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入门泡茶顺序礼仪,但是对于茶道一点都不懂
茶道入门泡茶顺序礼仪,但是对于茶道一点都不懂?
谢谢邀请!对于“茶道”,以我个人的理解,不必刻意拘泥于某种形式,更不需要一定遵循所谓的程式,因为无论是形式还是程式,都是人为的硬性规定,在我看来反而与喝茶追求的随意,放松心境的状态背道而驰。当然,要想泡出好茶,根据不同的茶叶属性必要的冲泡技巧是需要掌握的,除此之外,一切皆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状态为标准为最佳!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茶艺倒温杯水的手法?
大茶杯,右手提壶逆时针转动,使水流沿茶杯壁冲入,约容量的1/3后断水,使茶杯内外均用开水烫到。
小茶杯,翻杯时把茶杯相连排成一字或者圆圈,右手提壶内杯内注入开水至满;使茶杯内外均用开水烫到
品茶如何快速入门?
如何品茶?得先从茶叶中的四大元素说起:茶多酚,天然保鲜剂;咖啡碱,提神抗疲劳;茶氨酸,天然镇定剂;茶多糖,天然药理成分。这些有益物质是其他饮料所替代不了的。
品茶如何快速入门?首先得选择一款简单易学的茶叶入手,不用怀疑,首选绿茶。
绿茶是我国六大基础茶类中最大一族,类别多、品种多、分布广。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蒸青、炒青、烘青、晒青工艺,制作流程为:采摘、杀青、揉捻、干燥。利用金属导热或自然高温光照,使鲜叶中多酚类氧化酶失去活性,达到终止发酵的目的,开水冲泡形成鲜活清爽的饮品。
绿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
一茶(绿茶信阳毛尖为例)、一杯(透明玻璃杯)、一水(桶装纯净)足矣。简单操作如下:投茶入杯,开水缓注,稍事停留,旋转漫润,复冲泡,芽叶初展,娇容半掩,匀速灵舞,错落杯底。闭目,深呼吸,满载着南湖春意的花果芬芳便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一杯明前茶,瞥见如画淮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绿茶泡茶口诀:陶瓷盖碗玻璃杯,开水缓冲汤分离。现泡现饮除隔夜,胃寒酒醉勿多饮。上中投茶四克半,半杯加水口感佳。
专业茶叶审评的标准:
我国茶叶审评的检验方法,主要采用“五项因子”作为茶叶感观审评的标准,依靠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判断茶叶的品质。
“五项因子”审评内容为: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根据《茶叶感观评审方法GB/T23776——2018》,在原有“五项因子”的基础上将“外形”进行了延伸和细分,形成“八项因子”审评标准,即: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从审评茶叶专业角度来说,六大茶类评审中常用词如下:
褒义词:
①回甘②生津③舌底鸣泉④层次感⑤喉韵⑥饱满⑦顺滑⑧陈香
贬义词:①酸味②锁喉③霉味
中性词:①香气②挂杯③苦味④涩味
⑤收敛性⑥水味
特殊词:①茶气②烟熏味
这个专业评审是茶叶从业者学习的范畴,包括茶艺等,不在初学者范畴之内,简单插述一下。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活得有趣,才是生命的正能量,在有趣的事情上多浪费一些时光。不要让忙碌淹没了生命中的美好,毕竟人活一辈子,不过是“开心”二字。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走,吃茶去!
烧水壶泡茶的正确方法?
1、清理茶具 也就是用热水冲淋茶具,之后就把茶具沥干。清理茶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使温度过快下降。
02
放入茶叶 一定要根据茶具的大小来放置茶叶,不然量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整个茶叶香气的品质。当然,放入茶叶后可以观察一下茶叶的变化,会发现茶叶在慢慢地舒张开来。
03
泡茶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按照茶与水的比例,将开水冲入壶中,冲水时有“凤凰三点头”的说法,就是将水壶下倾上提三次,这既是主人向宾客点头致意,也能使茶叶和茶水上下翻动,使茶汤浓度一致。
04
倒茶 冲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茶海又称公道杯,取分茶公道之意。
沏茶水和泡茶水有什么区别?
泡茶与沏茶的区别在于水温。泡茶就是用落了开的水倒进茶壶或茶杯,然后盖好盖子闷一会儿。沏茶又叫冲茶,就是把滚沸的开水倒入放好茶叶的壶里,然后盖好盖闷上。两种方法比较起来,泡茶更为合理,当然还须考虑茶叶品种不同再来选择。
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