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如何冲泡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如何冲泡普洱茶膏?
1.备好茶具,将茶膏或茶膏晶体放置茶器中。
2.注水冲泡(沸水与凉水皆可),观色、闻香后慢慢品饮。
3.每袋1克左右的茶膏适合500ml—800ml水冲泡,每袋0.5克茶膏晶体适合250ml—400ml水冲泡,也可以根据个人口感调整水量。
普洱茶膏可以像普洱茶一样陈化吗?
可以。
普洱茶膏的陈化也属于“变的艺术”,只是这个“变”不似普洱茶那么“剧烈”,犹如“脱胎换骨”。一饼生茶在自然存放50年之后,其外观颜色与冲泡后的汤色口感都与50年前截然不同。普洱茶膏的“变”,则是在原有物料基础上逐渐拔高的过程。它最初的汤色也是红色,但是呈褐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汤色越来越红亮、通透,口感更加醇厚,香气更丰富。
普洱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
直接功效
1、解酒护肝的功效
普洱茶的解酒功能在业界已经形成了长期的共识。不仅如此,在众多解酒产品中,普洱茶不仅是佼佼者,普洱茶中的特殊产品——普洱茶膏又是自古以来始终享有“醒酒第一”美誉的产品。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普洱茶膏含有的L-丙氨酸,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以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另外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的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它可以转化为胱氨酸,辅以牛磺酸能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脑细胞和胃粘膜和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解酒的过程也是护肝的过程。
2、消食、解油腻的功效
凡是品饮过普洱茶膏的人都知道,在吃完牛羊肉或饱食大鱼大肉之后品饮普洱茶膏,消食的速度极快。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普洱茶膏消食、解牛腻的原因,是普洱茶膏内含的咖啡碱刺激人的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快速消食这一效果。但真正的原因不是这点。科学家曾经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几个肉片装在金属丝笼内,给老鹰呑下,经过一段时间取出小笼,肉片不见了。于是动摇了在此之前的胃肠蠕动助消化的说法。认识到胃液中有某些可以消化肉类的物质存在。其中就有胃蛋白酶、糖化酶等。这个实验也间接否定了普洱茶膏内含咖啡碱刺激胃肠蠕动助消化之说。
普洱茶膏在后续的发酵过程中,其固有的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其它酶系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大量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不仅有糖化酶,还有其它与人体胃肠的生物酶系产生反应的酶类,增加了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蛋白酶活力的提高,使胃对蛋白质食物的消化能力加强,增强了人体消食功能。
普洱茶膏都是黑色或者棕色的么?
普洱茶膏基本上都是黑色和棕色的,不过也有一些其他的颜色,比如说市场上的“月光白”和“月光美人”两款产品就是棕黄色偏一点绿色,而“玉龙胜雪”和“茶石”表面就呈现白色,据说这个白色是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天然络合物,营养价值很高。
普洱茶膏是怎样做成的?
【欢迎关注懂茶帝】
普洱茶膏的加工方法分为两种: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
一、传统工艺将普洱茶膏传统工艺整理一个流程图,可以简单清晰的了解。
虽然传统的熬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工艺复杂,出品率低,并易造成二次污染,带来饮用上的不安全性。另外,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使生物酶失活,导致成品的后续转化较慢,并且大量挥发性营养物质会蒸发流失,造成产品的功效减弱。
▲古时茶膏制作
二、现代工艺同样也整理一个简单的流程图:
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较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运用了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真空回流干燥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真是看了也不懂啊,但只要知道随着技术的增长,所得的产品会更卫生,品质也有保障。
三、主要功用普洱茶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采取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的方式,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所以茶膏含有与普洱茶相同的物质成分,并且是浓缩萃取了普洱茶内的精华。
1、茶膏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较高。
2、茶膏中含有钾、钙、磷、镁、钠、铁、锰、铜、锌9 种矿质元素。其中钾元素含量为钠元素的75~200 倍,均具有典型的高钾低钠特征,高钾低钠食品有利于预防高血压。
3、就是因为这些营养成分,使茶膏具有降血脂、血压、血糖,抗疲劳、抗衰老、改善微循环和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及心脑血管类疾病等功效。
这些营养价值,会因为茶膏的类型不同,品质也会有所差异的.
对于茶膏,我们不要过分妖魔化,也不是对它进行炒作,只是让更多的人正确了解到,茶还有这样一个形态存在。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欢迎专业人士不吝赐教!
清代光绪的普洱茶膏最重多少克?
光绪年的茶膏最重的有:1500多克+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