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村茶叶市场,广州有几个茶叶市场
芳村茶叶市场,广州有几个茶叶市场?
广州大型集中的茶叶市场只有一个,就是芳村国际茶叶市场。
普洱茶越来越卖不动了?
因为我对茶行业不懂,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但有些内幕我是知道的。
前几天不是国庆节么,几个亲戚老表坐在一起吃饭,突然聊起普洱茶的话题。
为什么会突然聊起普洱茶?那是因为我们一个既交通闭塞、又不是产茶基地的小镇上,居然建起了一座相当辉煌的快乐普洱茶仓储基地,听说投资了3个多亿。
我就好奇地问了一句:怎么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弄这么一个完全不搭噶的普洱茶仓储基地?
其中一个老表说:那是几个在广州做茶叶生意的大老板合资搞的,打算引进全国甚至港澳台的普洱茶商到这里储存普洱茶。因为普洱茶的价格是看年份的,放得越久越贵。
我还是一肚子疑问:即使如此,跟在这里弄储存基地有什么关系?
他又说:你不知道吧。其实中国普洱茶的行情定价权是在广州茶商,广州茶商定价权看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基本被广东广宁县的茶商垄断。而这些广宁茶商里面有几个有话语权的大老板,就在我们广宁县的一个镇子上建立了一个普洱茶仓储基地。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快乐普洱茶仓储基地!
那些老板基本在云南那边有产茶基地或者茶园,因此全国普洱茶市场都是他们说了算。
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我这里不是不搭噶,而是渊源很深啊。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那些普洱茶茶商发明了“越久越贵”的概念。比如第一年的新茶批发只要10块钱一饼,放两年就卖40元一饼,再放两年就80元一饼了。
因此那几年就兴起了普洱茶的“炒茶”事件,炒到多高不清楚,但很疯狂。
后来由于价格炒太高了,炒不动了。消费者对高价普洱茶的需求量也少了。但还不至于卖不动的地步,只能说没以前好卖了而已。但他们还是能赚钱的。
我为什么知道他们还很赚钱?因为我们隔壁好几条村子都是集体在广州做茶商的,逢年过节整条村都停满百万豪车。还有我的几个表弟表妹也是做茶商的,也就接触了一点,知道他们的底蕴。
南北茶叶有什么差异?
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我有不同的看法。南北茶叶的差异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差异开始变大是有时间点的,九十年代以前差距不大,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差距变大。
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的茶叶是经历几个时期,唐宋以前的羹饮时期,唐宋时候的古典茶道时期,明清的分类创艺时期,九十年代以后得金融时期。
翻看历史茶书,不管是唐代的《茶经》《煎水茶记》还是宋代的《大观茶论》《茶谱》《建安茶录》对做茶用茶都是比较单一的或煎茶或点茶,将茶叶碾碎再使用,冲水搅拌,到明代中前期,散叶茶的增多,只是由碾碎变成了直接加水冲泡。到明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制茶工艺的改进,各类名茶出现,同时各种冲泡使用的手法,茶具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清代初期,随着三才盖碗的广泛使用,从茶叶工艺到冲泡手法,和唐宋的古法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最早的一批和现代制茶工艺的名茶也脱颖而出,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大方茶,松萝茶等等,那个时候其实南北喝茶的方法和茶种等级都是相近的,包括普洱茶,从清宫的贡品名单上看也一样有女儿茶,人头茶,天叶,地叶等等级分类的。后来红茶青茶黄茶白茶等工艺出现仍旧是沿用芽级定等级 并以等级分档次的办法,一直到建国以后,国家还为各地的茶叶修订了可以对比的茶叶等级标准,这也是随便百度都能够找到的。
到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第一个发生改变的是青茶类茶叶,不可否认的说,现在茶叶市场的营销和港台的茶文化传播是分不开的,前两天还在回答了一个铁观音消费的问题,在九十年代铁观音非常红火畅销 ,其实不止是青茶铁观音乌龙茶是这样,现在龙井茶的普及也和港台推广有关,大佛龙井那一年连战的破冰之旅,顺便也在北京的老舍茶馆搞了次活动。港台茶商推广青茶类茶叶第一个带来的是对茶叶过去传统茶叶等级的冲击 ,第一次出现了大叶子茶可以普遍性的比芽茶高档贵的局面,是后面普洱的金融化陈茶化忽悠化做了一次侦探。
2000年以后得普洱炒作就是颠覆性的,吹嘘忽悠成为常态,质量不再是衡量茶叶价格的标准,大家知道芳村茶叶是怎么炒作的吗?一件茶叶是需要包装完好的,包装箱打开了,茶叶泡过了,这件茶叶就退出期货市场,大家想一下,观看包装箱成了检验茶叶的唯一标准,甚至有了专门修补包装箱的行业,那样的市场意味着什么?回到这个问题上,其实茶叶不是南北差异,而是山海关外与南方三省类似,其他地方类似,具体的说就是看普洱黑茶青茶这些茶叶的接受程度,接受多的就以现在的天价忽悠山头古树年份这些为鉴定使用的标准,套用网上曾经流行过的那个梗,您喝了三十年的普洱没有?,其他以绿茶为主的地方,依旧是以芽级为主的鉴别方式,大家互相介绍茶叶的时候,这是明前茶,这是雨前茶。
广州买茶叶去哪个地方好?
广东芳村茶业城,座落于以茶叶和花卉誉满全国的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中508号。里面经营者很少广州本地人,多数是潮汕人或福建人。俗语说得好无商不奸,买茶也是斗智斗勇的活。
一般都是你想买什么茶,报价后老板就会泡一壶茶让你品尝,你直接说需要五、六十块钱左右的茶,他就会相应拿出泡给你喝,你觉得味道不行或想再多个比较,就可以问他有没有更好一点的。我这么说就是提醒你不要直接报自己心中的价格,一级一级慢慢的上。
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
普洱茶炒成“金融茶”的现象,就像中央宏观调控房市的道理一样说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普洱茶的本质也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虽然普洱茶有越陈越好喝的价值,不过如果失去了物品它本来意义的话,谁跳得最高,谁最终都是跌得最惨的。
所以说接盘侠的人肯定有很多,一般都是经销商和投机商。普通老百姓最多一年买几提普洱茶就够喝,也够存茶了(普洱茶通常一提有七饼,所以也叫七子饼)。
本人也是爱茶之人,有时间会到一些茶山去看看。爱茶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和关注。大家共同提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