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2023-09-14 101阅读 0评论

铁观音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知道一点点,是从宜兴市附近掘出的一种叫紫红泥手工制成的茶壶再入窑烧成。泡茶入味浓醇香郁,令人饮如甘露,爱不释手,经究不衰。

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说茶》邀请。

铁观音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首先说茶事,茶文化。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的食用药用饮用作用后,中国就有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动,有了茶的历史,距今有四千多年历史。

广义文化应该从巴人贡茶于西周王室开始,作为青铜礼乐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狭义茶文化应该从东晋那几首诗开始。特别是杜育的《荈赋》。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灵物,进入中国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饮茶激发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与精神生活联系起来了,中国文化人有了一种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间与领域。

其次,说茶道。我以为,陆羽《茶经》标志着中国茶事历史进入茶道文明的阶段。

我依旧坚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认识,茶道或茶道文明统揽整个茶事活动。因为《茶经》明确地告诉人们:“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这是九个难点要点,九个动作与过程。

虽然看起来,说的是茶叶采下来以后的茶事,但我们结合茶经所有十个方面,它是包括茶叶产地,和茶叶是什么。《茶经》一之源,实际是开宗明义地向世人解说什么是茶叶,从自然性状饮茶作用到文字训诂,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对第三“难”,即二十四器的补充说明。《十之图》实际是最早关于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总之来说,一杯好茶从土壤产地到鉴定区别,从加工制作到饮用,需要把好九个关键程序。

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茶,茶圣提出“茶宜精行俭德之人”,关于饮茶,他提出“夏饮冬废非饮也”。饮茶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以实践“俭德”道德的实践,近乎于一种宗教。

三,陆氏茶或陆羽茶道

在茶圣的心目中 或者说茶圣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陆氏茶”与“伊公羹”看齐。达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国的目标。饮茶就是茶人通过茶来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陆氏茶,或者说陆羽茶道,由“体均无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离于中”自然与“灭胡明年铸””社会三个部分组成。绝不是单打一,从口福之享到怀抱自然与社会均平。

狭义的“茶艺”,指烹茶斟分茶的技术,古代的艺,主要指技术达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仅要掌握九难,烹出好茶,还要提升自己各种修养,包括文化修养与自己身体的调和。文化修养包括琴棋书画诗歌是实现修齐治平的道路。即与烹茶之艺,有区别,同时又有紧密地联系,在陆氏茶中,是紧密结合的。

最早撰写《中国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艺,形而上谓道。就是说 把茶艺员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饮 视为茶艺,而把精神活动,理想追求视为道。这对我们初学者理解艺与道的关系有帮助。也为许多茶文化专家接受。

但在实践过程中,艺和道是分不开的。真如演员在台上的说学逗唱,与台下的文史哲体音美修养密切相关一样。

我在这里借用田蕴章先生讲书法的办法来阐述茶道文明。他说书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应该是书法家。书法实践与文人琴棋诗赋,不能截然分开。琴棋书画诗文歌赋及经史子集 是书法家——文人的字内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会写字,写字的不懂历史文化,是书法难以振兴的原因所在。

我想说,形而下的修习:烹茶与茶的鉴别,茶的栽培、制作加工等,与形而上的诗赋哲思与以政治抱负及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开。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战》作者刘杰与赖晓文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与我观点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们观点讲近现代以后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奋斗的目标。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近现代社会,提出中国茶文明更有实践引导意义。

而我是历史性地俯瞰整个茶事历史。茶道文明是茶事历史的一个崭新阶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国理解,即茶圣陆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综合的文化实践体系。

今天要获得一杯好茶,不仅包括现代茶叶科学的指导实践,也必然符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审美原则,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国人要认可,同时还需要欧盟等外国人要认可。

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茶道文明实践者,比之茶圣时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积累更丰厚,茶叶科技知识更复杂,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更繁复。中国茶叶与中华茶道文明要走向国际社会,必须拥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与中国文化修养,掌握国际社会规则。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文化修养,没有自信的理想抱负与政治追求,仅仅满足于把特定一款茶叶泡出最好的滋味,仅仅只是一个茶叶促销员,而不是中华茶道文明的实践家。

中国茶道文明要影响世界,就要实现文化沟通与文化交流,而现代科技现代审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撑。

茶艺,是一种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个以茶为载体为媒介的文化复合体,一个规范,一个目标 ,一个需要中国茶人共同努力的伟大实践过程;

茶文化,体现在茶事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请不吝您批判的子弹!

茶叶常识顺口溜?

普洱茶

中国茶,源流长,

发神农,起汉唐。

先入药,后成汤,

闻四海,传八方。

古树茶

茶经书,陆羽撰,

人工培,吴理真。

产茶区,布长江,

存古树,在西南。

普洱茶茶汤

数茶制,工艺繁,

六大类,同树干。

红绿白,黑青黄,

俱神韵,不一般。

滇红茶

红茶柔,绿茶香,

黄茶悠,青茶扬,

白茶雅,黑茶亮。

举精品,每惊叹,

毛尖细,出信阳,

毛峰奇,长黄山,

寻龙井,到西湖,

索黄芽,问君山,

饮甘露,在蒙顶,

品普洱,入云南,

六堡茶,篓子装,

千两茶,柱子扛,

茯砖茶,发泾阳,

老青砖,号三川,

宝炎沱,走下关,

古藏茶,看雅安。

古树茶的树龄越大?

古树茶的树龄越大,茶汤滋味会趋于沉稳香甜,汤厚耐泡,花蜜香要浓郁,生津绵绵,涩味不易察觉,甘甜是从苦总慢慢回味出来的,但是如果同样都是古树茶,因为有生命周期的缘故,树龄越大,就不一定好喝了。

2015年,100克的一号“锦秀茶王”茶品滇红茶由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汤先生以12.8万元的高价获得。#我想问一下汤先生“好喝吗?”

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

云南普洱茶树按树龄的主要分类:野放大茶树(500~1000年)、原生态古茶树(300~400年)、生态古茶树(100~200年)、老茶树(0~100年)、小茶树(35~60)、台地茶(每亩2000到3000株)。

如果是针对古树茶与小树茶而言,那么树龄越大越好喝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两棵长在一片茶地里面相差不大的古树茶,或者是树龄相差几百年的古树茶,我们是没有办法证明树龄大的那棵茶比树龄小的那棵茶好喝的。

通过对不同茶山不同树龄的古树茶做不同的尝试对比,并没有发现树龄大的古树茶一定比树龄小的好喝。有时树龄大的古树茶甚至口感滋味还不如树龄小的古树茶。所以树龄越大越好喝这个结论是不成立的。

通过不断地对比、品尝之后,发现很多时候同一片古茶园中的古茶树,在气候、土壤相差不大的时候,生命力旺盛的古茶树上的茶叶口感滋味是优于一般的古茶树或者是即将死亡的古茶树的。

所以,古树茶的口感滋味与古茶树的树龄、品种、茶树生命力、生长环境等都有关系。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树龄与古树茶品质之间的关系。

我是一个不正经的评茶师,最擅长正经评茶! 能求个小小的关注吗? 一起看茶、品茶——

浓香型铁观音和清香型铁观音有什么区别?

浓香型铁观音消费人群以老顾客为主,他们大多事业有成,有钱有闲,有文化素养,消费力极强。

清香型铁观音以青年为主,知识分子居多,专卖店茶叶价格适宜,质量可靠,服务周到。

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清香型铁观音原料,再进行精制烘焙的铁观音,可称为浓香型铁观音。

与清香型相比,浓香型铁观音的主要优点有方便保存,不必像清香型那样冷藏。

由于浓香型铁观音发酵充分,茶黄素、茶红素等暖胃物质较多,所以更加养胃润肠,更加适合冬季等低温环境下饮用;可以满足了市场对铁观音的多样化需求。

清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性的轻发酵茶叶,清香型茶叶强调的是清汤、鲜度和市场上现在流行的“歪酸”、“青酸”就是这一清香型茶叶的代表。

叶子的成色好,叶子翠绿,叶子极具欣赏性,香气一拿就可以拿香了,冲泡出来清汤绿水,无枝无沫,香高味纯,适合欣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