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垂野草青青,描写四元乡村景色的诗句
春阴垂野草青青,描写四元乡村景色的诗句?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关于春草的诗句有哪些?
谢谢邀请!
关于春草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原创】
关于春草的诗句,在我大中华三千多年的文化诗歌长河中不胜其数,灿如群星。但给我印象最深永远难忘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关于春草的唐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之所以我对这首诗印象深刻,是我读小学的时候,教导主任给我一定要背熟的唐诗,并给我讲了关于草的故事。
在整个大自然的万物中,小草可是最最渺小的植物,从春天到冬天,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故荣交替。但它值得人们最敬佩的是它无穷的生命力。不管遇到任何天气都顽强地活着,即使野火🔥烧尽,寸草不留,但等到来年春风吹来,春雨☔️湿润,它又顽强地在大地上再次生长,繁荣昌盛,妆点大地,绿满人间。这首诗还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论碰到任何艰难困苦,只要坚持艰苦奋斗,象春草一样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你的人生就会象春草一样充满希望,茂盛生长,和春天一起妆点着美丽的人间世界,万里河山。
七言 《春草吟》
飞雪寒冰压不住,春风雨润又复生,
天雷地火烧难尽,来年茂盛绿连连。
陪衬百花妆大地,丹青一点靓世间。
虽死犹生命不限,留得诗魂励后人。
最后奉上无草的草诗一首,与大家供赏。
立春的四字成语和古诗?
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春风拂面、春意盎然、百花盛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万木争春、万象更新、万紫千红、阳春三月、乍暖还寒、风和日丽、和风细雨、鸟语花香、气象万千、欣欣向荣、莺歌燕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不觉春风换柳条——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近》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宋·陆游《马上作》东风吹雨细于尘——宋·辛弃疾《浣溪沙》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宋·陈亮《南歌子》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黄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有什么描写春天花草的诗句?
洛阳牡丹甲天下,
不知花神落谁家?
人间四月竞芳菲,
唯有牡丹最娇媚。
三千佳丽出长安,
踏歌洛阳赏牡丹。
洛阳牡丹花又红,
国色天香动京城。
贵妃踏青几时归?
牡丹花开梦相随。
牡丹点亮四月天,
百花丛中最娇艳。
洛阳四月春风暖,
满城牡丹笑灿烂。
燕子剪春醉洛阳,
满园牡丹吐芬芳。
——文中图片来源:田园诗人楚国一郎2019年4月7日下午南阳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随手拍,牡丹花来自网络。
苏子美简介个人是谁及个人成就?
苏子美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当过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据说因接近主张改革的政治家,被人借故诬陷,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个人成就:
在对诗歌的政治作用的认识上,苏舜钦与梅尧臣是一致的。他在《石曼卿诗集序》中说:“诗之于时,盖亦大物。”所谓“大物”,即是指诗可以反映“风教之感,气俗之变”,若统治者有“采诗”制籂俯焚谎莳荷锋捅福拉度,就可以据以“弛张其务”,达到“长治久安”。因此,他批评“以藻丽为胜”的文学风气,而大力赞扬穆修等人“任以古道”,石曼卿的诗能“警时鼓众”。而且如前所言,他还提出过“文之生也害道德”的颇为极端的意见。其实苏氏为人性格偏于豪放开张,并无道学家的气息,他的这些主张与他在仕途上积极进取的欲望有重要的关系。
作为一个关切时政、渴望有所作为的诗人,苏舜钦的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他的《庆州败》记叙了宋王朝与西夏战争的失败,痛心疾首地批评了朝廷在边防措施上的松懈和将领的无能;《吴越大旱》写到一方面饥荒病疠使“死者道路积”,另一方面官府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仍无情搜括粮食,驱使丁壮劳力上战场,致使“三丁二丁死,存者亦乏食”,最后并以“胡为泥滓中,视此久戚戚。长风卷云阴,倚柂泪横臆”之句,表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城南感怀呈永叔》同样写出民间由于饥荒而出现的惨状:“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并以“高位厌粱肉,坐论搀云霓”与之相对照,直斥权势者的无能与无耻。
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苏舜钦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这一方面是由于个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同苏舜钦郁郁不得志的遭遇有关。他本是自视很高的人,却总是受排挤乃至遭诬陷,所以既感到自己无法为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又感到个人失意的苦闷。这两种情绪纠合在一起,使彼此都强化了。《城南感怀呈永叔》的末一节说:“我今饥伶俜,悯此复自思: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愁愤徒满胸,嵘峵不能齐。”言外之意是:倘若自己能掌握权位,便能够拯救百姓;无奈自顾不暇,所以格外愤懑。而在有些诗中,他更把个人的不满直接宣泄出来,
如《对酒》: 丈夫少也不富贵,胡颜奔走乎尘世!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有时愁思不可掇,峥嵘腹中失和气。侍官得来太行颠,太行美酒清如天,长歌忽发泪迸落,一饮一斗心浩然。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读书百车人不知,地下刘伶吾与归! 这种诗情绪坦露激昂,略近于李白的风格,虽然毕竟还不如李白的意气高扬,不可一世。
《宋史》本传说苏舜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在北宋诗人中,他确是有些唐人的气味。所以他的理论表述虽然迂腐,诗歌却因情感袒露而显得颇有生气,不是一副道学面孔。 在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苏舜钦也同梅尧臣一样,力图用新意象、新句法来打破圆熟陈旧的诗歌格局。他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散文化的句子,生僻艰涩的语汇,怪异奇丽的意象。 不过,由于两人的所长不同,诗风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这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所评:“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
前面的《对酒》就是一个例子,下面再以《松江长桥未明观渔》为例: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昏落月,岭头残烧混疏星。鸣根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 这诗中某些特异的语汇、意象,在梅尧臣诗中也可找到类似的用法,全篇的奔放豪健,气象开阔,则是梅诗中难以找见的;反过来说,梅尧臣诗的精微、深沉、含蓄、细腻等特点,苏舜钦也比较缺乏。他的诗最明显的弱点,就在于有时只顾感情的宣泄,而忽略了感情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在张力的推敲,以致显得粗糙乃至气格不完。
但也有些小诗,苏舜钦写得相当精致,如《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第二句有些散文化,但用了一个“时”字,使视境动了起来,仿佛花树在一片青青草地中不时跳入眼帘。“幽”和“明”都是形容花,一重心理感受,一重视觉,配合得很别致。全诗的情韵近于唐诗,但更显得清幽细巧些,意脉也较为流动曲折。又如《夏意》: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也写得小巧别致,情趣盎然。它也不是以平行的意象呈现的,诗中的视线是在不断的流动转换中:先是幽深的小院,然后透过竹帘望见一树明艳的石榴,再是日在中天、树荫垂地的一片夏日景色,最后以一声流莺惊破主人的梦和午睡时的静寂。通过诗人内在体验的流程来构成诗的节奏,脉络肌理十分细密,这正是宋诗的一种特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