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茶的水温,怎样泡功夫茶不会烫手

2023-07-26 117阅读 0评论

冲茶的水温,怎样泡功夫茶不会烫手?

主泡人熏香、净手,先引茶入,然后是茶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

烫杯温壶: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冲茶的水温,怎样泡功夫茶不会烫手

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泡的时候小心一点,多多练习,习惯了就不烫手了!

不锈钢水壶有不带鸣笛的吗?

有。

部分新式不锈钢电水壶还具备保温功能,其保温原理为:具有保温功能的水壶,大多有二个发热管,有一个保温发热管是通过保温开关单独控制的,它可以让用户控制选择是否持续保温,以达到一定时间后,仍然使水温保持在可以冲茶、泡面等的合适温度。保温一般在100W以下,一小时通常消耗不会超过0.1度电的。

冲茶时要拿高点还是拿低点?

从茶汤口感的角度考虑,高冲意在激发茶香,而低斟则是为了避免香气散失太多。从对客人的关怀考虑,低斟使人感受到更加恭敬,还可以防止茶汤溅出,倒茶的手势更加优雅,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愉悦。倒茶时公道杯的杯口尽量靠近杯子,以不会溅出茶汤的高度为宜。

泡茶过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暗语?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提到暗语,不得不令人想起智取威虎山的情节。

杨子荣前去见座山雕,一路上,用黑话跟土匪一问一答,滴水不漏。

最后凭其智勇,将这见多识广的匪首骗下山寨,兵不血刃,未发一枪一弹,凭智剿了威虎山。

到如今,林海雪原里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黑话暗号,广为人知。

将这段联络暗号翻译过来,其实也很有趣。

天王盖地虎——林子中的老大来了!

宝塔镇河妖——老大也要听山神的。

总的意思,其实就简单一句话: 有敢喝一杯的么?十足挑衅。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暗话。

在茶桌上,同样有着不少暗语和规矩。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在以茶待客的过程中,泡茶、斟茶、品茶、添茶都有着不少礼节讲究。

下边,就来分享关于喝茶过程中,到底存在哪些暗语?

《2》

泡茶喝茶的七点暗语

暗语一:壶嘴对人是不敬。

以茶待客,为了将客人照顾周到,舒心喝茶,礼节不能少。

在茶桌上,各类茶具的摆放位置,有着不少讲究。

在和客人一起喝茶时,要多留意不能将壶嘴对着客人。

这里的壶嘴,指的是部分茶器的尖形壶嘴。

如,随手泡(电动烧水壶)、紫砂壶、白瓷壶、公道杯等出水口呈现尖形的茶器,不宜将壶嘴对着客人。

在提壶注水或是倒茶结束后,要及时将壶嘴摆正,多留意朝向摆放。

在放置这些茶具时,可以将壶嘴朝向自己,或是朝向另一侧,要避免壶嘴正对着客人。

对于不少喝茶讲究的客人来说,壶嘴对人像是骂人,是不恭敬的行为。

若是在喝茶的过程中,主人将壶嘴对着客人,背后的暗语意义,是暗示送客的意思!

暗语二: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在给客人斟茶时,茶杯只需斟七八分满,不宜满杯。

喝茶与喝酒不同,酒是冷的,哪怕将整个酒杯倒满,客人在接过酒杯时,也不存在烫手的风险,可以从容的举杯饮下。

但一杯用滚水刚刚冲出来的热茶不同。

哪怕倒入了公道杯,用公道杯斟茶分汤,落入杯中的茶汤,温度依旧处于较高的状态。

这时,若是往客人的杯中,斟茶斟得太满,不仅茶水会有满杯溢出,弄湿桌布的尴尬可能,还会造成客人无从下手的局面。

满满一杯热茶,在端起茶杯的过程时烫手不已,容易失手将茶杯打碎。

并且在拿起茶杯的过程中,杯中满满的茶汤晃动,容易溢出洒出,弄湿衣襟。

可见,倒茶倒得太满,会给客人增加不少难堪。

顾及到客人的喝茶感受,在倒茶的时候,不适宜一次性将茶斟满。

茶倒七分满,更便于客人舒心小口品茶!

暗语三:久不换茶是送客!

一泡茶,经过多轮的注水冲泡后,茶味慢慢泡淡、茶汤慢慢变浅。

随着一冲冲的注水泡茶,茶叶当中的养分物质,早已经释放大半。

这时,已经泡淡后的茶,内在的茶味物质如同强弩之末,难以得出好滋味。

故而,在和客人喝茶的过程中,茶味泡淡后,需要及时换茶。

若不然,一冲接着一冲泡茶过后,茶味早已经变淡,如同喝白开水。

这时,若不询问客人喝茶意见,没有换茶的动作,是在给客人下逐客令。

茶味泡淡,不换新茶,是默默送客的潜台词。

暗语四:尊者优先,长者优先,斟茶先后顺序有要求!

给客人斟茶,先后次序是有要求的。

在正式的喝茶场合上,一般遵照尊者优先、长者优先、女士优先等先后次序,进行斟茶。

基于这样的倒茶先后次序,在给客人按照入座时,可以将尊者、长者或是主客,安排在左手边位置。

如此,在倒茶时,按照从左往右顺序,先后有序斟茶。

在斟茶时,除了要留意次序的先后外,还要注意不能出现遗漏。

若不然,将一冲茶汤分饮结束后,才发现有一两客人杯中,没有分到茶汤,实在尴尬!

斟茶的时候,要留意将茶汤分匀,不能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泡茶待客,先客后主,给客人们斟茶结束后,将最后的余下的茶汤,倒入自己杯中。

暗语五:分茶时,滴洒茶汤,实为不礼。

干泡法,近年来十分流行。

相比于台面湿漉漉的湿泡法,布上一席雅致的桌布,摆置上小巧随心的茶盘,确保茶桌干爽,喝茶过程更多了赏心悦目。

但,在使用干泡台泡茶时,要多留意,避免将茶汤洒落在桌布上,留下星星点点茶渍。

泡茶待客,在用公道杯给客人分茶时,要留意将底部放在茶巾上蘸一蘸,将底部擦干。

确保在分茶时,公道杯底部不留滴洒茶汤,更为清洁美观。

与此同时,要客人的杯子底部,要垫上防水的杯托。

在给客人奉茶时,要注意用手托着杯垫,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客人的茶杯杯口,留下手指印等污痕,并不卫生。

在茶桌上,确保相应茶具的清洁到位,整体干净清爽,才能让客人更安心愉悦的品茶。

暗语六:喝茶扣手礼。

扣手礼,是茶叶爱好者圈子内心照不宣的“暗号。”

据传扣手礼的来源,和乾隆皇帝的微服私访有关。

乾隆微服南巡,在茶楼里喝茶。

一旁的臣子,在一面乔装护驾。

坐在主座的乾隆皇帝,自然而然的给臣子斟茶。

诚惶诚恐的臣子,不好当面叩首谢恩,情急之下,用手指轻敲桌面,充当三跪九叩的大礼。

于是乎,这一习俗由此流传下来。

在喝茶的过程中,主人为客斟茶后,客人用手轻扣桌面,表示感谢。

扣手礼的动作,其实不难。

将右手握空拳后,大拇指对着无名指的第二指节,将屈着的食指和中指前伸,用指背轻轻敲击桌面三下,即可完成扣手礼。

暗语七:空杯不续,照顾不周!

按照功夫茶式的泡茶方法,盖碗冲出来的一泡茶汤,分饮到每位客人杯中,茶汤量不多。

作为主人,自然是要掌握好泡茶的节奏。

及时注水,冲一泡茶汤,继续为客人分汤。

在待客的过程中,要多留心,及时为客人续茶,方能显示照顾周全。

在为客人续茶时,若是客人的茶杯底部,留有过多茶沫。

需要用茶夹将杯子取走,为其洗杯烫杯或是更换茶杯后,再重新续汤。

若是客人杯中的上一冲茶汤还未饮完,并且茶汤早已放凉冷却。

需要询问客人的意见后,为其倒掉冷茶,重新续上热茶。

若是客人杯中,空杯久久不续,未能及时照顾客人的喝茶感受,实在是照顾不周。

《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茶圈的泡茶喝茶礼节,目的在于让喝茶过程中,主宾尽欢,更能舒心品尝好茶风味!

多多了解这些喝茶暗语,更能帮助您在正式茶会品茶场合中,不失礼数。

凡事需要看场合定。

喝茶礼节,同样需要视情况决定。

若是和家人或是较亲密的朋友喝茶,可以不必过多拘礼。

但在正式的喝茶场合下,若是没能看懂这些暗语,失了礼数,可就不好了哟!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喝茶为什么没有干杯?

茶与酒己然超越境界的轮回,并传千古佳话留于后世。

针无鼻孔难引线,马无配鞍难上身。茶品的是人性的温文儒雅,酒饮的是人性的豪情壮志。一刚一柔,刚柔相济。

品茶品的是人生百味,饮酒饮的世间百态。茶不思,饭不想时是差酒中那股抑或衷肠的刚劲。酒不喝,语不发时是追求茶中那种静而止境的柔韧。特引诗为证。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