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雅号,杜甫的雅称
杜甫雅号,杜甫的雅称?
杜甫的雅号是"杜工部",也称作"杜少陵"。雅号是古代文人在作品中使用的别称,通常以表达其文学风格、身份和才华。杜甫是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其真实深刻的诗歌描写广为人知,他的雅号"杜工部"是以他曾经担任的官职为基础的,"工部"指的是他曾任工部员外郎。而"杜少陵"则是他自创的自号,"少陵"可能是因为他在陵阳驿(今湖北随州市)任职时,对此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被称为诗鬼的是唐朝哪位著名诗人?
李贺,字长吉,生于乱世之后的中唐,盛世大唐已趋凋零,国运衰微,诗坛却百花齐放,流派纷呈,“长吉诗”就是一颗闪耀的明珠。
李贺诗中多有“鬼神”,后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也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其成就甚至可与李杜齐名,有人评价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太白有所不及。
就是这样一个“鬼才”人物,却不受命运眷顾,一生短短仅二十七载,与初唐时的天才少年王勃气脉相通,或许,这样的天才,自小就被命运拉进了“黑名单”吧。
1、 宗室之后,少年老成
唐德宗贞元六年,一个平常的日子,福昌昌平一个破落贵族老李家的院子里,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童降世,此童身体瘦小,面色稍差,老李看着怀里瘦弱的孩子,心中忧喜参半,随即苦想半晌,给孩子取名李贺,赐字长吉,希望他能长长久久的健康幸福。
老李名叫李晋肃,是李唐宗室远支后裔,可经过多年动乱,李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到了李晋肃这一代几乎没沾到什么光,只是混了一个小小的闲职,勉强糊口。
李贺还有一个很有名气却同样混的不咋样的远方表叔,名叫杜甫。
李贺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四岁习文,五岁学诗,童年时期的他不仅发奋读书,还每天背一个古锦囊,骑着小毛驴,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中搜罗诗歌素材,一有灵感涌现马上记下来投入囊中,回家再筛选整理作诗。
天赋异禀还勤奋有加,但凡有大成就的人莫不如此。 因为身体虚弱,生了一场大病的缘故,李贺从小就十分懂事,颇有少年老成的气质。
2、 七岁作诗,名震一方
据说,公元797年,李贺刚满7岁不久,就因为擅长写乐府诗等体裁的诗歌轰动京城,年少成才,前途光明。 当时的文坛大拿韩愈听说之后,颇为震惊,甚至驱车亲自上门想要看看这个孩子有几分真才学。
韩愈见到李贺,只见一个黄毛小儿,瘦小如柴,面色微黄,腰间带着个锦囊,韩愈也够直接,开口便让李贺即兴作诗一首,当时的韩愈相当于是京城的市委书记,老李在一旁紧张到话都不敢说,可李贺却异常镇定,小小年纪,就已明白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略微思索,铺开纸,缓缓写到: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高轩过》
别看李贺只有七八岁,却已经懂得一些事故,面对眼前的文坛巨匠,还得吹捧一番,在“文章巨公”“才子”的面前,文不加点,一口气写下了这样一首气象万千、结构谨严、想象丰富的诗歌。
韩愈看罢,连声赞叹,拍手称奇。
此后,神童李贺的名声就一扫大唐,人人都知道这位才高八斗的李唐宗孙。
3、 科考不顺,仕途渺茫
随后的李贺开始了十年的备考生活,闲时帮人撰稿补贴家用,一晃十年过去,18岁的李贺背上行囊,准备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
身材瘦弱,却脸上锐气不减,18岁的他带上诗稿,来到了洛阳,第一站就是去拜访少年时有过相遇之缘的韩愈: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果不其然,韩愈刚读两句就已经被扑面而来的气势所震撼,时隔十年,李贺再一次证明了自己,韩愈大喜:果然我韩退之没看错人啊,好一个长吉!
韩愈隆重招待了李贺,两人相谈甚欢,酒过三巡,竟以兄弟相称,韩愈百般叮嘱李贺要好好准备科考,金榜题名,再一起喝酒庆祝。
李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可就在此时,老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李贺回家守丧三年,第一次科考还未开始就潦草而终。
三年过后的秋天,天气微凉,晨曦微露,河南府衙门前,人头攒动,李贺站在人群之外,独身一人手捧一册《楚辞》,格格不入。
随着墙外金榜铺开,人群一拥而上,随后一位公子探身过来:恭喜李兄,府试第一。 李贺俯身拜谢后,径直离开。人群之中议论纷纷:原来他就是昌谷李贺,果真名不虚传。
府试第一的好成绩,按理应该具有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可在发准考证时,却单单没有李贺的名字。
原来,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字与“进士”之“进”同音,犯了父讳,作为人子,他应该避讳,所以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进士考试在当时可是仕途场的敲门砖,没过这道门,仕途几乎无望。
后来因为祖荫庇佑加上韩愈的大力举荐,在编制外做了三年小官,可李贺对那个琐事缠身、调迁无望的职位却深恶痛绝,加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久便主动请辞。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二十岁,本应是一个人拥有无限可能的黄金时代,可此时的李贺却已是心如死灰,虽然偶尔在友人的劝勉下,他也曾强打精神: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满怀希望而去,抑郁失落而归,李贺苦读二十年,最后却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正是这一次离开长安,留下了一联千古绝对: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 参军不成,人生无望
科考不通,李贺便计划仿效高适,参军报国,以立功勋。
高适年过半百才投笔从戎,最后封侯拜相,临行前,李贺写下一首气概豪迈的诗勉励自己: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概和杨炯的这句诗是一个意思,但字里行间明显多出了一份无奈和愤慨:文不能仕,除了投身军旅,哪还有其他施展抱负的机会? 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 由于朝廷软弱,藩镇跋扈,他所在的部队一直遭受种种冷遇和排挤,三年之后,将帅请辞,行伍解体,李贺再度失业归家,最后一点幻想,也就此破灭。
5、忧心成疾,英年早逝 拖着病体回到故乡的李贺,发现早前自己种的兰花已经不复存在,芳魂已逝,郎君痛极: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人生至此,似乎已经了无希望。 常难卧病在床,高烧不退,令人窒息的绝望反倒催生出一个奇幻瑰丽的世界:
他遨游太空,俯视人间: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天》
这首诗简直是上帝视角啊,月宫一夜,世上千年,人间的沧海桑田,不过是转瞬之间,九州大地如同九点烟尘,浩瀚的海洋也不过就像一杯水。
他下落黄泉,俯视幽魂: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墓》
苏小小的幽魂,飘飘乎乎、若隐若现,读透此诗,即使到了杭州,都不敢去瞻仰苏小小的墓地吧!
就连平常不过的曲子,也变得奇幻起来: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
腾云驾雾,三界五行,无所不至,每每读此句,就不得不折服于一个病榻之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的诗中越来越多出现鬼、泣、血、死等字眼: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所谓的浪漫主义、所谓的牛马蛇神,其实不过是对现实的逃避罢了。
李贺擅长做梦,他乐于在梦中主宰一切,可残忍的是,当梦醒了,却发现自己依然无路可走。
无望的现实摧残着他的精神,更侵蚀着他的肉体,当心中的绝望累积到任何文字都化解不了的时候,817年,27岁的李贺走到了生命尽头。
李贺经历过少年成名的辉煌、家道中落的苦伤、举仕无门的惆怅、从军无路的失落、孤独潦倒的绝望,最后在病痛中抑郁而死,短短一生,令人不胜唏嘘。
李贺写下两百多首诗,唯写马最多,而他内心最深的期待何尝不是能像一匹骏马一般,在广阔大漠,疾行如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我是沐阳,
一个不知名野生撰稿人。
古代文人的书斋或书房都叫什么名字?
古代文人书房有斋、屋、居、房、室、堂、馆、轩、园、亭、庐、庵、楼等雅号, 还有“芸窗”、“芸馆”、“萤窗”、“雪窗”、“鸡窗”等别名
1、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
2、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
1、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2、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唐朝的著名诗人有哪些?其主要作品是什么?
诗歌号称文学之母,我国历来是诗歌国度,唐代近300年间,诞生了一大批诗人,他们把诗歌一步步推向了高峰,为后人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诗歌文化,滋养了一代代读者。除了要考虑诗歌水准,对诗歌语言的贡献,诗人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之外,个人的喜好和认知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所以,经过多年领悟,我认为唐朝著名诗人有:
一 李白:唐朝著名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
二 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
三 白居易: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为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父亲曾任襄州别驾,早逝。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他10岁时,又逢河北、淮南的几个节度使发动叛乱。主要作品:《长恨歌》。
四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
五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怀州河内(今沁阳)人。祖父迁居郑州荥阳,商隐生于其父做获嘉县令任所,3岁随父居浙江,度过6个春秋,10岁时,其父病故,随母返回故乡。自述当时境况为:“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从叔李某,不从禄仕,商隐与弟此后数年由从叔“亲授经典,教为。主要作品:《李义山诗集》、《无題》等。
六 王昌龄: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贯旧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以昌龄为京兆人,较为可信。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主要作品:《王昌龄集》、《出塞》。
七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号孟山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被誉为诗杰。孟浩然是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代表人,其诗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八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主要作品:《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九 杜牧: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散文家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十 陈子昂:唐朝著名诗人
陈子昂 (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 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生平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 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 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 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主要作品:《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
十一 王之焕:唐代著名诗人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十二 岺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祖籍南阳(今属河南),后徙居江陵(今属湖北)。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人因称“岑嘉州”。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岑参主要作品:《岑嘉州集》、《岑参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三 李颀: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主要作品:《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
十四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字长吉(公元790年——816年),唐代福昌(今河南宜阳)人,英年早逝,但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那年,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因他父亲名为晋肃,与进士同音,就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主要作品:《神弦曲》、《雁门太首行》、《金铜仙人辞汉歌》。
十五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大二首》、《精卫》。
十六 孟郊:唐代著名诗人
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今德清武康镇清河桥)人。生于昆山(今属江苏),少时居嵩山读书。及长,在湖州参加诗僧皎然组织的诗会,刻意吟咏。性狷介,与韩愈交谊颇深。唐贞元七年(791)秋,在湖州举乡贡。十二年始中进士。时作《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主要作品:《游子吟》、《征妇怨》、《感怀》、《伤春》。
十七 宋之问:初唐著名诗人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 656年),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主要作品:《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廋岭北驿》等。
十八 刘长卿:唐代著名诗
刘长卿(709~7) 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主要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
十九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主要作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的。
中国素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这种说法以文化链的形式,概括出华夏神州对人类社会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一条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一条内在美的主线、美的历程。 中国是一个诗乐的国度,有“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思想。在中国人思想中,文明的进程、朝代的更替是宇宙节奏的一种呈现,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就表达了中国文化史一种有节奏的美的运动。中国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的创作在广义上讲都与音乐有关,在文字上都追求适合吟咏或歌唱的韵律,在内容上体现天地节奏和人类心音。中国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上既有传承又有自我独立,形成了一部中华文化美的乐章,其中“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部乐章中最美妙的音符。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美的旋律。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唐代诗歌的顶峰是李白,他靠天才的想象,把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融而为一,奏出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强音,被称为盛唐之音,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的极峰。唐诗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到现在在中国还流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 吟"的口头禅,可见中国人对唐诗的热爱。
以上内容本人亲自归纳、整理,
不到之处,请见谅。
谢谢大家!
李白的别称与雅号有哪些?
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别称:李十二、李翰林 、李供奉、李拾遗、诗仙
李白主要成就:
诗歌: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