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表演,泡茶前为什么要摇三下

2023-08-30 95阅读 0评论

茶艺表演,泡茶前为什么要摇三下?

这种摇三下在茶道里面叫:摇香

摇香是为了使茶叶散发出茶香。泡茶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是相互衔接、并且逐步推进的。比如做“摇香”这个动作之前,先要将盖碗温热,然后投茶,立即盖上杯盖,不让盖碗中的热气挥发掉。顺势右手拿起盖碗,左手托着杯底上下颠簸,轻轻晃动盖碗中的茶叶,然后在揭开杯盖的第一时间内鼻子凑到跟前嗅闻茶香。这时干茶在热气熏蒸下香气会弥漫而来,喝茶的人可以通过香气来辨别茶叶的类型以及品质的好坏。

茶艺表演,泡茶前为什么要摇三下

其次,摇香的同时也会闻香,闻香使人身心愉悦。冲泡红茶,你会闻到红茶中散发出丹阵阵果香;冲泡绿茶,你会嗅到绿茶中弥漫开来的阵阵清香;冲k泡岩茶,你会闻道岩茶中扑鼻而来的浓郁的花香、蜜香、乳香、焦糖香…茶叶中的香气来源于茶叶本身所富含的芳香物质,一些高香茶不仅香气变化丰富,多种香气交织在一起,使人产生联想,又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感觉,非常美妙!

有哪些令人惊艳的纪录片?

故宫为何在600年间历经222场地震仍安然无恙?

故宫又名紫禁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古代中国人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尤其是帝王更是以“天子”自居。

据《后汉书》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即皇帝建造宫殿都是以此为参照。

所以“紫”便成了帝王所住居所的称谓,而古代皇帝住的地方又是禁地,寻常人根本不可能进入,再加上明朝经常称其为“皇城”。

久而久之,紫禁城的称呼,不胫而走。

紫禁城的修建布局严格遵照阴阳风水、五行八卦与星辰罗列,处处透露着老祖宗的智慧,精细到门上的每一个钉子,屋檐的每一处祥瑞,都有着不同的讲究。

遗憾的是故宫在修建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民间仿制与秘术外泄,每开始建造一处就销毁一处的设计图。

因此作为皇权集中的象征和世界建筑集大成的故宫,同样有着诸多的神秘之处,这些传说更多是因为以前的老百姓无法一窥其貌的道听途说。

如冷宫的吊死鬼、半夜鬼抬人、宫女魅影,故宫地下栓着龙,以及阴阳路。

在解放前,故宫会莫名其妙的失踪许多人,找到他们的尸体后,都没有脸皮。

这一切都是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向往与不了解。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下台,皇权就此旁落。

次年,成立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民众开放,普通人这才有机会一睹紫禁城的样貌,惊叹于它的宏伟、奇迹。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故宫的文物不受破坏,大举南迁大多数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解放战争时期,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也使故宫免遭战祸。

进入新中国后,对故宫的研究、纪录随之展开,更多惊爆眼球的设计、构造一一呈现出来。

如强大的排水系统,俗话说“看一个城市发达程度如何,在雨后去那里看看地面的积水就可以知道。”

而在故宫即便遇到再大的暴雨,都不会出现水漫地面的情况,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现代都市里的排水系统都难以与之匹敌。

当然,更让人惊讶的是,600年间,历经222次地震,其中不乏8级以上的地震,故宫却依旧屹立不倒。

为了揭开这一秘密,BBC联合故宫专门制作了《解密紫禁城》的专题纪录片,试图寻找故宫久而不衰的秘密。

1679年,北京曾发生8级地震,史书上有详细记载。

“四面地裂,黑水涌出;群山崩塌,乱石参差;火光四起,烟笼大地。”,京城内12000间房屋被毁,45000人死亡。

目光所视之处,无一完好,但令人称奇的是,北海的白塔在地震中轰然倒塌,可就在距其217米的紫禁城却完好无损。

这让后来的学者、研究员趋之若鹜,削减了脑袋上下求索,也要搞明白明朝人究竟是怎么实现这一工程奇迹的。

建筑研究专家周博士和他的团队按照1:5的比例将故宫的核心建筑进行还原,所有的搭建都严格按照古法。

砖墙的堆砌,斗拱的组建,立柱的固定,屋顶的承重……不掺杂一丝现代科技,如此才能确保实验结论的真实性。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利用震动台逐级增加地震的震级,每次持续30秒,以此来检测模型能承受多大级别的地震,以及他们的猜测是否属实。

由4级开始,依次增加到4.5级,模型只是出现了晃动,但主体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而后增加到5级,所释放出的能量是4级的10倍,在一阵抖动之后,右侧的墙体出现坍塌。

在场的人都捏了一把冷汗,他们有顾虑,也有担心。

震级到了7.5级,墙体完全倒塌,屋顶也开始对斗拱施压,但木质主体结构依旧没有受损。

9级,柱底石头产生错动,9.5级,能量相当于20亿吨tnt炸药爆炸。

9.5级,可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强地震,就发生在1960年智利的瓦尔迪维亚。

此次地震不仅使智利损失惨重,还波及夏威夷、日本、澳洲、新西兰等国家,2005年的印尼8.7级地震,2008年的汶川8级地震与其相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看过这两次地震的报道就会知道,达到8级已经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更别提其毁天灭地的摧毁力。

结果如何呢?研究人员又将震级提到了10.1级

他们想要震塌模型,它却保持着自己最后的倔强,始终屹立不倒,只是柱子移动了一根拇指的距离。

至此,故宫能在地震中无损的秘密被揭开。

一是柱子,故宫的立柱不同于其他建筑,深埋地下,而是放置在平面,使其具有灵活性,即使遇到力量波动也不会折断。

二是重型屋顶向下施力,抵消了其他力,从而使可活动的部件可以抗震。

尤其是斗拱的设计,可以减少摩擦和旋转,极大地保持了建筑的可移动性,这个不添加钉子、胶水等辅助零件,全靠契合组装的设计,简直让人想不到任何贴切的形容词来赞美。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木制建筑群,故宫建造所需要的材料盈千累万,不胜枚举,单是所需楠木就多达数万。

北方又是林木稀少的地方,想要上好的楠木必须从南方运送。

永乐大帝派人在全国范围内四处查勘,于四川发现了适用的楠木,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些巨大的楠木如何才能平稳地运到故宫。

劳动人民的智慧总是无穷的,他们想到了借助水的浮力。

木材在四川砍伐后,沿着金沙江、长江一路南下,再通过京杭大运河北上进京。

一时间,京杭大运河常常上演“漂大木,蔽塞水面”的盛况。

当然,楠木的砍伐并非易事,不然也不会流传“进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街头闲谈。

运送木材就已经如此艰难,故宫中轴线御道上的汉白玉以及太和殿前重达300吨的汉白玉台阶,更是难以想象。

古人通过溜冰找到灵感,到了寒冬腊月,在运送汉白玉的道路上,每隔五百米就挖一口井,然后洒水令其结冰。

智慧树下的劳动先辈们还发明了“旱地拖船”的办法。

在巨石底下铺设原木,由民工赶骡拉着“旱船”在冰上移动,这样极大地加快的工程的进度,也节省了劳力、资金投入。

最终在100万劳工和10万工匠的努力下,历时14年,紫禁城彻底竣工。

这时,问题来了,既然故宫的建筑设计能够抗住10级大地震,为什么不将其推广到民间呢?

其实一方面是因为木拱、榫卯的耗时长、技艺复杂,懂的人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木制建筑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且造价昂贵,一般民众很难负担得起。

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拥挤的蜗居环境,年轻人面对着快节奏的生活与“996”的工作,房贷都让他们苦不堪言,那还有资格讲究其他。

《解密紫禁城》除了还原故宫为何能抵住地震这一环节外,纪录片的其他部分乏善可陈,画面单一,竟然还有娇柔做作的柔光滤镜,内容更是浅显无趣。

这部纪录片还有一股浓厚的教育风,对人端着,总在一味的强调与教导,这样做有一个很致命的伤,就是与受众,尤其是年轻人拉开了距离。

近几年不论是央视,还是bbc、nhk,他们所制作的纪录片,如《如果国宝会说话》、《王朝》、《三和人才市场:日薪1500日元的中国人》等。

无一不是幽默风趣、深度有料、视角独特,能够与年轻人在同一视角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非单纯的记录。

如果一部纪录片只是按照镜头去平铺的记录,除非题材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否则必然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更别说已经被解读过无数次的故宫。

虽然故宫多灾多难,但是现在我们仍然有幸可以见到它的全貌,除却本身设计的完美无瑕之外,还应感谢那些付出的匠人们。

他们的匠心,才是紫禁城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也有单霁翔院长的不辞辛劳,徒步走完故宫的每一个角落,深知故宫的每一件文物,让故宫不再单调,不再凋零。

故宫文创的出现也改变了文化景区单一的收入模式,让年轻人更易接受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让故宫完好无缺地永存下去。

中国十大国粹表演?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可见文化底蕴是多么深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象征文化底蕴的国粹。这些都属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上先辈留下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一、刺绣

刺绣是一种用针线在织物上绣制出各种装饰图案的手工艺,是我国民间的传统手艺,也是古代大家闺秀的必备技能。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是中国非常古老的文明,也深受外国人的喜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运输商品。

二、剪纸

中国民间的一种十分普及的手工艺术,被称为中国艺术的瑰宝 ,至今仍绽放着绚丽的光芒。剪纸通过谐音、象征和寓意等手法提炼并想象其自然的形态,然后用特殊的纸张把它剪出来,就具有了不一样的含义。

三、围棋

围棋是在中国起源,而传到世界上的。是一种两个人之间对弈的智力游戏,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具有启发智力、培养意志和磨练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构成的,外表会用一些彩绘来装饰的器物。中国作为是瓷器的故乡,定是有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制造之地。古代的景德镇便是瓷器的重要制造基地,被称为世界瓷都。景德镇作为瓷器之都,让作为瓷器之乡的中国享誉世界。在西方瓷器的英文名称“china”就代表了中国

五、茶

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也是闻名四方的,不仅是最天然、最健康的,而且还有深厚的茶的文化底蕴。距今7000多年的神农时代,中国便发现了茶叶,而且知道了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药用价值。并且中国人喝茶还有很多的讲究,称之为“茶道”,象征着喝茶人的文化底蕴。

六、汉服与丝绸

汉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沉淀。这是古代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其实早在黄帝时期,汉服就已经有了基本形式,周朝开始规范制式,到了汉朝便已全面普及了,汉服也因此而得名。

七、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五大戏剧之首,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最早出现于清朝,至今已有两百年历史了。京剧是一种集音乐、表演、文学、脸部绘画等为一体的风景艺术,达到了一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在世界上被称为“东方歌曲”。

八、中医

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的诊断医治的一门学科。其中中医的医治重要手段就是喝药调理,为了了解药草的药理,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学”的传说。至今仍有医者如此,可见中医的伟大之处。

九、武术

中国传统的武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战争没有现在的枪炮,就是以拳脚和兵器的对决,武术则是其取胜的关键。武术通常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同时也是自卫防身的一种方法,故又称之为功夫。李小龙把它带到电影中,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武术,现已闻名世界了。

十、书法

书法是一种与汉字相关的视觉艺术,也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文字在历史上一直在演变,从甲骨文到石刻文,再到后来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到了唐代,中国书法艺术就开始繁荣昌盛起来,现在已经形成中国的国粹。

乌龙茶茶艺表演的取茶如何操作?

乌龙茶的茶道表演步骤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陈皮怎么吃?

大家好,我说拉面那些事儿,本人从事兰州牛肉面行业多年,对于陈皮的使用有着丰富的经验,因为在卤菜的制作和面馆汤底的制作中,会用到大量的陈皮,陈皮是典型的一种食药同源的食材,其本身带有的清香味可以提升肉类食材的香味,同时陈皮还具有一些解油腻去异味的作用,所以下面咱们就分享下陈皮常见的一些吃法用法。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下

陈皮第一种吃法:入菜

陈皮的入菜,使用较为广泛,像是卤,煮,炒,炖,煨汤等等,都能用到陈皮,而针对这些不同的烹饪方法,陈皮都会和一些其它的香料搭配使用,下面咱们就分享几种陈皮吃法的搭配。

1.炒鸡

鸡肉本身腥臊味较重,而陈皮具有去异味同时能够起到和味效果,所以一般炒鸡料中都会有大量陈皮,其常见的搭配如下:

陈皮5克,白芷3克,花椒10克,草果皮1个,八角2克,小茴香3克,香叶1克,良姜2克

2.卤肉

陈皮在卤肉的时候,主要扮演的是“佐使料”的角色,起着和味的作用,所以一般用量较小,但是却必不可少。常见的卤肉搭配如下:

陈皮3克,丁香1克,香叶2克,甘草2克,花椒15克,八角10克,桂皮8克,良姜10克,草寇5克,肉蔻5克,山奈5克,白扣3克,小茴香10克

3.煮肉熬汤

一般煮肉熬汤所用香料和卤肉所用香料有很大区别,因为煮肉熬汤侧重的是最大程度还原肉类食材的肉香味,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香料修饰,所以这个时候陈皮就有着极大作用,因为陈皮的清香味并不霸道,并且能够去除汤的异味,所以熬汤也少不了用陈皮,具体搭配如下:

陈皮5克,小茴香5克,花椒10克,草果皮2个,白扣3克,姜皮3克

个人主页有各种卤菜做法的讲解和卤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时解答卤菜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陈皮的第二种吃法:茶饮,煮粥

陈皮的清香味可以跟很多茶类一起冲泡,从而增加味道的温和与陈香,也可以单独冲泡陈皮,像是用于冲泡茶饮的陈皮,最好是选择5年以上的陈皮,因为在口感上更加的香醇。

陈皮茶:陈皮10克,花茶3克,用250ml的开水冲泡后饮用,这种茶具有一定的养生效果,像是可以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等。

陈皮+白茶:陈皮和白茶煮着喝,两者的香味非常的搭配,白茶醇厚,陈皮清香,白茶清心润肺,陈皮健脾理气,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抽烟喝酒的人,在养生方面效果不错。

陈皮红豆莲子粥:红豆1杯,陈皮3片,砂糖适量,水四分之一杯,莲子适量

做法步骤:1.红豆浸泡12个小时,陈皮清洗干净,温水浸泡30分钟【泡陈皮的水留着备用】,然后将陈皮撕成小块,将红豆与陈皮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陈皮水,然后加入清水没过红豆3厘米左右,大货煮20-30分钟,直到豆子开花,然后在把清洗好的莲子放进去一起煮30分钟后,搅拌10分钟,加入冰糖即可。

个人主页有各种卤菜做法的讲解和卤菜香料配方的分享,定时解答卤菜制作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陈皮有三种,买时需要注意

第一种:青皮

采摘时间为立秋至寒露之间,这时的果子未成熟,外表青褐色,内表光洁雪白。皮硬,味苦,气味芳香,青皮药用价值非常大,气虚者慎用。【青皮一般不用于食疗上】

第二种:二红皮

采摘时间为寒露到小雪,果子仍未成熟,外表为褐黄色,内表雪白,皮较硬,味苦中带甘。【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二红皮,主要用于食疗上,各种烹饪,煲汤,泡茶等】

第三种:大红皮

采摘时间为小雪至小寒间,果子已经成熟,外表棕红色,内皮雪白,淡黄。皮软,味辛中带香。【大红皮和二红皮的用途基本一样,但是大红皮的价值更高,并且大红皮中的糖分较高,所以增加了储存难度,所以一般大红皮的价格较高,所以在市面上很少见,市面上的大红皮大多是经过人工干预的】

个人主页有一系列兰州拉面制作视频教程和拉面各种配方的分享,本人定时分享:

各种面食做法的讲解,各种卤菜制作的讲解,各种汤类制作的讲解

分享餐饮实战干货经验,讲解专业餐饮知识,关注我教你在家自学兰州拉面,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