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两为一斤,现在有纯种汉人吗
16两为一斤,现在有纯种汉人吗?
谢谢头条的邀请,中国古代经历了14个朝代,经过了民族融合,现在已经找不到纯正的汉人,这个说法对吗?
我们得先从民族的定义开始说起,和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民族的区分标准不是基因,也不是血统,而是指在文化、语言、风俗和历史方面有共同语言的一群人。
例如汉族和满族人,互相之间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平时过的节日也不一样,自然就不属于一个民族。所以民族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界定,没有很具体的分类标准。
除了民族,还有一个词叫“国族”。顾名思义是按照国籍来分,例如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因为在同一个国家里,大家相互之间也会有更多的交流,在某些方面会有公共部分,例如中国人基本都会过春节,而美国人基本上都会过圣诞节。
汉朝时期的国民才叫汉人?如果将范围缩小,只讲汉代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口称为汉人,今天的汉人还是汉朝时期的汉人吗?在当时汉朝的强大进攻下,北方的一部分匈奴人被赶到了欧洲,从此没有再回来,另一部分被汉朝所降服,被赐予汉族姓氏,并被汉朝统治者迁移到边关居住。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则是大规模的胡人汉化过程,包括鲜卑、氐、羌、羯和匈奴等胡人在中原地区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不仅统治着汉人,自己也废除了胡人的姓氏,改用汉人姓氏,在风俗习惯上也向汉族看齐,经历了五胡乱华后,胡人融入到了汉人之中,例如隋唐的开国皇帝均有胡人血统。
而汉人也学习到了很多胡人的东西,包括奶酪的制作方法和坐胡床的习惯。而这可以说今天的汉人就不是纯正的吗?非也!
我们在学习胡人文化精华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自身的民族文化,今天的我们依然使用着几千年前创造的汉字,依旧使用过着传统节日——春节。从这个意思上说,那些根据血统和基因来划分的标准已经不那么重要。
历史的发展进步都是建立在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美国人类学之父 弗朗兹·博厄斯有一段名言:“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从这里可以看出,历史的进步过程中一定会有相互融合学习的过程,这是避免不了。没有必要纠结于基因和血统的问题,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能够传承自己的优良传统并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才是最重要的。
农村里常见的老称杆是用什么木材料做的?
农村常见的老杆称,是最古老的称量工具之一。从公元前至今,一直伴随着各种商业活动。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点子称,但仍然在一些商业活动中时不时的看到老杆秤。
别觉得老杆秤看上去很简单,但制作老杆秤的工序却十分复杂,尤其是在制称材料的选取上,制称工匠们会非常用心,唯恐因材料的质量低劣而影响了秆称的正常使用。
那么,仅就秤杆而言,工匠们会选取什么材料呢?
一、楠木
楠木,属于一种名贵木材,一般产于我国的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
楠木的材质非常坚硬,耐腐蚀性能非常好,可以制作各种家具,而且,楠木还带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儿,可以避免虫蛀。尤其是楠木种类中的金丝楠木,更是楠木种类中的极品,在古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并且,其数量非常稀少,其价格更是堪比黄金。
由于楠木的材质非常优良,因此,在制作大号杆秤时,许多工匠都喜欢选择楠木做称秆,以便使杆秤更结实耐用。
二、西北栒子木
西北栒子木,又被称为红栒子木,是一种蔷薇科栒子属的落叶灌木。其枝条虽然比较瘦弱,但非常坚硬,不易被折断,也因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而不易被虫蛀。并且,其小枝呈圆柱形,深红褐色,看上去非常漂亮。非常适合做小型杆秤的称秆。因此,有一部分小型杆秤的秤杆就是西北栒子木做的。
三、东亚枣木
东亚枣木又名赤金檀,俗称红花檀,属于多年生木本植物。
枣树生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想让枣树长到碗口粗,就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因此,枣木的质地不但坚硬,而且细密,非常耐虫蛀,也耐腐蚀。长得时间比较久的枣树其心材呈红褐色,看上去非常圆润。在古代,许多印书的印版就是枣木雕刻的。所以,枣木被誉为最古老的“印刷机”。
正是基于枣木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在华北地区,制称工匠常常用枣木制作各种杆秤的称秆。
以上介绍的就是老胡所知道的制作杆秤的材料。
至于说杆秤有没有收藏价值,这就要依据杆秤的材料来判断。据收藏专家介绍,楠木做的杆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西北栒子木和东亚枣木做的杆秤因民间存量太多而收藏意义不大。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而言之,杆秤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一直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最古老的称量工具之一。制作称秆的材料一般就是以上介绍的三种。如果你遇到了楠木制作的杆秤,是值得收藏的;如果不是楠木制作的杆秤,其收藏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以前的粮票现在值多少钱?
在1953年到1990年间,全国各地发行了很多粮票。
现在在农村,很多人的家里都还保存着这种粮票。
这种粮票年代久远,有的人会用来收藏,那现在到底值多少钱呢?
粮票的作用在上个世纪,国内的物资比较缺乏,粮票可以用来购买粮食、面粉、食品等,在农村,有了粮票就意味着全家吃饱。
而粮票的发行机构也比较多,一些农场、村镇、生产大队也可以自己发行粮票。
取消粮票到了1984年,经济好转,吃的喝的都能管够,深圳第一个站出来取消了粮票,从那之后,粮票就慢慢淡出流通市场了。
粮票价值那这种粮票放到现在到底值多少钱呢?
作为收藏品都是有它的意义,但是要准确的知道价值,还要看各方面的因素。
粮票和人民币一样,有主币和辅币,成套的粮票就比单张的价值高。
而且还要看粮票的发行量,物以稀为贵,发行越少的粮票越值钱。
像一张全国通用粮票,现在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但存量比较少的海南粮票就价值上百元,另一种发行更少的军用粮票,能达到5000元,非常值得收藏。
粮票适合收藏粮票在收藏市场十分流行,但它的流行并不是因为价值,而是代表各地的历史。
例如北京的粮票就印着十三陵水库,湖北的印着黄鹤楼,浙江的就更加好看了,印着西湖、六和塔、新安江水库。
所以大多数喜欢收藏粮票的,其实更多是收藏了历史的情怀,因为粮票更多的是代表了地方的名片。
小伙伴们,你们家有这种粮票吗?
正品民国三年袁大头重量大概是多少克?
按照当时的衡制换算应是,590克1斤=16两=10钱 1钱=10分,而标准的袁大头重量应该是库平七钱二分,所以计算如下: 590/16/10=3.6875克x7.2=26.55,所以袁大头标准重量为26.55克,由于袁大头是当时的先进大型机器冲压而成和流通的磨损,其重量也会略偏差正负0.5克都属于正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