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青绿茶,桂花如何制成茶
烘青绿茶,桂花如何制成茶?
桂花按树种分类有金桂和丹桂。
丹桂的桂花精油含量比较高,但一般很少用来饮用。
常见的以金桂比较多。
早期的做法是晒干,风干和炕制。以中药饮片为主。桂花糕的原料也是用金桂。
近些年茶饮和茶文化的发展,给桂花产品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升级。
桂花属于体质花,即干燥失水后依然能够很好的保留香气。
现在常见的有晒干桂花,风干桂花,烘干桂花和冻干桂花。
单纯的桂花用来泡茶,尤其风干和晒干的桂花会有尘土的杂香,口感也比较单调,个别会涩口和扎喉。
所以直接用来泡茶会搭配烘青绿茶或者闽南乌龙,这几年也有做桂花单从茶或者桂花红茶的,但部分产品会口感分段,不够和谐,可以加入玫瑰花,陈皮,枸杞和甘草中和。
如果是要做奶茶的话,建议清洗一下,然后少量作为装饰撒在表面增香即可,因为桂花不太适合咀嚼和吞咽。
做水果茶可以水煮五分钟,加入苹果,少量菠萝菠萝蜜等煮开,最后以茉莉绿茶茶汤做主调,味道也不错。建议水果茶不要加VC含量高的如橙子橘子之类的,那样涩味会更加凸显。
猴魁品种介绍?
太平猴魁是一种绿茶,属于烘青绿茶,产于太平县( 现为黄山市黄山区),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龙井茶叶时间长了?
谢谢邀请!
直接回答,还能喝。
一般认为,绿茶的保质期较短,超过一年左右的保质期就不能喝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笔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超过保质期的实际龙井茶样为例来向各位证明。
在云南小时候我是只喝绿茶的,因为那时家里用来接待客人的茶,只有绿茶,一般的就是大渡岗、蒸酶、回龙茶之类,好一点的也有碧螺春和龙井,那时候很少喝到红茶和乌龙茶,至于六堡茶安化茶普洱茶等黑茶,都没听说过!家里存放的绿茶,不管是烘青还是炒青,还是龙井及碧螺春,基本上喝不完,剩下的都是超过1年以上的保质期。照样拿出来喝,口感上与新茶相比鲜爽度是差了一些,但香气甜度还能保持,变化不是很大。记得当时存放用的是那种方形或圆形的小铁罐,也没有现在的真空包装袋和冰箱的存放条件。
茶叶虽然被划为食品类,食品类就会有保质期,但不一样的在于,普通食品超过保质期后就不能食用了,茶叶这种食品超过了保质期却还能继续饮用,只不过滋味差了一些,但也没见谁把过期的茶叶丢弃掉。
虽然绿茶在保质期过后仍然能喝,但随着存放的时间越来越长,茶叶被氧化的程度加深,滋味口感会越来越差,它不会像后发酵茶那样因为有微生物的参与而越陈越好,笔者刚好喝过2000年在昆明存放到现在的景迈山烘青绿茶,口感变得苦而期不化,和同期的景迈山晒青普洱茶相比,已没有什么品饮价值了。
此外笔者还有幸品饮了云南宜良茶厂1974年制作的龙井茶标准样,存放了近50年之久的绿茶,冲泡后茶汤变得深红,但还是可以喝的,只不过滋味完全改变,早己没有了鲜爽清香的绿茶特点,汤感变得醇厚,有甜度,但苦底明显,没有什么品饮价值了。
总之,龙井茶等绿茶如果时间放久了,还是能喝的,但口感和新茶比起来会变差,其品质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氧化程度加深,品质越来越差。要注意存放的环境和方式,如果包装严密,如真空包装或放于冰箱等低温环境,其氧化程度减轻,则可延长它的保质期。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刀哥
更多好文和茶文化知识请关注刀哥说茶或新茶媒
六安瓜片属于什么杀青方式?
六安瓜片是炒青还是烘青?凡是用锅炒干的绿茶均称为炒青茶,凡是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均称烘青茶。六安瓜片是标准的烘青绿茶。
六安瓜片的干燥方式是: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公斤,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干即可。拣去黄片、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叶、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公斤,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老火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窑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火焰冲天。
每笼投叶3~4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次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炒青绿茶的干燥方式是:
干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炒干,有的用滚桶炒干,但不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一、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二、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三、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都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
烘青绿茶的干燥方式是:

烘青绿茶干燥工序,采用烘焙的方法,分为毛火与足火。人工烘焙:人工烘焙是在专用的蔑质焙笼上进行的,也可自备小型烘房中进行。机制烘青:所谓机制烘青,就是绿茶的干燥作业借用烘干机完成。烘干机的种类有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和自动烘干机2种。
茶青和炒青的区别?
说茶时经常会提到“茶青、杀青、炒青、做青……”这些名词,各种“青”的含义。
1、茶青:又叫茶菁,茶鲜叶等,就是茶树鲜叶。无论是手工采摘的单芽或是一芽一叶等细嫩的原料,还是开面叶或对夹叶等成熟的原料,这些用来制作茶叶的原料统称——茶青。
2、炒青:杀青和干燥的统一。到了明代,人们发现,茶若被炒一下,茶叶中的青气基本就没了,而且有一种熟香,闻起来很舒服,容易被大众接受,这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西湖龙井茶,鲜叶入锅,一炒到干,香高味醇,惊艳世人。
3、杀青:茶叶制作的专业术语。杀青说的通俗点就类似于家里炒青菜,道理差不多,散失掉水分,散失掉绝大部分青草气,保留一部分就成了茶的清香,高温钝化酶的活性,阻止茶中的酶促氧化,这一做法在绿茶、乌龙茶、黄茶、普洱茶中都要利用。
4、烘青:干燥的方式之一。鲜叶杀青之后,直接炭火、电烘箱等烘干,此种纯粹的烘青绿茶,一般是做茉莉花茶的茶坯的,当然也有非常顶级的名优绿茶的做法是烘青的,如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茶,都是典型代表。目前市场上的很多名优绿茶,为了保证不做坏,提高香气,一般采取半炒半烘的方法。5、做青:乌龙茶的核心工艺——做青,也叫拌青、碰青。这个工序是非常耗时和需要经验的,摇青、晾青和等青结合在一起,促进香气等内含物质的转化,细胞的破碎,水分的散失等等,由于做青等轻重不同,就形成了发酵程度不一的乌龙茶,如做青最轻的包种茶,其次清香型的铁观音,再深一点的武夷岩茶,更甚一点的东方美人等等
6、蒸青:杀青的方式之一。茶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尽管直接采来晒干确实简单,但是人们在长期喝茶的过程中,就发现其苦涩味难以忍受,或许是机缘巧合,人们偶然发现将茶鲜叶上锅蒸一下,再晒干,口味有了明显的改善,所以这项技术就被传承至今。从唐代的制茶采用,宋代一直沿用,直至今天,一般茶名里有“玉露”字样的茶,都是蒸青绿茶无疑。
7、晒青:干燥的方式之一。茶鲜叶杀青完成之后,会被摊放到太阳下面,进行晒干处理,称之晒青,所以有茶友说喝茶能感受到阳光的味道。此种方法应该是茶叶最早开始利用的,鲜叶采摘下来后,为了方便保存,茶农就利用阳光,晒干封存,此种做法在普洱茶中沿用下来,不过拿晒干和烘干的茶叶一对照,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另外实际上,白茶、红茶的阳光萎凋,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晒青的范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