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翟,阳翟是现在的哪里
阳翟,阳翟是现在的哪里?
阳翟是现在的河南禹州。
阳翟,为史记记载中夏启的都城。据说上古时期的河南地区当时尚属热带气候,处处欣欣向荣、色彩斑斓缤纷,故称为“阳翟”。据传夏启曾经在此会盟诸侯进行钧台之享。阳翟的具体出处如下:1、《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
兵贵神速相关人物?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黄巾军首领是哪三个?
是张角,张宝,张梁三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张角: 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晋西南)人,画符行医十余载,聚众数十万,号大贤良师,中平元年春二月(184年),发动黄巾大起义,自称“天公将军”,初战先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广阳(今北京)太守刘卫。同年冬十月,病殃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
张宝: 角之弟,称“地公将军”。十一月于皇甫嵩战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亡于阵中。《三国演义》中称张宝阵前使妖术,被刘备射伤,后被部将严政(虚构人物)所杀,献首投降。
张梁: 角之弟,称“人公将军”。张角死后,拒守广宗,被皇甫嵩夜袭破城,亡于阵中。《演义》中曹操以骑都尉参预此役。
波才: 豫州区黄巾军首领。先败当南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次败朱儁,又依草结营围皇甫嵩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汉军追至汝南陈国再胜,复追杀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彭脱: 波才副帅,被斩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
卜已: 青州区黄巾首领,八月被傅燮俘杀于东郡苍亭(山东阳谷东北)。
张曼成:称“神上使”,南阳(河南南阳)区黄巾首领。斩杀南阳太守褚贡。后进攻宛与太守秦颉战,殁于阵中。
赵弘: 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击灭颍川黄巾军,转攻南阳,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八月,儁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出城追击,遭伏击,赵弘战死。
韩忠: 继赵弘为南阳黄巾首领,投降未遂,突围不成,死于阵中。
孙夏: 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于十一月西移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之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
马元义:黄巾大方首领,召集荆、扬地区道众数万人到邺(今河北临漳),与冀州道徒会合。往来洛阳,联络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为内应,“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时俱发”。起事之前,张角济南弟子唐周叛变,向朝廷告密,泄露了起义计划。元义被捕车裂。
程远志:《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于第1回登场,统兵五万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破敌。两军交战大兴山下,远志被关羽一刀挥为两段。
邓茂: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程远志副将,于第1回登场,茂被张飞一合刺于马下。
高升: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领,张宝副将,于第2回登场。曲阳之战中被张飞刺杀。
孙仲: 《三国演义》虚构黄巾将翎。和韩忠、赵弘共同攻宛。与朱隽、刘备交战,被刘备射中落马。
黑山军: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
张牛角: 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随黄巾起事,号将兵从事,与张燕合军。燕推牛角为帅,俱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
张燕: 常山真定人,本姓褚。黄巾起,合聚少年为盗,众万馀人。与张牛角合军。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
杨凤: 黑山军将领。汉灵帝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于毒: 黑山军将领,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后袁绍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袁绍后遂寻山北行,击左髭丈八等,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
白绕: 黑山军将领。献帝初平二年(191),曹操出兵镇压黑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眭固: 黑山军将领。《演义》中为河内太守张杨属下。固在张杨被杨丑钉死后,杀掉杨丑投靠袁绍,后在与曹军作战中阵亡。
陶升: 黑山军将领。193年(初平四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绍军兵变,交合黑山军占据邺城。陶升叛变,保护袁绍与州史家属到斥丘,绍任其为建义中郎将。
郭太: 又名郭大,白波军首领,中平五年二月(185年)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复起,号为“白波黄巾”,有众十余万,攻太原、入河东郡,击败董大将牛辅。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成为可耻的汉奸。
河南名人历史人物?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
张仲景 (150~219)
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张仲景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从史书中受到古代名医扁鹊的影响和启发,又曾拜同乡著名中医张伯祖为师,对于当时那种追逐权势名……
周公旦 (?~前1105)
周公旦
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后,管叔、蔡叔、霍叔有意争权,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引起周贵族内部不和。灭殷后的第三年,武庚发……
韩愈 (768~824)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
岳飞 (1103~1142)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北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 宣和四年(1122)初……
商鞅 (前390~前338)
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
汉明帝刘庄 (28~75)
汉明帝刘庄
明帝是东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薛莹《汉纪》对他极力称赞,说他“及临万几,约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华峤《后汉书》一方面称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另方面又含刺地说:“夫以钟离之廉法,谏诤恳切,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亦难以德言者也。”意谓其稍欠宽……
周武王姬发 (前1087~前1043)
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个小属国。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
商汤 (前1670~前1587)
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
杜甫 (712~770)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
谢道韫 (349~409)
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
吴道子 (680~759)
吴道子
吴道子(约公元680年~公元759年),唐朝著名画家,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人物绘画“冠绝于世”。他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构成线条……
李斯 (前280~前208)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
张良 (前250~前186)
张良
张良(前?—前186),字子房。战国末期韩国城父邑(今河南郏县李口乡)人。汉高祖刘邦谋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时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祖父张开地,为战国时期韩国韩昭侯(前362─前333在位)、韩宣惠王(前332—前312在位)、韩襄……
长孙无忌 (594~659)
长孙无忌
中国唐代宰相。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祖出自鲜卑拓跋部贵族。父长孙晟,隋时名将;妹为太宗皇后。无忌善于谋划,从小就和李世民亲善,太原起兵后,常从世民征伐,参与机密。唐武德九年(62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他是策划和组织者之一。贞观年间,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封赵国公,……
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
中国周朝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东征讨伐,平定叛乱。成王长大,亲自执掌政权后,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
外丙
外丙,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详,汤第二子,汤病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葬处不明。外丙,本无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汤长子太丁病殁,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继承商王之位。在位仅3年便得病而亡。 ……
说到历史上惊为天人的操作?
序
谈到操作,各位读者朋友们会想到什么呢?会不会有人第一时间在脑海中浮现出玩游戏之时各种走位亮眼的操作呢?的确,玩游戏最大的乐趣就是秀操作,有时候一旦我们打出一次骚操作能自鸣得意好一阵子,这不仅是我们个人实力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其当做卖弄的资本。
往宏观方面看,除了游戏上的骚操作之外,其实人类发展历史上也有不少惊为天人的操作,而这些操作甚至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其中的两个典例。
典例一: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从法国“偷”回了五艘导弹艇事件。
说到惊为天人的操作,以色列曾经的做法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教案。第三次中东大战之时,以色列为提高自己海军的战斗力请求德国将141型“美洲虎”鱼雷艇改造一下,打造成先进的导弹艇。德国的技术人员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完美完成任务,以色列政府一高兴就订购了十六艘。
但是这件事情被中东世界的国家得知后受到他们强烈的谴责,为了转移伤害,德国把设计图纸和订单都送给了法国。
看到生意来了,法国人自然很高兴,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图纸同时很快就造出了三艘导弹艇,顺利交付给以色列,如果不出意外,这一单生意很快就会完成,大家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以色列居然轰炸了黎巴嫩的贝鲁特机场!这事情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以色列瞬间就成了众矢之的人人谴责的对象为了避嫌,法国也开始采取对以色列武器禁运的措施。这下好了,以色列订购先进舰艇的计划泡汤了。
可谁知道以色列眼疾手快,趁着武器禁运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到所有的执行单位立刻行动,跑到港口开走了三艘已经建造好的导弹艇,他们这一波挽尊的操作确实让人钦佩。
这时问题来了,剩下的导弹舰又该怎么办呢?对此以色列人再次给我们上了一课,他们派出摩萨德组织伪装成挪威人和法国进行交易,理由是想要开着这些舰艇(当时还未装备任何武器)去阿拉斯加湾附近进行石油勘探。
为了完成交易,摩萨德的特工们装扮成挪威石油工人,陆续的到达法国瑟堡港。他们先神不知鬼不觉地囤积了许多生活物资和燃料,又制造了挪威国旗。
更可怕的是特工们十分精通人的心理,他们深知习惯的力量,所以为了防止开走导弹艇时发动机的噪音引起当地人的警觉,这些特工就提前几天在固定时间启动发动机,让当地人习惯这种噪音,一旦有警方过来询问他们就说为了给舰艇供暖。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导弹舰在圣诞节的凌晨浩浩荡荡地开往以色列,等到法国人发觉之时他们早已逃之夭夭了。不得不说,以色列人这些行云流水的骚操作确实让我们目瞪口呆。
摩萨德组织特工
典例二:靠拼酒换来苏27战斗机。
这个案例能充分体现我们中国人在喝酒方面的实力有多么强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苏关系一度恶化甚至达到了冰点,为了能过更好地应对国际危险中国希望能和苏联订购型号为米格-29的战斗机,苏联出于拉拢中国的目的答应了中方的请求。
都说酒后吐真言,此言非虚。在中苏双方谈判的晚宴上,一位醉酒的苏联军事高管不慎口吐真言:“为了对付美国我们其实研究出更厉害的战斗机型号苏-27而米格-29只不过是我们淘汰的产品罢了。”
此话一出中方坐不住了,当机立断向苏方提出购买这一型号战斗机的请求。但其实苏联方并不愿意将这么先进的战斗机卖给中方,否则也不会一开始就隐瞒这件事情。毕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只有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可苏联方此时进退两难,本身就是他们隐瞒在先自觉理亏,再加上他们也不想失去中国这个盟友。为了缓解尴尬,苏联方提出要在酒桌上解决这件事情。其实拼酒也是当时苏联惯用的外交手段之一,众所周知苏联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人民都是靠喝酒来御寒,久而久之他们的酒量自然不会差。
若是遇到其他人还好说,但是遇到中国人他们就注定要失败!要知道中国有着传承几千年的白酒文化,历史上会喝酒的能人数不胜数,想要和中国人拼酒,这不是自讨苦吃嘛!当晚中方就派出了一个不起眼的空军大校和苏联方拼酒,最后的结果是他一人就将苏联方十七人全部喝倒在桌底下,拼酒比赛,中国完胜。
就这样,我们中国如愿以偿地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虽然过程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最后的结果还是好的,谁又能想到仅仅靠着拼酒就能获得先进装备的购买权呢?如果连这都算不上惊为天人的操作那么还有什么事件能算呢?
论历史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必然与偶然,而那些偶然有时候就会演变为一些惊为天人的操作,不过这些骚操作看似是运气使然,但仔细分析其实我们会发现还是必然在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倘若没有中国几千年饮酒文化这一事实那一场拼酒比赛中方如何能够胜出?偶尔固然会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必然的决定性作用,历史就是在偶然与必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前行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