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去日本打工三年的人都有什么感受

2023-02-26 100阅读 0评论

05年,去日本打工三年的人都有什么感受?

来日本一年半了,还真心没写过什么在日本生活的文章,好吧文章什么的也没写过,今天晚上工作甚是轻松,基本就是玩儿得过了几小时,于是偷偷摸摸得拿了手机戴个口罩拍了点店里的工作照,回来发表一下当个日记写,也是给国内的家人朋友们了解了解我的工作环境。

因为一直是一个人当班,所以不怕前辈们说我不能拍照什么的,戴口罩纯粹鸵鸟心理,大家请无视0.0

05年,去日本打工三年的人都有什么感受

我工作的地方是超市的厨房,但我不是厨子,我是负责晚班商品的打折和厨房的清理,简单说就是打杂的,偶尔也会推出限量刚出炉的商品由我来做,基本也就是炸个土豆饼鱼块什么的,冷冻室拿货油锅里一丢就完事,果断无压力。

上图是油锅,已经拆解清洗又组装上了,是我每天的工作之一。里面的油每天也都换半锅,一是防止油重复使用有有害物质,之所以换半锅也是为了节约开支。

一共3个锅,最右边的开始往左依次油的质量越来越好。

最左边的小锅是用来炸天妇罗的,每天都用一整桶新鲜的植物油从来不用旧的。油的质量用一种叫AVチェック的试纸,目测和酸碱试纸差不多。

厨房角落拍的,也就这么大的地方烤炉电磁炉油锅都有,全是电器没有明火,左下角的餐具是用来摆放散装油炸食品的,提供塑料盒和纸袋供客人自行选购,拍的时候已经洗好了在晾干。

食品刚回收之后我的工作就是把买剩的各种炸货按种类打包再贴上标签再推出去卖,这就是是我另一个重要的工作了。

这就是我用的电子秤兼打票机。

打包好的东西里面都有现成的价格,输入数量和种类按个发票就出来标签了,贴在盒子上就可以拿出去卖。称重的商品打包好后放在前面的铁盘上就自动称重算出价格弹出标签。

有的时候出了新商品机器没更新数据,还要自己从总机数据库里调出来商品资料,这也是后来店长慢慢教会我的,用起来也方便都是触屏的。

一问才知道这玩意已经用了十几年,我不由感叹真心保管得好啊,十几年前就用触屏的机器了真心高科技啊,不过十几年过去了还用这玩意日本发展也真心慢啊- -!

这就是我打折用的30日元优惠贴纸···8折贴纸···和半价贴纸 一共3种0.0,50元和100元的是下午班贴沙拉用的我用不上。

国内叫八折日本叫2割引,是算打折的量而不是2折。

如图最下面那个写着2的货就是了。最有人气的莫过于半价贴纸了,每次拿着这个出去贴条,鬼子们就等不及我挨个贴直接拿着便当什么的问我能不能半价神马的。

当然也有闷骚型的一直跟着我屁股后面看着我贴,直到我贴了他/她要的东西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了就走。走之前也不忘对我小鞠个躬说句ありがどう(谢谢)。

对所有的客人我基本是不能停嘴,说啥我就得回应啥。毕竟晚班就我一个人,啥也都是我说了算,东西怎么吃,含有什么原料,是不是冷冻食品,打过包的能不能分开买等等琐碎的提问我都要回答。

当场不知道问题的也要回去查询之后再来回复,虽然客人也没问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表示还是无压力的。一年多来已经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了,一个大叔每天半价的点都会准时来买猪排饭和红薯天妇罗,看我来了就会说:“哟,来了啊”然后乐呵呵的递给我几乎所有的猪排饭说拜托了。

还有个婆婆每次来都提前很久来店里,90度驼背,买的东西很重拿不动放篮子里让我帮她保存,当然不是我们柜台的东西。

然后半价时侯到了她再来买点半价的东西一起拿走,为了半价起码等了一小时(汗)。

这是我工作的时间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都规划的好好的。

工作的量不多,一次性做完用一半的工作时间(2小时)就足够,只是要按照这个时间表来做一晚上的时间就安排地满当当的了。

下面那个田沢さん就是和我一样工作的人,不过他是周3467,和我是错开的,和他基本碰不到面,只有去年元旦的晚班要大扫除我们都来上班了。

是个一直乐呵呵的说话结尾喜欢带の的老头,我刚来的时候就是他带我熟悉工作流程的。圆圈里的林是我们店的经纪人,管人事的,是我的面试官,一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人,没想到日本也有单个林的姓。

这个超市的惣菜部是サンエー株式会社的连锁店,和超市本身并无关系,仅仅是利益合作而已。这个姓林的日本人就是负责人员调动招聘打工的人。

而这个超市的惣菜部的主厨兼店长是另外一个叫中村久生(なかむら ひさお)的人。典型一闷骚男,曾经很猥琐的自言自语一句:ホワイトだぜ!(白色的啊!)不知道他看到了什么0.0

这是我们的柜台卖便当的部分。这是半价前的状态,还有东西。半价之后绝对空。

这是卖寿司和凉菜的地方,今天又要扔一大批寿司啊,贴了半价还卖不掉- -!

厨房门口的走廊,中间是下水道,每隔2天都要翻开刷一遍,厨房做的东西以炸的东西为多,面粉就很多,那玩意容易沉淀冲不走只有刷掉。

趁没关门来一张大门口的照片。食品馆あおば是我们超市的名字,在大楼的地下一层。地上一层是一家药妆店。

超市背后的停车场,上厕所必经之路,虽然写着立入禁止,但我表示业作为内人士无压力通行~

快打烊的时候,我就要统计下卖剩的商品以及半价时间。7点45的是寿司的半价点。

8点一刻的是所有商品的半价时间,正常来说应该是8点半的。今天下了点雨天又挺冷,所以店长临走前嘱咐我提前一刻钟打半价。

今天貌似剩的不多,除了寿司,这么冷的天可没人愿意吃这凉凉的东西又不能加热。

店面打烊之后就是我工作的扫尾时间,也是我以前最喜欢的时间,因为卖剩的东西不能用了要全扔掉。

但是我是一个人上班扔不扔就是我的决定了,你懂的0.0。

不过之所以说以前,是因为这一年多来,不,是这一年半以来超市的menu一直不变,看都看腻了更别提往家带了,伤不起啊有木有。

不过按照规则来说这些东西是不允许往家带的,可没办法咱是穷学生啊,刚来日本的时候看到东西的标价都习惯换成rmb来考虑各种贵啊!

吃的东西占生活费的大头能有免费的可以带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开销啊,再说这些东西都是当天做的放几天都不会坏,直接扔了多浪费是吧?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饭都吃不饱呢,让我这么一个从小接受粒粒皆辛苦教育的农业大国出生的人做出这种浪费农民伯伯汗水的事真心是于心不忍啊。

再说了反正是我一个人当班也没人知道,我就不信我光明正大的拿回来在这里写日志发表节约宣言我们店长还会突然空间穿越直接跑我背后把我脸按键盘上aksjfbk多少 阿道夫sd1121 速度as发发发科技bdgasfaisfiadhhsdah···

好啦,一天的工作就这么结束了,我也带着我的收获走上了回家的路,说实话这超市的工作工资并不高,甚至算比较低的。

但是对于刚来日本的时候天天愁于找工作的我来说,这份工作是我的救命稻草一般支撑着我到今天。

尽管我还有一份时薪更高的工作,尽管就算我辞掉这份工作也完全能再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但是纠结了很多次我还是放不下这里,这不单单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能证明我存在的地方。

和店长包括交接班的同事们关系都不错就暂且不谈,这么一个面积不足20平米的小空间里,每周的那么几天晚上必须要有我在,就像站岗的小战士一样,这里是我的岗位,这里的点点滴滴都或多或少的和我有关联,有一种义务让我不舍得离开。

而不像在ヤマト運輸似的多你不多少你不少的环境,这里更让我有被需求感,我很喜欢这里的感觉。

就写到这吧,照片一共就这么多都是我边干活边拍的。油锅烤箱电磁炉们,一天的工作辛苦啦~ お疲れ様でーす!!

52度浓香型白酒是什么时候投放市场的?

盛世佳酿,自05年12月全国上市以来,一直以高端路线行走在喧嚣的中国酒业江湖中,以五粮液为背书品牌,肩负着五粮液颠峰时刻代表的使命。

该产品秉承了传统五粮液原有的中庸和谐的优良品质,是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她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她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是当今酒类产品中出类拔萃的珍品。价格688元一瓶.

一会儿就停口不吃了?

大家好,我是筏无止境。我们在钓鱼时,鱼口一会好,一会又停口不吃了的现象,是有很多种因素造成。本着回答,又是交流,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回答。

回答要点

环境温度影响造成鱼停口觅食习惯影响造成鱼停口人为因素影响造成鱼停口大鱼进窝影响造成鱼停口总结和建议

一、环境温度影响造成鱼停口

水域中生活的鱼类,对环境温度特为敏感。无论是温度高,还是温度变低,鱼类都有自己的临界值,一旦达到这个临界值,鱼自然就会停口。如夏季的午时,环境温度高达四十度左右,鱼几乎都躲避到深水中凉快去了,近岸的浅水已不适宜鱼类生存,鱼又怎么开口。所以才有“神仙难钓午时鱼”的说法。但是早上、傍晚、晚上却是鱼儿最活跃的时候,因为环境温度适宜它。

反之,寒冬腊月里,气温达到零度左右,大部分鱼类都停止进食,躲避在深水区比较温暖的地带生存。要想钓到鱼儿,只有在白天阳光明媚时,日照强的浅滩,水温上升快,比较暖和的地方,才能有所鱼获。但是一旦没有阳光,再吹一点寒风,浅水温度极速下降,鱼口就会开始稀疏起来或者直接就停口。只有在相对较深的水中,和一些水草厚实的地方,温度适宜鱼类生存的钓点,才可能继续钓到一些鱼儿。

还有一个气压因素的影响,也可以说是环境影响。大气压随时都在变化,不同的时段,气压也不一样。当气压突然偏低,闷热,鱼无进食的欲望,肯定也会是停口的表现。

小结:在作钓过程中,不同季节里要根据环境温度去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作钓。规避因环境温度造成的鱼停口不吃食。

二、觅食习惯的影响造成鱼停口

不同的水域,鱼有着不同的觅食和洄游习惯。可能这种差别非常微小,但是长期作钓同一个水库基本都会摸索出其规律。如,绵阳的复兴寺水库,早年我曾在该水库长期夜钓,一年四季,每周周末不缺。该水库的鲫鱼,一般晚上开口时间多为天黑以后,但是只要钓到晚上11点左右,鱼口就开始变得稀疏,甚至停口。直到深夜1点多以后,又会出现觅食高峰。但是这个例子是指正常天气情况下的开口时间段。

又如早年金家岭的团结水库。白天的鱼口一般都很好,虽然小鲫鱼众多,感觉从没有长大过,但是练杆玩一玩倒也挺有乐趣。该水库的现象则是一到天黑,几乎就很难开口。即或是能钓到,其上鱼率远无法与白天相比。

小结:不同水域的鱼还是有细微的觅食习惯差异,有可能是觅食时间段的差别,也可能是洄游习惯的差别。

三、人为因素影响造成鱼停口

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鱼停口的现象非常多。比如,本是安静的环境,突然吵闹喧哗,势必造成胆小的鱼儿远遁而去。或者钓手溜鱼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将鱼牵引出窝子,造成动静太大,惊扰了窝子,也是突然停口的因素之一。

不过,人为因素方面,我们应该更多的是查找自身问题。多年来钓鱼,发现很多朋友都习惯是开钓前做窝,还特别重视。但是作钓过程中的养窝,却非常不注重几乎是忽略。造成窝子里鱼越钓越少,直到最后无鱼可钓,感觉就是钓到钓到就停口。记得多年前,一位前辈指点我:边钓边诱,还需边钓边养窝。意思就是,我们不能仅仅只依靠边钓边诱鱼,还需要时不时的边钓边养窝。养窝的目的是能够持续的钓鱼并长久留鱼。

小结:作钓者从细节注重,规避自身问题造成的惊扰让鱼停口,更要学会边钓边养窝。

四、大鱼进窝的影响造成鱼停口

有句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就形象的描述了水中生态链。本是鲫鱼钓得正欢时,突然没动静了,好像停口了一般。这时,就可能是有大鱼进窝,或者是有凶猛性的肉食性大鱼一直伺机在窝子旁,让小鱼感觉到危险,逃离了窝子。

举一例子佐证:成年的鲤鱼,大多数钓友都认为只是固定的吃粮食饵料或藻类或小虾等。但是我有朋友曾用白条钓到过15斤的大鲤鱼,并且这样的例子曾出现过两次。所以说鲤鱼并不是单纯的只吃粮食之类或小虾和蚯蚓等的饵料,时不时的也会以小鱼为食。如果窝子里如果突然闯进大鲤鱼,也是有可能会造成突然停口。毕竟大鱼吃小鱼并不是谣传,而是事实!更何况肉食性的鲶鱼,黑鱼等。

还有,我们作钓时,有时抽杆频率太勤,饵料雾化太好,把水域里成群的鲢鳙给逗引了过来。鲢鳙倒不会吃小鱼,但是它会在窝子里乱窜,吸食雾化的饵料。这样势必惊扰到窝子,也会造成突然没有了鲫鱼口。

小结:作钓过程中,突然停口了。要第一时间注意,有可能会是大鱼进窝。可根据浮漂的信号变化来区分原因。

五、总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对作钓过程中,开始鱼口很好,后来鱼停口不吃了的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鱼停口不吃是有很多因素影响。这需要我们在作钓中根据实际情况、鱼情、去加以分析,尽量去规避上述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

如果抛开不可控制的环境温度,气压变化,大鱼进窝等因素,个人感觉还是要从养窝加以注重,适当的留一点鱼儿在窝子里,对引鱼效果非常好。俗话说,窝子里如果连白条都没有,那么注定就是白板板。因此,我们在作钓过程中,要养成边钓边诱,边钓还要边养窝的习惯。时不时的搓几团大饵下水,对窝子的延续是很有裨益。

希望这个回答对钓友有所帮助,祝钓友大鲫大鲤!

1万值得入手么?

这个主要看车况,车况好的话没问题,可以入手。

通常来说这个年份的车了,毛病都不少,特别是凯越这种,而且油耗还偏高,所以如果车况好可以考虑,如果一般的话再考虑到油耗等问题,不建议入手。

一共授衔了多少位上将?

我军在建国初期曾经设立过“总干部管理部”(1950年7月),后称为总干部部,当时是与总参、总政和总后并列的级别,是掌管全军干部工作的领导机关,而最早兼任“总干”部长的,是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同志。实际上,总干部部于1950年底就已经向军委提交报告,把给军队“评定军衔”作为1951年的首要任务,那为什么迟至1955年才正式授衔呢?

(李天佑上将)

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正在不断升级,军队的中心任务是要作战;第二是华东沿海局势也比较紧张,各部队要进行备战;第三是评衔工作非常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尤其是已不能光考虑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还要考虑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队职务问题,因为这场战争再把大兵团作战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比如1951年7月开始的停战谈判中,我方首席代表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同志,对方的首席谈判代表是美国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由于我方还没有军衔制度(人民军也是有的),因此在会见时确实比较尴尬,因为体现不出来职务级别。为了在气势上不落下风,代表团只好临时给邓华安上一个“军衔”,笼统地称为邓华将军,1955年,邓华才正式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华上将)

直到1952年4月彭总回国治病,中央决定让彭总留下来主持军委工作,同时与罗荣桓共同负责军衔评定工作,我军正式授衔的工作才开始启动。而这一年最主要的相关工作,是全面完成了干部评级工作,也就是“军队级别”体系的确立,全军从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为军衔的授予奠定了基本依据。

是年11月12日,军委召开会议决定在1954年1月准备实行“四大制度”,即军衔制度、薪金制度、征兵制度和后来增加的颁发勋章奖章制度,同时,为了核定工资待遇和与地方对接,各级军衔还对应了行政级别。比如共和国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开国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国务院副总理待遇。

(上将之首肖华)

而开国上将根据规定是行政五级,享受国务院秘书长待遇,如果不太理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当时的“正省级”也是行政五级。换句话说,开国上将和各省、自治区的主要领导是同一级别的,所以在军衔评衔时,要同时考虑被授予者的军队级别和军队职务两个方面,只有个别例外,比如起义将领或者已经转入地方工作的将领。

先说军队职务,在正式授衔前的1955年5月20日,曾经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表》,其中规定了兵团司令员以下各级职务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明确了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或一职两衔:

(陈锡联上将)

1、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长、军兵种司令员、政委授予上将至大将军衔;

2、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副部长;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广州、昆明这六个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军兵种副职;军事、政治学院副职;兵团司令员、政委授予上将至中将军衔;

3、新疆、西藏、成都、兰州、武汉、内蒙古这六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军兵种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军区海、空军司令员、政委授予中将至上将军衔。

后面两条是有讲究的,前者的意思是“多数为上将衔,个别可以授中将衔”,后者的意思是“多数为中将衔,个别可以授上将衔”,这是由各大军区、总部各单位、各军兵种的重要性程度来决定的,比如西藏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就不可能跟任务艰巨、部队数量较多的南京军区司令员、政委相比。

(乌兰夫上将)

再说军队级别,当时设置的正、副、准兵团级所对应的军队级别分别为三等一级、三等二级、和三等三级,绝大多数“正兵团级”将军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部分“副兵团级”将军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只有个别“副兵团级”将军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前面说过了,军衔的评定是军队职务、军队级别双重标准考量的结果。

正兵团级干部授上将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叶飞、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陈明仁上将)

副兵团级干部授上将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准兵团级上将只授予了1名:独臂将军贺炳炎。

无军队级别者2名:乌兰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阎红彦(四川省副省长),上述总的员额为55名,也就是1955年授予上将的准确人数,还是比较容易记住的。由于55名上将时任职务的名单实在太长,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贺炳炎上将)

在1955年授予的开国上将中,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三位起义将领的军衔其实有些偏高,因为蒋军的兵团司令基本为中将衔,比如董其武就通过杨成武向主席转达了军衔偏高的态度,但是考虑到政治影响和起义将领的特殊性,最终还是授予了上将军衔。而程潜、傅作义等级别更高的将领,由于转入地方工作,综合考虑的结果是都没有授衔。

在之后的1956年和1958年补授了两名上将,分别是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的王建安(原三野兵团司令)和时任总后政委的李聚奎,因此,在我军1988年第二次授衔之前,实有上将员额为57人,殊为可惜的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目前已经全部离世了。

在全部57位开国上将中,还有四位少数民族将领,分别是杨至成(侗族) 、乌兰夫(蒙古族) 、李涛(瑶族) 、韦国清(壮族)。

(王新亭上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