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大帝,吴刚他砍书的斧头叫什么名字
采花大帝,吴刚他砍书的斧头叫什么名字?
吴刚伐桂。
吴刚,是古代汉族神话中居住在月亮上的仙人,他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相关传说
传说之一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学仙过程中有过错,因此天帝龙颜大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桂树的形象。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传说之二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玉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
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传说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吴刚还接见了他呢!只不过当时他面容疲倦,而且他的斧头已经生满了黑锈,破旧的衣袖也因为没有人缝补而破烂不堪罢了。
传说之三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因他经常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树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亮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亮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生到树上去了。从此,每当吴刚快要砍光大树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亮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传说之四
吴刚伐桂酿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
吴刚每天伐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他就把桂树的种子传到人间。
古时候在杭州的两项山下,住着一个卖山葡萄的寡妇,她为人豪爽善良,酿出的酒,味醇甘美,人们尊敬她,称她仙酒娘子。一年冬天,冰封雪冻,清晨,仙酒娘子刚开大门,忽见门外躺着一个骨瘦如柴、衣不遮体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慈心大发,也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她,把他背回家里,先灌热汤,又喂了半杯酒。
那汉子慢慢苏醒过来,激动地说:谢谢娘子救命之恩。我是瘫痪人,出去不是冻死,也得饿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几天吧。
仙酒娘子为难了,因为常言道,寡妇门前事非多,像这样的汉子住在家里,别人会说闲话的。可是再想想,总不能看着他活活冻死、饿死啊!终于点头答应,留他暂住。
果不出所料,关于仙酒娘子的闲话很快传开,大家对她疏远了,到酒店来买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
但仙酒娘子忍着痛苦,尽心尽力照顾那汉子。后来,人家都不来买酒,她实在无法维持,那汉子也就不辞而别,不知所往。
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处去找,在山坡遇到一位白发老人,挑着一担干柴,吃力地走着。仙酒娘子正想去帮忙,那老人突然跌倒,干柴散落满地。老人闭着双目,嘴唇颤动,微弱地喊着:水,水……荒山坡目哪来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顿时,鲜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边,老人忽然不见了。
一阵清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贮满许许多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上面写着: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仙酒娘子这才明白,原来这瘫汉和担柴老人,都是吴刚变的。这事一传开,远近都来索要桂子。
善良的人把桂子种下,很快长出桂树,开出桂花,满院香甜,无限风光。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种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发芽,使他们感到难堪,从此洗心向善。
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动了月宫里管理桂树的吴刚大仙,才把桂子洒向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这便是中华远古五帝时代吴刚第一位做成了天下第一美酒——桂花酒的事。
为什么我感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设定的领袖角色都是「窝囊废」的形象?
反问一下题主,你真的读过古典四大名著吗?你的感觉是怎么得来的?
首先我们先要确定一下“领袖”这个角色的定位。
不是一个什么阿猫阿狗,随便拉起一票人来,他就能称得起“领袖”这个词的。这得是他的能力大多数人认可的、跟随他的臣民可以在他的庇护下安居乐业的,有开创功业的国家一级领导人,才能当得起“领袖”这两个字。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称得上“领袖”的人物,恐怕也就是能上得了三位数。当然了,现在的媒体之类的,经常会把某些球队的球霸一流人物,冠以“领袖 ”两个字,实在是对这两个字的侮辱。
顺便要说的是,这个世界上当下还有用滥了的两个字是“伟大”,不管是个什么玩意儿,做出来一点儿成绩,名字前面就敢冠以“伟大 ”两个字。
殊不知尾大的是黄鼠狼,或者是狐狸,那点成绩离伟大还远着咧。
我们现在来捋一下题主说的四大名著中的“领袖“。
首先我们来看《三国演义》,这部书中勉强能跟“领袖“沾上边的,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个人,其他人不是早死就是事业没有成功,至于汉献帝那就是个傀儡,刘禅就是个纨绔,跟领袖挨不上边儿。
而且按照题主的意思,又是领袖又是窝囊废的,那和曹操显然搭不上关系。那就是刘备和孙权有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刘备是窝囊废,为什么五虎上将啊魏延啊等等武将这么厉害,却心甘情愿听他的,屡败屡战的跟着他打天下?为什么卧龙凤雏、马良、法正、孙乾、简雍、糜竺等人都愿意辅佐他?一个窝囊废有这么大魅力吗?
如果孙权是窝囊废,且不说他手下我一大票文臣武将都听他的,为他打天下,就说后世辛弃疾对他的推崇,题主认为你比辛弃疾看人还准吗?
然后再说《水浒传》,晁盖早死,方腊晚出。皇帝不是主角,六贼都是奸臣。那就很明显了,题主说的就是宋江。
宋江一个造反的强盗头子,先不说他当不当得起“领袖“这两个字,起码“窝囊废“这三个字放在他身上不合适。
宋江的武力值当然不高,但是越是这样,越显得他领导能力的出众。题主不会以为这一百多动不动就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吃人心肝的强盗都是善男信女吧?他们愿意听宋江的话,就是因为宋江是个窝囊废???题主你是来搞笑的吗???
第三说《西游记》,符合题主说的领袖角色的,大约就是佛祖如来,道祖老君,玉皇大帝,唐三藏。
你觉得前三位遇到孙悟空的表现是窝囊废吗?孙悟空除了沾沾嘴巴上的便宜,是动了他们的统治根基了?还是占了他们的地盘了?还是满世界神佛道士都造反了,妖魔鬼怪都不怕这三位了?没有吧。没有怎么能说是窝囊废呢?
至于唐僧,你觉得他带着三个徒弟风餐露宿的走路去取经,这是一个领袖干的事吗?还有,唐僧那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坚韧,在你看来就是窝囊废吗?
最后是《红楼梦》,这个就不说了吧?总不会拿贾政这个封建家长,一个工部员外郎当领袖吧?难不成是把贾母这老太太当领袖?哈哈。。。别逗了。
读书有想法当然很好,但不能是一些无厘头的想法诶
赖姓的历史传说?
在襄阳的岘山和凤凰山之间,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坡,名叫癞毒山(襄阳土话,癞毒指癞蛤蟆),山如其名,山体呈黄灰色,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灰色石头,形状像极了癞蛤蟆。听老人家说,背后还有一段离奇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姓赖的人家,母子三人生活。老婆婆六十多岁了,丈夫死得早,她又当妈又当爹,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好不容易两个儿子长大成人,老婆婆还没享福,就因为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两个儿子虽然都是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老大好吃懒做,性子粗野,不务正业。老二勤劳肯干,心地善良,一家人生活全落在他身上。赖老二白天上山砍柴打猪草,变卖几个钱维持着过日子,晚上还得挑水熬药,洗洗缝缝,伺候老母。在老二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母亲心情宽慰,病情自然减了几分。谁知赖老大恶性难改,照样只吃不做,还行凶打骂人。老婆婆又急又气,时间不长,病又加重了,身子越来越消瘦。赖老二见母亲病情加重,像一块石头压在心里,越来越沉重。有一次,老二走在砍柴的路上,碰着一个老汉。老汉见赖老二愁容满面,关心地问了一句:“小伙子为何双眉紧锁?”赖老二抬头见是一位长者,一声长叹,把心里的牵挂和担忧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老汉听了老二的诉说,被他的孝顺所感动,点点头安慰道:“不要着急,我帮你解难去愁,我这里有两个土方子,能帮助你母亲早日痊愈。”赖老二救母心切,一听到有土方能治母病,立刻喜上眉头,连连向老汉作揖,求他指点土方。老汉指着身后的大山说:“治好母亲的病不难,关键记住在山上采摘百样花,不管酸甜苦辣,一律放在嘴里咀嚼成汁,然后用纱布过滤静置三日,然后每天服用一杯,连服七日,就能痊愈。”赖老二躬身一拜,再次谢过老汉,从此不辞辛苦,白天黑夜在山上采集花朵,不管是香气宜人,还是臭气熏天,眉头也不眨,就放在嘴里。有的花看着好看,可放在嘴里却是又苦又涩,咬上几口浑身上下起麻疹,有的花放在嘴里酸酸甜甜,可如果吞到肚子里,要不了多久,就会头昏眼花打摆子。为了做出“百花汁”,赖老二吃尽了苦头,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好不容易采够了一小罐,用纱布过滤后放在了厨房。不料,在外面喝醉酒的老大进厨房找水喝,看也不看,就端起了这罐“百花汁”往嘴边放,刚喝了一口就全部吐了出来,阴阳怪气地说:“这是些什么东西,乱喝极了!”当下就把瓦罐砸得粉碎。赖老二听到声音,看见自己的心血被老大毁掉,气得两眼冒火,可心里惦记着母亲,无暇与他争辩,忍着怒火,又上山继续采花摘草去了。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赖老二又花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再次做出了“百花汁”,为了不给老大破坏,老二抱着罐子形影不离,连睡觉都抱着,等了三天方才小心翼翼给老母喂下,连着喝了三天,果然病情大有好转,脸上也泛起了红润。老大看见老娘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心里明白“百花汁”是好东西,起了贪心,想把剩下的汤汁卖给有钱人,趁着老二不在家,不顾生病的老娘,偷偷把瓦罐拿走卖了出去。老二得知以后,压在心头的怒火升起,和老大理论,要他把瓦罐拿回来,可老大说什么也不愿把到手的银子退还,恼羞成怒之下,抄起了一块石头就砸到了老二的头上。刹那间,老二血流如注倒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就没了动静。老大这时才明白自己闯下了大祸,当即脚底抹油,收拾了行李就跑了出去。老婆婆断了药,也没人照顾,病情复发,没过几天就断了气。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大家纷纷指责无情无义的赖老大,同情孝顺的赖老二。土地爷打抱不平,就把这件事禀告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也是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骂赖老大不是东西。为了惩恶扬善,玉皇大帝派天兵天抓住了赖老大,罚他变成癞蛤蟆,露宿荒坡野岭乱草丛里,终日不得温饱。宜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魅力宜昌
它拥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各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
图片来源:可怕的奇怪人
它是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它依长江而建,综合实力仅次于武汉,位居湖北省第二位;
没错,它就是大宜昌。
图片来源:shusheng
但你可能不知道,宜昌除了傲人的成绩和好山好水,还是一个吃货们趋之若鹜的美食宝地。在我们的城市美食探访系列中,宜昌人民屡次表示不服!
▽
为了响应粉丝大大们的号召。今天,我们以“吃货”之名,穿梭于宜昌大街小巷之中,打卡12家宜昌人心目中的“老字号美味”。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宜昌人不仅口音跟川音类似,连美食文化也深受重庆地区影响。例如“红油小面、碗炸面、老麻抄手......”吃货人称“小重庆”。
图片来源:shusheng
听说现在正是吃萝卜饺子的好时节
那么就从“萝卜饺子”开始我们的宜昌美食之路吧~
第一站:
胡姐萝卜饺子
说起宜昌特有的美食,萝卜饺子称第一。到了秋冬之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萝卜饺子,不过要吃正宗当那必须是江海路的胡姐萝卜饺子。
这胡姐来头可不小,连cctv都要来她门口排队直播炸萝卜饺子。一天讲客气也要消耗掉200斤萝卜,厉害了我的胡姐!
炸货功夫传到胡姐是第二代,而现在胡姐的徒弟也已出师。一平方的位置一坐就是一天。大叔虽然辛苦但一直笑呵呵的跟我们介绍这颇有讲究的萝卜饺子。
两大口炸锅,满满一簸箕的红皮萝卜丝儿看着那叫一个壮观。油开锅后,需两手翻飞着筷子,将辣椒面、葱花等各种作料放入萝卜丝堆里翻拌。
翻板时还要不停地尝尝萝卜丝儿,以确保每一口的味道。刚炸好的萝卜饺子虽然烫手,但无法抗拒的油香蹿进鼻子惹的人直咽口水。
△十几年高龄的半月镰
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外壳嘎嘣脆内里却带着糯米的软粘和新鲜萝卜的汁水鲜甜,悄悄的辣味随着咀嚼冒出来。如果冬天的午后有萝卜饺子当下午茶,那估计会幸福到飙泪!
第二站:
闻丑香
宜昌的一天必须从一碗红油小面开启!四新横路上的闻丑香有点任性,只营业到早上11点半就收摊。尽管如此,还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食客。
饕客们都是进店自觉排队点面交钱然后自己端面,大家都熟门熟道儿。颇有一家人的架势。
“哧溜~哧溜~”面馆各个地方发出的吸面条声甚至盖过交谈。
“闻丑香”的小面搅拌起来非常顺手,爽滑到无极限。面条的咸鲜味儿是后知后觉透出来的,却不会越吃越重口。
第一口:“早上吃这么重口味真的好吗?”
第二口:“好鲜啊!喝口汤。”
第三站:
仙一品
宜昌的包子,老字号的仙一品那一定是无人不晓。就连陈小春来宜昌拍戏都特意跑过来打卡!
老板说当初取这个名字,是发现蒸包子的时候房子里面烟雾缭绕,而吃包子的人就像神仙。取名“仙一品”,意思就是连神仙都想品一品。
24小时的包子铺承包了宜昌人的早点与宵夜。早晨吃猪肉,稍微清淡一些。晚上必须吃红油牛肉辣包子,包子皮薄馅儿多,咬上一口红油满溢,香中带麻。
再来一碗热乎乎的白粥,一口肉包一口白粥。肉包的咸辣被白粥中和,啧啧,整个人生都被治愈了好吗!
第四站:
中山路老字号热干面
71年开张的热干面馆,当之无愧的老字号。随着中山路修步行街,兜兜转转已经扎根46年。
跟武汉热干面略微有点不同的是用他们家用榨菜代替了酸豆角,直接拌匀了再给你,有点神似凉面的做法。
一碗宜昌版热干面必须来一杯宜昌本土酸奶才是标配。据说很多留学出去的孩子回宜昌第一件事就是先吃碗中山路热干面,解了这碗乡愁再回家。
第五站:
郑信记凉虾
郑信记凉虾就不用说了吧,妥妥的宜昌儿“国民饮料”。无论春夏秋冬门口都是供不应求。
这是专属宜昌80后和90后的童年记忆。桂花味,红糖味,冰糖味,蜂蜜味,还可以掺着赤花籽一起,咕噜咕噜好喝的很。
我猜有了这“凉虾”,女朋友肚子痛再也不用喝热水啦!
还得加一句,据说不远处的抻条面超级好吃,有吃过的同志吗?
第六站:
文子面
闻丑香的对面也是一家老字号,人气不相上下。他家的豌炸面是邻里从小吃到大的招牌。
豌豆的软糯与面条的劲道以及肉燥的香甜,每一口都是满足。再配上一豌面汤,用武汉话说就是到位了!
△自己加点胡萝卜、酸菜,会口感更佳!
第七站:
重庆老麻抄手
这家应该是很多本地人回忆中不可或缺的小吃店。有人说吃了这家抄手可以跟重庆无缝对接。
前面排队的人专门来买了半斤皮子,他说我就只爱皮子啊。
抄手个儿大肉多巨麻无比,吃完后还可以感觉到嘴唇一跳一跳的,超级过瘾!
第八站:
屈妈腌菜馆
被以前在5中上学的宜昌小伙伴安利了好几次,说这是她最信赖的苍蝇馆子,想要吃宜昌风味的炒菜一定要来这家。
“屈妈”坐落在福绥路,这一条路上都是餐馆。而屈妈腌菜长盛不衰,你就知道多有人气咯~
如果你是饿到爆的时候来屈妈你会倍感欣慰,因为上菜简直是神速!
大概神速到你点完菜坐下喝口茶的功夫,菜就齐全了。
人均消费30左右就可以吃个肚皮圆,必点菜有椒盐玉米、菜豆花、榨广椒土豆丝、泡椒牛肉丝...性价比高到无话可说!
第九站:
朱哥板栗
糖炒栗子在宜昌最老的可能要数“朱哥甜栗”,一家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宜昌炒货老字号,店里的糖炒栗子主要选用迁西板栗,味甜易剥。
一出炉就会有涌上一波吃货们,然而旁边的几家,任凭他们打折做活动,也依然没有人买。旁边的板栗店主,内心是眼红的。
第十站:
紫云西饼
地道宜昌儿们绝对不会忽视的老牌西点屋,在门口就可以闻到特别幸福的面包香味!一旦路过就忍不住会推门进去。
店内产品都是按斤来卖。最受欢迎的当属栗子蓉蛋糕、牛角包和在别处从没吃到过的紫芋元宝。每年端午的绿豆糕也是大排长龙。
星火路小学的孩子们是最有口福的宝宝,说是吃紫云家的水果生日蛋糕长大的一点也不夸张。
第十一站:
程记重庆麻辣烫
最近与献福路串串齐名的就是这家CBD夜市最火的麻辣烫。大家团团坐吃锅锅。有点中式关东煮的意思。
守大锅的师傅会给你拨到碗里,吃的满头大汗但是很满足。人均8-9块差不多了。想问一句老板你家还缺打工的不,不要钱,包串儿就行!
第十二站:
黑子餐馆
宜昌水美鱼肥,“鱼”可是宜昌的重头戏。位于西坝鱼火锅一条街的“黑子餐馆”,是宜昌儿们招呼外地朋友的首选之地。
以为是每天早上去采购当下时令的新鲜食材,所以黑子餐馆没有菜单,看菜点菜。告诉老板你想吃什么,怎么做法,就万事大吉了。
尽管冬天是宜昌旅游的淡季,“黑子”还是座无虚席。听老食客说,每逢夏天,门口支起的小桌板最少也得两排。
宜昌的鱼种类繁杂,最有代表性的属“长江肥鱼”。肉肥美剔透,鱼汤颜色呈奶白。
如果偏好重口味,鲶鱼火锅一定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鱼块大到跟排骨肉似的,绝对让你大喊满足。
“节节根”是必不可少的宜昌特色。
从土里挖出来的节节根晾干后,用米醋、麻油、辣椒、盐和少许的糖搅拌就可以上桌。这玩意儿爱的人多,恨的人也多,不知道你是哪一种呢?
“黑子”地理位置好,坐临江边,妥妥的“江景房”。吃着鱼火锅喝着小酒眺望江景,别有一番风味。
△窗外江景
宜昌美食说不尽道不完
除此之外,还有包上各种泡菜、小菜的卤豆干。
加了鱼腥草的炕土豆。
一搞几百串的步行街烤羊肉、胡记的大包子、食寨香的羊杂面、皇婆的牛肉面、CBD的阿信锅贴、周记烤蹄王、献福路的串串、樵湖岭的张记干锅......
都是宜昌儿们记忆中的美味。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馋到不要不要的啦?
都说留住一个男人就得先留住他的胃,
那么我想说留住宜昌儿们的一定是宜昌大街小巷的美食。
没来宜昌前,我认为湖北第一好吃的地方在武汉。
来了宜昌后,才发现各地都有它夺人心魄的魅力,来自于美食的魅力。
宜昌,既有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又有市井小巷的无名美味。
它不仅宜居,还养的一手水灵姑娘。
仅供参考,来源:武汉吃货
你们家乡的旅游名片是什么?
你们家乡的旅游名片是什么?
我的家乡是有2800多年历史的湖北襄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这称,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可作为旅游名片的地方众多。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景点名片。
古隆中古隆中是国家4A级景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的隐居地,刘备“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里。林不大而茂密、地不广而平坦、水不深而清澈、山不高而秀雅,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景区门前的牌坊古朴、雄浑,历史悠久。
襄阳古城墙襄阳城雄踞汉水中游,据今已有2800年历史,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在,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襄阳城雄伟壮观、古朴典雅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米公祠米公祠位于汉水之畔,原名米家庵,是为纪念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祠内亭台廊榭错落有致,五百年银杏巍峨参天。米公祠可谓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祠内廊壁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现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习家池习家池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园林,延存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园林建筑之一,全国现存少有的汉代名园,被誉了为“中国郊野园林第一家”,在私家园林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园治》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在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习家池也是襄阳人春游和来襄阳的客人游历的第一去处。
襄阳城还有诸如:夫人城、昭明台、临汉门、黄家湾风景区、广德寺多宝塔、钟鼓楼等等许多景点值得一游,而且到这些景区都非常的方便,在市内都有公交车到达景区门口,到襄阳来一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其次说说我们襄阳的美食名片。
牛肉面如果你到襄阳来怎么能不吃一碗襄阳最具特色的牛肉面呢?说是牛肉面,其实可以是全加牛肉,也可以是牛肉、牛杂各一半,全凭自己的喜好和口味,它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到外地工作和上学的襄阳人,回来的第一天早餐一定是去吃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再喝上一碗香醇的黄酒,爽的不要不要的哦,本人也是牛肉面的忠实粉丝呢。
老襄阳人都知道:汉江一桥下、樊城定中街、襄州交通路是吃牛肉面的好去处,其实在襄阳的大街小巷都有一些好吃的面馆,谁家还没有一点私房呢?
襄阳黄酒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一般只有2-3度,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核黄素、硫胺素营养价值很高,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
襄阳大头菜我国四大名腌菜之一,据《中国风物志》记载,为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民间素有孔明菜之美称。
总之襄阳的旅游名片是多样的,只要你到襄阳来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也能找到喜爱的美食,我在襄阳这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等你来!
我是玉心1127,一个喜欢旅游的工科女,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也欢迎大家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你的转发与关注是我回答好问题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