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雀塘,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2023-07-27 95阅读 0评论

扯雀塘,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以前的老人常说:森林中最可怕的不是毒虫猛兽,而是瘴气,因为人遇到瘴气就意味着走不出森林了。那么,瘴气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何如此可怕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扯雀塘,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瘴气

瘴气自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而且许多人认为瘴气是南方的“专属”,但其实不然,即便是在青藏高原也有瘴气,比如在《魏书·高宗纪》就有这样的记载:

“八月,西征诸军至西平,什寅走保南山。九月,诸军济河追之,遇瘴气, 多有疫疾,乃引军还。获畜二十余万”

这是北魏时期,文成帝兵分两路去讨伐吐谷浑时走到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遇到瘴气的记载,当时许多士兵都生病了,在之后的《南齐书·河南传》中,对吐谷浑的瘴气有了症状的描述:

“地常风寒,人行平沙中,沙砾飞起,行迹皆灭。肥地则有雀鼠同穴,生黄紫花;瘦地辄有鄣气,使人断气,牛马得之,疲汗不能行。”

此时,瘴气可以让人呼吸困难,牛马得了非常的疲倦很难走路,从这些记载看,青藏高原地区的瘴气应该就是如今的高原反应,只是因为古人对高原反应缺乏认知,所以认为是瘴气所致。

当然,除了青藏高原的瘴气外,古代对瘴气记载最多的确实是集中在南方,因此才有了“南方多瘴气”的说法。不过,瘴气在古代并不是单指某一种现象或者疾病,而是泛指所有的疾病(未知),这一点从南宋时期的《岭外代答》中的记载就可以看出来了:

南方凡病皆谓之瘴

可见,瘴在南宋就成为了许多疾病的代名词,包括但不仅限于疟疾、脚气、中毒、出血热、黄疸等等。不过,这并不是瘴气,一般情况下,瘴气泛指那些人在深山中遇到的可以让人出现中毒或者生病症状的现象,所以,我们还是干点科普该干的事,不了历史,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聊狭义上的“瘴气”是如何产生的?

狭义的瘴气是如何产生的?

瘴气主要在南方的一些人迹罕至的山区之中,而狭义的瘴气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环境相关。南方许多山林属于亚热带气候,这里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热,除此之外,南方的降雨比较多,在热的基础上又多了湿,湿热的环境是一些细菌繁殖的天然温床,尤其是在山林之中, 一旦空气湿度和温度持续的较高,一些细菌就会疯狂地繁殖,从而导致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大大增加。

除了细菌外,湿热的环境还是病毒和霉菌的温床,实验表明当湿度超过70%时,病毒的存活率以及活性会增强,同时霉菌的繁殖速度也会明显的增强,因此,人一旦进入到这种环境中,是极容易被细菌、霉菌,甚至是病毒入侵,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异样的,这就是狭义上的瘴气产生的原因之一。

第二:动植物相关。从古代的一些记载看,南方的瘴气多见于深山之中,而且是低洼处比较的多,这种瘴气的形成就与动植物有很大的关系了。我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的本质就是说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的事物不容易受到侵蚀,从科学的角度说,流水不腐的原因是流动的水会使得水底不断进入充足的氧气,从而使得水底中的微生物高度活跃,从而将水底的一些死掉的有机物分解掉。

而山林中低洼处的瘴气其实就是与“流水不腐”恰恰相反,在这些地方,一些动植物死去之后,往往会浸泡在低洼处的一些水坑之中,而水坑中的水本身是不流动的,这样动植物在分解时就相当的慢,要经历了一个逐渐腐败的过程。

尤其是动物,动物的尸体在腐败时,会产生尸胺(恶臭味的主要来源,呈白色的糊状)、腐胺等极难降解且具备毒性的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中(植物缓慢腐烂同样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就变成了瘴水,一旦在湿度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进入空气中,就成为了瘴气。

因此,狭义上的瘴气一方面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较高适合一些致病菌繁殖有关,一方面与一些东植物腐烂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有关,而这两种瘴气一旦被人过量的吸入,都是可能导致产生一些疾病的。

如今为何很少听到人遇到瘴气了?

瘴气从近代就很少听到了,这其实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许多疾病都已经有了名字了。以前的人会将许多不知名的疾病列为瘴,但是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都已经有了起因和学名,所以,人们也就知道了大多数的疾病与瘴气无关。

第二,环境的变化。狭义的瘴气产生需要具备上面说到的几个条件,但是如今环境变化太大了,瘴气反而难以形成了。首先是山林的砍伐,这使得一些原本被密集的植被覆盖的地方暴露在了流动的空气中,这样湿热、空气难以流动的环境就少了。

其次,如今的野生动植物在人类的破坏下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一点从我国大多数野生动物都成为保护动物就可以看出来了,较少的动物量使得动物尸体也相对的比较少,也缺少了瘴气形成的主要“原材料”,所以,在以上两个原因下,即便是南方地区,在如今也很少听到瘴气的说法了。

写在最后

瘴气并非雾气,像上图就是典型的雾气,因为即便是狭义的瘴气其有害成分也是无色透明的,所以瘴气中招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吸入量增加),而瘴气通常是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低洼处,它其实就是空气中有过量的细菌、病毒、霉菌以及动植物腐烂后产生的一些物质形成的,如今在环境变化下,瘴气已经比较少见了。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士兵喝了毒泉的水?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探测的毒泉,局探测,这四口泉都有可能是。

哑泉

据科学家们推测,所谓"哑泉"很可能就是一种含铜盐较高的泉水。云南是我国著名的产铜省,境内有许多大小铜矿。云南东北部的东川铜矿就是著名的大铜矿,早在东汉时代就开采了,当年诸葛亮南征时的地点离此地很近。很可能,哑泉中的铜盐就来自这些铜矿。

折叠灭泉

灭泉,就是现在的高温地热泉,这类地热泉在高黎贡山西迤的腾冲地区多达七十九处,真可谓是其形鼎沸,其气薰蒸,其势波涛汹涌,气象万千。离腾冲十五公里处有一个被称为众泉之冠的"硫磺塘",泉水沸腾翻滚跳跃,蔚为壮观。其实这类泉也并非毒泉,降温后可以沐浴,还可利用它来建设地热电站,造福于人类。

折叠黑泉

黑泉则有点像今天的"瘴气塘"。据凤庆县志记载:"此毒泉水色黄绿,有咸味,人饮之发疟疾,畜饮之则毛脱"。据说,此处疟疾来势极猛,重者可数小时内死亡。但是,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传染病,不会因误饮毒泉而发病。因此,可以肯定,此处黑泉是含有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泉水。

折叠柔泉

柔泉则类似于如今的毒气泉,这类泉水仅腾冲就有两处。一处叫"醉鸟井",另一处叫"扯雀塘"。据测试,这两处毒泉所逸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硫、烃和汞蒸气等。这些除了二氧化碳外都为毒气。毒气泉是火山活动的产物,在晚期火山中,熔岩已无力再喷发了,因此,熔岩中的气体随岩浆冷凝后沿断裂缝隙上升,聚集后由地表排出就形成了毒气泉。

扯雀塘来历?

云南腾冲县中,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池塘,还有一个奇妙的名字叫“扯雀塘”。因此地质学家推断,云雀池可能有毒,但有毒的不是水,而是池中排出的气体。经权威专家进一步检查,发现雀塘中确实是喷出混合物,其中二氧化碳高达96%!如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自然会杀死微生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