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肖坑茶叶,霄坑绿茶属于什么档次

2023-09-15 96阅读 0评论

池州肖坑茶叶,霄坑绿茶属于什么档次?

霄坑绿茶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池州肖坑茶叶,霄坑绿茶属于什么档次

霄坑绿茶原产地霄坑村,地处皖南山区九华山山脉,隶属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村域面积56平方千米,坐落在长约25千米的高山峡谷之中,最高海拔1086米,山场总面积7.2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5.1万亩,原始森林3万亩,有机茶园4200亩,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92%。

霄坑绿茶选用当地优质大叶马兰枝鲜叶,采用“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制作工艺,严格按照有机茶制作标准精制而成,其外形紧结壮实,内质风格独特,色泽翠绿油润毫显,冲泡后雾气环绕,香郁芬芳高长,味醇鲜爽回味甘甜,汤色清澈绿亮,叶底嫩绿完整,素有“春满晶宫、绿满杯底”之美妙。具有味浓,劲大,耐泡,汤色持久稳定,茶杯无茶垢,耐贮藏等特点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霄坑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中文名

霄坑绿茶

产地名称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品质特点

油润显毫,栗香高长,鲜醇爽口

产地环境历史渊源生产情况产品荣誉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1)感官品质特征:霄坑绿茶外形紧结壮实,色泽翠绿油润显毫,香气栗香高长,滋味鲜醇爽口回甘,汤色清澈绿亮,叶底嫩绿匀亮。

(2)独特内含成分:霄坑绿茶含氨基酸2.8—4.0%,茶多酚25—32%,咖啡碱3—4.8%,水浸出物35—51%。

霄坑绿茶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霄坑绿茶产区位于贵池区东南部山区的梅村镇霄坑村,属九华山山脉,霄坑绿茶主要产于海拔300—650米的山间坡地或山坞中,此处山峦重叠、谷狭壑深,茶园土壤为花岗岩母质风化的山地黄棕壤,pH为4.5—6.5。

水文情况

贵池区霄坑绿茶产区分布于霄坑河流域。霄坑河起源于霄坑龙池,全长36公里,向下流入龙须河,于殷汇镇石城村汇入秋浦河。根据农业部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霄坑绿茶种植区域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1级,属清洁水平,适宜生产优质的有机霄坑绿茶产品。

气候情况

贵池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72.3千焦/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931小时,4—9月份的总辐射量为393.3千焦/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2.1%。年平均气温16.1℃,有效积温值4000—5100℃,无霜期219—243天;年平均降水量1493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平均78%。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的土壤和降水,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霄坑绿茶

历史渊源

霄坑茶叶种植源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历史,列入《贵池县志》记载的十三种地方特产之一。

1987年4月24日,茶学家陈椽教授亲临霄坑茶区指导茶农制茶时指出:“此地生态皖南少有”,评价霄坑茶叶“花香花味”。

20世纪90年代之前,池州霄坑的主要产业是伐木,收入根据工分来。在1994年之前,霄坑村从未想过要发展茶产业。

随着林木资源的逐渐枯竭,霄坑村的发展遇到了困境,树木越砍越少,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一直未受重视的茶叶开始登上舞台,成为村民们眼中致富的新希望。

1994年开始,为了提高村民种植积极性,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将茶叶分产到户,并率先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上种了3300棵茶树。市场价30元一斤的霄坑茶叶很受欢迎。茶叶有了市场,村民们也尝到了甜头,种植面积开始逐渐扩大,产量也逐步提高。

生产情况

2010年,霄坑绿茶种植面积320公顷,年产量100吨。

2015年,池州市茶园面积27万亩,产值9亿元,其中名优茶产值4.6亿元。市内拥有市级龙头企业3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4个、地理标志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23个、市知名商标38个,4家茶企先后入选全国百强。

2017年,霄坑绿茶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量350吨,有178家茶叶加工企业,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2家,销售额达2.6亿元。

霄坑绿茶

产品荣誉

1998年,霄坑绿茶在安徽省率先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2000年,霄坑绿茶获得国际名茶金奖。2002年,霄坑绿茶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2004年,“肖坑”牌商标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2010年,霄坑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霄坑有机茶特色主导产业示范村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霄坑绿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发布“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贵池区霄坑绿茶上榜,以4.64亿元位列第86位。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霄坑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全村12个村民组及棠溪镇西山村高塘村民组茶园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霄坑绿茶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交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且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b)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c)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基地选择海拔高度为100—650米,要求地势平坦,或在宽大的台地、缓坡地,坡地坡度要求小于25°,且基地必须排水良好、地势背风,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沙壤土,土层大于70厘米,土壤pH4.5—6.5。基地要求通过有机认证。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霄坑绿茶选用本地品种——霄坑大叶马兰群体种或短穗扦插苗,要求芽叶肥壮、节间长、茸毛中等、芽色黄绿、成叶浓绿的中早生品种。短穗扦插育苗参见《霄坑大叶马兰种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霄坑绿茶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霄坑绿茶育苗移栽于10月初进行,经三年的定型修剪形成良好的采摘面,病虫草害防治必须符合GB/T19630.1—2005附录B《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中的规定。霄坑绿茶采摘要求按标准及时、分批采摘。春茶结束后对茶无进行轻修剪。茶园施肥采用土壤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施用的肥料应符合GB/T19630.1—2005附录A《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中的规定,以确保生产的茶叶优质安全,同时应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提高土壤肥力,避免施肥不当引起的土壤严重酸化、重金属积累、水体硝酸盐污染,从而促进霄坑绿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茶青采摘后要及时分批加工制茶。茶叶加工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通过有机认证和QS认证,加工人员必须持有健康体检证,持证生产。霄坑绿茶农产品的加工茶类均为绿茶,分扁形名茶、毛峰和大宗茶。所有的茶青必须来自霄坑绿茶生产基地,茶树品种为霄坑大叶马兰种,茶青没有褐变。扁形名茶的茶青为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做形—干燥;毛峰茶的茶青为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展,其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大宗茶的工艺流程参照毛峰茶。由于霄坑马兰种芽叶粗壮,要求杀青时掌握高温快杀、杀透杀匀,严禁出现红梗红叶、生青叶和焦边焦叶。加工的产品必须保持色泽、汤色和叶底的“三绿”,在未制定新的产品标准前,所有加工的产品应符合GB/T14456《绿茶》的标准。

(5)生产记录:认真记录霄坑绿茶生产、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建立健全霄坑绿茶生产过程记录档案,记载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方法与使用量。加工厂也应建立霄坑绿茶加工档案,记载加工茶类、工艺、数量、等级、时间和所用茶青品种、数量、等级。

专用标志使用

霄坑绿茶地域范围内种植农户、加工厂及经销商等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霄坑绿茶地理标志,须向池州市贵池霄坑生绿茶叶专业合作社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安徽池州有什么特产的吗?

池州的特产,大宗的有茶叶,黄精,小量的有西山焦枣,九华石耳等,当然,还有许多当地人喜欢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没有走向外地。

池州有什么名胜古迹?

池州市原来属于安庆地区管辖,后来安徽省委领导把安庆地区位于江南的四个县划出去,单设池州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市合一,池州地区改为池州市。

池州市在我的家乡安庆市对面的长江南岸,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把安庆市与池州市连接在一起。池州市管辖的区、县有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和石台县。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近1400年。南朝萧统曾住池州编著《昭明文选》,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诗仙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留下《秋浦歌》等众多诗篇;晚唐杜牧曾任池州知府,所作的《清明》使杏花村闻名于世。

历代名人陶渊明、苏轼、岳飞、陆游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

同时还有 “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茶文化。池州市主要风景名胜古迹有:

九华山: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寺庙百座,僧尼千人,是著名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牯牛降:国家4A级风景区。池州境内被称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素有“第二黄山”之称。大王洞:国家4A级风景区。大王洞坐落在池州西南的牌楼镇,规模宏大,其洞内常年恒温,适宜夏季避暑。

杏花村:国家4A级风景区。杏花村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天仙寓:国家4A级风景区。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东至县境内。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蓬莱仙洞:蓬莱仙洞坐落于安徽池州市石台县贡溪乡杜村境内,全长3000余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分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造型奇特,曲折回环,气势恢宏,佳景遍布。

池州有啥特产可以带走?

池州特产:

香菇,木耳,竹笋,茶叶,茶树茹

梅村干子,西山焦枣,阮桥板鸭

杏花村酒,金牧童酒,九华甘露酒

肖坑茶叶,雾里青茶叶,天方茶叶

九华山石耳,笋干,黄精。

你心目中最好喝的茶是哪种?

安徽是很年轻的省份,安徽是清朝江南省一分为二,取安庆和徽州的首字而成。由于安徽在明朝是属于地位较高等等南直隶,到清代又是最富裕的江南省的一部分,因此安徽的制茶工艺需求上是迎合社会高层使用要求的,安徽的制茶工艺也带动影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茶水平(普洱黑茶除外)。

安徽茶叶影响全国其他制茶工艺的茶种有,第一,松萝茶,在明代中后期到清初,是中国制茶工艺的巅峰明珠,全国除边远落后地区以外都以学习松萝茶工艺为师,写《蒙史》的龙膺亲至休宁学茶把技术带到了两湖,《崇安县志》是记载殷令请黄山僧将松萝制茶法带到了武夷福建地区,其他的浙江江苏江西更是就近学习了,当时的茶叶命名用婺源松萝,武夷松萝等等来区别就是说明这些学习的情况。松萝茶最大的意义是让茶叶脱离了产地的约束,可以在不同在茶区通过学习工艺来达到在外形口味香味上相类似的情况,现在的贵州龙井,四川龙井,广西龙井,浙江龙井都技术起源于西湖龙井的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我推荐的安徽茶是六安瓜片,从茶叶等级上来说,六安瓜片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嫩度,而是取茶味最足口味刚好时候的一芽两叶,去梗除芽用单叶加工而成,同时只是叶片香味也容易统一浓郁(与之相反的又是普洱黑茶的吹嘘茶梗的茶发甜)。

第三,推荐的是霍山黄芽,本来黄茶工艺是六大茶类中的小众茶类,蒙顶茶由于是竹叶青福云系列对茶味有影响,君山茶受产地限制,其他黄大叶类是等级限制 霍山黄芽在黄茶中等级茶种工艺都是上乘之选。

第四,是祁门红茶,别人已经说过很多了,群芳最不是吹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