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庆嫂的茶馆叫什么,阿庆嫂故事起源哪里
阿庆嫂的茶馆叫什么,阿庆嫂故事起源哪里?
阿庆嫂是样板戏《沙家浜》中的女主角,而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来的,《芦荡火种》故事的架构是根据军旅作家崔左夫的《血染的姓名——三十六个伤病员的斗争纪实》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阿庆嫂这个人物是经过许多作者提炼升华,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的结果。
其实阿庆嫂就是“千千万万个抗日妇女的化身”。
《沙家浜》讲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新四军转移时,郭建光等18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他们同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为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和当地群众一起,与胡传奎和刁德一的“忠义救国军”进行了顽强机智的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
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才确定故事发生在在常熟芦荡乡(原横泾乡)沙家浜镇。
阿庆嫂是哪个茶馆的老板娘?
阿庆嫂是京剧《沙家浜》里的茶馆老板娘。
你对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的艺术上做何评价?
电影《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是六十年代未和七十年代初的两部现代京剧片。当时也被称为样板戏,树立榜样,照样照做的意思。两部电影一经演出,确实引起巨大轰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不愧是样板戏。
先说说京剧《沙家浜》,这部京剧最初名叫《芦荡火种》是沪剧改编而来,由汪曾祺执笔,改成京剧,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洪雪飞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京剧汇演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该剧,并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同志亲自定剧名为《沙家浜》。故事讲的是,新四軍某部指指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伤员在沙家浜养伤,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沙奶奶等进步群众,经过斗争,伤愈归队,并最终消灭了胡传魁、刁德一等日伪軍,为江南的大好河山英勇斗争的故事。
《沙家浜》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简炼易懂。既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典雅韵味,又有北方的豁达和豪爽,一部典型性非常强的现代京剧。笫二场“转移“中的“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唱段前的过渡音乐,一段优美的笛子独奏,把观众的心境一下子带到江南水乡的情景中。绚丽的早霞,映在湖面上,看着美丽的江南景色,却被日寇蹂躏,帮助乡亲们收稻谷的郭建光思绪连篇,深情而又愤恨唱出了这段著名的唱段。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多么美丽的江南,多么美丽的沙家浜。
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绣江南渔米香。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
又是多么深情,又多么愤怒。祖国的大好河山那能让日寇的铁蹄任意践踏。一大段的抒情把观众带入无尽的思绪,又道出剧情的环境,又推动了剧情的进一步发展。
京剧《沙家浜》最引人入胜的还是"智斗"一场戏。鬼子扫荡走后,乡亲们陆续回家,胡传魁的所谓抗日救国军也随着进驻沙家浜。刁德一的叔伯兄弟刁小三抢一少女的东西,少女求助阿庆嫂。刘副官这时赶到,认识阿庆嫂,将东西要回,并得知,阿庆嫂曾救过的胡传魁,已经当上司令了。胡传魁、刁德一这时上场,有一段对白:
胡传魁:(白)嘿,阿庆嫂。
阿庆嫂:(白)听说你当了司令了,恭喜你呀。
胡传魁:(白)你好啊?
阿庆嫂:(白)好啊好啊。那陈风把你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白)买卖兴隆,混的还不错吧?
看似简单的一段对话,只是普通的寒喧,其中却大有深意。胡传魁这时还打着抗日的旗号,却想和日寇勾结,因此不接阿庆嫂的"那阵风把你给吹回来了?"的问话,而是含糊地问道:"买卖兴隆,混的还不吧?“阿庆嫂也不好再细问,胡传魁轻轻的遮了过去。
再看看胡传魁对刁德一的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阿庆嫂忙道:"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阿庆嫂尽管是党的地下交通员,公开趵身份却是老板娘,就必须知道做生意的规矩。该客气的地方必须客气。阿庆嫂被介绍之后说的非常得体,不卑不亢。第一句,点明自己是个外乡人,刁德一常年不在家,不会认识自己;笫二句,生意场的规矩,对当地有名望的人是要拜码头的。阿庆嫂抬高了刁德一,又给了胡传魁的面子,不但不卑不亢,而且滴水不漏。
什么叫智斗,整场戏处处杀机,阿庆嫂应对从容,处事聪明机智,这场戏写的极为精彩,显示了编剧的极高的写作功力和智慧。使艺术效果极大表现出来,烘托了气氛,使剧情步步推向高潮,吸引观众,情不自禁地看下去,并使观众从心里折服。
让我们再看看《智取威虎山》。这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描写的是杨子荣,少剑波等解放军战土组成的剿匪小分队,在剿匪过程中的英勇事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群众的支持下最终剿灭匪徒,让当地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智取威虎山》语言朴实,直白精炼,唱腔设计优美,旋律激昂,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特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举几个唱段为例: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
改装打份的杨子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缕缕阳光的雪原森林中急速穿行,想起群众的苦难,想起首长的希望,战友的嘱托,恨不能一下消灭座山雕这股顽匪,为死去的群众报仇雪恨,"迎来春色换人间”。
这唱腔台词写的非常大气,气吞山河,把革命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再加上优美而强烈的伴奏,和一系列的跨步、杨鞭、飞跃、翻起大衣的动作,把个杨子荣打虎上山的英雄气概非常完美的展现出来。
又通过"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和"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把小分队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革命智慧充分展示出来,把小分队胜利的基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两相对比,哪个艺术特色更高一筹呢?应该说各有特色,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曾有人贬低《智取威虎山》,说该剧的动作象木偶。不错,是有一些特有的动作,在亮相的时候展现出来,这些人的贬低并不影响该剧的艺术创新的效果,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创新的结果。不论《沙家浜》还是《智取威虎山》除了剧词和唱腔作了巨大的改革外,把对白用普通话说出来更是样板戏的一大特色。不但说的清,而且听的懂,这恐怕才是关键。否则,你在台上哼哼呀呀说了半天,下面一句没听懂,怎么普及京剧?
我个人觉得,《沙家浜》生活气息更浓一些,语言更直叙平白,而且更精炼,更准确,处处透着机巧和智慧。当然,同样作为经典,我也非常喜欢《智取威虎山》。
智斗沙家浜原唱全部唱段唱词?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哄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总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还是真有点儿后怕呀。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阿庆嫂,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望,江湖义气是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苏州有哪儿适合年轻人玩的地方?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之所以能回答你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从苏州周边玩了一圈才回来。和你聊聊印象深刻的地方。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说的。可见苏杭在旅游者心中的分量。杭州就是一个大西湖周边的风景,不说了。而苏州的周边星罗棋布了很多古镇水乡风景。
苏州本地的园林。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塔等。名气较大的有拙政园。精致小巧的有留园,之所以叫留园听导游讲。就是把天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留在人间。这些园林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值得一看。
喜欢购物的可以到观前街。而平江路和山塘街则是历史街区。这两个地方必不可少。值得一去。平江路历史街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房沿河而建。大约有1公里。河岸两侧还都住着人家。大部分为商店。还有不少石桥跨河而建。连接着河两岸。静静的走在平江路的石板路上。不时的有苏州评弹委婉的声音传于耳中。也是一种享受。
七里山塘街也是游客必打卡之地。窄窄的街道上。布满了商家。著名的饮食有蟹黄包。20元一只。一座连接两岸的石拱桥。给摄影者提供了最佳的位置。一到傍晚。沿河两岸灯火通明。一艘艘游船往返于河道中。总之这个历史街道还是有很多看点的。
稍微向外辐射一点。你可以到太湖的三山岛。湖光山色也是不错的风景。在下来。周庄同里。荡口古镇。这些水乡都有很多看点。
苏州在向北看。你还可以到著名的沙家浜景区。路程不是太远。景区很大。够你玩一天得了。可以坐船在芦苇荡中穿行。陆地上的芦苇荡中还有过去的野战医院。沙家浜的横泾老街。阿庆嫂,卖茶水的春来茶馆。忠义救国军的司令部。都在老街上。
希望以上对你的出行有帮助。祝你旅途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