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七子饼价格,七子饼茶外形尺寸

2023-10-02 103阅读 0评论

普洱茶七子饼价格,七子饼茶外形尺寸?

普洱茶七子饼是一提,一提有七饼茶,每饼357克,357×7=2499克,这个包装是为了计算方便产生的,一提约2500克五市斤。

七子饼单饼一饼直径20厘米,高度是2.5厘米,一提七子饼外包装一般采用大一点的竹笋外皮,整提包装好后直径20厘米稍微强一点,高度是18厘米强一点。

普洱茶七子饼价格,七子饼茶外形尺寸

普洱茶七子饼2005年的市场卖价多少?

2005年勐海茶厂改之前的产品市场上很少见,因为那年工厂出于半停产状态,直到年底民营资本入股,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以前是国营厂,管理不善,人才流失严重)。2005年的7572、7542假货很多,如果是真的,7572应该在500-800以上一饼,7542应该1500或更高。

中茶7571是什么香?

中茶7571,全称:中茶云南七子饼茶—7571普洱茶(熟茶),一款为消费者呈现经典回顾的产品。它在秉承中茶经典产品配方的同时,提升原料品质,突显陈香陈韵。

采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境内高海拔茶园优质茶青,经适度发酵、干仓陈化及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经典产品,汤色红褐明亮,陈香悠长,滋味醇和回甘,喉韵细腻甘润。

经加工后的这款茶外形端正,饼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褐红尚显金毫;汤色红亮,陈香纯正透甜香,滋味醇厚回甘,喉韵细腻甘润;叶底红褐富有活力;这是一款陈香较浓郁、滋味纯正的茶品。

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普洱茶作为发源于云南,产生于清代、盛行于今朝的一类茶品,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具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茶品,普洱茶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在于普洱熟茶的产生,由于普洱茶发酵工艺的创造,让我们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快的速度可以品饮到更加浓郁、醇厚的陈年味道。这也是普洱茶成为人们茶饮新宠的重要因素。那么,在普洱茶的发展当中,也有一些传统保留了下来,比如,这个问题问到的:普洱茶为什么是357克?

其实,这个问题的表述不是特别准确,不是普洱茶是357克,而是大部分的普洱茶紧压茶饼,又叫“七子饼”的紧压茶,重量基本上都是357克,所以,这个问题,起正确的表述方法应该是:为什么普洱茶饼的重量都是357克?

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下拆分:

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为什么要压成357克的圆饼(为什么普洱茶饼都是357克)?

除了357克的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的形态?

普洱茶何以备受人们喜爱?

普洱茶产区茶山分布

什么是普洱茶?

按照云南省给出的普洱茶的定义,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最早见诸记载是在清朝阮福《普洱茶记》,里面提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宋代的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中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普洱的名字起源于元朝,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后来云南 出产的茶叶就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品。到了明朝末年,普茶才改名为普洱茶。

现在我们看到的普洱茶,大体上可以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大类,而普洱熟茶是在1973年渥堆发酵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后,以普洱生茶为原料,渥堆发酵产生的一类新茶叶,从茶叶的加工工艺来看,普洱生茶接近于绿茶的加工工艺,而普洱熟茶则是接近于黑茶的加工工艺,但是,对于这一说法,云南和普洱茶厂家、茶农不甚认同,他们认为,传统六大茶类的划分方式,不足以概括普洱茶,因此认为普洱应独属一类。但这种说法,并未获得学界公认。

普洱茶以大叶种的原料特征,以百年甚至近千年及以上古树树龄,凭借独特的风味特征,而引来话题无数,又因普洱茶可以经历时间陈放转化,具备越陈越香的特质而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普洱茶虽然价格节节攀升,但其市场热度却在下降,过度的炒作、古树、山头、山寨、单株等普洱茶的概念也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

那么,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呢?

普洱茶为什么要紧压?为什么一饼为357克?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普洱茶是边销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销往西藏、新疆等地,这些高海拔区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当地原住居民常见很难吃到蔬菜,缺乏有力的补充维生素的来源,他们需要通过普洱茶熬煮酥油茶来促消化、补充维生素,今天这些区域居民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很多,也能常年吃到新鲜蔬菜了,然而,喝酥油茶的传统习俗却没有改变。

马帮,普洱茶流通的重要力量

由于过去的交通非常不便,而普洱茶又要完成大量的远途运输,如果选择毛茶来运就非常不便:毛茶太过蓬松,而靠马驮人背又背不了多少,后来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把茶紧压。但是,在把茶紧压以后,又没有办法掰开交易,马帮在长途运茶的过程中又不方便携带度量公具——称,即使携带,称量标准也不一定一致,后来就发明了这种方法:

将每块茶饼的重量都设定为七两一钱五(换算到今天大约是357克),每7饼用一个独立的笋包我起来,一包正好是5斤,而每6包打一个竹筐,一筐正好是30斤。这样一来方便运输,加大了单人、单马运输的量,二来也方便了交易,不需要借助任何称量工具也能顺利完成交易。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普洱茶又被称作“七子饼茶”。

历史上运输普洱茶的马帮

这种紧压、交易免称量的方式,到今天也得以保留了下来,反而成了普洱茶浓郁文化味道的一种象征。今天,尽管各种工具都已经非常便捷,人们却也越发喜欢更加传统的普洱茶了。

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带来了身体上的一系列毛病,而原先销往远区促消化的普洱茶开始转内销,并且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成为人们饮茶的新选择,普洱茶的更多的文化也相继被发掘出来,围绕普洱茶流通的茶马古道、马帮文化、山头特色也构成了普洱茶的一波又一波的热门话题。

那么,除了普洱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形态呢?

除了357克的茶饼以外,普洱茶还有没有其他的形态?

普洱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在普洱茶体系中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生茶、熟茶之分以外,按照成品茶的外形特征又可分为散茶和紧压茶,散茶是指加工完成后自然形态的晒青毛茶或经过发酵的普洱熟茶,而紧压茶又分为下面几类:

七子饼茶,又称普洱圆茶,这是最常见的紧压茶的形态,每饼357克为主,近年来也有其他规格的饼茶出现,但主流的还是357克的茶饼;

沱茶:紧压成窝头形状的普洱茶紧压茶,大部分沱茶的重量在100克和250左右,2007年前后开始有5克或7克的迷你小沱茶,也有一些其他规格的沱茶,沱茶曾经一度为云南下关茶厂创制的代表性产品;

砖茶:将普洱茶紧压成砖的形状,一般有250克、500克、1000克三种规格的茶砖,也有生熟之别,这种砖茶在市场上一度流行,但其历史不如饼茶和沱茶更久;

异形茶:主要有金瓜贡茶等其他各种形态的茶品,这种茶品在清代一度成为贡茶的形态之一,今天很多人用这种形态的茶品来做装饰之用,其实际饮用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便利性;再有就是近年前新创的小茶球、小茶饼、巧克力茶、铁饼等等一些异形的紧压形态。

迷你茶球更方便饮用

所以,只是普洱茶中357克的茶饼最为普及和常见,而并非是普洱茶只有这一种规格。

最后,我们来说说普洱茶的魅力何在:

为什么普洱茶能备受人们喜爱?

普洱茶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历时间的加持越陈越香,因此很多人赋予了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的美誉,而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的后发酵,还有普洱茶广阔的茶山、古树资源,都给普洱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总是喜欢去探求未知的世界,这正是普洱茶魅力的源泉,也是普洱茶可以掀起一波又一波市场热度的关键。

无论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都可以在不同茶人的存放与转化中,在全球各地茶人的手中,沿化出千变万化的气息和滋味,而那些穿越了历史有幸留存到今天的老茶和老茶树,自然就成了人们争相追逐的焦点。一方面这里面有着味蕾的驱使,另一方面也有利益的驱动。对此,我们不作评价。

说几句题外话:

可是,在此,学院君又必须说几句题外话,普洱茶毕竟是作为食品的饮品,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15-20年)确实会带给我们惊艳了时光般的美好,但如果因此而无限期地拉长时间,得到的却也未必都是适合饮用的茶品,归根结底,普洱茶还是饮品,在它最好的时候,将期喝掉才是对茶最好的善待。

而作为普洱茶历史文化和品质支撑的山头、古树,作为产品附加值的概念,受人追捧无可厚非,但若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还是理性选择为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当年限的茶品,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口味就是最好的,没必要非得去追山头古树,也没必要非得去追求几十年的老茶,那样就背离了饮茶保健的初衷。

普洱茶归根结底是茶,既不是什么古董,也不是什么金融属性的东西,遇到好喝的多喝几口,如果试图通过收藏普洱来发家致富,或是通过炒作普洱茶来改变命运,那可能就是舍本逐末了。毕竟不可能人人都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而很多人标榜的古树其真实所有权也未必归个人,作为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免得花了不斐的价钱买到的不过是凡品而已。

所以一杯好茶,还需要有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普洱茶也是六大茶类之中极富魅力的品类,喜欢就好,不喜欢也不必贬低,喜欢也别搞什么茶圈鄙视链、喝茶终极之说,那只能显出评论者的肤浅。开心喝茶就好。想要了解更多茶知识,欢迎关注@青年茶学院 带你品好茶,为你说靠谱的茶知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留言、评论发表你的观点吧!欢迎分享给你身边的茶友!

普洱茶销量较好的有哪些省份?

广东省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上海市 北京市 山东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陕西省 山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南省 河北省 贵州省 重庆市 湖南省 湖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