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在哪,为什么在沙漠中迷路的人饿死也走不出去

2023-02-24 123阅读 0评论

利比亚在哪,为什么在沙漠中迷路的人饿死也走不出去?

在沙漠附近居住的朋友告诉我,许多人在水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去沙漠探险,如果没有导航设备,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迷路到饿死,而原因是沙漠没有参照物!

利比亚在哪,为什么在沙漠中迷路的人饿死也走不出去

沙漠是地球上的生命禁区,也是我们改善环境最大的敌人,作为污染环境最大的元凶之一,我们和沙漠已经斗争了很多年!

我们国内沙漠总面积就约70万k㎡,如果再加上50多万平方千米的戈壁在内,总面积就已经达到了128万k㎡。

总的计算下来,已经占领国内陆地的总面积13%左右,而沙漠的特性又会随着风沙逐渐变淡!

长久以往必然会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就以北京为例,但凡是有沙尘暴的时候,北京全城必然是一片昏暗!

这样让北京有了一个“土城”的称号,为了能解决沙漠的问题,也为了能净化环境让我们拥有蓝天白云。

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沙项目,从我们发现沙漠的危害,一直到现在逐渐有了一些成效,时间已经度过了60余年。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将年均土地荒漠1.04万平方公里,缩减至2424平方公里,同时也把土壤侵蚀总体减少12.9%、保水率提高3.6%,为黄河泥沙减负90%。

在这份光荣的数据背后,是我们治沙人的努力,与此同时沙漠中壮丽的风土环境,也吸引了许多冒险家前往。

他(她)带着浑身的装备,誓要做征服沙漠的第一人,然而这么多年以来,能独身一人走出沙漠的少之又少!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拥有网络的社会中,在生活中我们有GPS,北斗,数字地图和其他的导航应用,让我们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而依靠这些智能设备,也让我们对于自身方向感变得很差,而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也让我们很少在没有携带手机的状态下,独自走进危险地段!

但是沙漠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也不会让我们有地方给手机充电,更加没有信号基站,这导致在沙漠中我们失去了经常使用的网络!

出于对沙漠环境的不了解,让许多对探险并不太熟悉的人,也开始雄心勃勃地准备进往沙漠,很多人往往在沙漠中没经过几天就开始拨打卫星电话求助。

这样很多从沙漠中被解救出来的人很疑惑,为什么他(她)明明食物和水源都很充足,但是就是在沙漠中寻找不到绿洲的方向?

对此我也非常感兴趣,为了能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特意询问了在沙漠旁居住的朋友,我的朋友告诉我说:

许多人在水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去沙漠探险,如果没有导航设备,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迷路到饿死,而原因是沙漠没有参照物!

沙漠真的是生命的禁区吗?

答案是:不是的!

在我们看不到的沙漠地区,生活着不下于数十种的动植物,而沙漠主要指的是地面完全被沙子所覆盖的区域。

在这里的植物雨水非常稀少,空气更是干燥无比!但是哪怕是生存环境恶劣的沙漠,也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荒无人烟的地方。

其实沙漠中的动植物虽然少但还有很多,我们在沙漠中常见的植物就有骆驼刺,怪柳,仙人掌,胡杨等。

而这些植物有个统一的特点,就是根茎特别发达,树叶小或者直接没有,而沙漠中的恶劣环境也造成了动物非常稀少。

在沙漠中最常见的动物就有骆驼,老鼠,蜥蜴,蛇等,相比较于环境温热的内地来说,沙漠缺水少雨的特点确实算得上是“生命禁区”!

除了动植物手,沙漠在白天的时候气温可以高达四五十度,而到了晚上,温度又可以变成零下二十多度!

在这种日夜温差极大的环境下,沙漠受限于毫无遮盖的地理环境,导致在沙漠中无处躲避,再加上沙漠中会出现许多流沙区。

如果一个人陷进去,没有人帮助是很难得到解救的,而正是因为沙漠中的特殊环境,这才让许多探险家为之着迷。

沙漠中的人类为什么会迷失方向?

上文已经说明了沙漠中特殊的地理环境,而沙漠中最危险的不是它恶劣的环境,而是没有方向感!

许多探险家在开始探险沙漠时总是雄心勃勃,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打电话急救,而原因就是因为沙漠没有方向感!

而沙漠中的人之所以会迷路,是因为我们人类对于方向的特殊感应,而想要了解具体原因,需要通过以下两点说明:

第一点:参照物!

作为大自然中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其实有很多能力是无法和动植物相比的,相比较于动物,可以依靠各种能力来分辨方向。

我们号称智慧种族的人类却只能依靠参照物,作为普通人类在城市生活中,我们是依靠路标和手机导航定位。

但是沙漠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在这种地方下,我们想要找一个参照物是很难的,哪怕能找到一个地标也不行!

原因是沙漠中的风沙特别大,就算能选择一个地标,没过多久回头再看,就会发现自己的刚才寻找到的地标已经被风沙吹平!

第二点:人体大脑的自我认知感!

当我们失去参照方向感的物体时,这个时候在我们的感觉中会觉得自己按照一个方向行走,就是一条直线,但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越走越偏离原先预定的方向。

其实这样的原因是我们的心理问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在穿越陌生地形时,人类会遵循两种策略来进行甄别方向!

首先第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所有的事物与自己空间的位置联系起来,通过自我为中心来判定方向。

比如我们在城市中迷失路径时,如果找到路人询问路,路上就会告诉我们:在前方经过几道街以后左转或者右转,然后再看到某一栋建筑物后执行。

这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判定方向的方法,这种方法只针对自己熟悉的环境,如果放在沙漠中,会让我们一直围着原有的方向打转!

第二种就是依赖景观的特性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方式来确定位置,这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参照物。

而我们之所以会迷失方向,是因为人类对大脑的利用,以上的两种方法使用了我们大脑的不同部分。

第一种的自我为中心的路线,是采用了位于大脑中心附近的称为尾状核的结构,它参与运动控制和习惯行为的学习。

第二种就是采用由大脑的地图制造者海马体驱动的,一直使用空间方法导航的人,在他们的海马体中有更多的灰质。

这可能的原因是锻炼次数过多,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导航者来说,他们的尾状核也是如此。

沙漠迷失方向后如何生存等待救援?

作为新手,我是不建议我们去沙漠进行探险的,但是如果真的有朋友已经去往沙漠探险的途中,我希望你能记住以下几点,在关键的时候,有可能会提高我们的生存率!

1:保证自己可以生火的能力

许多朋友在前往沙漠进行探险时,总觉得沙漠是一片干沙和炎热的地区,但事实上白天的沙漠确实非常炎热。

但是等到了晚上时会非常寒冷,而我们在沙漠中探险的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己拥有点火的能力。

而夜间的沙漠,一团温暖的火焰,不只是可以让我们不受寒冷空气的侵扰,也可以作为救援人员寻找我们的信号。

而沙漠中最好的燃料是鼠尾草和干刷子。都可以很好地点燃,必要的时候,干燥的动物粪便也是最佳燃料之一。

2:减少流汗而不最大限度地保留水!

我相信肯定有很多去沙漠探险的朋友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在沙漠中最缺的就是水,所以我们一定要携带足够的水源才行。

但是当我们真的行走在沙漠时,我们应当专注于减少流汗,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夜间行走,而不是阳光明媚的白天!

因为我们人体经过阳光长时间的照耀下,会让我们产生饥渴感,而饥渴感又会让我们丧失自己携带的水资源!

而人体温度如果太高,会让我们产生昏晕最终导致中暑而失去行动能力,所以在白天时,我们应当在一个阴凉处建造一个避难所,不要在阳光下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3:不要随意喝仙人掌内部的水!

我相信如果没有经过沙漠探险的人,肯定会听到过一个传说,那就是当我们在沙漠中迷路而没有水源时,可以喝沙漠中仙人掌里的水!

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仙人掌的水不够纯净里边会含有各种细菌,而有些仙人掌对人体是有毒的存在!

如果我们贸然喝下仙人掌体内的水分,会导致我们更快地死亡。

4:停止寻找食物和远离地面!

当我们在沙漠中因为迷失方向而精疲力尽时,这时候我们想的是,躺在沙漠中恢复自己的体力。

但是事实上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是选择一样东西,来垫在沙漠和我们身体中间,原因是沙漠经过一天的阳光直射,沙子的温度会高于空气温度30°!

而当我们迷失方向,最要紧的肯定是寻找食物,其实在寻找食物时,我们会浪费更大的能量。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停止寻找食物,因为我们普通人可以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维持三周,但是如果不喝水只能维持三天。

5:身体不要暴露在阳光下和保持情绪安定!

很多时候,由于我们迷失方向,会在沙漠中感觉到焦虑,这种焦虑的情绪,会让我们做出许多不明智的行为!

所以当我们确实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时,应当尽可能地保持情绪上的安定,然后把自己的身体尽量过得严实一点。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而导致的晒伤脱水,虽然沙漠是一个缺水的环境,但是当我们迷失方向后。

可能会走到渠沟峡谷路段,在这里最大的危险反而变成了山洪爆发,而相比较于缺水需要三天才会死亡,溺水会让我们在短短几分之内失去自己的意识。

写在最后:

所以这才是为什么沙漠中,会有许多人迷路,直到饿死才没有走出的原因,虽然探险沙漠确实会让人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但是我还是不建议喜欢探险的朋友独自一个人走进沙漠中,如果确实想去沙漠探险,请一定寻找到当地最好的导游,或者是和专业人员一同前往!

千万不要随意把自己的生命当儿戏,要知道当我们出现意外时。最伤心的就是我们的家人了!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和转发。

利比亚是如何崛起的?

我帮着改个题目,利比亚的前世今生,希望大家谅解。

利比亚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ليبيا‎‎,英语:State of Libya),简称利比亚,面积1759541平方公里,位于东经9°-25°,北纬18°-33°之间。东部与埃及交界,东南与苏丹为邻,南部同乍得和尼日尔毗连,西部与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接壤。北部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1900余公里,总面积176万平方公里,首都的黎波里。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万(2006年)。的黎波里是利比亚最大港口,位于国境西北部,濒临地中海南岸。的黎波里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自古便是重要贸易中心和战略要地。的黎波里作为城市名称,有着一段漫长的历史。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建立起3座城市,这就是奥萨、布雷撒和莱普蒂斯,统称为“的黎波里斯”。

历史上,利比亚由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昔兰尼加(东部)和费赞(南部)三个地区构成。1990年,卡扎菲执政下的利比亚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将原来的13省合并为7个省,下设42个地区。各省名称如下:沙拉拉、巴延奥卢、五点、苏尔特湾、的黎波里、绿山、西山。

在历史上,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在反抗迦太基帝国统治的斗争中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征服当地柏柏尔人,带来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16世纪,奥斯曼帝国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区。1912年意土战争中,意大利战胜奥斯曼帝国,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

二战后,在各殖民地追求民族独立的浪潮中,利比亚于1951年12月24日,宣告独立,成立联邦制联合王国,伊德里斯一世成为国王, 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

由于社会发展及经济原因,1969年9月1日,不满现政权统治的一群军官在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下发动九月革命政变, 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再次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与邻国乍得的战争大伤元气。1962年4月,法国支持的弗朗索瓦-托姆巴巴耶当选为第一任 总统,压制北方,打击“乍得民族同盟”。1965年5月盖拉省农 民爆发武装暴动,流亡的政党和部族领袖组成“民族解放阵线”, 宣布要武装推翻现政权。1973年托姆巴巴耶出卖北方领土阿乌祖地区给利比亚。1975年4月托姆巴巴耶在政变中被推翻,武装部队司令费利 克斯-马卢姆执政,实行民族和解政策。但利比亚支持的古库尼 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乍得形成两个政府对峙局面。1979年 2月马卢姆政府与哈布雷领导的北方武装部队发生冲突。3月停火。 11月各派达成协议,成立全国团结过渡政府,各派停火。 1980年3月哈布雷同古库尼两派再次爆发全面内战。5月法国 被迫从乍得撤军,但利比亚军队进入乍得支持古库尼。1981年1 1月利比亚军队撤出,泛非和平部队进驻乍得。1982年6月哈布雷 的军队推翻古库尼政府,争取南方部族支持,实行睦邻政策。1 983年6月古库尼在利比亚支持下攻入乍得,被政府军击败。

在对外关系上,利比亚积极向以前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靠拢,长期与美国对立, 1970年6月,利比亚宣布收回美国设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军事基地。1980年,美国宣布利比亚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关闭了驻利比亚大使馆。1981年,美国海军的飞机击落了两架利比亚飞机,两国断交。1986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下令停止与利比亚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冻结利比亚在美国的资产。此后,美利接连发生军事冲突,里根下令空袭利比亚。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制造爆炸,机上的259名乘客和地面11人罹难,即洛克比空难,美国认为是两名利比亚情报官员所为(但当事人始终未认罪)。美国政府在开始第一次海湾战争后,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原因,开始对卡扎菲采取了怀柔政策。而卡扎菲在威慑和利诱的情况下,也选择了退让。1999年,利比亚同意移交两名疑凶给联合国受审。21世纪初,美国已经开始从伊拉克脱身,埃及又发生军事政变,美国会趁机顺手推动卡扎菲下台。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3票赞成、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第1506号决议,决定解除联合国因1988年洛克比空难和1989年法国联航空难事件而对利比亚实施的长达11年的制裁。2011年2月,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方面则以武力镇压。2011年2月27日,反对派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成立临时政权全国过渡委员会,与卡扎菲政权分庭抗礼,双方在多处战略要地展开激战。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1970、1973号决议,对利实施制裁,并授权在利设立“禁飞区”。北约随后对利发动军事行动。8月20日,“国家过渡委员会”武装攻占的黎波里。10月20日,卡扎菲被俘身亡。卡扎菲政权的被推翻,其家族成员死的死,逃的逃,失去了对利比亚的控制。

2011年10月23日,“国家过渡委员会”宣布全国解放,正式接管全国政权,行使政府职能。11月22日成立“过渡政府”。24日宣誓就职。2012年8月8日,利比亚国民议会议长默罕默德·阿里·赛里姆正式接受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代表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权力移交,为期一年多的过渡委正式结束使命并立即解散。

卡扎菲家族后建立的国家暂定名为国利比亚。利比亚目前仍处于过渡期,政局动荡,政党纷争不断,司法体制不健全,军警体系不完善,战后武器泛滥,民兵猖獗,极端伊斯兰势力滋生蔓延,暗杀、绑架、抢劫等暴力事件频发,安全局势恶化。政治和安全局势的恶化导致利比亚经济重建缓慢。

在经济上,利比亚长期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曾一度富甲非洲,但由于局势动荡,利比亚石油出口锐减。

由于各处军阀争权夺利,不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中,2012年3月6日,利比亚东部的拜尔盖地区(旧称“昔兰尼加”)宣布实行联邦自治。

在军事方面,利比亚独立后,组建了利比亚皇家军队,1962、1963年先后建立海军和空军。“九月”革命后,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服役期2年。1983年2月通过“革命总动员计划”,对全体适龄男女进行军训。1988年8月,卡扎菲宣布取消正规军,将其改编为“民众国卫队”,并在各省建立由省防御委员会领导的“防卫区”(地方部队)。1989年9月宣布成立全国临时总防御委员会(总司令部)。卡扎菲一直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直至卡扎菲政权被推翻。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利三军总兵力7.6万;准军事力量“人民武装”4万人。其中陆军5万人,海军8000人,空军1.8万人。利比亚陆军共装备了500辆T-55、100辆T-62、大约200辆T- 72、180辆T-90坦克。 弹药库内封存了1040辆T-55、70辆T-62和115辆T-72坦 克,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使用。另外还有大约1000辆BMP-1步兵战车、750辆BTR-50和BTR-60苏制装甲输送车、28辆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

100辆南非的EE-11输送车、67辆捷克的OT-64SKOT输送车、50辆苏制BRDM-2和南非EE-9装甲侦察车。

利比亚炮兵部队装备有130门2S1型120毫米自行火炮、60门2S3型152毫米火炮、190门D-30型122毫米牵引榴弹炮、60门 D-74型火炮、330门M1954型130毫米野战火炮、25门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这些都是苏联和俄罗斯制造的产品。另外还有80门捷克制 造的VZ77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14门美国造M109型155毫米火炮、42门M101型105毫米火炮、160门意大利造“帕尔玛利亚”型155 毫米自行火炮。利比亚陆军还装备有500多门82毫米和160毫米迫击炮,830套中国制造的63式多管火箭炮、苏制“冰雹”9K51BM-1型多管火箭 炮、捷克造RM-70火箭炮,还有45枚2K6“月亮”战术导弹系统。反坦克武器是2045套苏制“婴儿”、“巴松管”、RPG-7、意大利和德国制造的 “米兰”反坦克导弹以及瑞典制造的“卡尔-古斯塔夫M2”火箭筒、美国造M40A1无后座力炮。

利比亚防空系统共有900多套苏制防空导弹系统,主要是“箭-1”、“箭-2”、“箭-10”、ZSU-23-4“石勒喀”、ZPU-2、S-60、S-200,还有24套意大利造“响尾蛇”防空导弹系统。

利比亚海军装备有两艘苏制1159型“科尼”级护卫舰、2艘苏制1234型轻护舰。

9艘法国造“女战士”级导弹快艇、12艘苏制205型“黄蜂”级导弹快艇、9艘苏制266M型扫雷舰、6艘641型潜艇,其中多数舰艇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装备的。

根据飞行全球MiliCAS的统计,2010年底利比亚空军共有20架米格-21歼击机50架米 格-23歼击机多架“幻影F1ED”歼击 机80架苏-22轰炸机和2架苏-24轰炸机。在运输航空兵方面,有9架安-26、1架安-72、3架美制C-130HL、14架捷克制L-410飞 机。另外,利比亚空军还有4架美制AB-205多用途直升机、5架CH-47C运输直升机、37架米-8、米-17运输直升机10架米-14直升机,以 及39架米-24、米-25、米-35武装直升机。

2011年3月20日,多国部队展开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重创利防空体系和装甲部队,在利建立起“禁飞区”。美国方面的主要兵力有LCC-20“惠特尼山”号指挥舰、“基尔萨吉”号两 栖攻击舰、“庞塞”号运输舰、“巴里”号和“斯托特”号导弹驱逐舰、“洛杉矶”级SSN-719“普罗维顿斯”号和SSN-756“斯克兰顿”号攻击型核 潜艇,“俄亥俄”级SSGN-728“佛罗里达”号核潜艇。负责电子压制的是EA-18G电子战飞机。美国空军参战飞机有3架B-2轰炸机、10架F- 15E歼击机、8架F-16C歼击机、5架F-18战斗轰炸机、2架C-17运输机、1架C-130运输机。海军陆战队方面派出4架AV-8B Harrier II飞机。法国方面有20架飞机参战,包括8架“阵风”、4架“幻影2000”歼击机、1架E3-F预警机、1架C-135加油机。英军派出了20架“狂 风”歼击机。北约于2011年接管军事行动指挥权,至7月8日,北约共出动各型军机14281架次,其中5388架次执行打击任务。

这些强大并训练有素的作战力量很快就发挥了作用,2011年8月22日利国防部被全国过渡委员会攻占,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军事中心苏尔特被攻占。利比亚过渡政府国防部长朱瓦利在2011年12月25日表示,过渡政府将组建武装部队,数千名利比亚前反对派士兵将从2012年1月起被编入利比亚武装部队。这将是对利当局从现武装力量领导人手中接管部队能力的考验。

利比亚战争后,2011年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各地“军阀割据”、武装组织林立,主要形成亲伊斯兰及亲世俗派的武装力量。主要武装组织简况如下:

亲世俗派武装

一、利比亚政府军。利比亚政府军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军事力量,目前正在训练新招募的人员,负责的黎波里街道安全,严重缺乏有经验的士兵及武器。二、利比亚革命者行动局。曾为政府认可负责保卫首都的组织,2013年10月因涉及绑架临时政府总理扎伊丹被剥夺了保卫的权利,在班加西设有分支。三、国家安全局(利比亚常规警察部队),负责调查犯罪案件及交通违法行为,保护公共财产。在东部城市德尔纳、南部城市塞卜哈遭到伊斯兰武装袭击。四、雷霆特种部队。利比亚精锐部队,由伞兵和突击队员组成,反对伊斯兰武装,2014年5月参与了哈夫塔尔领导的“尊严”行动。五、反犯罪组织。隶属于内政部,主要负责打击毒品犯罪,被指控参与绑架利前总理扎伊丹。六、石油设施卫队。成立于2012年,负责保护利比亚重要石油设施。卫队领导易卜拉欣贾哈兰利用该卫队占领重要油田港口,要求提高东部地区在国家石油销售中的分成。七、利比亚国民军。由退役将领哈里发·贝卡西姆·哈夫塔尔领导,号称6000人,士兵多数为世俗人员,自2014年2月开始进入公众视线,5月16日以反恐名义发动“尊严”行动,在班加西及周围与亲伊斯兰武装发生激烈冲突。八、利比亚之盾。该部队是总部设在班加西一支民兵,隶属于国防部,曾于2014年5月遭到哈夫塔尔的攻击,在全国共有四个旅。九、津坦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于2011年,汇集了利比亚西部津坦及纳夫萨山区共23支民兵武装,据称是利比亚目前最强的武装力量,亲世俗派,自2011年秋季起控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不时与其他武装发生冲突。2014年7月,米苏拉塔民兵组织为争夺的黎波里国际机场控制权,与津坦民兵在机场及周围爆发激烈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机场设施、民用飞机损毁,机场被迫关闭。十、卡厄卡厄旅。该组织人员曾在津坦地区接受培训,分别在津坦及的黎波里设有基地,宣布支持“尊严”行动。十一、雷电部队:该组织与卡厄卡厄旅有密切联系,已宣布支持“尊严”行动。[19] ·亲伊斯兰派武装一、米苏拉塔旅。成立于2011年,在“2.17”革命中缴获大量卡扎菲部队装备,是津坦民兵的主要竞争对手。联合国国际调查委员会指控其犯有战争罪。曾一度驻扎在的黎波里,2013年11月,的黎波里民众游行抗议安全局势恶化,该组织向示威民众开枪,致42人死亡,随后撤回米苏拉塔。该组织高层支持国民议会中的宗教势力。二、2.17革命旅。总部设在班加西,建制大约12个营,数千人左右,涉嫌参与袭击杀害美国大使克里斯·史蒂文斯的事件。

三、安萨尔旅。基地位于利东部。2012年9月,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遭袭,大使约翰·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等4人丧生。美方指认安萨尔旅策划袭击,并将其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安萨尔旅是哈夫塔尔“尊严行动”的主要打击目标。

这些军事力量的出现导致该国至今无法建立统一的中央政府,2014年还出现了两个相互竞争的政府,两方均未占据统治地位。阿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以下简称IS)在卡扎菲的祖籍地苏尔特(Sirte)建起了其最为强大的卫星国。

西方主导的政权变革引发了灾难性的崩溃:在600万的人口总数当中,4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逾百万人逃亡国外。

作为人们眼中后革命时代国家的首都,的黎波里缺乏政治愿景。“这里曾经所有的只是‘让我们摆脱卡扎菲’——而没有任何其它除此之外的考量”。公共讨论极为有限、陈腐,且经常被简化成派系表态:这里蔓延着深沉的、政治无涉的虚空。利比亚应当成为怎样的社会以及应该如何运转这个国家,这种问题根本没人会提,更不要说加以讨论了。对这里的人们而言,第一要务是个人安全、温饱问题,而维持这些要务的努力助长了狭隘的派系主义。

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去利比亚?

在零陵区公安分局办证接待大厅。地址是:零陵区南津中路18号

土耳其为何从叙利亚招募叛乱份子作为雇佣兵去利比亚作战呢?

土耳其参与利比亚内战自然是要获得利益,这是土耳其最基本的动机,土耳其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国家,它是不可能白白为了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而义务奉献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2019年12月26日再次宣布收到民族团结政府的邀请,土耳其将会在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出兵利比亚,帮助民族团结政府抗击哈夫塔尔的利比亚国民军。

可是土耳其国会授权是需要到1月8日-9日才会举行会议,只有获得授权的土耳其政府才能向利比亚派兵。显然现在的土耳其还不能把正规部队派到利比亚,否则就是违反国内法律。可是利比亚的局势又对民族团结政府不利,利比亚国民军正在猛烈进攻民族团结政府所在的的黎波里。随时都有可能攻破防线,让的黎波里陷入被攻破防线的危险境地。

既然局势已经危急,土耳其必然要有新的对策,那么招募叙利亚国民军士兵进入利比亚就是最好的选择。其一,这些叙利亚国民军的士兵并不是土耳其的武装力量,不存在违反土耳其法律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土耳其用兵的灵活性,土耳其在12月28日就有消息称第一批的叙利亚国民军士兵就有250人抵达的黎波里。而在1月1日我们得到消息,土耳其又向的黎波里突降了1600名叙利亚国民军士兵。这也导致利比亚国民军进攻受挫,不得不改变部署。

其二,叙利亚国民军来到利比亚都是以雇佣军的方式来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与土耳其是雇佣关系,这不会涉及到外交问题。按照土耳其方面的消音,这些叙利亚国民军士兵在叙利亚每月工资是300美元,而到利比亚就是1000美元。显然这样的诱惑自然会有更多的叙利亚国民军士兵愿意来到利比亚,这也能够给他们更大的吸引力。毕竟在哪里打仗几乎都一样,而且在叙利亚还要面对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空军的威胁,利比亚方面似乎就没有那么严重。

其三,利用叙利亚国民军士兵到利比亚作战,可以最大限度的给土耳其政府自由。毕竟有人能够给自己作战,而收获的利益自然是装进土耳其的兜里。土耳其利用土协军(叙利亚国民军)来为自己火中取栗,这自然是上上之策,进可攻,退可守,这种弹性空间对土耳其十分有利。那么在土耳其国会没能授权的前提下,土协军可以为土耳其提供更大的利益空间,那为何不用呢?

其四,土耳其可以利用土协军来试探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的战斗力,毕竟还没有交过手,不知道利比亚国民军的实力。在12月31日的交手中,利比亚国民军的败退也显示出哈夫塔尔领导的依然是一伙游击武装。从这一点上来看,土耳其军队如果进入利比亚,必然会对利比亚国民军形成碾压的态势。而如今叙利亚国民军首先进入利比亚,就有探路先锋的作用,这也为土耳其后期的军事部署做个提前的安排和谋划。

总之,土耳其首先拿土协军前来利比亚,明显就是拿来探路的,只要他们能够在利比亚战斗,这就让土耳其获得一定的优势。即可以避免了土耳其军队被套牢的风险,又得到了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的利益,这是一举多得。只不过是这还不代表哈夫塔尔集团就会轻易认输,其背后的各国势力同样也会重新规划和部署,也一定会展开新的军事动作,我们拭目以待!(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死后到底是如何安葬的?

卡扎菲被埋葬的地方十分特殊,也许以后也没有人会知道他的遗体到底在哪里,或许他的遗体现在已经成了一具干尸。

卡扎菲在下水道被拖出杀掉之后,他和他的儿子穆塔西姆被安放在一块床垫上面,身上铺着一块毯子向市民展示,以表达对这个统治者最后的尊重。

在这之后,经过紧急商讨,为了防止卡扎菲的墓地成为其崇拜者的圣地,埋下祸根。也是为了打垮卡扎菲支持的最后的精神信仰,当然向市民展示遗体也是处于这个目的,因此选择了秘密安葬。

在第四天公开展示遗体结束之后,一支车队离开了米苏拉塔市,利比亚军事委员会最后决定把卡扎菲遗体安放在,利比亚北方的米苏拉塔沙漠地区,具体位置现在无法考证。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只有作为亲属的卡扎菲表哥和当时几个官员知道具体的埋葬地点,并且为了守护这个秘密,他们都向古兰经起誓。而这些人里面要么已经消失,要么就在监狱里面,所以目前卡扎菲的下落依然不得而知。

卡扎菲的下场和本拉登有几分相似,都是采取了秘密安葬,一个在沙漠一个在大海。没有墓地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帝王之墓无论多么豪华,最终也逃不过摸金校尉的毒手,甚至被继任者鞭尸!萨达姆的墓地也在战争中受尽摧残。

(非洲万王之王——卡扎菲)

临死前那么狼狈不堪,死后能有点清闲时光,也算是他的造化。

展开全部 344 赞 踩 15评论 分享 举报野史也是史 高级工程师 历史领域创作者10-03 10:15 关注

卡扎菲是被利比亚“过渡委”秘密安葬在沙漠中,他死后遗体存放在米苏拉塔的冷藏室中供民众观赏了四天,当时尸体已高度腐烂。卡扎菲之所以会被秘密安葬,主要是为避免其墓地成为支持者的“朝圣之地”。

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反对派武装仅用了五个月就攻占了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宣告结束。卡扎菲与儿子穆塔西姆带领二十多名亲信逃往老家苏尔特,在缺水少食的逃亡途中,卡扎菲变得绝望与不安。

逃亡两个月后,卡扎菲与穆塔西姆等人正打算乘车逃出苏尔特,遗憾的是车队被北约联军锁定并遭到轰炸,卡扎菲受伤后在一处水泥管道中被米苏拉塔武装人员抓获。同时被抓获的,还有卡扎菲儿子穆塔西姆。

卡扎菲被俘获后遭到羞辱和虐待,周围都是大声尖叫和欢呼的武装人员。有人用脱下来的鞋子击打卡扎菲的脸,最血腥的一幕是,一位武装人员将一把美制卡巴军刀插入卡扎菲的下体,有人还不停地掌掴卡扎菲。

从视频画面上可以看到,卡扎菲被虐打的已经奄奄一息,他的脸部、腿部受到重击血流不止。半小时后,卡扎菲被武装人员枪杀。“过渡委”发言人表示,武装部队与卡扎菲支持者发生交火,卡扎菲头部被击中。

这个说法显然很难令人信服,这也是卡扎菲推迟下葬的原因之一。随后穆塔西姆也受到了的虐打,从视频画面上也能看到他坐在地上,不停的擦拭鼻血,手里还拿着矿泉水,在与反政府武装交谈后被开枪打死。

利比亚“过渡委”对卡扎菲进行了尸检,报告显示卡扎菲死于头部枪伤。接着有两位反政府武装人员都宣称自己打死了卡扎菲,一位名叫乌雷比,另一位名叫赛巴尼。从掌握的信息来看,乌雷比的描述更为真实。

他说他向卡扎菲开了两枪,分别命中头部和腹部。他杀死卡扎菲的原因是,当时有人要抢走活着的卡扎菲。卡扎菲死前立有遗嘱,要求穿着他死时衣服,按照教习葬在老家苏尔特的家族墓中,并号召人们抵抗。

卡扎菲的遗体被暂时存放在米苏拉塔的一座戒备森严的清真寺内,利比亚“过渡委”宣布将为其进行秘密葬礼。但卡扎菲之死仍存疑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要求调查死因。所以,卡扎菲的安葬时间被当局推迟。

据“过渡委”的一名匿名官员透露说,推迟安葬卡扎菲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让民众知道卡扎菲已死。他接着说,为了避免卡扎菲的墓地成为支持者的“朝圣之地”,执政当局曾一度计划效仿本·拉登的海葬。

但为避免节外生枝,当局最终决定按照伊斯兰传统将他安葬,但关于安葬地点各方尚未达成一致。卡扎菲的部族曾与当局联系,试图争取卡扎菲的安葬权。当局回应说,如果部族承认是卡扎菲的亲属,便会同意。

就这样,卡扎菲的遗体被放在一个肉类冷藏室中,这个冷藏室对外开放了四天,接受各地民众的观赏。卡扎菲死后第五天被当局秘密安葬,与卡扎菲一起下葬的,还有其儿子穆塔西姆及他的亲信尤尼斯。

据利比亚一位匿名官员说,当时安葬卡扎菲的是四名临时政府信任的人,他们将卡扎菲等人的尸体秘密深埋在撒哈拉沙漠中。在安葬前,一名阿訇在已腐烂的卡扎菲尸体旁念经。卡扎菲的私人阿訇也做最后祷告。

参加仪式的还有卡扎菲的两名表兄弟,仪式结束后,卡扎菲的遗体交给了临时政府官员手中,他们的尸体在凌晨被带到沙漠深处。负责埋葬的人都对真主发过誓,他们将汽车开到没油时,在抛锚地随机进行深埋。

卡扎菲也算是利比亚的一个枭雄,他的安葬必然要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他的埋葬地一旦被公开的话,可能会被支持者当成圣地,这是执政当局不愿看到的。因此,卡扎菲既不能活着,其埋葬目的也不能公开。

综上,卡扎菲的安葬是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埋葬前的仪式也是非常简单,仅有数人参加。卡扎菲支持者也曾试图寻找过埋葬地,但在茫茫大漠中都是无功而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