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景通讯CEO原型,却在穷困中写下红楼梦
好景通讯CEO原型,却在穷困中写下红楼梦?
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和康熙一起长大的。
想想看,韦小宝那样的跟皇帝在一起摔跤就威风的不行了,曹寅这个一起长大的,就更不了得了。
康熙皇帝对曹寅十分信任,让他出任江宁织造,一方面是给官坐,另一方面是让他监督江南人土风情,给皇帝通风报信。
曹寅可以直接给皇帝写信,这够威风吧。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四次就是曹家接待的。
但是接待皇帝,就跟小说得那样,银子花得跟流水一样。
难免挪用公款,但这个不是大事,皇帝信任你,挪用点公款算什么,
但是很不幸,康熙皇帝驾崩了,新皇帝雍正继位。
老皇帝的信任在新皇帝这里一文不值。
而且据说曹家他们家当初康熙在位的时候,把宝都押在了太子身上,但太子没能善终,雍正抢了皇帝的座位。
曹家已经下错了一步棋,但是没有想到,更大一步错棋在后面。
曹頫(有人说他是曹雪芹的父亲也说人是他叔叔)这个人能力有限,没有能扳回败局。
雍正皇帝在折子里,对他多次批评:
例如两淮盐运使的折子上说:“访得曹頫年少无才(雍正朱批:原不成器),遇事畏缩,织造事务交与管家丁汉臣料理。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雍正朱批:岂止平常而已)。”
看看这几个朱批就知道曹家在皇帝心中啥形象了。
但是参加骄横习惯了,完全不知道收敛,天天还是骄奢淫逸。
而雍正是节俭的帝王,看不得这些。
当皇帝看不惯你,原来一切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都是是问题。
曹家的罪名就是挪用公款、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于是就被抄家。
总结三点第一骄奢淫逸,第二就是出了一个无能的家长,第三就是站错队。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
锦翼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
西游记中最厉害的妖怪是谁?
老版西游的一大误导便是弱化了妖精的实力,强化了悟空天下无敌的本事。然而,西游记原著中有5大顶级妖怪,其实力堪比天尊。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九灵元圣
又叫九头狮子,是太乙救苦天尊阁下的座驾。趁天尊狮奴偷喝太上老君的轮回琼液沉醉之际,私下凡间,在玉华州竹节山九曲盘桓洞落草为妖三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并收服当地地头蛇黄狮精、狻猊、抟象狮、白泽、伏狸、猱狮、雪狮。
凭着在天宫工作经历、高强的法力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它被六位狮子精尊称为“祖翁”,六狮为猱狮、雪狮、狻猊、白泽、伏狸、抟象。旗下徒子徒孙无数。九灵元圣在玉华州一带生活相对低调,与人类和谐相处,是整部《西游记》中,极少数对唐僧肉不感兴趣的妖怪之一。
九灵元圣,法力很高,能在孙悟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使用衔人的能力抓走孙悟空。然而这一招对上早有准备的孙悟空完全失去了功效,孙悟空连筋斗云都不需要用,直接肉身一跳就能够躲开。除此之外没有展露任何能令人信服的实力。而且由于没有装甲与兵器,可以推断出极度不擅长近身战。至于不伤生,指的是不对付唐僧等人,而并非指九灵元圣有能力伤害孙悟空。
金翅大鹏雕
在《西游记》狮驼岭一节中,金翅大鹏雕还扬言他已经吃了唐僧,孙悟空绝望,就直接找到了如来。如来说,当初,混沌初开,万物始生,世间开始有飞禽和走兽,走兽以麒麟为首,飞禽以凤凰为首,凤凰生下孔雀和大鹏。
孔雀生性凶悍,喜食人,我在灵山脚下被其一口吞入腹中,待我破其脊背遁出,即欲擒杀之,众仙说,既入其腹,杀之犹如杀生身之母,于是我便尊之为佛母,号曰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便留在我身边,算得上是娘舅。
在中国另一部传奇小说《说岳全传》中,民族英雄岳飞原来是大鹏金翅鸟的人间化身。书中是这样记述:宋徽宗在元旦祭祀上天,祭表是写给“玉皇大帝”的,但在抄写祭表的时候,误将“玉”字上一点写在“大”字上去了,成了“王皇犬帝”。
玉帝看了大怒,说:“王皇可恕,犬帝难饶!”就派遣赤须龙下界,降生于金国,成为金国老狼主第四个太子金兀术,玉皇大帝要让金兀术搅乱中原,以报“犬帝”之恨。西天释迦牟尼佛恐怕赤须龙下界以后,没有人能够降伏,就派遣专门吃龙的大鹏鸟下界,转世为岳飞,保全宋室江山。
而到了现代,在金庸(查良镛)先生所著的《天龙八部》中,吐蕃国国师鸠摩智也是以印度神话中的迦楼罗为原型(一说为高僧般若鸠摩罗,但根据天龙八部之意,确为神话中的魔物形象)。而主角之一段誉就恰恰代表着即将被迦楼罗大快朵颐生吞的小龙。
蝎子精
相比上边两位,蝎子精的后台可软了好几道,可以说纯草根一个,但妖界第一女boss却是当之无愧 。
长得貌美如花,修行多年,武艺高强,她使用一柄三股钢叉,鼻中喷火,口中吐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她先前在雷音寺听佛讲经,如来随手推了她一把,她就转过倒马毒桩扎了如来佛祖一下,如来疼痛难禁,急着金刚拿她,她确在西梁女国附近的琵琶洞。
唐僧师徒路经女儿国时,她用旋风卷走唐僧,百般诱惑,欲成夫妻美事,又屡屡打败孙悟空师兄弟。
蝎子精骁勇善战,武艺出色。孙悟空加猪八戒联手大战蝎子精,斗罢多时,竟不分胜负。蝎子精手段颇多:先有三股钢叉一把,乃两只钳脚化成。 又有鼻中火,口内烟。从书中描写来看,蝎子精能在武艺上以一敌二与孙悟空加猪八戒的合力打成平手。取胜的武器“倒马毒”也是她自身的杀手锏。
六耳猕猴
当然,六耳猕猴和孙悟空本身都是妖怪,只不过后来的孙悟空成了佛。
实力和真孙悟空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唐僧:紧箍疼不出;天王:镜子照不出;观音:我也看不出;谛听:我看出来也不敢说……谁都认不出来,最后还是如来佛道出六耳真身并用金钵盂罩住,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一说为孙悟空之二心,故与孙悟空本领无二。
如来曾道: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
当如来说破六耳猕猴的原身,他就慌了,想逃,其实如果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说破他的原身的话,我怀疑他也不敢和悟空纠缠这么久。显然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不出他的原身或是悟空太急了,当任何人看到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的时候都会着急的,没用火眼金睛细看。
当初牛魔王也是变化成猪八戒骗走孙悟空的芭蕉扇,如果能看出的话,悟空和他赌变化他准输,因为他看不出悟空的变化而悟空可看出他!悟空的火眼金睛是机缘巧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炼出来的,他哪有这种机缘?
牛魔王
牛魔王堪称西牛贺洲第一妖王。注意,西牛贺洲,人间五方五老中,如来的地盘。
在全书妖魔中,是一位为数不多可以自身法力不靠法宝与孙悟空匹敌的角色,深知牛魔王、孙悟空本领的火焰山土地称:“牛魔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正是孙大圣的敌手!”,而且通过描述牛魔王似乎是自行修炼得道,并没有强大的后台、主人,牛魔王有弟弟如意真仙、儿子红孩儿,可推测牛魔王来自一个颇为兴旺的妖怪家族,另外牛魔王交友广泛,名气颇大,在地仙中可算一位名副其实的绝世枭雄。
牛魔王从名称来看,是从“鸠摩罗王”、“鸠摩罗炎”、“鸠摩罗什”的“鸠摩”演化来的,到如今印度都以牛为神物,把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鸠摩罗王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与玄奘同时代的人物,他是南印度当时统治者,根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五记载,在玄奘西行求法的过程中,曾经和鸠摩罗王进行过时间不短的接触。牛魔王的原型最有可能就是鸠摩罗王,吴承恩的《西游记》和之前的元曲杂剧有可能引用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内容。
一辈子活着到底图个什么?
一辈子活着到底图个什么?
人生就是四季,每个阶段你该做的事情,就该完全不同。而且还有渐渐的过度期,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得走向自己认定的目标,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没有遗憾的人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东西,在于让我们深深地理解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真正快乐幸福,究竟在什么地方。
中国文化用六个词语说明了我们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说明了我们一生该追求什么样的生命观,才是最好的。
其中就说,人活着,就该追求五福临门:健康、美德、财富、安宁和智慧。
这才是中国文化主张的人生中该追求的东西。
但是返观现在好多人,他们的人生观,其实与这些美好的事物,总是相错,总是失之交臂,人们打拼一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该追求些什么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无知了。人生要得到真心的快乐幸福,实现梦想,获得自己生命中喜欢的东西。就得一步一步用这个步骤来进行,达到人生最高最美的境界——健康、美德、财富、安宁和智慧。
这五种东西,其实你没有意识到它完全可以通过我们有意识地努力全部都可以达到,人生才是真心快乐幸福,才是满心欢喜的成功境界。
人活着,就是为了图这个,达成这个人生目的。
现在的人们,很多很多的人,对自己生命,往往都是误解得很严重。以为只要有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办到。其实这种观念,早就错得相当严重了。自己一生都没有反思,没有忏悔。
所以一生活的迷茫无知,甚至焦虑不安,痛苦不堪。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们就是缺乏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建设。没有形成这个五福临门才是最重要的最美好的快乐幸福观念。只看到了钱的重要性,而却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是那么脆弱那么有限这件事情。这就是现在的人活着的巨大悲哀之处。
一个人的生命,用钱能换得了?命都没了,一生糊里糊涂打拼不知休息,不知歇歇,疲惫不堪,痛苦万端,还不肯停歇下来,好好思考人生这些问题。
这,就是现在活着的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生存危机。
活着,不知道一辈子为了图个什么,一生就那样迷茫无知,甚至愚蠢透顶的活着,还以为自己很精干聪明。还以为自己很强势,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倒他。
其实他们这样的人,一生只活在自己臆想着的幸福快乐中,一生不是在病中就是在忧愁、烦恼和痛苦中挣扎不休。
诶!这种无知透顶的人生呐,简直无法想象。
那种无知并痛苦着的人生观,再聪明的圣贤都难以度醒他们。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健康——美德——财富——安宁——智慧。你瞧,中国人智慧,表达出来,人生最高境界,最美好的人生观,是多么清晰优美的无上境界。
在这五项福德中,你以为只有钱是最重要的东西。你一旦形成这个错误的人生观,就坏事了。
为什么?你看看,前面还有两个项目管理你掐掉了——健康和美德。
其实这两样东西,才是所有财富的支撑点。而你不想要这两个东西,一心只想抓住钱。所以一生就处于惶恐不安,摇摇欲坠的那种极度脆弱不堪的人生境界中去了。
外财,就是钱,物化的财富,而内财就是身体健康和美德这两个东西。现在的人只要外面的,不要里面的财,很成问题。
有了这些东西以后,你才能找到人生最大限度的安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快乐幸福感。一个人没有健康、美德和安宁,就根本不算有快乐幸福和自由,他还能找到实现其他什么人生价值呢?
所以中国文化是强调逻辑思维很严密的推理,讲穷理尽性以致于命,这样的大格局,你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由此才能实现自己喜欢的的生活方式,达到自己渴望的人生目标。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幸福和自由。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智慧的含义,在于解脱我们生命的无知和僵化的东西。
结局是什么?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栏目:任真诗评 作者:情诗网 2004-7-13 0:34:45 浏览:13899 相关信息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这一调名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一样地倏然而逝,未能共首偕老。因为这首词是咏调名本义的本事词,所以须首先交待一下词中本事。
一般的说法是:陆游初娶舅父唐闳之女,婚后夫妻相爱,而陆游的母亲却不喜欢自己的侄女,陆游迫于母命不得不与唐氏离异。
离异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陆游与唐氏及其后夫士程邂逅于绍兴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陆游感于前事,遂题此词于沈园壁上。以上情节来自宋周密《齐东野语》,查其中却有失实之处。盖唐闳为鸿胪少卿唐翊之子。陆游有舅父六人,但其中并无唐闳(详见拙著《宋词选语义通释》附录二《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所引宋王珪《华阳集》卷三十七《唐质肃公介墓志铭》)。
陆游与前妻唐氏自然也不是表兄妹。但据宋代诸家笔记所载,陆游与前妻唐氏在一次春游中于沈园相逢,晤谈之后而作此词这是可以相信的。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在追叙今昔之异;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
别后数年心境索漠,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自然是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依稀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通情,无奈碍于再嫁的处境,也只好犹夷而罢。
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挚婉,都不类拟想之作。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以上谈的是这首词的总体印象,为了印证这一印象,还可以从语言意象入手做进一步的分析。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这三句抚今追昔,所表现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红酥”言其细腻而红润。李清照《玉楼春》(红梅)词:“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看南枝开遍末?”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其中便寓有爱怜之意。词人为什么只写手如红酥?这是因为手最能表现出女性的仪态。
如《古诗十九首》“纤纤濯素手”;苏轼《贺新郎》“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都是借手来显现人物的体态与仪表的例子。但在这首词里,词人不仅借对手的描写来衬托唐氏仪容的婉丽,同时联系下句“黄縢酒”来看,正是暗示唐氏捧酒相劝的殷勤之意。这一情境陡地唤起词人无限的感慨与回忆:当年的沈园和禹迹寺,曾是这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游赏之地。
曾几何时鸳侣分散,爱妻易嫁已属他人。满城春色依旧,而人事全非。“宫墙柳”虽然是写眼前的实景,但同时也暗含着可望而难近这一层意思。“东风恶,欢情薄”是借春风吹落繁花来比喻好景不常,欢情难再。“东风恶”的“恶”字多有人理解为恶毒之恶,这是不对的。
由于对“恶”字语义的误解,更将此句加以引伸,认为“东风恶”是陆游影射自己的母亲太狠毒,拆散了儿子的美满姻缘。这更是望文生义的无稽之谈。为了纠正对此句的错误理解,在此不得不稍加辨证。盖宋元时语中的“恶”字本为表示事物程度的中性“甚词”,义同太、甚、极、深,并不含有贬义。
如康与之《忆秦娥》词:“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意谓春光已去,而长安古道上的春风还在劲吹。周邦彦《瑞鹤仙》词:“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是说西园落花已经飘零满地,东风又何必刮得如此之甚呢!元胡只从《快活三过朝天子》散曲:“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
这是形容春风中杨柳不停地迎风飘舞,显得东风甚猛;如果柳丝是小蛮(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的腰肢,她必定感到十分困倦了。据此可知“东风恶”并非影射陆游的母亲。至于这首词在客观上是否具有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这是另一回事,不应和词的本文阐释混为一谈,否则将会曲解作品原意而厚诬古人之嫌了。
辨证既明,那么“一怀愁绪”以下三句自然是紧承好景不常,欢情难再这一情感线索而来,是陆游在向前妻唐氏倾诉几年来的愁苦与寂寞。最后结以“错、错、错”三字,却是一字一泪。但此错既已铸成,即便引咎自责也于事无补,只有含恨终身了。
词转下阕,却另起一意。
这里是用代言体直拟唐氏口吻,哭诉别后终日相思的苦情:“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三句词因为是拟唐氏口吻,所以仍从往日同赏春光写起,而丝毫没有复沓之感,反而令人觉得更加凄楚哀怨,如闻泣声,如见泪眼,人物音容,宛然在目。“春如旧”一句与前阕“满城春色”相对应,既写眼前春色,也是追忆往日的欢情,但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
“人空瘦”,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空”字,写出了徒唤奈何的相思之情,虽然自知相思无用,消瘦无益,但情之所钟却不能自己。“泪痕红浥鲛绡透”,正是数年来终日以泪洗面的真实写照。“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四句写出了改嫁后的无限幽怨:任它花开花落,园林清幽,但却无心观赏登临。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认为:“‘闲池阁’此指沈园近迹。”虽也可通,但不如解为赵氏园林为更近词之本意。盖从前阕“满城春色”,后阕“春如旧”所写景色来看,都不是暮春气象。因此说“指沈园近迹”就与前文牴牾不通了。另据陈鹄《耆旧读闻》说:赵士程“家有馆园之胜”,可见这两句指唐氏改嫁后不能忘情于前夫,赵家虽有园林池阁,却因抑郁寡欢而从未登临。
下转“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用前秦苏蕙织锦回文诗赠其丈夫故事,直将改嫁后终日所思和盘托出,补足上二句之意。结句“莫、莫、莫”三字为一叠句,低徊幽咽,肝肠欲断,这是绝望无奈的叹息,也是劝慰前夫,自怨命薄的最后决别。据说唐氏在沈园与前夫会晤之后,不久便抑郁而死。
前人评论陆游《钗头凤》词说“无一字不天成”。所谓“天成”是指自然流露毫不矫饰。陆游本人就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正因为词人亲身经历了这千古伤心之事,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之词。这段辛酸的往事,成为陆游终生的隐痛,直到晚年他还屡次来到沈园泫然凭吊这位人间知已,写下了《沈园》诸诗,因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引证了。
(李汉超)。
汉武帝最宠爱的皇后李夫人?
李夫人的聪明,不仅仅体现在临终前那一句“色衰而爱弛”。她第一次出现在汉武帝面前,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意外。
从汉武帝对她一见钟情,到最后成为汉武帝最眷恋的女人,这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只不过,她没有想到,她的兄弟这么不争气,不仅白白浪费了她精心铺平的、扶摇直上的道路,还犯下滔天大罪,导致家族覆灭。
而李夫人本人,倡女出身,成为汉武帝的爱妃,死后获得“孝武皇后”的头衔,孙子还一度登上皇位。
如果她的兄弟,她的后代,争气一点,她的家族,本来是可以有着光明的未来的。
一、精心设计的进宫之路李夫人在汉武帝面前的出场仪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场“成功营销”的经典案例。
李夫人一家,世代为倡,她和她的哥哥李延年,也不例外。
《史记》: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李延年进了宫,担任养狗的职务。
他虽然出身倡家,却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擅长音律。汉书里说他“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很快,他就引起了汉武帝的注意,经常为汉武帝表演歌舞。
有一次,他为汉武帝唱了一首自己精心准备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到这样的大美人,眼睛都亮了。但是他很快又惆怅起来,叹息着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美人吗?
陪在身边的平阳公主立刻和李延年打配合,对汉武帝说:李延年有一个妹妹,就是这样的大美人。
没错,就是那个把卫子夫献给汉武帝的平阳公主。汉武帝的3个皇后里,卫子夫和李夫人,都是平阳公主献给他的。
汉武帝听了这话,立刻把李延年的妹妹召进宫,一看,这位李家小妹,果然美若天仙,还擅长舞蹈。
汉武帝立刻就喜欢上了她,把她纳入后宫,封为夫人,从此万千宠爱。
这就是成语“倾国倾城”的由来。
李夫人在汉武帝面前的华丽亮相,不仅让汉武帝迷恋上了她,也让“倾国倾城”成为了大美人的代名词。
《汉书》: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二、拒绝汉武帝的小心机李夫人自进宫之后,就深受宠爱,还为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
汉朝的“八卦小报”还说,她甚至引领了长安城的潮流。
有一天,汉武帝去了李夫人那里,突然觉得头有点痒,就摘下李夫人头上戴着的玉簪,用玉簪挠痒痒。
这件事传出去之后,后宫的美人们都学着李夫人的样子,在头上戴玉簪,挠痒痒也都用玉簪,以至于长安城里的玉价暴涨。
《西京杂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汉朝的一本笔记小说,里面的记载,已经难辨真假。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年李夫人的风光无限。
但是好景不长。年纪轻轻的李夫人,很快就身患重病,眼看活不了多久了。
汉武帝亲自去探望她。可是,面对焦急的汉武帝,李夫人非但没有领情,还对汉武帝用上了她这一生当中,最后一次心机。
她用被子蒙住头,无论汉武帝怎么说,都不肯见汉武帝一面。
汉武帝对她承诺:只要你见我一面,我给你千金赏赐,给你的兄弟加封尊贵的官职。
李夫人却转过身去,叹息流泪,一句话都不说,也不让汉武帝见她。
《汉书》: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
汉武帝离开之后,李夫人的姐妹不解地问她:陛下对你情深义重,你为什么不肯见他,把兄弟托付给他呢?你就这么恨陛下么?
李夫人这才吐露了心声:我不肯见他,正是为了让他能在我去世之后,照顾我的兄弟啊。
原来,李夫人知道,她受到汉武帝的宠爱,靠的,正是她倾国倾城的容颜。
如今,她重病在身,容颜憔悴,如果让汉武帝看到了,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对她这么好了。
与其让汉武帝见到她不再美丽的模样,动摇对她的感情,还不如让汉武帝一直记得她最美丽的模样,在她去世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
只要汉武帝还眷恋她,就不会忘记照顾她的兄弟。
可以说,李夫人实在是把汉武帝的心思看透了。她去世之后,汉武帝果然如她预言的一般,思念她美丽的容颜,重用她的兄弟。
《汉书》: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三、汉武帝的深情举动李夫人去世之后,汉武帝非常悲伤,用皇后的礼仪厚葬了她。
这也是汉武帝的后宫里,唯一一个记载享有皇后等级葬礼的女人。
而当时的真正的皇后卫子夫还在世。汉武帝的这个举动,可以说很不给卫子夫面子了。
《汉书》: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斯人已逝,可是汉武帝日夜思念,想要再见她一面。
她的画像,被汉武帝挂在甘泉宫,时时刻刻能看见。
有一天,汉武帝实在无法抑制对李夫人的思念,找来一个方士,让他为李夫人招魂。
汉武帝隔着帷帐,遥遥看见一个美丽的女人,仿佛就是李夫人。但是仔细一看,又看不真切。
惆怅的汉武帝,写下了一首诗: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汉武帝传世的诗歌只有8首,这首《李夫人歌》,就是其中一首。
而汉武帝唯一传世的赋,也是为了悼念李夫人而写的。
《汉书》: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
汉武帝的深情,不仅体现在对李夫人的思念上。
他对李夫人的两个兄弟,李延年和李广利,也先后重用。
只是,这两个人实在不争气,先后犯下滔天大罪,株连全族。
多年之后,汉武帝去世,托孤大臣霍光根据汉武帝的意愿,追封李夫人为“孝武皇后”,让李夫人成为了那个千秋万代,在宗庙里陪伴他的女子。
那个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的刘贺,也是李夫人的孙子。
如果李夫人的兄弟和后代争气,李氏一族,应该也会有着美好的未来吧。
写在最后纵观李夫人的一生,从她第一次出现在汉武帝面前,到最后一次见到汉武帝,每一步,都是精心的设计。
从她这些举动可以看出,她不仅看透了汉武帝的心理,还看透了哪个时代的游戏规则。
1、大部分的后妃,难以摆脱“以色侍人”的命运李夫人在临终前说: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这一语道破了后宫女人,尤其是汉武帝后宫的生存法则。
皇后卫子夫,年轻的时候也曾美若天仙,也曾宠冠后宫。
但是,当李夫人进宫的时候,卫子夫早已容颜老去,连见汉武帝一面,都很艰难。
而推荐李夫人进宫的那个人,是当年把卫子夫送进宫的人,也是卫子夫的弟妹,平阳公主。
可见,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即便是太子的母亲,即便身后有一个显赫的家族,也逃不过“以色侍人”的命运,也逃不过“色衰而爱弛”。
纵观历史,又有多少个后妃,是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靠美貌,在皇帝那里获得宠爱的呢?
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李夫人看透了这一点,也利用了这一点,套住了汉武帝的心。
2、皇帝的爱恋,不会长久汉武帝这一生中,宠爱过太多的女人。
骄纵跋扈的陈皇后,在和汉武帝闹翻之前,也曾经和汉武帝夫妻情重。
“霸天下”的卫子夫,更是曾经盛宠十年。
卫子夫之后,又有过卫青给她家送金的王夫人。
李夫人不是汉武帝眷恋的第一个女人,她心里也清楚,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
所以,她从来都不相信,汉武帝会无条件地,长久地爱她。
她能做的,就是在汉武帝对她情深义重的时候,把这份感情最大化。
3、臣民的命运,在于皇帝的好恶李夫人这么努力地经营汉武帝的感情,乃至临终之前,都没忘了给汉武帝留下最好的印象,是为了谁呢?
为了她的兄弟,她的家族。
她实在太清楚,她的兄弟能不能做高官,看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本事。
就算他们无能,汉武帝怜悯她,眷恋她,也会给她的兄弟们高官厚禄。
就算他们很有能力,如果没有她的作用,他们的出头,也会艰难得多。
试看卫子夫家族,不也是如此么?
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是不世出的天才。可是如果没有卫子夫,卫青也许一辈子都是一个小小的骑奴,无法被汉武帝发现。霍去病更是不可能年仅18,就一战封侯。
而卫氏一家,除了卫青霍去病这两个顶级天才,也还有不少酒囊饭袋,也都因为汉武帝宠爱他们家族的缘故,要官有官,要钱有钱。
所以,李夫人在临终前没有说,汉武帝英明神武,会根据我兄弟们的能力,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官职。
而是说,汉武帝眷恋我的美貌,自然会爱屋及乌,重用我的兄弟。
可以说是非常清醒了。
你们觉得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