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斟茶时最后一滴给谁
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斟茶时最后一滴给谁?
你看三个杯子的茶哪杯颜色淡一点就给哪杯最后一滴最浓冲茶讲究三杯颜色一样如果从礼貌上说,没有最后一滴给谁这种说法(也或许我孤陋寡闻)
功夫茶冲泡时间?
根据投茶量多少时间长短不一,大概1—3分钟为宜。
功夫茶冲泡时间是有讲究的,水温高,用茶多,冲泡的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的时间就长。快速的冲泡是无法完全释出茶叶的芳香,
一般专业的茶罐上,都会标示出茶叶的浓度大小(Strength,即强度),这关乎到茶叶冲泡闷的时间。例如:浓度分为1-4级,1为最弱,4为最强),冲泡时间则是从1分钟到3分半钟,依次递减。
潮汕茶文化您知道多少?
潮汕茶文化您知道多少?
大家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首先谢谢邀请!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功夫茶文化则起源于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是潮汕文化中的精髓。品茶一是讲究茶的精美,二是不求解渴,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范仲淹在斗茶歌中有这样的句子;“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独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古人对品茶是一往情深的。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以上是我的回答,不知道能不能帮助到您,不周之处请见谅,谢谢,喜欢就关注一下我,我们一起探讨和努力,再见!
潮汕喝茶四句顺口溜?
1、治器——冲茶前的准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冲烫茶具;
2、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
3、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冲茶最好;
4、冲点——讲究“高冲”、开水从茶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冲坏;
5、刮沫——冲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刮去,然后把茶壶盖好;
6、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冲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
7、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
8、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是什么?
在大家的认知中,以为“功夫茶”是指茶艺,“工夫茶”是指茶名,其实只是对了一部分。工夫茶也是红茶中的工夫红茶的简称,也就是说,工夫茶也可以指茶名。因为工夫茶有2种说法,一种是指茶艺,即是潮州工夫茶,另一种指茶名,即是工夫红茶。
用普通话来讲,那么工夫与功夫同音,而用潮汕话来讲,那么就很不同。用潮汕话来讲,工夫茶中的“工”字念做“刚”,我们经常会说,凡善其事曰工。将泡茶这一件事做到完美,即是工,是茶艺,也是茶道了。
所以潮汕地区的人所讲的其实是“工夫茶”,结果被外地人听成了“功夫茶”,毕竟泡茶也需要一定的功夫,用“功夫茶”来解释潮州工夫茶好像也能说得过去。但我们要知道,工夫与功夫还是有较大区别的。工夫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而功夫通常理解成武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