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网,白茶和大红袍哪个好喝
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网,白茶和大红袍哪个好喝?
安吉白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鲜叶按绿茶工艺加工,滋味鲜爽,属绿茶类。制作安吉白茶的原料,选自当地特有的白茶树,这其实是一种茶树变种,因为春季发出的嫩芽叶色很淡,接近于白色,所以被称为“白茶”种,安吉白茶也由此得名。
大红袍是中国特种名茶,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青茶)类
你是通过大红袍知道武夷山还是通过武夷山知道大红袍呢?
北方人并不喜欢大红袍
北方人不管是春夏秋冬都是一壶绿茶,早上泡一壶绿茶,喝一壶可以提神醒脑再去工作事半功倍,来不及了就大水杯里泡一杯,工作空间咕咚咕咚一饮而尽,而后接着续上一杯水冷着,机乎这一杯茶基本喝上一整天
大红袍是南方茶,除去它的传奇色彩,我们北方人的话就是这个茶它不煞口,不能解渴,假若大红袍和老干烘放在一起,大多数人会选择老干烘,因为耐泡
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以“岩骨花香”的独特岩韵著称。
所谓的岩韵难倒了多少人,首先为了对得起岩茶的传奇和价格 ,我们必须要用功夫茶的那组茶具,和那套程序一道也不许落下,然后品味的时候,也不能一饮而尽,需要小杯啜饮,就是喝一口茶汤后,让茶汤留在口腔中,用舌头轻轻抵住牙齿,用力吸气,让气流和茶汤充分接触。然后我们就能感受到岩茶的香气和滋味了。
先知道大红袍还是先知道武夷山假若想要学习泡茶 都是先从功夫茶开始的,大多数是乌龙茶,而后就是区分铁观音是闽南茶 闽北茶还是台湾茶,自然就会接触到大红袍 所以俺就是先知道的大红袍
而后才知道它的名贵和传说,最后一笑而过,还是喜欢北方绿茶
以上的个人观点 不喜勿喷,欢迎评论区留言,喜欢记得关注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是不是大红袍?
是。
1.部分茶商声称自己出售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茶叶是母树大红袍,这是不可能的,母树大红袍茶叶是有钱也喝不到的。
2.但是母树大红袍的繁殖下来的是可以喝到,市场说的大红袍有四个概念,一指母树大红袍;二指武夷岩茶(统称);三指多种茶拼配出来的具备活甘清香的最佳特性的茶;四指,北斗、奇单(母树的品种)。
武夷山市兰谷岩茶厂的大红袍一盒多少元?
这可不好说,如果是30小泡袋,大约是四两—半斤,茶叶品质好的可达数百元甚至千元,如果品质低则几十元或上百元。据本人所知,如果兰谷岩茶厂就在本兰谷乡,那么茶的品质通常一般。
是不是武夷山的才是真货?
简单来说,武夷岩茶是总称,其中包括了大红袍,另外,近年来声名鹊起的肉桂水仙,也包含于武夷岩茶大类中。就像初中数学讲的“集合” 概念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 “子集” 。
大红袍,是品名,也是武夷岩茶的著名代表,素有“ 岩茶之王” 之称,由于大红袍的名声实在太大了,搞得有些刚入门的茶客只知大红袍还不知武夷岩茶呢。
那么……母树大红袍的树龄究竟有多久了?十三夷也搜罗了一些说法,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说法一:据历史记载:“大红袍”茶名最早见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胡潆的《夜宿天心寺》里。说法二: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距今也就一百多近两百岁。说法三:清朝道光年间,郑光祖《一斑录·杂述》(1893)卷四里有说:“……若闽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可以认为是大红袍创制有据可查的第一手资料。众说纷纭,在十三夷看来:还是第三条比较合理。算一下:从清代到现在的话(一二百岁),早已是我们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辈了。
如今,慈禧也成为过去。而母树大红袍,也只有武夷山九龙窠岩壁上的这“三株六棵”:
最左边的三株,分别为1号、2号、3号(在1963年之前,未知树龄)。
第四株不知道何人移植栽种于此。十三夷觉得应该是不甘寂寞,自身掉落的果实进行自我繁殖(在1963年至1980年, 至今已有40—50年之间)。
而第5、6株,是由1号株和2号株压条移植繁衍而成 (1980栽种的,至今已有35年)。
清代以来,采制售卖均归天心禅寺管理。建国初期,后属国有制。政府部门派有专人看护,且不得随意采摘。这也造成了母树大红袍身价倍增。每年的产量少,卖价又高的惊人。还是让人趋之若鹜。
可惜的是,现在有钱也买不到了。2005年6月,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为母树大红袍就投保了高达一亿元RMB的保单。2007年武夷山政府对母树大红袍“停采留养”之后,再无采摘。
虽是如此,但也不必烦恼。现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出“奇丹以及商品大红袍”,大多在北斗峰、火焰岩有种植。而现在所谓的“二代大红袍”“三代大红袍”都是不存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