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号,起飞的舰载机应该怎么办
大黄号,起飞的舰载机应该怎么办?
航空母舰是海上重器,它能为远航舰队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航空母舰是名副其实的机动机场,是舰载机的“大保姆”。正是因为舰载机的超强空中打击能力,才让航母成为海上恐怖的巨兽,航空母舰已是现代大国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航母与舰载机相互依存,航母是舰载机宁静的港湾,舰载机在这里检修、加油、装备运转等等,舰载机也为航母提供极强空中掩护,是航母明亮的眼睛、有力的爪牙。失去了航母的舰载机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家没了也就无以依托;失去了舰载机的航母就是掰了牙齿的老虎、折了翅膀的飞鸟,老太太吃豆腐--啥也啃不动喽。
航母的发展到现在几近百年时光,发生过航母沉没的海战几乎都在二战期间。航母被击沉了,已经起飞的舰载机命运只有有限的选择。要么迫降海面、要么飞临己方其他舰船、要么飞往临近陆地着陆,也有极端的直接自杀式攻击对方舰队。
失去航母庇护的舰载机首选迫降海面。如果海况较好,迫降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海军舰载飞行员都是受过海上迫降训练的,海上救生设备也比较完备,己方其他舰艇会很快搜救到迫降飞机。这样最宝贵的飞行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护。在中美中途岛海战中,日军相当部分载机就迫降在己方军舰附近,大量飞行员得以借此生存。日军参战舰载机有266架,仅有110名飞行员阵亡,大部分的飞行员都以这种方式得以幸存!如果海况条件不好、战场环境也不好,那飞行员只能自求多福了。
最好的条件是降落己方其他合适舰艇。也是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约克城号被击沉,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负责接收了约克城号的舰载机,既保存了飞机,更保存了最高价值的飞行员。由于大量的飞机和飞行员幸存,约克城号航母在简单修复后又能重返中途岛海战场。在多艘航母共同执行任务时接受其他舰载机容易达成,毕竟其他舰艇也不适合飞机起降,特别是战斗机。一九八三年,英国海军一艘鹞式战机从航母起飞执行任务,由于是单机飞行,飞行员沃特森在海上迷路了。油箱里的燃油都快要用光了,他还没找到航母进行降落。无绝人之路。就在飞行员准备弃机跳伞时,希望出现了!飞行员沃特森看到十点钟方向出现了一艘货轮,当时货轮甲板上都是集装箱。沃特森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决定立即迫降。这艘货轮也很配合的抛锚停止前进,得益于鹞式战机独特的垂直起降能力,沃特森平安在货轮着陆。
飞往临近陆地降落几乎是最安全的方法。如果恰好也是在己方管控的陆地范围内,那简直就是完美的降落了。如果航油够,或者有加油机保障,飞到陆地降落几乎是完美的。毕竟海上迫降、舰艇降落都是危险性非常大的飞行行为,而陆地飞机起降几乎就是常规科目了,还远离了海战场。当然这样的条件不多,毕竟航母作战海域一般都离陆地较远,特别是进攻方更是远离本土作战,要么怎么体现“移动机场”的作用呢。美国杜立特轰炸东京也是从临近日本本土的航母起飞,机群轰炸日本城市后,已不能返回航母,等于舰载机失去航母的庇护,于是机群飞往中国大陆迫降,最终80%以上的飞行员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得以生还。
2019年4月18号,在印度洋进行训练的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一次性放飞7架阵风式战斗机后,天气突变,摇摆欺起伏的航母已经超出飞机降落条件。于是飞机经紧急联系后降落到距离航母较劲的印尼空军基地 。
也有个别狂热飞行员选择玉碎,驾驶舰载机撞向美军的军舰,但这是极少数的!得到记录得舰载机玉碎场面多出现在二战日军中,也是比较少见的。能成功突防的玉碎飞机就更少了。往往是付出极大代价,效果却一般。证明了山本“普通人也能胜任飞行员”高论的三和将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担任联合舰队作战参谋,1944年在提尼安岛和角田觉知一起“玉碎”。
太平洋战场日军祥凤号航母被击沉后,一队日军舰载机去复仇,结果没有找到要复仇的目标,自身油料又不够了,错把美国舰队当成自家航母了,直接准备正常降落了,结果遭到美军一阵无情攻击,损失惨重。
现代航母综合能力更加突出,具备强大多航母行动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现代舰载机种类也更加多元,舰队直升机基本能在各舰艇互降,垂直起降战机在大型舰艇似乎可以互相起降,其他大型飞机、战斗机还是要靠具备专门飞行甲板的航母才能起降。航母受损,舰载机可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自救措施。前几天英国计划航行太平洋的航母就因为不明故障,导致舰载机迫降陆地么?不知道是F-35问题还是航母问题,大概率是航母问题,不然该机也不能这么快就修好,返回舰载编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