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深山木,非常美的长诗

2023-09-26 94阅读 0评论

愿作深山木,非常美的长诗?

古代经典唯美长诗:

《行行重行行》

愿作深山木,非常美的长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点评:这首诗是选自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这是一组诗的名称,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大都出于东汉末年。此诗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

文人墨客多情种,渔樵耕读只为天。谁人不喜闺中蜜,只能哀叹是公公。感叹胡言乱语一通,

造成的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长恨歌》中的“恨”应该有四种解读之意。

一、帝妃生离死别之恨(爱情说)

二、盛世不再之恨(讽喻说)

三、有情人难成眷属之恨

四、美满难以长久之恨

一、帝妃生离死别之恨

从开头的“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到后来“宛转蛾眉马前死”再到最后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的位移。李杨二人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担者。李既是功魁,又是祸首。

白居易赞叹李、杨二人对于爱情的忠贞,痛惜悲剧惨从天降,悲悯李、杨二人劳燕分飞,并将这一生离死别之情推向了极致。

二、盛世不再之恨

《长恨歌》写于唐宪宗第一年。安史之乱对中唐诗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中唐诗人用李、杨爱情的悲欢来比喻国家的盛衰。有种集体性的阿Q精神,我们之前阔过。

白居易为了追忆、缅怀盛世,以李、杨爱情故事作为载体,写出了中唐人普遍的感伤情怀,这种感伤包含中兴成梦、盛唐不再,是具有社会历史内容的人生虚幻的时代感伤。同时,也是为了劝诫唐宪宗要励精图治,约束克制自己的情欲,避免再走唐明皇的路。

三、有情人难成眷属之恨

《长恨歌》可能是白居易借李、杨悲剧写自己痛失湘灵之恨。

湘灵是白居易的恋人,可是后来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在一起。白居易的《邻女》《寄湘灵》《感情》《寒闺夜》《长相思•九月西风兴》等诗均有提到湘灵。特别是《长相思•九月秋风兴》的最后两句“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的倒数第二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极其相似。

所以说,白居易在写李杨爱情时,有其情感的投射。

四、美满难以长久之恨(上升到更高的程度)

《长恨歌》的悲剧,不仅是生命陨落的悲剧,更是美陨落的悲剧。它所蕴含的美好事物是难以把握巨大的遗憾的,可以扩充、渗透到爱情、命运的各个方面。

“恨”字的解读具有多义性,它是一个兼容并蓄、相辅相成、彼此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长恨歌》是留有大量艺术空白的,用文学的行话来说,是形象大于思维。近代学者、词人谭献曾说过:“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对于白居易到底想在“恨”字中寄寓怎样的情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到底是联想得当还是过度诠释,就看读者自己了。

人言人有愿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相思》。

《长相思》

唐代 白居易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第一次送花表白卡片写什么比较好?

1、每一朵花就是代表你的美和我的心。期望你能喜欢吧。祝你每一天都笑得像花般那样灿烂。

2、余生请多指教。

3、一日三餐,四季有你。

4、如果天天都能看到你,已经是今世最好的福气了

5、只要身边有你,无论富贵与否,我都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6、想为你赋诗一首,才想起我非文学泰斗;想为你一展歌喉,才发现声带长锈;想为你倾其所有,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日,爱的真心已发出,请签收!

7、念兹在兹,一日不忘,第一眼是你,终生是你。

8、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9、在有你的选择里,我都选择你

10、原谅我太贪心,陪了你情窦初开,还想陪你两鬓斑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