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风,为什么喝茶会产生饥饿感
汪东风,为什么喝茶会产生饥饿感?
很多人都会觉得喝茶容易饿,特别是空腹喝茶,饥饿感不是一般的强烈。
喝茶为什么会饿?通常问到这个问题,一般人会给你这样的回答:喝茶助消化嘛。那么,喝茶助消化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你可知道?
一、喝茶的饥饿感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以普洱茶为例:对比生茶与熟茶,一般来说,喝生茶比熟茶饿的更快,原因出在哪里?我们来看看生茶的茶叶中含有的一些物质。
1、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种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儿茶素在茶多酚中约占50—70%,是茶多酚的主体物质。
2、咖啡碱
生茶中含咖啡碱大约为3.5%左右,同时较嫩的茶叶富含的咖啡碱更丰富。咖啡碱具有分解脂肪、利尿的作用。茶叶中除了咖啡碱还有少量的茶碱。
3、有机酸
茶叶中富含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品饮生茶后,这些有机酸参与身体的代谢,使得身体的酸碱处于平衡状态。
4、维生素
生茶中富含维生素C、B类、E、A等,以维生素C较多。一个人每天必须摄入的维生素C大约为50毫克,而生茶中的维生素C能够提供人体需要量的一半左右。
以上这些物质通常是生茶中含量较丰富,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一定影响的物质。其中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能够更明显地刺激胃酸地大量分泌,加快肠胃的蠕动,加速消化系统的代谢,我们就会比正常情况下要饿的快。
二、喝哪类茶最容易饿?
喝茶容易饿,这跟选择喝什么茶当然也有关系。
红茶,普洱茶,乌龙茶,黑茶这四类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纤维,除了刺激胃酸分泌,降低胆固醇之外,更有助脂肪分解,促进新陈代谢,所以喝完这四类茶后更容易感到肚子饿。
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相比半发酵的乌龙茶和黄茶、白茶或没有发酵的绿茶和花茶。红茶,黑茶,普洱茶都是全发酵茶,性质更温和。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随之减小。茶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具有调理肠胃,清肠胃,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的作用。
三、喝茶越多越减肥吗?
喝茶可以助消化、可以消脂,但光是靠光喝茶是不能起到减肥作用的。
喝茶改变的只是消化的过程和感受,而不是消化的结果。一日三餐吃下的能量,不论是糖类、蛋白质......都不会因为喝茶而跑掉。
喝茶造成的饥饿感越强,也有可能造成下一餐吃得更多。所以,在喝茶之外,要管理好自己一日三餐的饮食摄入量,加上合理的运动才行哦。
如何辨别红茶发酵好?
控制红茶发酵适度的方法
1.发酵叶感官判断法
感官判断法是生产上的常用方法, 凭借做茶师傅的现场观测进行感官判断, 通过对发酵叶散发出来的香气和发酵叶叶色的转变来判断发酵程度; 还有的直接采用开汤法。感官判断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 但存在着个体间的认知差异。
2.电化学传感技术法和成分传感法
肖纯、陈宗道对电化学传感技术法和成分传感法进行研究, 其原理为: 通过发酵过程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 导致茶坯胶体变性, 分子荷电量增加, 电解质电离加强, 离子活度增强, 发酵叶电导率上升; 同时氧化后的多酚类物质还会进一步与氨基酸等缩合, 从而降低电导率。根据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可对红茶发酵程度进行判断。汪东风通过实验证明, 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类中存在不同的氧化还原体系, 发生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 从而形成了各类茶不同的品质特征。因此, 可根据不同茶类在不同的发酵阶段, 发酵叶进行着不同的化学反应, 然后再根据电导率不同, 综合判断发酵进程。
3.检测发酵叶叶温法
郭雅玲通过测量发酵叶温度来判断红茶发酵适度与否。该方法简单易行, 将温度计直接插入发酵叶中, 每隔 30 min 观测叶温, 当叶温上升到最大值并开始呈现平稳状态时方可结束发酵, 但该方法操作需要控制发酵室温度, 来排除因室温影响叶温, 以保持适当叶温, 从而使发酵正常进行。
4.电子鼻技术
电子鼻是由具有选择性的电化学传感器和适当的识别装置组成的一种仪器, 其能对复杂的气味进行识别。 电子鼻的工作原理是模拟人的嗅觉对被测气体进行感知、分析和识别。Nabarun 等根据茶叶随发酵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气味的原理, 将电子鼻技术应用于发酵过程的监测, 可以确定最佳发酵时间, 避免了发酵不够或过度发酵 造成的茶叶品质下降。监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结果与色度检验和专家审评的结果一致。
家审评的结果一致。
5.发酵叶水溶液分光光度检测法
刘玉芳等发明了发酵叶水溶液分光光度检测法, 该方法根据茶黄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茶黄素水溶液在 460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的特性, 通过分光光度计定时检测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 当发酵叶茶汤中吸光度值出现小 →大→小变化时, 应立即终止发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