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峡云雾,让你去过一次之后还想去第二次
山峡云雾,让你去过一次之后还想去第二次?
江西安远三百山这个新晋国家5A级景区太美了!去一百次都不嫌多!
古人到底是怎么放上去的呢?
悬棺葬是一般叫法,文献中对这种葬俗至少有二三十种叫法,而且多带有神秘色彩,如“仙人葬”、“仙蜕”、“仙岩”、“仙人城”、“仙人石”、“仙人山”、“仙人屋”、“仙人船”、“沉香船”、“挂岩子”、“箱子岩”、“亲家殿”等等。
近代学者试图以科学命名,但也很不统一,有“悬棺葬”、“崖葬”、“岩葬”、“崖洞葬”、“岩洞葬”、“崖墓”、“岩墓”等名目,这些叫法大多不离“崖”、“岩”二字,突出了悬崖岩洞的特点。
悬棺葬的由来关于悬棺葬的由来,有的说法不一;
1、有的说把父母的尸体放在最高的地方为至孝;
2、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是为了防止鸟兽的侵犯。为了保护祖先的遗骸,避免人、兽的侵犯才将祖先遗骸置 于高崖大洞之中。
3、以船为棺的习俗,在他们看来同他们密切相关的这只船,会把他们的灵魂载回故乡,或驶向另一个美满世界去”。
4、悬棺主人或许是氏族中的贵族或部落首领,他们为了显示在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遂死后嘱咐后人将他们的殓尸棺木放置在人际罕至的高崖之上。
5、将祖先棺木高挂于崖上是为了是为了使自己的子嗣兴旺、子孙高显。
6、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认为以先坠落者为吉祥。
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主要有“至孝”说和“子孙高显”说以及安全说。
悬棺葬的盛行悬棺葬作为一种独特的葬俗,不仅流行的时间长,而且流行的地区也很广。从夏商到明清,广泛流行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是由东向西逐渐传播的。
据专家考证,福建武夷山悬棺距今已3000多年,为夏商时期遗留下来的;江西贵溪悬棺距今2600年,约是春秋战国之物;四川长江三峡的悬棺,时间为战国到东汉时期;贵州松桃悬棺为两晋时期的;广西安隆、湖南永顺的悬棺时间约为唐宋时期;黔南悬棺大约是明清时期的。
悬棺的放置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资料,这种葬俗,棺柩的放置方式,大约有4种情形:
第一种是崖洞式,数量最多,出现的时间也最早。
它的特点是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崖洞或岩石裂缝,略加修整,把棺柩放在里面。如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悬棺,大多属于这种方式。有的还在洞口安设木门,洞内用木板隔成椁室,架设棺木架。晚期的崖洞葬,多寻求幽险之处,不一定要求高岩临河。
第二种是将棺柩放在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台凹崖之处,不作任何掩饰。
这种方式,以长江三峡悬棺最有特色,棺柩放在悬崖峭壁的水平缝隙中。四川巫溪荆竹坝、湖北秭归棺木岩等地,至今还存有许多这种古代棺柩,在山影云雾中时隐时现,被称为一大景观。
第三种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直洞或横龛。
直洞与崖壁垂直,有的口小腹大。横龛较小,仅仅能放进一棺,而且棺的一个侧面往往暴露在外面。这种直洞与横龛,往往同时同地并存,互相参用。黔东、湘西和川南等地都有许多这种人工开凿的洞龛,有的洞龛外,还有人物、动物、花卉之类的雕刻。
第四种是名副其实的悬棺葬。
在悬崖峭壁上打孔,楔进木桩,将棺柩架在木桩上,全部暴露,从崖下可以看见棺底。
以上无论哪种形式,共同之处是都葬在悬崖峭壁,可望而不可即。近年,考古学家在武夷山调查悬棺时,见放棺之处都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只能借助望远镜观察。
哪些人能享受崖葬待遇呢?在谈到崖葬墓主人身份的时候,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面对这工程艰险、耗资巨大的崖葬悬 棺,人们普遍认为,一般平民百姓是受用不起 的,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才能享用。也有人认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或是君王才能悬棺而葬。但其实,更多的则是平民百姓。
为什么说平民也可以悬棺葬呢?
1、共同信仰
所谓习俗是人们在某一地域的群体里,长期感受生活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共同信仰,从而产 生了习惯的风俗。为了践行自己钟爱的习俗,不管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都在执着地追求。
尽管 知道崖葬耗资巨大,还是为追求信仰的习俗,愿用尽所有的家财而为之。这种行为应不是特 例,而是当时社会人们生活与信仰的真实写照。
2、亲缘关系作用巨大
居住地多是崎岖险峻的地形,阻挡了外部民族对其兼并与融合,产生了封闭极强的独立地域。这里没有城邑、乡里等行政区划, 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划分不清。就是帝王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在这里都长期不能执行。
即使有贫富之分,也 都交织在亲缘之中。所以在他们聚居的山寨之 中,亲缘关系成了他们的精神主宰。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如遇红、白大事,亲朋间更是全力以赴了,完全可以替代权力和金钱,把死者的棺木放在指定的崖壁上。
3、崖墓数量代表墓主人身份
另据1500 多年前,梁陈间顾野王在《太平御览》中描 述的悬棺状况:“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 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不确定指的是龙虎山,但必定是一处崖葬墓群,他们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墓主人成员身份层次也应当是一致的。作为龙虎山古越族的聚居地,在春秋至战国的 500 多年间能出现如此数量众多的崖墓群,不是因为平民百姓身份的为主体是很难达到的。
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呢?关于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汇总出了这些说法。
1、民间传说
比如认为是神鹰变成黑衣力士用手托举升上陡壁的,是神巫使奇术“将棺木深夜飞升”的,是仙人化鹤而去留下的遗物等等。
2、地质变迁
以龙虎山墓葬群为例,认为古代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在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只需用船就可以把棺木运到洞口。但是,地质学家指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多年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根本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地理落差,除非突然出现了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或者大地震,而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 1 亿年前就 已经形成,在最近3000 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
3、水位上涨
认为每当洪水季节, 卢溪河的水位会上升很多,这样人们比较容易把棺 木放上悬崖去。但是,如果水位真能涨到五六十米 高,那周围地区肯定会发生水灾,这样人们还会有心思、有机会去放悬棺吗?
4、堆土的方法
先在悬崖下筑土堆,从土堆上把棺柩送到里面,然后再把土堆清除掉,这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5、绳索法
用绳索从山顶上将棺柩坠下,放置到预定的位置。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临河峭壁之处,似乎也不难办到,而且可能更省力。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用绳子将数百千克重的棺 木吊上了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之上,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就算棺木可以吊到洞口,怎样才能将它放进洞里去呢?
为了解答这个这个题,曾有专家们在江西龙虎山崖墓洞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试验的结果成功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
比如,古人能纺出这么粗的吊棺绳吗?又比如,四 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能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又怎么把它放到桩上去呢?此外,在那些放置悬棺的山崖、山顶上和山洞里,专家并未发现任何安装滑轮或拖拉棺木的痕迹
随着对考古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着考古专家能为我们彻底揭开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旅行途中你见过最美的有山有水的地方是哪里?
我去过最美的旅游胜地是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避暑胜地。内有一系列冰峰、冰河、冰原、冰川湖和高山草原、温泉等景观,其奇峰秀水,居北美大陆之冠。公园中部的路易斯湖,风景尤佳,湖水随光线深浅班夫国家公园风景 ,由蓝变绿,漫湖碧透,故又称翡翠湖。沿落基山脉,有多处这类冰川湖泊,它们犹如一串串珍珠,把静静的群山点缀得生气勃勃。园内植被主要有山地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和花旗松、白云杉、云杉等。顺便放上几张照片供大家欣赏。
贵州铜仁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是贵州省人民政府给铜仁市的定位。也正着力打造“梵净山水·健康水都”、“梵净山水·泡茶好水”品牌,正在充分利用连接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突出的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旅游资源,全力创建聚水陆空铁于一体、集万千美景于一线、汇多元精华于一身的全域旅游计划。除了梵净山,贵州铜仁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奥乐在其中在这里和大家一同走进铜仁七处4A景区,先睹为快。
一、朱砂古镇。朱砂古镇位于铜仁市万山区。因朱砂产量雄踞亚洲之首,世界第三,被誉为“丹砂王国”,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矿作为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尤其作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数千年汞矿开采、冶炼遗留下来的诸如仙人洞、大小洞、黑洞子、云南梯等矿业遗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层层叠叠长达970公里的地下坑道,堪称地下长城,规模宏大、世界罕见!终因资源枯竭,2002年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5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万山建立国家矿山地质公园。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8月28日入选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作为贵州唯一一个转型升级的城市,充分利用昔日的汞矿遗址,投资5亿元,通过人文塑造、还原生活场景等表现方式,直观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革命工人在不同年代的精神面貌、生活现状和光辉岁月。二、中国苗王城中国苗王城位于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国家4A级景区。是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它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依据山形水势,前后筑有六个古兵寨。古寨内有11 条巷道,巷道内有 11 道寨门,巷道以石墙作为屏障并跟各家的院墙连成一体, 而且有专门迷惑敌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诱敌人进入死胡同而歼灭。形成了有效的军事防御系统。古寨外墙高 3 米 ,宽 80 厘米 ,士兵可在城墙上来回巡逻。寨内的吊脚楼为典型苗家特色,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通过几十代苗王的经营,苗王城在明朝时期就有一定规模。铜仁市区距离苗王城景区38.1公里,用时54分钟。三、九龙洞国家名盛风景区九龙洞位于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距离市区17公里的观音山山腰,是一个大型的天然喀斯特溶洞。它背靠“六龙山”万亩竹海,面临锦江河。洞内怪石林立、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广大恢宏、景观奇特。洞内探明的7个大厅已向游人开放4个大厅和一个天厅,共12个景区,洞宽70多米,最宽处达210米左右,高30--110米不等。现已探明部分,洞长2284米,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有石柱、石笋数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还有一根高达44.71米,直径约为16.4米的石柱被誉为天下第一柱。石笋、石柱、石花、石幔十分奇特。九龙洞温泉度假庄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九龙洞景区。集温泉养生、度假休闲、商务会议、民族文化、豪华观景温泉酒店、大型露天温泉体验、水上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温泉度假庄园。九龙洞温泉度假庄园温泉水采自地下自流温泉层,出水温度达46度,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山景、水景、植被与众多露天温泉泡池相映成趣,海岛风情和名族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具有异域风情的土耳其浴、恒温泳池、露天温泉泡汤区、水上娱乐区、养生温泉SPA区、亲亲鱼疗、各式养身“氟泉”、名贵中草药、花、茶泡汤区等50余个露天泡池等纯天然温泉体验外,还可以在景区梨花厅品尝各式特色小吃,享受返璞归真的天然温泉度假生活。四、石阡温泉石阡温泉 石阡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首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贵州石阡县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是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其设施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有着独特传统的洗浴文化,是全国唯有、世界少有既可洗浴,又能直接饮用的天然矿泉温泉。五、思南石林思南石林位于贵州省思南县长坝乡境内,距思南县城全程约78.4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空间上连片分布,类型众多,包含了石芽发育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的各种形态,有针状石林、剑状石林、塔状石林、柱状石林、城堡状石林。林区形状多变,景色秀丽,能从小中见大、大中见巧、巧中见奇、奇中见幽。这里石林与树林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思南石林还形成了许多惟妙惟肖的象形景观,如老虎石、雄鹰对峙、鬼脸石、四大金刚、三仙迎客等,极具观赏性。六、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长江三峡--乌江山峡--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森林公园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环线的重要通道。 乌江画廊位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山峡,山峡北接重庆市涪陵乌江峡谷。乌江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流经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洪渡镇最后一站进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万木乡、龚滩古镇、彭水县,至重庆涪陵区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其中贵州省沿河县(铜仁市)乌江流域至彭水县(重庆市)、酉阳县(重庆市)龚滩古镇段约132公里,拥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美誉。乌江画廊“奇山、怪石、碧水、险滩、古镇、廊桥、纤道、悬葬”构成了乌江百里画廊的景观要素。特别是荔枝峡、白芨峡、土坨子峡是乌江画廊的精品,清代诗人梅若翁赞叹: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七、大明边城大明边城景区位于铜仁市碧江区,距城区4公里。2012年获批国家4A级景区和贵州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该景区以明“史”为据,以明“军事”为主脉,以贵州多民族融合的历程为背景,以多元共生的“边城文化”为内涵,全面展示贵州独特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大型历史文化综合景区。分为边城广场演艺区、边城市井文化区、边城军事体验区、水师龙舟训练营、水战乐园区、大明水寨锦江渔村、大明酒庄等八大文化体验区块,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六要素,包含九龙洞府、军营体验、斜屋趣窥、怪屋、王府魅影、锦江渔村等数十个游玩体验景点。也是中国龙舟公开赛和中国传统龙舟大赛龙舟基地。武陵之都,仁义之城欢迎您的到来!
能带我们欣赏您原创的现代诗吗?
好吧,分享一下我所谓的现在诗歌:
黄昏的秋
夕阳斜照墙角一丛马兰菊
附近的人
拥向地铁刚试开的那条路
一个只说金钱地位不提草木的好友
从我的列表里消失
拐角的粉豆花又开了
风把桂花的香吹来
黄昏还是一样的黄昏
只是走散了一些该走的人
又认识一些美丽的植物
爱情
草莓田在老街的后面
我走在深深的青石板巷子
我闻到了
青藤绕墙的气息
背着药桶的汉子
从草莓田归来
敞开的厨房门对着一池秋水
小媳妇搅着比阳光黄的南瓜粥
撵汉子池水里冲冲脚和药桶
秋水无痕
水鳖草开着满池小白花
像小媳妇的眉眼
汉子在清水里洗刷着怪味的药桶与泥乎乎的鞋
小媳妇挥根切了半截的葱
声音掺着饭香飘过来
不洗干净别来吃饭
脉脉含情的秋水
在汉子掌中溅起欢快的水花
我要在诗里写下这些
关于爱
黄昏的田野
夕阳穿透一丛扁豆花
夏天被砍头的洋姜发出新头
依着扁豆披着霞光
骄傲地举高晚孕的小花蕾
以为这是春天
稻田还年轻
绿如我的长裙
东边的云朵被西边的夕阳染红
一群鸽子村庄田野来回飞
飞不出稻子草莓上一片天空
种田人栽好了最后一棵草莓
我的长裙从秋草丛飘过
草籽儿落下来
我模仿乡居的女子
臂弯挎着草莓秧
手握一把野花
站在秋风里寻思
暮色匆匆
我的草莓栽在哪里
一丛芦花那边
传来风衣打折的吆喝
有多玄乎呀
静谧与喧嚣
只隔一朵芦花的净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