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图片,农村水稻扬花期病虫害如何防治
粘虫图片,农村水稻扬花期病虫害如何防治?
水稻扬花期的病虫害对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准确的说是从孕穗期至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才对。因为扬花期的病害防治其实从孕穗期就已经开始了。
大概再过十几天,我们黑龙江地区的水稻应该就大面积进入抽穗、扬花期了。在这个期间,水稻容易受到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稻曲病等病害以及稻螟蛉等虫害的影响,有的病虫害是危害水稻的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向穗部的积累;有的病害则是危害养分向穗部输送的通道,导致养分供给的中断;还有的则是危害水稻的穗部,导致稻穗被大量病菌孢子包裹,影响稻谷的品质。所以,水稻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的扬花期病害都需要在孕穗初期就需要进行防治,在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病害的最关键时期。
1、病害防治。主要是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稻曲病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共同特点就是在水稻抽穗之前就已经开始侵染水稻了。比较明显的就是纹枯病、稻瘟病和细菌性褐斑病。而且这两年我们东北地区的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趋势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所以生殖生长期的病害防治是重中之重。
这些病害的防治在水稻刚刚进入生殖生长期其实就应该开始进行了,比如说在水稻的倒四叶伸出一半时,水稻就已经开始进行幼穗分化了。这个阶段进行防治是最初始的阶段,可以选择拿敌稳、禾技、春雷霉素、嘧菌酯、咪鲜胺或者井冈霉素等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控;
其次就是在破口期进行防治,这个阶段是防治穗颈瘟、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纹枯病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穗颈瘟、鞘腐病、纹枯病的防治,这几种病害一旦大面积发生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太过于严重,说是绝收也不夸张。我在2010年在黑龙江农垦参加工作时就见过因为穗颈瘟而绝产的地块;而且,在破口期由于天气的原因也因为降水造成鞘腐病的高发,从而出现大量的褐变穗,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破口期防治这几种病害是最关键的阶段;
在扬花期也是一个防治的阶段,只不过这个阶段防治有些特殊。因为此时是稻穗扬花、授粉期,水稻的花粉容易受到药剂的影响导致活性下降或者失活。所以,在扬花期防治病害一定避开扬花授粉的高峰期。一般来说,水稻的扬花高峰期在每天的9-11点之间,这个阶段尽量不要喷施药剂,防止花粉与药剂雾滴结合不能正常落进颖壳、着床,也是为了保证花粉的活性。否则的话,很容易出现大量的空瘪粒,这也是一个原因。
2、虫害防治。水稻扬花期间的虫害大部分是在抽穗前后出现,我们东北地区的害虫种类相对少一些,比如说稻螟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害虫,绿色的小虫子,啃食水稻的叶片,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和有机物积累。这种虫害的防治没有固定的时期,建议提前防治。需要您平时细心观察自己和地邻的水稻是否有稻螟蛉,尽量在未发现虫情时在田地周围的草丛、树林、杂草堆等适合害虫迁移的通道喷药,阻断害虫迁移的通道。同时,在田地外围的水稻喷施比如吡虫啉、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等杀虫剂,减少稻螟蛉发生的几率。
所以,水稻扬花期的病虫害防治不能仅仅针对扬花期进行防治,而是要提前在幼穗分化期就要开始进行,才能获得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韭菜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韭菜一般可分为根韭菜、叶韭菜及花韭菜,在我们鄂西地区一般主要是根韭菜,主要食用根和花薹。根比较粗壮,花薹肥嫩、肉质肥厚,有辛香味,可加工腌菜或炒来吃。一般像打鸡蛋汤、炒鸡蛋或者烧烤,都是很美味的。
韭菜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一、主要病害
▲1、韭菜茎枯病
(1)主要症状:长椭圆形病斑,大小(18~30)mm×(2.5~4.5)mm,后全部变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染病,叶两面病斑梭形或长椭圆形,边缘不清,后也现小黑点,严重的叶片枯死,花茎折倒。
(2)发病原因:高温季节、高湿条件下易发病。肥料不足、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种植早发1号、优丰1号、豫韭菜1号、“一、三韭菜”等优良品种。加强韭菜园田间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必要时使用除草剂灭草。
②发病初期喷洒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500g/L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
▲2、韭菜灰霉病
(1)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分为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白点型和干尖型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扩展。病斑梭形或椭圆形,常互相融合成斑块,致半叶或全叶枯焦。湿腐型发生在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茸毛状霉,伴有霉味。
(2)发病原因:该菌侵染与韭菜刀次、伤口关系密切,头刀发病轻,二、三刀发病重,一般在棚膜滴水处常形成发病中心,向周围扩展。该菌生长温限15~30℃;适合菌丝生长温度15~21℃。温度升高产出菌核,27℃产生最多,并以此菌核越夏。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后始见发病。由于韭菜棚生态条件适合发病,只要有菌源,病情不断加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耐低温品种,如平丰8号、平韭4号、多抗富韭6号等。
②与非韭菜、葱蒜类蔬菜轮作。韭菜定植后收获年限不要超过3年,否则易出现长势不强,抗病力下降。
③合理密植:每667m2以40万~60万株为宜,种植过密易发病。及时采薹,7~8月花薹长出应及时采收,防止生殖生长影响营养生长,以保持抗病力。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病叶应及时清除烧毁,扣棚前平茬,清除老叶残叶,减少初侵染菌源,适时扣棚。
④加强温湿度管理:以增温、防寒、排湿,促进韭菜生长,缩短每茬韭菜生长期为中心。据天气情况灵活揭盖草苫,白天温度控制在18~24℃,夜间8~15℃为宜,昼夜温差过大叶面易结露,易发病,要把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湿度过大时中午要放风排湿。
⑤灵活收割上市:当韭菜株高25cm左右时,市场销售看好,可把有轻微病症的及早收割上市,可大大减少为害。
⑥秋季扣膜后浇水前每667m2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3kg,拌细土30~50kg,均匀撒施,预防灰霉病发生。
▲3、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从苗期到移栽大田生长期均可发生。防治不当常造成大面积死亡,生产上单靠化学防治效果不佳,应采用综合防治,效果较好。(1)发病原因:湿度大时,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重复侵染,引起发病。易积水的韭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田间管理:选好种植韭菜的田块,仔细平整好苗床或养茬地,雨季到来前,修整好田间排涝系统。
③进行轮作换茬,避免连年种植。
④加强肥水管理:韭菜是多年生蔬菜,须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水。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特别要注意大暴雨后,马上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生产上雨季控制浇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棚室保护地要注意及时放风,严防湿度过高。
⑤药剂防治: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发现韭菜疫病中心病区时,马上喷洒75%丙森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或40%嘧霉·百菌清悬浮剂300~500倍液喷雾,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也可用以上药液蘸韭菜根进行倒栽,防效明显。
▲4、韭菜绵疫病
(1)主要症状:染病植株叶片上初现水渍状暗绿色病变,当病斑扩展至半张叶片大小时,叶片变黄下垂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假茎受害后呈浅褐色软腐,叶鞘易脱落,根部染病,呈暗褐色,根毛减少,难发新根。
(2)发病原因:生产上进入雨季开始发病,该病发生轻重与当年雨季到来迟早、雨量大小、持续时间长短、气温高低直接相关,发病早、气温高的年份受害重,遇有持续时间长的大暴雨易出现大流行。
(3)防治方法:
①韭菜绵疫病发生区严格挑选育苗地和栽植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葱属植物的高燥地块,雨水多的地方要求做高畦,畦四周有水沟以利雨后及时排水。
②幼苗期轻浇、勤浇水,做到先促后控保持地面湿润,苗高12~15cm后应控水蹲苗,防止幼苗徒长和倒伏。夏季雨水多时须控制浇水,定植第2年以后可多次收割,3年以上的韭株要及时剔根培土,防其徒长或倒伏。
药剂防治同疫病方法一样。
▲5、韭菜菌核病
(1)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茎部。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初变褐色或灰褐色,后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及由菌丛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
(2)发病原因:一般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如植地低洼积水或大雨后受涝,或偏施氮肥及过分密植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提倡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整修排灌系统,防止植地积水或受涝。
②合理密植,采用配方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定期喷施喷施宝或增产菌使植株早生快发,可缩短割韭周期,改善株间通透性,减轻受害。
③及时喷药预防:每次割韭后至新株抽生期喷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水乳剂5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9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6、韭菜锈病:
①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丙环唑乳油22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②发病重的田块,药剂防不住的,最好从地面根茎部割齐,然后在留下来的根茎部喷1次上述杀菌剂保护,并加强管理,增施肥料,加快韭菜生长,使韭菜重新长起来。
▲7、韭菜白绢病:发病初期喷洒每克含1.5亿活孢子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制剂200~300g对水喷雾,或10%己唑醇乳油7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430g/L戊唑醇乳油3500倍液。
此外还要黄叶病、细菌芽腐病、软腐病、萎蔫病毒病等。
二、韭菜虫害防治
▲1、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1)为害特点:成虫善飞,喜欢在阴湿弱光处活动。幼虫在土壤中生活,群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引发幼茎腐烂,受害韭菜整株或整墩死亡,严重的成片死亡。
(2)防治方法:
①采用覆盖隔离:韭菜收获后及时在韭菜上覆盖塑料薄膜,3~5天后等韭菜气味散失后再揭开。收割后及时撒上一层草木灰,能防止成虫在韭菜上产卵。成虫羽化出土前,韭菜田要加盖30目以上的防虫网,防止成虫进入,防效可达90%。
②诱杀成虫:糖醋液(酒水、糖、醋比是1∶10∶3∶3),每667m2放置2~3盆,诱杀韭蛆成虫。也可用黏虫胶,在成虫盛发期用黏虫胶黏杀成虫,每667m2悬挂60块。
③生物农药防治:
用1.1%苦参碱粉剂,每667m2用2~4kg对水50~60kg灌根。秋季盖棚前扒开韭墩,晒根2~3天后,每667m2用25%灭幼脲悬浮剂200ml,对水50~60kg,顺垄灌根施药。用根蛆,净主要成分是能产生新型抗虫蛋白的荧光假单胞菌,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每667m2用含荧光假单胞菌10亿个/ml的根蛆净300ml灌根,防效90%。用8000 IU/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6kg,对防治韭蛆持效期长,防效75%左右。用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12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可在生产上推广,持效14天。▲2、韭萤叶甲
韭萤叶甲别名愈纹萤叶甲、韭叶甲。
(1)为害特点: 成虫食叶,幼虫在土中食害根和鳞茎,影响作物生长。
(2)防治方法:
①冬灌或春灌可杀灭部分幼虫。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发现为害时不要再追施粪稀,应改用化肥,头刀、二刀后随水灌2次氨水,但不要过量。
③成虫盛发期喷洒800g/L辛硫磷乳油,每667m2用250ml。幼虫盛发期灌800g/L辛硫磷800倍液或Bt乳剂400倍与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后灌根。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3、韭菜跳盲蝽
(1)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韭菜,产生白色至浅褐色斑点,严重的每平方米有虫近千头。致全株叶片变黄枯萎。
(2)防治方法: 喷洒40%甲基毒死蜱乳油8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12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
■【结束语】:
在用药物防治时一定要注意,为防止农药中毒,韭菜田严禁使用3911、1605、氟虫腈、氟乙酰胺等剧毒农药。平时要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击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突然刮大风下大雨对小麦有什么影响吗?
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收割小麦下得怕。听听,这句关中小麦收割期的农谚,你也就明白了农民们的满腔希望了。小麦收割的前,就怕遇到连阴雨天,或者遇到自然天灾,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不过,人定胜天的理论依然鼓舞着农民们收获庄稼的勇气。
那么,小麦即将成熟收割,突遇自然灾害天气,农民朋友也无可奈何,但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对此,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会发生小麦收成减产及其他原因,具体如下:
第一,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引起连锁反应。小麦收割前,这时正处成熟期 ,小麦麦秆下端已经死亡,而麦穗部分成熟了,这样正处“头重脚轻”时,加之遇到雨天,土壤湿润,只要稍稍遇到点风,小麦即刻出现倒伏;如果遇到大风天气,那就会出现大面积倒伏,这不但给小麦收割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因为麦穗在湿潮的天气环境中,很容易出现霉变;如果雨天多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小麦粒发芽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乡村关中一带曾出现过,这样的小麦基本失去的食用的可能。
第二,对小麦肯定造成减产影响。因为大风大雨,造成小麦地严重倒伏,那就出现了麦粒脱粒的现象,以及麦粒霉变等情况,这样的小麦收割回去后,也失去了营养了,小麦减产也是肯定的。但也没办法,农民朋友只有接受这个现实,用天灾年代抚平自己受伤的心,仅此而已。所以,乡村关中一带的农民,在小麦成熟季都顾不上吃饭,都要下地收割小麦,就是担心遇到这样的自然灾害年景。
第三,造成收割困难,以及费用增加。上面说过了,小麦出现倒伏,这时收割起来非常不便,那只能人工一点点地收割,但是现在农民朋友都用收割机收割,这时收割机遇到这样的麦田,一般都不愿意收割,因为耽搁工夫,农民朋友只能好话说完,再多加点收割费用,人家才免强帮你收,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啊!
总之,小麦即将收割前遇到灾然性天气,这谁也没办法啊,只能面对,也只能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不然,那又有何办法呢?其实,农民朋友一年最期盼的莫非是风调雨顺了,这样才能确保庄稼有个好收成,自已遇到个好年景。我们真诚的希望,这样的灾害性天气远远地离开农民,因为他们耕种了一年年,所有辛苦和劳作,就盼个好收成呢!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我们留言区见。
现在的很多水果为什么要套袋?
果樹套袋栽培是一种保护果实为目的的栽培技术措施,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提高果实商品价值有效途径之一,亦可为果农增产增收的效益。随着果树套袋技术推广,越来越多的果农已经选择给自己的果子套上果袋。今日借头条号来研讨果实套袋的优缺点,来分解分析。
优点:
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果树需要套袋? 果实套袋的历史起源于日本,首用在梨树、苹果树等,进而推广后接续的用在桃树、琵琶等。在科技研发使的专用袋的制作成本降低收益增加,现在几乎在各种果树品种都在使用果实套袋。一般果实在果皮越薄显得娇贵的水果,都是优先考虑的。果实套袋的广义解释就是给果实增加一个保护的外壳,对于一些果皮较厚较粗的果实就不用考虑了,途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二.果实套袋优缺点比较。
1.:改善外观品质,套袋后能够防止或是减少裂果,减轻日灼、冻害、风害等的物理伤害,更能保持果面的洁净,使得外观品质提高,更能增加商品价值与商品率。
2.:降低水果的农药残留,套袋能够减少农药对水果的污染,利用果袋可以产生隔离作用减少残留。
3.:减少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也可以在果实成熟期防止鸟雀的偷食。
4.:增加增强耐贮性延长货架的摆设期。
缺点
1.:成本增加,果实套袋会增加果袋数量的成本,再者套袋大多是以人工施作,人工的成本增加是免不了的。
2.:土壤的污染源,因为果实袋大都是塑料制品,容易因熟果掉落或是在采收时的丢弃所造成的。
3.: 影响果实的糖度与风味,这点已经从果袋的研发改进了,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渐改善。
枣树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说起枣树,不仅仅新疆与陕西众多,山东也是枣的故乡。不必说华夏枣都无棣的金丝小枣独享天下,乐陵、庆云和沾化的枣同样驰名海外。枣树在栽培管理上比较严格,生产中普遍存在坐果低、质量差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枣树种植中的重中之重,下面,我来回答一下枣树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枣树的栽培要求(1)对温度的要求
枣树是喜温果树,在开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枣树在19℃以上叶腋会长出花蕾,20℃~22℃时开花,果实成熟的适温为18℃~22℃,休眠期对低温的抵抗力非常强,即使在-35℃都能安全越冬。
(2)对雨量的要求
枣树对湿润和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不过各个生长期的旱涝情况对果树生长产生影响。俗话说,旱枣涝梨,成熟期的枣树需要少雨多晴的环境,授粉期则需要湿润。此外,枣树的耐涝性极强,即使长时间积水都能正常生长。
(3)对光照的要求
枣树喜光,栽植过密或树冠郁闭,会影响其生长。
(4)对风的要求
枣树的抗风能力很弱,特别于花期和成熟期,风起容易引起落花与落枣。
(5)对土壤的要求
枣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虽强,却尤喜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且以透水性好的沙壤土最适宜。
枣树高产的栽培技术◆繁殖技术
繁殖枣苗的方法很多,有分株法、嫁接法和扦插繁殖三种方法,具体如下。
一:分株法
分株法操作简便,栽培方便,成活率高,能够保持母株的优良性能。缺点是育苗量有限,不适合大面积发展。而且,长期使用分株繁殖,枣树易产生变异。
分株法就是利用枣园内自生的根蘖苗,在春天结合创蘖移栽。一般先移植到苗圃中集中培育,移植时带全根,适量留叶,植后保证水分供应,经过一年的栽培即可出圃。
二:嫁接法
嫁接法育苗的优点是果品的品质比分株好,能保证优良特性不变,并且结果早、果实大、品质好,方法如下。
(1)砧木的选择
砧木有实生酸枣砧和本砧,实生苗需经过破皮、浸种、催芽和播种。或者直接用本地的野生酸枣做砧木,选留旺盛的酸枣大苗备接。
(2)接穗的选择
选择充实、健壮、无病虫害、当年生枣头的一次枝或2~4年生、粗度在0.6厘米以上的枣头二次枝。
(3)嫁接方法
从4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时,直到到9月上旬,砧木离皮期,这段时间都可以进行枣树嫁接,尤以5月上旬到7月的中旬嫁接效果最佳。
嫁接方法以插皮接为好,成活率可达90%。插皮接讲究快、平、齐、留、紧六要领。快就是操作要迅速;平就是接穗要削平;齐就是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要对齐;留就是要适度留白;深就是要掌握插入深度;紧就是用地膜条包扎时要紧实,别松动。
(4)嫁接苗的管理
嫁接后,经常检查,发现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时抹除。嫁接后的10~15天接穗即可萌芽,未萌芽的要及时补接。当接穗长到10cm以上,要及时挑破地膜防风。嫁接苗长到30cm以上时,接口愈合,这时,要及时解除地膜条,便于接口加粗,生长不受妨害。同时,使用立杆或支柱绑缚嫁接苗,防止风吹折断。
◆定植技术一:定植园的选择
根据枣树的生长习性,特别对于水、土、光等要求,选择日照充足、风害少、土层在50厘米以上、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将土地深耕平整,每亩施入2500~3500公斤的腐熟有机肥,并配施速效复合肥。挖高填低,修好排灌系统,做好水土保持。
二:定植的密度
定植时,根据品种的生长力确定种植密度,生长弱的品种行距和株距可小点;生长强的可适当加大;在山区梯田可沿等高线栽植单行,实行枣粮二者间作;平原沙地可采用宽行密植,或者根据品种进行密植栽培。
三:定植时间
南方以秋栽为好,北方以春栽为佳。枣树的适应性很强,在萌芽期仍能栽活,在多雨地区可选择雨季栽植。
四:定植的方法
挖长、宽、深40厘米的坑,将苗木放入,铺展根系,纵横方向对齐,然后埋土。埋土过程中,手将苗木向上轻提,使根系充分舒展并与土壤密接,最后用脚踏实。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将土砸实,使树苗的根与土密接,有利于成活。
定植后要浇透水,并整平地面。然后,以干基为中心覆盖地膜。树干定干后,要疏去所有的二次枝,并增温保湿,提高成活率。
◆植后管理技术
一:土壤管理
在枣树的高产措施中,土壤管理应放在首位。土壤管理时,要注重树下松土,松土保墒。结合中耕除草,雨季翻耕压草,加厚土层,改善土壤。
二:施肥管理
施肥时,根据不同的物候期追肥和喷肥,以满足枣树生长结果的需要。从6月中旬开始,每隔10~15天进行叶面追氮和磷酸二氢钾,要连续喷两次。在7~8月,枣树旺盛生长期要追肥,每株追施复合肥0.1公斤。9月下旬和10月上旬,要适时追施基肥,肥料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在枣树的两侧各挖一个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穴,以株定肥,每株施肥50公斤、化肥1公斤。施肥穴应隔年轮换,无浇水条件的土壤可采用穴施浇水覆膜技术,保墒抗旱。
三:浇水管理
枣树虽抗旱耐涝,但为获得高产必须保持适当水分,尤其干旱期和雨季更应重视浇水与排水工作,具体如下:抓好重要的花前、 保果和封冻水。浇好花前水,促根促花,提高坐果。7~8月份浇好保果水,枣果着色时浇好增质水,封冻前要浇好越冬水。
此外,根据墒情浇水抗旱,同时,雨季防涝同样重要。
四:整形修剪
枣树是喜光植物,高产的树形有主干疏层形、纺锤形和开心等树形,为适应密植的需要,大多采用纺锤形整枝。
●定植第1年要进行定干,定干高度60公分左右,对剪口下的第1个二次枝从基部疏除,整形带内的二次枝,对粗壮的留一节短截,细弱的要疏除,整形带以下的二次枝要全部疏除。6月下旬,当新梢长到60cm左右,保留6~7个二次枝摘心促壮,并利用拉枝将个骨干枝的角度调整到80°左右。冬季在整形带内选留6~7个长势均衡、方位较好的枝,其中的4~5个作为骨干枝,1~2个作为辅养枝。对中心干及各骨干枝延长枝,在40~40cm处剪截,并剪截剪口下的第1个二次枝。
●定植第2年,剪口下的第1个枣头选作中心干向上延伸,其下选留4~5个方位适宜的枣头作为骨干枝,并与春季萌芽后将辅养枝拉成下垂状。5月下旬~6月上旬,适当疏除过密枝和背上直立的旺枝,并对各辅养枝进行摘心。冬剪时,对骨干枝、辅养枝上的过密过旺枣头要适当疏除,其余冬剪的措施同第一年。
●定植第3年,于5月下旬~6月的上旬对树干直径达4厘米以上的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开甲,控制长势,促进坐果,其它夏剪措施与第二年相同。冬剪时,要注意树势的平衡,防止上强下弱或下强上弱,在中心干上选留2个骨干枝和1~2个辅养枝,要求同侧的骨干枝间距在50厘米左右,其它冬剪措施同第2年。
●定植第4年,春季萌芽后,要及时抹除树体的萌蘖,各个骨干枝的延长头在开花前全部摘心,对主干全部环剥,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的辅养枝及旺盛的骨干枝进行环剥。冬剪时,再留两个骨干枝和1~2个辅养枝,然后中心干落头开心。到第4年为止,骨干枝的树木达10~15个,树高控制在2米左右,整形任务基本完成。
幼树结果后,注意疏除徒长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和细弱枝,以利于通风透光。夏剪主要采用抹芽、摘心、疏枝和拉枝等措施,对直立旺枝,培养结果枝。
五:保花保果
枣树的花量虽然很大,但是落花落果十分严重。主要原因是树体的营养缺乏,引发花期发育不良;花期干旱,妨碍花粉发芽,引发授精不良。为了获得高产,开花期主要抓好下面几项措施。
(1)环剥或环割
盛花期进行环剥,宽度一般在0.5厘米左右,旺树宜宽,偏弱树宜窄。环剥部位在主干上部的第一个骨干枝基部,环剥5~7天后,再环剥旺盛的骨干枝及辅养枝。
(2)采取三喷
喷水
枣树开花时,遇到干旱,每间隔1~3天,于傍晚给叶面连喷三次清水。有灌溉条件,灌水增加果园湿度,以提高座果率。
喷肥
在初花和盛花期至幼果期,间隔7~10天于叶面喷氮肥和磷酸二氢钾。
喷生长调节剂
在初花至盛花期遇到干旱,叶面喷施1~2次的赤霉素和稀土溶液,可提高坐果和产量。
(3)搞好三摘
于5月下旬至6月初对所有的新生枣头和生长过旺的二次枝进行摘心,促进坐果。新生枣头保留4~6个二次枝摘心,二次枝保留6个左右枣股摘心,枣吊在18~23厘米处摘心。
此外,枣园放蜂,结合人工授粉,提升座果率。在花期喷施硼砂溶液,也能提高座果率。
六:合理负载
枣树达到早期丰产后,开花量过大,容易造成营养不良,除了加强土肥水的管理之外,还要根据树体的负载能力,确定适宜的留果量,保持连年的丰产高产。
七:病虫害防治
危害枣树的病虫害主要有斑点落叶病、枣锈病,虫害有红蜘蛛和枣步曲等。防治时,综合采用人工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1)冬季防治
枣树落叶后进行彻底的清园,清除落叶、杂草、落果,摘除僵果和病枝,刮除枣树的老翘皮,杀灭越冬卵。
(2)春夏防治
早春结合冬剪,彻底清除病虫、枯枝及主干和生枝基部进行二次涂白杀菌。发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对象甲、枣步曲、红蜘蛛等进行防治。害虫出蛰前,搜捕害虫,运用黑光灯、诱捕器或人工捕杀。六月,重点防治斑点落叶病,7月,防治枣锈病和轮纹病等。
(3)秋季防治
9月上旬,在枣黏虫寻找越冬场所前,在树干绑草束诱引,在来年春天集中烧毁。7~8月份桃小病肆虐时,树下有落果要及时收拾,煮熟杀虫,降低二代桃小的密度。
枣尺蠖●病症表现
又名枣步曲,一年发生一代,以蛹的形式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天羽化,产卵孵化,幼虫吃芽,后期咬花,影响着枣树结果和产量。
●防治措施
(1)人工挖蛹,结合深翻改土,消灭越冬的虫卵。
(2)堆土结合打落幼虫
成虫羽化前,在枣树主干的四周堆一土堆,堆面拍打光滑,使得成虫不能羽化出土。也可树干基部缠塑料薄膜,并用堆土培基部,土堆喷药来杀灭害虫。
(3)化学防治,在枣树发芽时喷杀虫剂消灭。
总结:作为铁杆果树,枣树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具体于栽培管理中的每个环节。从育苗开始,从定植开始,从种植后的土肥水管理、修剪整形、保花保果与病虫害的防治开始,只要认真落实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相信枣树高产种植一定能成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