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种类,玉器这几类哪类才堪称艺朮品
瓷器的种类,玉器这几类哪类才堪称艺朮品?
可以区分开来:
1、书画是艺术品,因为它没有可复制性,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中国书画艺术尤其是人类艺术的瑰宝。但是书画中所谓的“流水作业”的千篇一律的,最多只能称为工艺品。
2、青铜、木器、陶瓷、玉器,我们一般分类为工艺美术的范畴。因为有一定的可复制性,而且重装饰性。但是这些品类中也有不可复制的经典作品,令人叫绝,堪称艺术品。
十大官窑瓷器排名?
我国最为知名的十大名窑
01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在宋代五大名窑中,素有“汝窑为魁”的说法。
汝窑瓷器,古朴大方,釉色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般美妙,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02官窑
官窑,是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高雅大气,有宫廷的气势。
官窑瓷器胎土含铁量高,呈深黑褐色,手感沉重,后称“紫口铁足”。
其特点是釉层厚如堆脂,温润如玉。釉面多层反复细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纹理布局规则有致,造型庄重大方。
我们今天所称官窑泛指历朝官府烧造瓷器,其实,历史上仅指南宋时期烧造的瓷器,后世再无此称呼。
03哥窑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04定窑
窑址在当今河北保定曲阳一代,唐宋时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
定窑从邢窑而来,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元朝刘祁曾夸赞定窑“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宋朝苏轼在定州时也曾做过“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在称赞定窑的绚丽多彩。
05钧窑
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在宋代五代名窑中,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足以彰显钧窑的宝贵。
钧瓷釉色灵活、瑰丽多姿,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窑釉色之美。
06景德镇窑
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其产品被称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明代时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07耀州窑
窑址在如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耀州窑青瓷的主要特点: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纹饰刻的非常清晰,又叫刀刀见泥。
08磁州窑
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品种诸多,釉色较为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和绿釉等。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醒目。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窑的单色釉局限,装饰技法丰富多彩。
09龙泉窑
宋代六大窑系之一,因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特点是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南宋晚期成功烧制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达到青瓷艺术巅峰。
10建窑
窑址在今福建建阳,因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于世,由于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代表有“兔毫”、“油滴”、“曜变”、“
陶瓷的历史?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
其始建之时为避常年水患,择址于山坡偏高处,又因此地紧靠东平河畔之高庙后,具大利于建窑之形胜,故窑尾不惜筑以高高的石坎。依古时建窑传统,窑面多以泥砖结拱,每年需更换一次;而且民国以前,石湾所有龙窑均无烟囱,而仅以皮面,在窑尾处作迁当之阻拦;此外,原来的窑面建筑,亦仅有葵棚以挡日晒和风雨;加上建国后又将窑口向上移位约3米,故目前所见,乃是历明清至今不断改革修葺后的面貌。
窑内结构大体上旧貌依然,窑腔似隧道,以小型砂砖结砌而成,顶部为券顶。窑内平面呈船底形,头、尾略窄而中部稍宽,总长32。6米,宽2—2。4米,通高1.8—2米,亦以窑中段最高。窑膛头尾坡度各不相同,以窑头一段为最大,全窑平均倾斜度为12度,即每米平均升高20厘米。
西侧设窑门四,一般宽0。7米、高1。4米,作各段出入窑之用。东侧原有窑门二,现已封堵不用。窑顶厚约0。25米,从窑头至窑尾共34排火眼(投柴孔),·每排相距0。85—1米,除靠窑口一排为三个外,余均五个火眼,间距0。35-9。4米。该窑属古代制陶业大行“水巷大盆行”的专业窑,历来以煅烧日用大盆产品为主,一窑可容产品约360担,煅烧时间为12小时,烧窑周期3至4天。
清代时该窑为当地镇岗社头霍氏祖尝产业,至民初则分为60股份所有,使用时六截窑位(一截为六排火眼范围)每股一次可占一截,十次一回头,但窑位则轮流倒换。该窑之所以能历尽沧桑而至今尚存,是历代龙窑不断沿用和改革的结果。其对研究明清时期制陶业的专业化生产、龙窑型制结构以及煅烧技术的演变等一系列问题,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在清末民初之陶业鼎盛时期,石湾的龙窑达一百条以上,其时陶业发展及其庞大规模为石湾成为南国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绝大部分的古龙窑已为现代化煅烧手段所取代的今天,南风灶却有如她窑身石块上的大榕树一样巍然屹立在现代化的新陶都之中,作为闻名海内外的“石湾窑”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南国陶都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遗产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
1962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晋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山市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著名的南国陶都石湾,以五千年的制陶历史而闻名世界。占地约400亩,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旅游区内下辖南风古灶、陶塑公园、绿舟孔雀园三个景区。
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陶瓷活化石的南风古灶和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景区内还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镇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陶塑公园是以陶塑为主题的公园,园内绿树成荫、水波荡漾,处处散落着世界知名陶艺家的陶塑精品,更可观看到目前世界最大的陶瓷人物雕塑《陶女》、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之光》陶柱群等。
绿舟孔雀园占地四十亩,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天网式孔雀生态观赏园,放养有绿、蓝、白、花孔雀1500多只,与孔雀零距离的接触,幸运的游客可看到数百只孔雀竞相开屏的壮观场面。
石湾公仔专卖场内各式各样的陶艺品琳琅满目,令您目不瑕及,浏览其中,必能选购到一件合您心意的旅游纪念品。游客观光游览之余,还可以参与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至今兴盛发达,卓有成就、富有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不断涌现。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自教授陶艺制作,有助于陶艺爱好者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意识和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助于少年儿童发挥其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要了解石湾历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风古灶旅游区将是一大遗憾,走近它将使你真正了解石湾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产过程。
瓷土和高岭土的区别?
一、土壤品种不同
1、瓷土
瓷土是指一种干燥的天然硅酸铝,之所以称为瓷土是因为它用于制作瓷器。正如在色彩和颜料中的惰性颜料一样, 瓷土主要作为低成本的增量剂或混合物。
2、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因呈白色而又细腻,又称白云土。因江西省景德镇高岭村而得名。
二、成分不同
1、瓷土
纯粹瓷土的成分是:SiO₂ 46.51%,Al₂O₃ 39.54%,H₂O 13.95%, 熔点为1780℃。
2、高岭土
高岭土类矿物是由高岭石、地开石、珍珠石、埃洛石等高岭石簇矿物组成,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
三、用途不同
1、瓷土
瓷土的可塑性、粘结性、一定的干燥强度、烧结性及烧后白度等特殊性能,使其成为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用于制作日用陶瓷、建筑及卫生陶瓷、电瓷、化工耐腐蚀陶瓷、工艺美术陶瓷及特种陶瓷等。
2、高岭土
高岭土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其次用于涂料、橡胶填料、搪瓷釉料和白水泥原料,少量用于塑料、油漆、颜料、砂轮、铅笔、日用化妆品、肥皂、农药、医药、纺织、石油、化工、建材、国防等工业部门。
为什么一些顶级的瓷器会是欧洲或者日本制造的?
我们先来看看题主的问题——“瓷器一直是中国的象征,但是感觉比较顶级的瓷器都是欧洲或者日本生产的……”
事情真的如此吗?
现在网络上有很大一批人,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别有用心,他们持这样的观点——“中国瓷器也就吃吃古代的老本啦!看看人家西方现在的瓷器,早就超越中国啦!”小编在网上略略搜索了一下,这种观点似乎还很有市场——
持此言论者大多会罗列一堆欧洲各国的瓷器大牌——什么德国的麦森(Meissen)、英国的韦基伍德(Wedgewood)、法国的塞夫勒(Sevres)、匈牙利的海兰德(Herend)等等,更有甚者还会把中国超市里售卖的国产日用瓷器拿出来和这些大牌对比,对其大肆批判一番。最后得出“不要再阿Q了,中国瓷器早就不行了”的结论。
中国现代瓷真的不如西方了吗?针对以上的观点,小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吴京在《战狼2》爆红后,面对有人质疑电影“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的各种酸话时的回应——
有不同的议论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要客观地看待问题。什么阿Q啊,什么景德镇传承古代技术烧瓷器就是“山寨”啊——那要这么说,你们吹上天的欧洲第一名瓷麦森瓷器当年也是靠“山寨”中国瓷器起得家,那这全天下的瓷器都全是“山寨”嘛,都“山寨”的中国。
还是吴京怼这帮子缺乏文化自信的家伙时说得好:“可能真的,有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吧,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
中国现代的陶瓷器皿与西方比较孰优孰略,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更要以事实为依据,看到属于自己的审美所在。
我们先谈工艺技术。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去国外买大牌包包,可你又是否知道,其实这很多人看得很了不起的大牌包包代工厂其实都在国内呢?你可以说中国没有知名的包包品牌,但是要说制作包的工艺技术中国差外国很多,那可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
瓷器也是一样。网上曾有业界高人爆料,说其实世界大牌瓷器很多也都是在景德镇代工的……
我们来看看数据,根据商务部的消息,早在几年前,中国陶瓷总产量就占世界总产量的52%(换句话说,就是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陶瓷产量加起来也没有中国多),特别是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中国的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
从古至今,再没有另外一个国家能比得过中国在陶瓷上所花费的精力、时间,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这包括艺术也包括技术。时至今日,我们也一直在研制创新,在技术层面,中国不仅不落后,还一直都处于世界的前列。
现代钧瓷
现代龙泉瓷
我们再来谈审美。西方陶瓷在18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对神秘的中国瓷器魂牵梦绕。抛开“山寨”中国青花瓷器的代尔夫特蓝陶不说,德国麦森瓷器可谓是欧洲最早拿得出手的硬质瓷。
麦森瓷器的前身是于1710年由普鲁士的一位炼金术师波特格尔研制成功——这位炼金术师背后的资助者,就是那位嗜中国瓷器如命,曾经拿士兵换瓷器的奥古斯特二世。
“大家好,我就是不爱江山爱瓷器的奥古斯特二世”
后来每一件麦森瓷器都绘有“十”字形商标作为象征,并一度成为欧洲瓷器的骄傲。
继麦森瓷器之后,法国的塞夫勒瓷器和维也纳的玛莉亚系列等瓷器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这些都是欧洲瓷器的佼佼者。
上述欧洲著名瓷器都体现着欧洲人的审美,并且贴合欧洲人的使用习惯。例如麦森瓷器首创了淡紫色颜料的运用,塞夫勒瓷器将淡紫色颜料和金色植物混合使用,形成了独特的“塞夫勒风格”,而玛莉亚系列瓷器通常将白色釉料上绘以绿色花纹作为典范。
这些色彩艳丽,有的还特别注重雕刻工艺的瓷器是符合欧洲人审美的,有的还成为皇室专用的象征。其实,这种外表华丽的风格也是受到中国明清陶瓷的影响,并非是欧洲人孤立的发明。因为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最为痴迷之时,就是在明清时期,欧洲人喜闻乐见的装饰风格在中国早就被运用到各种陶瓷器皿上。
不过这些西方人也许不知道,这种看着华丽丽的风格要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来看,那就是雍正皇帝说他儿子乾隆的——“农家乐审美”。
这样的盘子真的符合我们的审美么?
华丽的外表从来都不是中国传统审美的要义。我们说科技也许无止境,但审美却是有巅峰——我们的祖先已经对自己的审美有了深刻的诠释——简约、质朴,以及一种沉淀在心中的宁静,这种审美尤其体现在陶瓷上。
中国瓷器的审美高峰就在千年前的宋朝,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自然而然”,钧、汝 、官、 定、 哥五大名窑赫赫有名,建窑、龙泉窑等也是各有特色,追求的是“雨过天青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意境。
图:动脉影
这样的审美是与中国人千百年来内敛、温厚,强调内心感受的生活美学息息相关的——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最后来说说那些拿着超市、地摊卖的瓷器来和欧洲顶级大牌做对比,然后得出中国瓷器不行的人——拿着几十块钱一打的碗碟来和动辄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大牌瓷器做比较,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么?
中国现代瓷有好东西么?还有大师级的工匠么?有!当然有!小编就来说两个人。
回归本真的审美并没有因宋朝的远去而销声匿迹——今天仍然有坚守中国传统美学的匠人,延续着千年生生不息的窑火。
生活在福建建阳的熊忠贵就是其中的典型,前不久小编还在福建探访过这位老先生,15岁就开始学陶艺的他,对中国建窑传统烧瓷技艺有着如痴如醉的向往,尽管已上了岁数,仍然身体力行在上千摄氏度炉温的老龙窑第一线忙碌。
起初,熊师傅也曾采用现代瓷的批量电烧工艺(用电作为燃料来源)烧制建盏。虽然产品烧成率很高,成本也很低廉,但他很快发现烧成的建盏完全没有宋代建盏那种自然窑变的韵味,作品效果千篇一律,失去了她原本的“灵性”。
他毅然舍去电窑烧瓷的丰厚利润,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复原了宋代龙窑柴烧技法。这种传统技法完全还原800年前的建窑烧瓷工艺,从龙窑结构、所用燃料、烧制火候、投柴方式等等环节都追求古法。
他所烧制的建盏达到了变化莫测的效果,每一件作品都浑然天成,被人比喻为“上了年头的老酒”,“看久了会醉人,会上瘾。”也正因为建盏不可预测的“天性”,每一窑装入四五千只器皿,出窑的成功作品也只有大约200件。这也许就是建盏可遇不可求的原因吧。
熊忠贵建盏作品
熊师傅的成功,不仅赋予了宋代建盏全新的生命力,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千年魅力——她不是流于表面的浮华,不靠人为雕琢的装饰,而是一种浑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在海峡另一端的匠人江有庭则是宋代“天目盏”技艺的发扬者。“天目盏”的叫法来源于日本,其实就是日本人对宋代黑釉茶盏的一种统称。
江有庭不仅对天目盏烧制的古法加以传承,更宝贵的是,他还突破了天目盏以黑色为基调的单一性,成功烧制出了紫、红、黄、蓝、绿等多种釉色的窑变效果,犹如璀璨的星空。他将自己的作品命名为“藏色天目”,取意将隐藏于釉中的色彩焕发出来。
在江有庭看来,同一种釉料经过不同烧制技巧的把控,同样可以呈现多种绚丽的效果,这在天目盏烧制的历史上真可谓旷古绝伦。
对于制瓷古法的传承与创新中,他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别人看我是孤,我的孤是回归本色的匠心,把孤转成另一种能量,注入一件器物,让世人看到天目碗中另一个璀璨的世界。”
这些现代的大师级匠人们的作品不正是中国现代瓷的骄傲吗?为什么你不拿这些我们的顶尖产品去做比较呢?是视野狭窄还是存心的选择性失明?
这也是小编在文章开头所讲,要从客观的角度去衡量。合理范畴的对比,方能产生意义。
说起日常使用的陶瓷器,我们同样也有着传承经典的作品用于生活使用。
譬如下面的这款仿古定窑白瓷就是其中一例。如果说大师的黑瓷作品彰显着宋代茶盏的精髓,那么,定窑白瓷就是古人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经典之作。
以上这种定窑白釉茶具,继承了宋代早期定瓷文化的底蕴,并结合现代人的饮茶习惯加以改良,既美观实用又不失古朴典雅。
结 语我们有一点不如西方的是,我们的品牌推广和经营,这和我们现代瓷市场品牌意识起步较晚有关,不过这也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背后的东西——
文化自信
为什么会有人对自己优秀的的传承视而不见,却对西方“山寨”咱们祖宗起家的瓷器艳羡不已?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不自信。
不珍视自己的历史文明传承,就如同人丢掉了灵魂。这就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积淀中找到根本的精神基因,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
说回到陶瓷,不论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还是点缀生活的仿古器皿,中国瓷器今天仍然恪守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信仰,认知自我、回归本真。与华丽的装饰外表相比,我们希望陶瓷依然是她最本来的样子——泥土幻化,自然天成,耐人寻味。
China是中国,china是陶瓷,二者永远密不可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