的,2018年的贵州的茶园面积为684.3万亩。

这就有个疑问了,为什么种植面积如此广泛但是贵州茶叶名声如此低下,鲜为人知呢?这是因为贵州产的茶叶很多都是作为原材料提供给其他地方,别人用这些茶叶加工之后冠以自己的品牌再卖出去。

结束了贵州茶叶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贵州茶怎样摆脱替身的命运

就像问题中所说的贵州茶何时能够摆脱“替身”的命运?贵州茶的这种情况确实是有点像“替身”,本来是自己生产的东西,却用着别人的身份在进行销售。

造成这种“替身”现象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首先,贵州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少。贵州这边虽然有好茶,但是规模以上的茶叶公司却比较少,大多都是一些手工作坊,平时到了季节就制作一些新茶,拿到集市上卖,作为一种初级农产品进行销售。

第二,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比较艰难。虽然说贵州人自己手里有了好茶,但是由于销售渠道和交通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发展。

有很多人都尝试过想把茶叶做大做强,但是做到最后很多都失败了。

第三,茶叶的品牌效应。茶叶这种东西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有可无,多数都是作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所用的商品。

这样的用途就表示着茶一定要有品味,换句话说那就是需要看重茶叶的品牌。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最开始的贵州比较缺乏品牌意识,造成了竞争力薄弱,争不过大家就沦为给其他品牌提供原材料了。

近几年贵州对于茶产业越来越重视

由于贵州的气候、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土壤、水质等条件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海波高、纬度低、云雾多、日照寡”是贵州茶的生态优势,这些条件造就了贵州茶拥有着非常好的品质,贵州二三线的茶都能够比拟其他地方一二线的茶。

端着金饭碗去会讨这种事情,不论怎么说都是让人脸上无光的。

贵州省这几年来在不留余力的发展茶产业,经常能够看到贵州举行关于茶产业的博览会、招商会等,下图为今年4月份在遵义湄潭举举行的“黔茶出山,风行天下”茶产业博览会会场。

贵州茶以后的道路该如何走?

据省茶叶协会会长的介绍:到2020年贵州茶产业的综合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贵州省进行了以下几个举措。

首先最关键的还是树立茶品牌。比如将湄潭翠芽、都匀毛尖、绿宝石树立为贵州绿茶子品牌,遵义红树立为省红茶公共品牌,贵州抹茶树立为省抹茶公共品牌,贵州黑茶树立为省黑茶公共品牌。其二是推动茶企业的建设升级。比如建成5000个以上的初级茶叶加工厂,培育10家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产业集群等。其三是积极开拓市场,加强茶园管理。比如扩大出口规模,对茶园进行建档立卡管理等。贵州茶的品牌有哪些?

虽说贵州茶名气不佳,辨识度比较底,但是贵州的茶叶品牌其实还是挺多的。

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湄潭翠芽、都匀毛尖和遵义红之外,还有羊艾毛峰、开阳富硒茶、朵贝茶、凤岗锌硒茶、正安白茶、小叶苦丁、高寨贡茶、贵定云雾茶、雷山红茶、雷山银球茶、黎平古钱茶、硒锌绿茶、天印贡茶、梵净山翠峰、石阡苔茶、野生藤茶、姚溪贡茶、姑青茶、金沙贡茶、水城富硒茶、普安红茶、晴隆绿茶等。

最后,我想说贵州茶的本身条件就非常好,再加上贵州省和社会各界对贵州茶的推广,贵州茶将会和贵州酒、贵州烟一样名传天下,摆脱所谓“替身”命运的。

研精致思,求个关注( ̄▽ ̄~)

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与茶产业相关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相关支持和服务。

本条例所称茶叶,是指以山茶科山茶属植物鲜叶制成的产品。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品牌引导、市场引领、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茶产业发展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茶产业发展所需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以及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和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做好茶产业发展工作。鼓励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村规民约。

第六条茶叶产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和监管体系,组织实施茶叶种植和茶叶加工、包装、运输的清洁化,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产业宣传,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鼓励广播电视、网站、报刊、媒体等媒体加强对茶产业的宣传。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和参与茶产业发展。

第九条支持茶行业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茶叶行业社会组织应当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培养,引导茶叶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第十条对在茶叶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贵州省茶叶规定使用哪些农药?

根据省政府《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有关精神,为保障贵州省茶叶生产安全,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生产质量,切实推动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有效建立茶园用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制定贵州省茶园用农药规范化专营店(专柜)实施方案。

贵州省茶园用农药规范化专营店(专柜)

实 施 方 案

根据省政府《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有关精神,为保障贵州省茶叶生产安全,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生产质量,切实推动我省茶产业健康发展,有效建立茶园用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特制定贵州省茶园用农药规范化专营店(专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以建立规范化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为抓手,本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中配送、规范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茶叶生产过程农药经营使用行为,实现茶叶生产农药使用的追溯可控,构建茶园用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确保茶叶生产质量安全,保障我省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4-2016年,在我省茶园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的乡镇全面实行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制度。今年,首先在31个茶叶主产县10000亩以上乡镇中实施。要求进入专营店(专柜)的农药实行统一集中配送。茶园用农药专营店(专柜)100%挂牌经营、100%建立销售台账和销向可追溯制度、100%实现登记备案制度。同时,在茶区全面禁止销售、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全面推广施用生物农药等低毒低残留农药。

贵州和四川雀舌哪个好?

贵州。

贵州雀舌也叫湄潭翠芽,是产自于贵州省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名茶,湄潭县拥有的万里茶海是我国面积最大,也是产量最高的茶园,茶树生长在矿物质丰富的肥沃土壤中,采摘鲜嫩茶叶制成的茶叶扁平光滑,闻起来香气扑鼻,内含营养物质丰富

全国茶产量省份排名?

第1名:福建省,第2名:云南省,第3名:湖北省,第4名:四川省,第5名:湖南省,第6名:贵州省,第7名:浙江省,第8名:安徽省,第9名:广东省第10名:河南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