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官窑是哪四个,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再娶小21岁的林洙

2023-09-11 98阅读 0评论

四大官窑是哪四个,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再娶小21岁的林洙?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民国时代一直是公认的才子佳人,不仅门当户对,而且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但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并没有白头偕老,在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年仅51岁。

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以后,1962年,梁思成娶了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林洙本来是梁思成学生程应铨的妻子,算是二婚,后来林洙爱上了梁思成,和程应铨离婚,嫁给梁思成的时候,林洙年仅三十四岁,梁思成已经有六十一岁。

四大官窑是哪四个,林徽因死后梁思成再娶小21岁的林洙

按理说,林徽因对待林洙还真是不薄,1948年林洙刚从上海的中学毕业,来北京想入清华的先修班学习,当时林徽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因为林洙和林徽因是老乡,因此林洙的父亲给林徽因写信,托林徽因帮忙,林徽因欣然答应。

当年,林洙还是一个小姑娘,林徽因已经是大名鼎鼎的才女以及建筑师和教授,而且当时的林徽因已经是重病之人,肺结核已经到了晚期。

但是林徽因不厌其烦的给林洙安排住所以及给她补习功课和英语,后来林洙就成为了林家的常客。

再到后来,林洙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当时建筑系读书的男友程应铨,当时林徽因听说林洙要结婚,还给了林洙一个存折,之后还送了她一套清代官窑出产的青花瓷杯盘作为新婚贺礼。

林徽因当时对林洙确实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但是她却从来没想到这个女孩会成为自己丈夫的第二任妻子。

林徽因对林洙不论生活还是学业都是如此关照,还无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她,而且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原配,但是婚后的林洙在此后的生活里却一直抹黑林徽因,频繁抵制林徽因这是为何?林洙对林徽因的情感有点复杂,一方面她有点崇拜林徽因,曾经声称林徽因是她见过最美丽最有风度的女子。

但是另一方面她更多的是对林徽因的嫉妒,这里面最能理解的就是继任对前任的嫉妒,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女人就是单纯嫉妒另一个比自己优秀的女人。

林洙对林徽因一直很排斥,从一结婚就开始原形毕露,容不下梁思成的前妻,林洙嫁给梁思成后,当时在梁家的客厅中,有一幅由著名油画家李宗津所画的林徽因画像。

林洙看到后立马将她取下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很生气,打了林洙一巴掌,这件事从清华一路传到北大。

林洙不仅在家里抹黑林徽因,出了门更是过分,林洙在十几年前做客一个电视栏目的时候曾经公开说林徽因长相并不是好看,照片上都是美化了以后的。

还说林徽因不是个好太太,从来不干家务活,做饭都是保姆来做,甚至还肯定了金岳霖和林徽因的绯闻,言外之意说林徽因男女关系混乱等等。

其实林洙对林徽因频繁抵制能解释的理由只有嫉妒了,因为林徽因实在太完美,是当时的国民女神,有才有才,有颜有颜,而且是梁思成心目中的白月光,而林洙相比林徽因差了太多档次,如此一来,林洙只有抹黑林徽因了。

因此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相继去世后,林洙作为梁思成的遗孀,开始出书并接受各种采访,于是很多关于林徽因是绿茶的事迹以及林徽因和金岳霖的绯闻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

林洙对林徽因一方面是崇拜,林徽因是她无法逾越的山峰,只能高山仰止,另一方面她又的确掺杂了嫉妒,这也许是林洙频繁抵制林徽因的原因了吧。

古代四大窑口哪个窑瓷器最珍贵?

今天给大家说说起五大窑,说起五大名窑大家就会想起汝、官、哥、钧、定这几个著名的窑口!

汝窑:

广义上的汝窑是宋代汝州所管辖的淋汝县,宝丰县,鲁山县等地域内烧制的青瓷瓷窑的统称;狭义上的汝窑是宋代汝州辖区内专为宫廷烧造的青瓷的瓷窑,也称“汝官窑”。历代文献所记载、推崇的多位后者,1986年在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其确切的窑口位置。从历史记载汝官窑为宋代五大民窑之一,在北宋中后期约有20年时间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即汝官窑瓷器。历来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说。

官窑:

宋官窑为宋代五大民窑之一,有南北之分。文献记载,北宋微宗在政和年间(1111-1117年)在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设窑烧制青瓷,称“北宋官窑”,其窑址迄今尚未发现。宋室南迁杭州后,制瓷技术也被带到南方,随机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力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二者又被统称为“南宋官窑”。历史上记载仅限于宋代,其概念与广义上的官窑——指有别于民窑,专为官窑烧制瓷器的瓷窑有所不同。

哥窑:

哥窑窑址迄今没有发现,是宋代五大民窑中争议最多的窑口。现在对哥窑的认识只能通过文献资料和有限的传世品。据历史记载传说中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

钧窑:

钧窑中心窑址在今河南禹县卦洞、钧台及神垕镇等处,此地北宋时称为阳翟县,金代称均州,故名“钧窑”。历史记载钧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为宋代五大民窑之一。北宋灭亡后,金国曾一度恢复了钧窑的生产。

定窑: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燕山村附近,曲阳在宋时属定州,故名。历史记载定窑始于唐,是继邢窑之后北方兴起的一个巨大的瓷窑体系。定窑在宋代为五大名窑之一,终于元代,有六七百年烧瓷历史。宋代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五大民窑无论您手上的是任何一个窑口生产的瓷器,只要到代都会拍卖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

现代钧瓷十大名窑排名?

1、河南省大宋官窑瓷业有限公司钧瓷

2、福建省德化县中国白陶瓷有限责任公司 德化瓷

3、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 定瓷

4、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 汝瓷

5、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 龙泉瓷

6、江西省景德镇市熊建军珐琅彩瓷有限公司

7、耀州瓷 铜川市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

8、法蓝瓷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台湾企业)

9、潮州瓷 广东省潮州市弘扬陶瓷有限公司

10、宜兴紫砂 苏省宜兴吕尧臣吕俊杰紫砂艺术馆

圆明园的十大国宝?

Top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说到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里面最有价值的当属十二生肖铜兽首,它曾是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幸运的是截至2021年3月,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已回归祖国,遗憾的是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Top2、长颈葫芦瓶

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上面绘有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 万寿连延 图,在2010年10月07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行的最终拍卖价是2亿2千万元!长颈葫芦瓶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看起来极其美丽。

Ps:在清代,景德镇制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创立了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 轧道锦地 ,这是一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 锦地 效果的工艺,圆明园中的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Top3、四十景图

《四十景图》,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四十景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Top4、《情韵墨花》手卷

在圆明园中,名人书画也是极多的,而且都特别珍贵,明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就是其中之一,它其实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2010年12月02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情韵墨花》手卷最终拍卖价是1.137亿元,现被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

Top5、圆明园印

说到圆明园中的稀世珍宝,圆明园印肯定算一个,而且绝对无价,不过对它的记载不多,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 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 保合太和 ,青玉方印,稍大;一曰 圆明园印 ,白玉方印,稍小 。

Top6、圆明园全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包括40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它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以珍贵而言,绝对可以列入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行列。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大批的珍品文物,包括《圆明园四十景图》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

Top7、女史箴图

圆明园中的珍宝,名人书画绝对是最珍贵的,其中就有《女史箴图》,它是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绢本绘画作品,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女史箴图》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Top8、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是掐丝珐琅器,皇家香炉,为弘历为雍正皇帝贺寿而制,共一对,为孤品,香炉高145厘米(57英寸)。该对香炉自清末后长期流落在外,为英国 放山居 之旧藏,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香港富豪刘銮雄以1.11亿元购得并收藏。

Top9、康熙玉如意

康熙玉如意,由名贵白玉雕成,它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 御制 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 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 。康熙玉如意就珍贵而言,可以算是圆明园十大稀世珍宝之一,它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劫掠,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Top10、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

《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是嘉庆初期官窑彩瓷瓶,其做工精细,瓶口反卷,甚为稀有,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采用洋彩技法,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该瓷瓶在1860年从圆明园流落在外,曾收藏于 放山居 ,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卖价达7762万元,创嘉庆瓷新高。

北宋十大稀世珍宝?

1、建炎通宝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重宝”不多见,为折三篆书,铜,铁钱均有。“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皆为古钱大珍。

2、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1102-1106年)始铸的货币,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书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品相相当优良较少见,到代稀世珍品,颇有收藏价值。

3、大观通宝

赵佶在位时,是中国钱文书法艺术的顶峰时期,他独创的铁画银钩瘦金体坚挺瘦劲,美不胜收,特别是反映在“大观通宝”和“崇宁通宝”钱文上。大观通宝钱只有通宝,分小平钱、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种,钱文都为赵佶的瘦金体,因其书法独创、铁画银钩,成为钱币收藏家追逐重点。

4、政和通宝

政和通宝是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

5、淳化元宝金币

我国最早发现宋代“淳化元宝”佛像金钱是在1988年春。当时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台顶(即翠岩峰)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出二千多枚在背面刻有两尊佛像的金钱,经考古学家和钱币专家鉴定,这就是我国宋代淳化年间铸造的“淳化元宝”佛像金钱。

6、咸平元宝

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铸的年号钱。钱文真书,旋读,传为真宗御笔。直径2.5cm,重4g左右。有铜铁钱。另有安南仿铸晦暗薄小钱。此外,咸平元宝还有较罕见的背星版。

7、圣宋元宝

圣宋元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始铸,是仁宗“皇宋通宝”之后又一种不以年号命名的非年号钱。“圣宋元宝”钱有小平,折二对钱多种。钱文以篆书、行书两种书体书写、字多变化,皆为旋读。

8、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钱文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有小平、折二两种,有铁钱。篆书中另有九叠篆者,极其罕有,为古泉大珍。关于皇宋通宝九叠篆的铸造背景,现今钱币学家一般认为该钱币为“置样钱”,或“开炉钱”,应不是正用品流通钱币。

9、熙宁元宝

熙宁元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材质是铜。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1068~公元1077年)铸造,有篆书,楷书,隶书。面文旋读,版别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隶书者少见。

10、绍圣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铸造。对钱,书体有篆书,行书,隶书几种。绍圣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铜、铁钱。小平广穿者较多,另有背星月纹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