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文化,为什么有人认为粤语代表了文化
下午茶文化,为什么有人认为粤语代表了文化?
粤语
是汉藏语系
汉语族
的一种声调语言
,源於古代中原地区的雅言
,虽在中国
被定义为方言
;而普遍香港、海外语言学者以至联合国
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都认为其为语言,众多海外顶尖名校皆有粤语
独立研究机构。粤语本源于春秋战国
时期的古汉语
,是中国现存是拥有最多古汉语
元素的语言。由于在中国历史中,华北
及华中
曾长期遭受异族入侵,直接带来了语言上的冲击,故雅言在岭南
反而保存的较为完整。粤语共有九音,相比普通话的四音更显古色古香。粤语主要通行于广东
大部分地区、广西部分地区及港澳。在粤语的形成地封开一带,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较为明显。《切韵》音系中有一套浊塞音声母,这套浊塞音声母在汉语大多数方言中已经消失在今天的粤语广州话亦已无存。然而,这套浊寒音
声母在封开的粤语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开粤语,不仅在《切韵》中念为浊塞音“并”、“定”、“群”母的字仍然读为浊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帮”、“端”、“见”母的字也读为浊塞音。我们知道,“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根据这条规律,浊塞音声母越发达,其年代便越久远。有人说,封开粤语浊塞音比《切韵》音系发达,说明它保存着比《切韵》成书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两汉时期
的雅言音系。所以说,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粤语的活化石,是粤语形成于古广信的见证。唐诗宋词大多用粤语写的。广东话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并且两千多年来到现在,除了一些新的名字外,它的语法构词都基本没有变。粤语传承正统古汉语―中原雅言。所以粤语代表了中国文化!加拿大有吃下午茶的习惯?
喝茶,最早起源于中国,后来甚至成为中国人生艺术的一部分。而在西方文化里,英国则将茶文化转换成下午茶,在当时社会一时蔚为风气,同时成为社交场合不可获缺的一环。深受英国文化洗礼的加拿大,更是将传统英式下午茶文化完整地保留下来。
据说,18世纪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举办首个下午茶宴请。茶文化历史学家认为,在安娜公爵夫人首创下午茶前,上流社会就可能已经流行吃下午茶。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王室影响,使得下午茶日益流行。
英王室传统下午茶,通常和威士忌一起饮用,一般是先饮一杯香槟,最后饮一小杯波尔或雪利葡萄酒结束整个仪式。
传统下午茶茶点有三明治等小食,然后是松饼(伴浓缩奶油或果酱),最后是小蛋糕或精致糕点。所有这些茶点一般是按类别,分层摆放在一个多层甜点托盘上。
司康需要加热吗?
加热比较好
加热好吃。司康凉了最好是用烤箱小火慢慢加热,以免烤过火候。用烤箱加热可以完美的还原司康的味道。传统的司康(scone),被认为是英国下午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甜点之一,而因为它是甜点,所以经常会使用葡萄干与栗子来作为配料制作。
锦溪古镇适合白天玩还是晚上?
都合适。
锦溪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是一个充满古韵的水乡古镇。如果想要一日游锦溪古镇,可以按照以下攻略进行:
早上:建议早上八九点钟出发,先去品尝当地的特色早餐,比如锦溪豆腐、锦溪鸡蛋糕等。然后可以先游览锦溪古镇的核心景区——锦溪老街,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浓浓的江南水乡情调。
中午:午餐可以选择在古镇内的餐厅或小吃摊品尝当地美食,比如小笼包、糯米鸡等。午餐后可以去游览锦溪古镇的其他景点,比如锦溪博物馆、兰香园等。
下午:下午可以选择在古镇内的茶馆品尝当地的茶文化,或者去体验传统手工艺,比如制作扇子、剪纸等。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在古镇内的民宿住一晚,感受古镇夜晚的美丽。
晚上:晚上可以在古镇内的餐厅品尝当地的美食,或者在江边散步,欣赏江南水乡的夜景。
总的来说,锦溪古镇一日游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和风情,感受古镇的历史和人文气息。
茶文化里包含了哪些内容?
谢邀!
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不经深敲细究无以窥探其妙。谢悟空问答之邀,愿以浅薄之见浅析茶文化一二以做抛砖之引,让大家因了解而喜欢上茶,并传承发扬中华茶文化。
茶文化了解包含以下几点:
一、茶起源说;
二、饮茶的历史与演化过程
三、茶的成分与功能
四、茶的分类
五、中国茶叶的分布与概况
六、茶道茶艺
一、茶源
关于茶源,有足够的史实和证论证实茶起源于中国。但也有其它说法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以待有识之士去证实。目前关于茶源主要有1、神农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神农氏为上古炎帝,距今4700多年。2、秦汉说,以西汉王褒馔的僮约为依据,在《僮约》中有这样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现存较可靠的茶学资料。3、印度说,1842年英国人勃鲁士声称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发现野生古茶树,以此质疑中国为茶叶原产地说。4、中国云南省凤庆县七十公里外的香竹箐发现一株世界上最粗大的古茶树,树龄超过3200年。另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发现并保护的古茶树树龄2700年。
5、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茶叶全书》中叙述茶叶起源约在公元前2737年,原始之自然茶园位于东南亚洲。此地区主要有中国西南省份,以及包括缅甸、老挝、泰国等多源说法。(此说亦有存在讨论的空间和道理)6、考古发现,1973年,浙江省余姚发现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一数根考证为茶树树根。如果证实将改变茶源说。
二、饮茶的历史与演化
中国的饮茶历史确切地说什么年代开始,没有定论。但从《茶叶全书》中叙述来看世界上其它地方引进并种植茶叶的时间从850年传到阿拉伯,1598传到英国,1648传至巴黎、英国、美洲。那么中国人从商周(《华阳国志.巴志》: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园有芳蒻、香茗。”香茗即指茶)至今3000多年的用茶,种埴茶可谓鼻祖。也表明中国是很早就认识并利用茶叶。而饮茶始于西汉则有史可据,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有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但从西汉至三国时期,茶是供上层享用的珍稀之品仅限王公朝士,因此民间很少饮茶。到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做席竞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开始有饮茶。及至唐朝“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中国一代茶圣-陆羽,应世而出。陆羽《茶经》从代宗永泰元年至德宗建中元年完稿问世,《茶经》是中国及至世界上第一部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有茶百科全书之称。详细描述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加工以及品鉴、茶道等阐述茶文化的书。
饮茶兴于唐,却盛于宋。到宋代已不再满足于唐代的煮茶,而已发展为艺术品的品茶了,于是斗茶之风盛起……明清时代从茶叶的加工方法到品饮方法,都焕然一新。唐代的煮茶、宋代的点茶、斗茶都消失了。另一种以沸水冲泡散茶的泡饮法开始兴起。这是中国饮茶史上的大变革。冲泡法促进了茶具的大发展以及茶叶加工工艺的大改进大发展,紫砂壶、瓷器等精品尽现……中国饮茶史的演化过程尽释中华文化的搏大精深!中华儿女的高智慧!茶道精神和、俭、静、敬。中庸、修身、养性、明德。正是茶道即人道、品茶如品人。饮茶发展至现代,已不单单是油、盐、酱、醋、茶……
三、茶的成分与功能
1.有机酸。约占3%,有机酸是茶叶中的香气成分。
2.氨基酸:
茶叶中至少含有25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8种,茶叶中就含有6种。 3. 茶多酚: 约占20%-30%
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茶多酚又称作茶鞣质、茶单宁。 茶多酚的功效主要有:能消除有害自由基、抗衰老、抗辐射、抑制癌细胞、抗菌杀菌、抑制艾滋病病毒。
4、蛋白质: 约占20-30%
茶叶中的蛋白质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所以茶叶中蛋白质含量不是很高,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5、糖类: 约占20-25%
茶叶中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
6、果胶: 约占4%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7、生物碱: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2%~5%;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咖啡碱,具有兴奋大脑神经和促进心脏机能亢进的作用。过量饮(食)用,能扰乱胃液的正常分泌,影响食物消化,还能使人产生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是导致“醉茶”的主要因素。
8、色素: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种,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
9、类脂类 :约占8%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10.芳香物质 :
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300多种,鲜叶中香气成分化合物为5O种左右;绿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1O0种以上;红茶香气成分化合物达300种之多。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1.维生素 :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高档名优绿茶含量更要高一些,一般每100克高级绿茶中含量可达250毫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00毫克以上。
12.酶类 :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茶叶中的酶较为复杂,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磷酸化酶、移换酶和同工异构酶等几大类。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如多酚氧化酶,只能使茶多酚物质氧化,聚合成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特点。 茶叶的加工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为控制酶类的作用,以生产红茶、绿茶等等。
四、中国茶的分类
在众多的茶类划分中,运用最广泛、最权威、认知度最高的当属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
1.六大茶类中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全国有18个产茶省。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80%左右。绿茶是完全不发酵茶,有蒸青、晒青、炒青等制法。其中为大家所熟悉的品种主要有西湖龙井、
安吉白茶、
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竹叶青、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等等。
2.红茶:红茶是完全发酵茶。市场销售上大家最叫得上名字的非“金骏眉”不可。原先金骏眉是武夷红茶“正山小种”系列里创新深加工的一个品种品牌,后各种原因引发商标之争,最后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携同其余部门裁定“金骏眉”为红茶全国通用名称。但是武夷山金骏眉还是与其它地方生产出产的金骏眉却由于生产原料不同,因此消费者需分清。红茶系列还有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福安坦洋功夫、正山小种……等等。
3.青茶:也是大家熟悉的乌龙茶,为轻发酵茶。有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系列:主要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大红袍、半天腰、百岁香、水仙……等。
凤凰单枞系列:有蜜兰香、鸭屎香、黄枝香、芝兰香、杏仁香……等。
冻顶乌龙:主产于我国台湾,
4、黑茶:有湖南黑茶、六堡散茶、普洱茶等。
5、白茶:主要包括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贡眉分一、二、三、四级,四级贡眉也叫寿眉)
6、黄茶:主要包括霍山黄芽、蒙顶黄芽、君山银针、鹿苑毛尖等。
在中国博广的茶文化进化过程中从不乏创新,近现代些年层出另类创新品种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花果茶、保健茶等既带来口感享受上的改变,同时也揉入中医养身理论,既是饮品亦是健身补充。
五、中国茶叶的分布
中国茶叶产地幅员辽阔,从海南岛到山东,从台湾到西藏,均有种植;
中国茶叶分四大产区:江南产区,江北产区,华南产区和西南产区。
六、茶道茶艺
中国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从茶道上区别于外域(如日本茶道),是因为中华民族那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沉淀揉在其中,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外域族群只能学去一二却无法研透其全。中国茶道有孔子思想在里边,有道家文化在里边,有佛学造诣在里边,儒家中庸之“和”,道家“天人合一”之“合”释家“禅茶一味”之“和合”无不体现中国茶道之思想内涵已把饮茶作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再升华到富有哲理的人生依据儒、释、道修行最高境界。茶艺的流程演绎之优美,带来身心愉悦的感受与唇齿芳香的陶醉,也正是人生修炼的历程。清、静、俭、和,茶道精神亦是人生修行之精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