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冲泡方法,冲泡绿茶红茶普洱茶岩茶白茶时

2023-08-25 101阅读 0评论

茶叶冲泡方法,冲泡绿茶红茶普洱茶岩茶白茶时?

《1》

茶有六大类。

茶叶冲泡方法,冲泡绿茶红茶普洱茶岩茶白茶时

这是一个常识,

六大茶类,就是一个大家庭,各司其职。

不发酵的绿茶,微发酵的白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因为工艺的特殊性,六种茶各具特色。

想要喝到鲜爽的口感,选择绿茶和白茶。

欲感受茶叶的花香,选择乌龙茶。而要体味茶汤的甘醇与温和,选择红茶和黑茶,是不二之选。

春有百花冬有雪,一年四季,有了这些茶类的陪伴,并不寂寥,甚至于不同季节,你能将茶换着喝。

对茶叶充满,猎奇心的朋友,自然会想着六种茶,都喝一喝,感受一二,从中挑选到最适合自己胃口的茶。

但要选茶,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茶,怎么泡?

是的。

冲泡,是我们选一款茶叶的重要凭据,泡过之后,香气、滋味才会显露,此刻我们才知道茶的品质特征。

不冲泡,无好茶。

那么绿茶,红茶,乌龙茶的茶水比例是多少比较好。

《2》

要知道六种茶的茶水比例,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们所选择的冲泡方式。

就目前,在茶圈内,比较主流的冲泡方式,尚且可以分为四种。

1.白瓷盖碗

2.玻璃杯

3.茶壶(紫砂、粗陶、白瓷)

4.煮茶壶

有的茶壶,都能用这四种茶器冲泡,而有的茶,却比较实心眼,偏偏认定了特定的茶器。

准确来说,是在某一种茶器的演绎下,茶才会好喝。

且将适合六种茶的冲泡方式,做一个分类。

绿茶——玻璃杯、白瓷盖碗

黄茶——玻璃杯、白瓷盖碗

白茶——玻璃杯、白瓷盖碗、煮茶壶

乌龙茶——白瓷盖碗、茶壶

红茶——白瓷盖碗、茶壶

黑茶——白瓷盖碗、煮茶壶、茶壶

六种茶类所对应的冲泡茶器,都是茶友们日常泡茶的经验总结。在这些茶器的辅助下,茶叶的魅力得以展现,茶的风味尽情展示。

选择好茶器,才知道如何进行冲泡的下一步——投茶。

《3》

白瓷盖碗

白瓷盖碗,是所有茶器里,唯一一种,可以泡遍六大茶类。堪称茶器界的万金油,不论泡的是哪种茶类,都能展示出它最真实的一面。

窃以为,白瓷盖碗,更像是照妖镜,茶的品质好坏如何,难逃盖碗的检验。

当然,对于劣迹斑斑的茶而言,盖碗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无所遁形。可对于品质好的茶类,盖碗冲泡,是锦上添花。

而盖碗的这一特殊属性,与其制作工艺,密不可分。

景德镇的盖碗,最常见的,便是用高白泥烧制,覆上高白釉,在1300℃的高温下烧制成型,质地坚硬,铿锵有力。

高白泥,搭配上白釉或者青釉,品格自成。

因有了釉料的存在,盖碗能够如实反馈茶叶的香气、汤水,确保风味。

是以,在使用盖碗冲泡时,投茶量要精准。

以下分享六种茶在使用盖碗冲泡时的投茶量。(备注:均以110毫升的白瓷盖碗为例。)

绿茶——5克

黄茶——5克

白茶——5克

乌龙茶(武夷岩茶)——8克

红茶——5克

黑茶——5克

参照这一投茶量,注水,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茶叶的风味。

《4》

玻璃杯

玻璃杯,是白瓷盖碗冲泡的补充。它对冲泡场地,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甚至在办公室的茶水间,就能完成冲泡。

对于上班一族而言,这是最好的冲泡方式。

毕竟,用盖碗冲泡,实在是太兴师动众,排场太大,引来领导的侧目,反而不太好。

低调的玻璃杯,是更好的选择。

玻璃杯冲泡,有多简单呢?

清洗杯子、投茶、注入沸水、静候茶凉,整个流程也就完成了。

以下,分享玻璃杯冲泡投茶量。(备注:均以200毫升注水量为例)

绿茶——3克

黄茶——3克

白茶——1.5-2克

对比盖碗冲泡法,我们会发现一个细节,玻璃杯的注水量比白瓷盖碗多,可投茶量却少了,这是为何?

盖因二者的冲泡方式不同。

盖碗冲泡,是一冲一冲地泡,茶和水接触的时间短,甚至于只有3-5秒的时间。

而玻璃杯冲泡,茶水是长时间接触,并且未及时分离,这就意味着茶叶在水中浸润的时间长,物质释放的多。

如果投茶量太大,就会出现茶汤味道浓烈的情况,反而影响喝茶感受。

是以,玻璃杯泡茶,投茶量要减少。

拿捏好茶水比例,在办公室里,请尽情享受茶的美好滋味。

《5》

煮茶法

煮茶法,基本上一年四季也会用得上,只是煮茶频率高低的差别。

一般,在秋冬季节和春寒料峭的初春季节用得上。

煮茶呢,其实是另一种懒人泡法。与玻璃杯冲泡的简易程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煮茶法,容易实现。

准备好茶器,玻璃壶、陶壶、紫砂壶,听君选择。将这些茶器,都洗干净了,注入适量的纯净水,加热。

在加热的间隙,将茶叶准备好。

待水沸腾后,从壶口投入。

茶叶在水中翻腾片刻后,透明的水有了颜色,此时,关闭电源,倒出茶汤。茶,也就煮好了。

因煮茶是一个持续高温的状态,六大茶类里,并非所有的茶叶,都适合煮着喝。通常是那些有一定年份的茶叶,适合煮着喝。

如白茶,新茶时期就不适合煮着喝,而是那些经过陈化后的茶,才具备煮茶的资格。喝茶,不外如是,也要有年份的加持,方可成就煮茶的便捷。

同样是注水量400毫升,白茶与黑茶,投茶量大不相同。

白茶——干茶2克

黑茶——干茶5克

这一投茶量的差距在于,二者的制作千差万别。白茶,在制作过程中,不揉不捻,也没有剧烈的发酵,这一工艺的特性,让白茶的物质得到最全面的保留,物质属于十分丰富的状态。

投茶量,不建议放太多。

过犹不及,多了反而味道浓烈。

而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制作过程中,还经过渥堆与发酵,在渥堆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部分茶多酚、咖啡碱,物质消耗多。

如果投茶量太少,煮不出茶味。

所以呢,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

《6》

壶泡法

茶壶冲泡,也成了一种日常喝茶方式。

常见的茶壶,柴烧、紫砂、粗陶,因粗犷古朴的外表,让喝茶更有古风。

为什么有茶客,偏爱茶壶?

总结原因,其中最欢迎的因素竟然是——不烫手。

茶壶,在侧边有一个把手,适量地阻隔了热量,避免烫手。

并且,用茶壶泡茶,颇有广式早茶的风范。

大肚的茶壶,内有乾坤,可容纳下比较多的茶水。

在一个蝉鸣声嘶力竭的午后,泡一壶茶,一杯一杯的倾倒,偷得浮生半日闲。

可惜,并非所有茶类,都适合壶泡法,尤其是用紫砂壶、粗陶壶、柴烧壶等毛孔粗大的茶壶冲泡,更要慎重。高香的茶叶,并不建议使用。

茶香容易被吸收,反而影响喝茶体会。

说起紫砂壶泡茶,黑茶、普洱茶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后发酵的过程中,茶叶容易沾染异味,经过紫砂壶这么一修饰,将附着在表面的异味祛除,本味显露,茶仿佛得到提纯,香气显露。

用紫砂壶冲泡黑茶,一般150毫升的注水量,投茶5克左右即可。

《7》

我们为什么如此看重茶水比例?

这与烹饪中,食材与调料讲究配比得当,不谋而合。

烹饪,讲究食材和调料的精准搭配,食物的芳香,得以充分的激发,从而才有了舌尖的碰撞。

茶水比例,是整个冲泡流程里,画龙点睛的存在。

比例拿捏到位,方可体会茶的百味。

若是比例失衡,汤水要么清淡,要么浓烈,实在不利于我们对一款茶的客观评价。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

前提是:懂得正确的茶水比例。

为什么茶叶泡得竖起来就是好茶叶?

说茶叶泡的竖立起来的,基本上是绿茶了,而且是芽级绿茶对等级对比质量的条件之一。

其实茶叶泡开的时候,能否立起来和茶叶的等级,茶种,工艺,肥壮,采摘等很多条件都有关系。如碧螺春因为揉捻过,竖立并没有非常明显,也不足以说不竖立等级不高,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茶叶竖立还有正竖和倒立,也同样与茶芽肥瘦采摘手法有关,有时候甚至能看出茶园的生长情况。如雀舌的竖立是明显高海拔茶园的特点,因为昼夜温差大,所以茶芽容易起梗而不散叶,那样采摘的时候茶叶的梗部密度大于茶尖部,所以梗向下而尖朝上。

对于茶叶倒立说明比较多的还有龙井,因为我是对龙井比较熟悉的,所以解释龙井倒立也是重点部分,龙井茶能倒立是因为龙井茶是芽级嫩茶采摘,由于叶片比较小,受到的浮力小;龙井的芽比较壮,芽肥壮是衡量质量的条件之一,那芽端的密度比梗部重,所以泡开以后芽头向下呈倒立。

像绿茶一样直接冲泡吗?

红茶,全球销量第一的茶种,其销量占全球茶叶销量的80%以上。除中国之外,全球很多地方都出产红茶,其种类繁多,冲泡手法自然也是不同,下面且听土鳖君慢慢盘来。

壹丨红茶的分类

红茶,就是经过完全发酵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茶鲜叶中的茶多酚被转化为茶红素和茶黄素,因此呈现红叶、红汤的特点,这种茶老熟程度高,性温和,对肠胃刺激轻,对睡眠的影响也小,还有一定的抗衰老和养颜的功效,尤其适合老人、孩子、妇女饮用。

红茶的鼻祖是我国福建省的武夷山区桐木关出产的正山小种,后来传遍全国,几乎国内所有产茶区皆有红茶出产。1610年,正山小种流入欧洲,随后进入英国,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后来英国人将喝红茶演变为一种高尚华美的文化。由于中国红茶价格昂贵,于是英国人将红茶种植和生产技术推广到其殖民地,就有了大吉岭、阿萨姆、锡兰高地、肯尼亚、印尼等品种的红茶。

按照品种区分,红茶主要分为大叶种红茶、中叶种红茶和小叶种红茶。

大叶种红茶以云南省的滇红和印度的阿萨姆红茶为代表;

中叶种红茶以安徽省的祁门红茶为代表;

小叶种红茶以福建省的正山小种红茶和印度的大吉岭红茶为代表的。

按照口味区分,红茶主要分为清饮红茶和调和红茶两种。

清饮红茶,即没有添加剂,没有经过熏香处理,保留茶叶原香,原味的红茶。国产红茶绝大部分都是这种。

调和红茶,是由专业的调香师用单一品种或多个品种的红茶为茶基,以水果、香料等芳香物质精心调配而成的茶叶。中国的茉莉红茶、荔枝红茶,印度的辛香茶和欧式的格雷伯爵茶便是其中代表。

贰丨世界四大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山区的祁门县。当地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祁红”色泽黑润,条索紧细,锋苗尖秀,汤色红亮,口感醇厚甘美,回甘突出,独具特色的兰花香隽永持久。

阿萨姆红茶,产于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南麓的阿萨姆溪谷。当地植被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强烈,非常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这种茶外形细扁,味道浓烈,有一种特殊的玫瑰香和麦香。其咖啡碱含量非常丰富,属于烈性茶,睡眠不好的慎重饮用。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属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昼夜温差大,谷地终年云雾弥漫,适合小叶种茶树的生长。大吉岭红茶以5-6月份上市的二号茶质量为佳,其条索匀实、汤色橙黄,有一种“麝香葡萄”的香味,因而被称为“茶中香槟”。

锡兰红茶,主要出产于斯里兰卡中央高地和南部洼地的六个产区,以山地东侧的乌沃茶最著名。这种茶为碎型茶,口感极其浓烈,有一种薄荷的刺激并夹带着兰花的芳香,口感苦中带凉,凉中有涩,回甘强烈。乌沃红茶不适合清饮,却是制作丝袜奶茶的上等原料。

叁丨其他优质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核心产区位于以桐木关为中心方圆566平方公里的山区。当地海拔较高,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小叶种茶树的生长。正山小种红茶诞生于明初,其茶条索肥实,色泽铁青,口感醇厚,汤汁油润,有一种桂圆干的香气,回甘强烈。经过松针薰制的烟种正山小种除桂圆香之外,还有一股焦糊香和松烟香。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红茶的改良品种,诞生于2005年,上等的金骏眉以茶叶鲜芽尖手工制作,属于价格比较昂贵的红茶。金骏眉茶形修长入眉,色泽金、青相间,茶汤色如琥珀,其香气以浓烈的花果甜香为主,幽雅馥郁。

闽红工夫茶,出产于福建省北部山区的红茶品种,主要包括政和县的政和功夫茶、福鼎市的白琳功夫茶和福安市的坦洋功夫茶三种,其中以政和大白条质量最为上乘。大白条条索肥厚,色泽乌黑,汤色红艳,有一种紫罗兰的花香,清幽淡雅。

英德红茶,出产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英德市的大叶种红茶,以英红九号最为优质。此茶条索紧结重实,金毫显露,茶汤红艳,花骨香突出,口感醇甜。

凤庆红茶,出产于云南省西南部凤庆县的大叶种红茶。此茶甜香气极高,口感醇和,茶汤红亮,香气持久,是中国红茶中的翘楚。

九曲红梅,出产于杭州西湖区西南郊钱塘江沿岸的大乌山一带。此茶细若发丝,汤底色如红梅,茶甜香浓郁,回甘持久。

肆丨红茶怎么冲泡

中式红茶冲泡方法非常简单,最好选用保温性好的白瓷杯,以95°以上的滚水冲泡。冲入沸水之后,要盖上杯盖焖制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英式红茶冲泡方法比较复杂,要有红茶杯、茶匙、奶壶和糖罐。由于英国红茶的茶叶一般是出茶快,颜色深,香气浓的红碎茶,用沸水冲泡之后,需要用茶匙不停地挤压茶袋。等茶汤红艳了之后,拿走茶包,倒入自喜量的牛奶和白糖,用茶匙搅拌均匀,一杯英式午后红茶就泡好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很期待能与您在评论区深入探讨一番。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各类茶的最佳冲泡方法是什么?

冲泡茶叶三大要素,茶水比例、水温、泡茶时间。至于茶具材质和冲泡手法,咱们暂且先不考虑了,着实对冲泡茶叶的影响不大。

想当年刚入茶门,看着这细小的茶叶干,也不知道放多少量,体积这么小,应该要多放些吧?用手轻轻捏了一撮放入茶杯,恩,好像不太够,再捏一撮,啧啧啧,这下差不多了。开水入杯,冲泡片刻后细吹慢饮,哎呦,好好的一杯茶让我泡成了中药汤,色浓味苦,这几把茶真难喝。

长时间的冲饮后,自己才能熟练掌握置茶量,泡出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当然也可以走走捷径,吸收老茶友的泡茶经验。每种茶有不同的冲泡要点,这次咱们便来总结一下各个茶类的冲泡技巧。

一、绿茶:

要点:保持鲜嫩。

绿茶重鲜爽滋味,根本就讲究个“嫩”字。清明前采摘制作的明前茶,基本上都是芽头,最嫩,最稀有。不然也不会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大部分的绿茶均为清香、嫩香,也有花香,例如茉莉花茶、桂花龙井等,没想到吧,其实这类再加工的花茶本质上属绿茶类。茉莉花茶是由茉莉花与绿茶毛茶窨制而成,桂花龙井则是由桂花与龙井茶窨制而成。

回到正题,冲泡绿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确保鲜爽的滋味和清香的气味。如果冲泡不当,会出现闷熟气和苦涩的滋味。

绿茶的置茶量要少一些,相比其他五大茶类来说。基础冲泡投3g茶叶就足够了,这里说的是盖碗,平常咱们使用的玻璃杯容量比盖碗要多,最少得5g茶叶。

烧水时,等水烧至沸腾即停,不要沸腾很长时间。关火后别急着冲泡,等热水冷却2至3分钟,水温降到90度以下再行冲泡。冲泡最少10秒便可以出汤,这里出汤的意思是将茶水分离,这样可以品味到绿茶最鲜爽的滋味,虽然会麻烦一些。算了,还有用大茶杯死泡吧,一泡一大杯,方便。

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浸出速度快,氨基酸是茶汤鲜爽、甘甜滋味的主要构成物质,泡到后面有苦涩滋味的茶多酚开始大量浸出,所以绿茶的前三泡是最佳饮用次数。这里说的是每一泡茶水分离的情况下,绿茶的前三泡最好。如果跟我一样使用大玻璃杯,茶叶从不离开水的情况下,顶多续水一次,第三泡时茶汤便没味道了。

二、红茶:

要点:冲泡时长与水温

红茶的投茶量在3g至5g,当然我说的这个投茶量是基础量,茶汤不浓不也淡,接受程度高,老茶友喝茶较浓,多放些就是。

红茶的第一次冲泡时间大致在3至5秒,快速出汤后将茶叶与茶汤分离,避免影响下一泡的滋味与口感,第二泡的时间比第一泡多几秒,同样快速出汤后将茶水分离,而后可进行第三泡。虽然将茶水分离比较麻烦,但茶水分离可以增加茶的耐泡度,也可以让每一泡茶汤的滋味和口感更均和,不至于第一泡太浓,而后都没了滋味。

冲泡普通红茶使用的水温在80至90度,90度以上的水温过烫,茶汤会容易发酸。品质优秀的红茶可以用沸水冲泡,物质浸出速度最快,但要注意出汤的速度也要快。

待客时所用的茶具不像玻璃杯,自个独饮,一般都是茶壶或者盖碗冲泡,然后倒入小茶杯中分与客人。人多的时候冲泡一次的茶汤不够,冲泡两次客人喝到的茶汤又不同,这个时候别急,直接连着冲泡两次,然后把两次的茶汤倒入同一个公道杯中,再依次给客人斟茶,避免客人喝到的茶汤不同。

三、乌龙茶:

要点:香气高扬用沸水。

乌龙茶的香气丰富,高扬是主要特征,所以在冲泡乌龙茶时,最重要的便是最大程度的激发出茶香。所以一定要用刚烧开的沸水悬壶高冲,将茶香全部激发。

乌龙茶根据外形可以分为条形茶与球形颗粒状两种,凤凰单丛茶、武夷岩茶等名茶都是条形茶,沸水冲泡后出汤要快。球形颗粒状乌龙茶的代表就是铁观音,铁观音的冲泡时间要长一些,一泡后茶叶已经舒展,后续冲泡可以缩短时间。

乌龙茶用瓷杯冲泡效果更好,好看,另一个原因是茶杯的形状,杯子不深,底部也容易凝聚茶香,举杯茶汤一饮而尽后可以闻杯底的香气。

四、黑茶:

要点:一定要醒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类,最大的特点便是陈味,越陈越香,这得力于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这道工艺使得黑茶在后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于其他茶类的物质。

黑茶也被叫做古董茶,长时间的陈化,品饮过的朋友也知道,黑茶闻起来的有股老旧的味道,像老宅子一样。这种味道可不是大多茶友能习惯的,所以黑茶的醒茶很重要,直接冲泡不好喝。

醒茶也叫洗茶,就是简单用开水先冲一遍茶叶,烫个2、3秒然后把水倒掉,重新倒入开水再盖上杯盖,这样茶中含有的一些异味会消失,更容易将黑茶的醇香冲泡出来。如果是压制得非常紧的砖茶,可以醒两遍茶,简单说也就是第1、2泡倒掉不喝。

重点,黑茶醒茶是必须的,醒茶不宜超过3秒,避免失去太多物质,导致后续茶汤滋味变淡。

五、白茶、黄茶:

白茶与黄茶是轻发酵茶类,非常小众,饮用人群很少,这两类茶同样是重鲜爽滋味,原料也非常嫩。当然,制作老白茶所用的贡眉、寿眉不列入其中。

这两类茶的冲泡详情参考绿茶,与绿茶相同即可。

六、老茶:

要点:注意干燥程度,重视安全。

这里的老茶不是指黑茶、老白茶这类长时间陈化的茶种,而是囊括所有的茶类。

喝茶的朋友家里都会有存茶,不管是自己置购的,朋友亲戚送的,还是舍不得喝的,不喜欢喝丢在一旁的,绝对有不少。这些茶叶都需要重视安全。

茶叶是非常容易发霉的农产品,需要常常注意茶叶的状态,当然也需要提供一个最适合的存放地点。储存四要素,干燥、避光、温度低、通风无异味。

如果茶叶轻度发霉,有轻微的霉味,舍不得的话二次烘干后还能喝,大可不必这样,最好还是丢掉吧。发霉就是变质了,跟菜馊了一样,喝了对健康不利。

只是轻微受潮的茶叶,需要在干燥处通通风,透透气,也便是“干醒”,是醒茶的一种。上面说到的沸水冲泡醒茶,是“湿醒”。干醒针对的是略带湿气或者说含水量较高的茶类,通风透气时会蒸发水分,茶香得以透出。

太多潮湿,含水量过高的茶,非常容易发霉变质,这种茶抢救及时进行二次烘干,也只能算是次茶,品质大不如前。

冲泡至无味的茶叶其实还可以烹煮,可以将茶叶中最后残存的物质榨干,烹煮的时间大家自己把握,茶汤浓淡对上自己的口味即可。

针对一些冲泡手法,其实不必在意,先把握好自己的口味,再去讲究技巧吧。

嘴炮没卵用,打了整篇文章也像是键盘侠,光说不练假把式,大家还是多泡茶吧,新的茶种也不要拒绝。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茗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请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

茶叶冲几遍饮用是最好的?

茶叶来说,冲几道最佳要看是什么茶,以武夷山岩茶为例,俗语说,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我们一般泡茶第一泡茶先不喝,放一个空的公道杯先放着,第二泡我们出水快一些,到第三泡后面的慢慢时间延长一些,俗称。坐杯,一般好的岩茶喝到6/7泡后,还可以多坐一会,滋味还是挺好的,到后面可以和放着的第一泡一起品尝一下,看看第一泡和最后一泡有什么区别,岩茶的滋味很丰富,每一泡的滋味都不尽相同,刚刚喝觉得涩。或者有点苦,但是咽下一会儿,又觉得怎么喉咙里有一阵阵的甜味涌上来,那样就是俗称回甘了,越喝感觉到越甜,闻着香气一阵阵的悠香,口里甘甜甘甜的,那样就是属于武夷山岩茶的魅力,岩骨花香,武夷山岩茶,喝了就忘不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