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哲兰,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

2023-08-11 103阅读 0评论

路哲兰,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

杨家将的佘太君,据传活到百岁有余,最终寿终正寝而死。

路哲兰,杨家将的佘太君是怎么死的

无论是在评书、戏剧还是影视作品中,提杨家将,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关于杨家将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比如血战金沙滩、七郎八虎闯幽州等等,而杨家将中最让人为之侧目的,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中,让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有“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杨门女将个个神勇无比,丝毫不比杨家二郎差,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用自己的热血来报那家仇国恨。

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杨门女将里德高望重的佘老太君,正是在她的领导之下,天波杨府即便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磨难,依旧能够顽强的存在,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为国效力。

根据相关的文学作品,佘太君因被包拯续阳寿,一直活到175岁,在其百岁之时,还亲自挂帅出征,并且大破辽军,受到了宋朝皇帝的嘉奖后寿终正寝。

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中,包括杨家将在内,也和演义中有很大的差距,而杨家将的佘太君,其实并不存在这个人,这一切只不过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而已。

在很多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佘太君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妇孺皆知,关于她的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野心勃勃的辽兵不断南下侵扰中原,宋太宗赵光义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于是派兵迎战,统帅为潘美,副帅为杨业,兵分东、中、西三路,出雁门关,进行北伐。

但由于潘美的指挥不当,以至于三路大军中的两路,均遭辽军重创,以至于杨业所在的西路大军,不得不正面和辽军硬刚。

杨业深知辽军骑兵的厉害,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因此就向潘美建议,先避其锋芒,然后再寻找战机,以图再战。

但潘美听信了监军王侁的谗言,认定杨业此举乃是有“通辽”之嫌,因此不予批准,这就让向来忠心耿耿的很是难堪。

本身他就是一名降将,为了赢得皇家的信任,不惜的出生入死,但今日看来,依然还是被无端猜测,杨业因此几乎是怒发冲冠。

冲动之余,杨业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忠心,杨业决定亲自带兵迎战,但由于寡不敌众,最终被辽军击败,杨业力战不敌,被辽军俘虏。

为表气节,杨业在被俘后,拒绝了辽国的招降,绝食三天后壮烈而死。

而在事后,潘美、王侁二人为畏惧兵败,会遭到宋太宗的惩罚,因此就把战争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杨业的身上,准备来一个死无对证。

但杨业的妻子佘氏,也就是佘太君不服,认为自己的夫君有冤,因此就向宋太宗上疏申诉杨业因何而死,最终经过调查落实后,宋太宗查明缘由,因此大怒,将潘美、王侁削职为民。

“杨业战死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上疏力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籍,除名为民。”---清光绪《苛岚州志》

在丈夫杨业为国捐躯后,佘太君作为杨家的最高家长,没有被夫丧子亡的悲痛打倒,反而继承发扬了丈夫忠君爱国的作风和思想。

国家有难时,佘太君带领杨家老少挺身而出,奔赴沙场,在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佘太君不仅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并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个家长的榜样,在杨家遭受大难后,她能很快地站起来,主持家庭工作,并且与儿孙、儿媳等家庭成员融洽相处,不仅体现了她坚强的意志,更彰显了她作为一家之长的责任和担当。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小说,或者是评书戏曲,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佘太君就是一个灵魂人物,也正是在她的领导之下,杨家不仅忠君,并且爱国,就连当时的皇帝,对于天波杨府都礼遇有加,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加大的荣耀。

但众所周知,佘太君这个人物形象,是后人杜撰而来,真正的北宋年间,是没有佘太君这个人的,但这种杜撰,并非凭空而来,根据多位宋史专家的考证,佘太君是是根据历史上几个同时代的女性形象和事迹,糅合而出,也就是说,佘太君不仅仅有一个历史原型。

历史原型一:丰州刺史王承美夫人折氏

根据《宋会要.方城二十一.丰州》一书中,有关丰州一卷的记载,当时的丰州刺史名为王承美,而其原配夫人,正是折氏。

折氏是王承美的发妻,自幼便颇有谋略,在嫁给王承美后,曾辅助丈夫多次抗辽,并在一次宋辽的战役中,出奇谋,帮助丈夫王承美大败辽军,生擒契丹天德军节度使,并借此斩敌数万,收复大片宋朝失地。

王承美共驻任丰城长达35年之久,在此期间,从未有失,丰城在他们两夫妻的坚守下,成为抵抗辽军的最大屏障之一。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下诏,因王承美守边有功,令其携带妻子折氏进京面圣,宋真宗不仅亲自接见了这位传奇夫人,并且还单独对其赏赐,让折氏可以享受同丈夫一样的边疆官员待遇。

在此之后,折氏还曾两次进京面圣,一次是在王承美病逝之后,时年已经六十岁高龄的折氏进京,请宋真宗定夺家族继承权一事;另一次是在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折氏因边防问题,再次进京,当时折氏已经七十五岁高龄。

而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其抗辽、告御状以及进宫面圣等情节,与王承美的夫人折氏经历颇有相似之处,并且与归宋的杨业,在时间点上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因此,演绎中的佘太君,有极大可能是由王承美之妻折氏演变而来。

历史原型二:后汉府州刺史折德扆之女折赛花,后嫁杨继业

在清代《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中记载,府州刺史的小女儿,名为折赛花,而折赛花,也是佘太君的历史原型之一。

折赛花的祖父名为折从远,曾任五代时期,任后唐麟州刺史,是李克用的部下,到了折赛花父亲折德扆这一辈,后唐已经被取代,折德扆担任后汉时期的府州刺史,直到清朝,在府谷县孤山堡南,还立有折德扆的行碑。

折赛花是折德扆的小女,自幼不爱红装爱武装,并且受到其父的影响,在青年时期,就成为一个善于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尤其喜爱研习兵法,并把保卫边疆视为己任,协助父亲练兵把关。

在和后汉麟州刺史杨家结亲后,折赛花嫁给杨家的少爷杨业,杨业在北汉建立后,担任北汉的建雄军节度使,两人婚后,折赛花在家组织仆人习武,丈夫杨业则在边关打仗,可谓是夫唱妇随。

宋太宗赵匡胤在灭掉北汉后,杨业归宋,拜郑州刺史,并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积极抗辽,威震雁门关,为北宋初期的边境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杨业战死,不幸殉国,在此之后,折赛花受朝廷供养,封郑国君太君夫人。

在民间传说中,折赛花在丈夫杨业以及几个子女战死沙场后,为了使后辈儿孙出征时不再夭折,因此就把自己认为不太吉利的“折”姓改为同音的“佘”,寓意则是子孙福禄有余,灾难均由她一人承受,自此,在历史上的折太君,就变成佘太君了。

佘太君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佘太君究竟是如何死的,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寿终正寝而死

根据历史上的相关记载,折赛花,也就是折太君,生于后唐清泰年间(公元934年),在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与杨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寿终正寝而死,享年七十七岁。

说法二:奸臣所害,饮毒酒而死

这个说法以民间传说为主,说佘太君在18岁时,已经是让辽国闻风丧胆的女将军,连番击败辽军后,辽国的萧太后恼羞成怒,要暗中杀害这个不世出的女将军。

因此,在一番运作之下,萧太后买通奸臣王钦若,在皇帝给佘太君举行的庆功宴上,偷偷在其酒杯里下毒,佘太君没有防备,饮酒毒发身亡。

当然,配合这种说法的,就是包拯夜断阴山,为佘太君续命,将生死薄上的999日,改为999月,因此,佘太君又获得了999个月的寿命。

说法三:百岁出征,忠君而死。

这种说法是说,佘太君活到了一百多岁,而当时的杨家,儿孙凋零,已经没有什么人能上阵杀敌了,但辽国依然威胁着宋朝的边境,因此,佘太君在百岁之际,向宋仁宗请求亲自挂帅出征。

宋仁宗在佘太君的一再坚持下,最终答应了她这个请求,佘太君出征后,果然再次大破辽军,但因年岁已高,在大军归来后不久,便溘然长逝。

不管是王承美的夫人折氏,还是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她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均为民族大义以及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演绎中“佘太君”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两者的结合,从“佘太君”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女性,自强不息,巾帼不让须眉的坚强品质,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但正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有这样的女性存在,才能创作出如“佘太君”这样的艺术形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