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老茶,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
粗老茶,农村老人说的"粗茶淡饭"?
老人家口中的粗茶淡饭在今天的社会下我觉得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粗茶淡饭”字面上的含义。
“粗茶淡饭”最先出处是来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四休导士诗序》中,原句是这样的:“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这句诗词大概的意思就是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做到无欲无求,排除私心杂念,保持乐观情绪这样的状态。
农村的老人口中的“粗茶淡饭”我觉得有一部分是谦虚的态度在里面,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已经不是以前小瓦房十分简陋的了,很多都盖起了两三层的小楼房,生活已经越来越好。口中的“粗茶淡饭”也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的简单饮食,更多我觉得更加注重卫生健康的饮食。当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的时候谦虚的说“粗茶淡饭,招待不周”这样就体现了农村人憨厚朴实的生活作风。
以前纯属个人观点的!
老班章秋茶和春茶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普洱茶领域内,春茶的茶价远远高于秋茶的茶价,这差价要高出一倍及以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春茶,在其品质上都胜过秋茶的一倍及以上。通常情况如此,同片茶园、相同树龄采摘的春茶、秋茶,秋茶的品质能达到春茶的80%。当然,春茶的内含物质较为丰富,茶汤饱满度更高,但春茶价格不乏受过去的传统和“早为贵”的理念影响,春茶茶制品售价通常为秋茶的3倍。
香气和汤色:春班章由于存放时间稍长,香气相对内敛一些,汤色也稍深:而秋班章香气稍扬一些,汤色稍浅。
口感:春班章入口相对柔顺,对口腔的直接冲击力不是很强,但水很细,入口后张力很足,回甘很快,喉韵很深;秋班章入口冲击力很强,略带轻微毛刺感,回甘也很快,但喉韵稍浅。
耐泡度:春班章耐泡度明显要高于秋班章,一直泡到二十泡左右才略带水味;而秋班章在第十泡左右口感有较为明显的跳水。
茶底:春班章茶底较粗壮肥厚,而秋班章茶底相对瘦小。
普洱茶,重春尖的传统在清代贡茶中已然明显,但近10年普洱茶重春尖的发展很可能是受内地绿茶评价标准的影响。通过茶学专家和普洱茶行家近年对老茶研究发现,从普洱茶后期存放转化来看,春尖原料并不一定占优势,相反粗老原料却对茶品后期茶气、口感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相同地域、树龄的春茶、秋茶,秋茶口感普遍比春茶偏薄。有的人说,秋茶能达到春茶一半的品质就算及格了。但是这样的划分未免过于简单,会让我们忽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秋茶茶汤的饱满度虽弱于春茶,但它在口感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并且秋茶因为特有季节性的高香,香气通常更为高扬持久。比如南茗佳人的2016年《景迈500年古树秋茶》,茶汤饱满度较同款春茶确实稍薄,但相比其他树龄小的春茶,景迈山500年古树秋茶的滋味远远比其要醇厚很多。茶香也更为悠扬绵长。
有的秋茶苦底较春茶明显,这和茶树从夏季到秋季的生长过程中,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含量增加有关。这种苦感会在茶品后面的存储中逐渐转化,所以不必引以为憾。
从口感上来说,秋茶要更柔和一些,所以以“霸气”见长的茶区,比如老班章,秋茶的综合品质往往和春茶差距较大。但是有的茶本来层次内涵丰富,秋茶的醇柔可能反而有助于达到口感的平衡。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最直观来说,景迈山的茶一直以“兰香高扬,汤质柔甜,山野气韵强烈”见长。秋茶滋味较春茶更为醇和,香气更为高扬的特点,恰好使景迈秋茶口感更为醇柔,香气更为持久,形成了相较春茶自身独有的风格特点。
秋茶有时被忽略,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秋茶后期的转化效果,没有将秋茶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考量。经验证明,不少秋茶的转化会比春茶更快,或者说更容易达到醇和浓厚的口感。这和秋茶、春茶的内涵物质的差异有关。
南茗佳人就曾分享过一款昆明干仓存放的2008年的大益秋茶——《秋香青饼》,八年陈期的秋茶,汤色比春茶要深不少,香气也更为甘纯持久,茶品转化良好,近50饼茶上市不到1小时便被茶友抢购一空。当然春茶还有一些后劲儿没有发力,有些内含物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但以时间梯度来说,同时存点春茶和秋茶不失为明智之选,同时自己能非常直观地对比春茶、秋茶的后期转化的品质差异。
春茶和秋茶品质的比较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采摘,有经验的茶农、茶商会较好控制采摘的节点与节奏,使得采到的春茶、秋茶品质良好,又能使茶树得到充分的修养。而如果采摘时节不当,或采摘频率过度,会对茶叶品质造成影响。
茶叶的品质和采摘之前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时候过度的雨水或异常的气候会显著的降低茶叶的品质。而大多数秋茶采摘前,长时间秋高气爽,阳光充足、总体干燥,适当雨水的气候特点,很利于秋茶季节性高香的形成。
总的来说,对一款茶的评价,和评价标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把标准定的过于狭隘,能多方考察一款茶的特色,很多秋茶在口感上也会给人惊喜,加之秋茶价格通常只为同款春茶的三分之一,极具性价比的特点,让秋茶变得更为讨喜。春茶、秋茶,为普洱茶体系中最为庞大的两个产品模块,会喝春茶,又懂秋茶,才算得上真正的懂普洱茶。
古树茶怎么区分?
分享专业的茶知识是一种美德! 欢迎关注 嗒咘溜Tea !
普洱茶在市场上一直有很高的热度,尤其古树、纯料、单株类似的字眼,更是吸人眼球。但是茶叶的品质主要是有茶园环境和加工工艺决定的,茶叶是不是好喝还会有冲泡的水质以及冲泡方法的影响。
普洱茶的原料也就是制作普洱茶的茶树油台地茶、小树、大树、古树,分别介绍下吧。
普洱茶是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成的 ,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熟茶是有渥堆的工艺制作而成。
台地茶主要是指茶园低矮平缓,茶树的树姿比较矮,种植的密度比较高,也是近几十年推广种植的,茶园相对比较好管理,集中种植、集中管理,可以节省人工。
小树指的是当地茶农对普洱茶名山名寨中树型稍微低一些,树干细一些的树,小树的树龄比大树要短,鲜叶的价格相对来说也会便宜,也是山头茶的一种说法。
大树跟小树相对,就是树龄大一些,树型高一些,大树的主干相对来说也会粗一些,跟小树一样,都是名山名寨茶的一种称呼。
古树茶顾名思义,树龄要“古”。通常认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才能称得上是古树,因此采摘古树茶的鲜叶制作的普洱茶就是古树茶。
另外再来说几个普洱茶的热点名词,纯料和单株。
纯料其实是相对的,比如冰岛纯料、景迈头春纯料,范围越精确,“纯度”就越高,比如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批采摘、加工成的茶就是纯料的高级,也就是“单株”。但并不是“纯度”越高品质就越好,纯料与品质之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当然跟纯料相对的就是拼配茶,也是一直以来争议的热点。茶叶的拼配是为了保持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等品质的稳定,取长补短,将不同风格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就普洱茶来说,拼配茶是依据普洱茶各个等级的标准,将质量相近、相似的茶叶会拼合在一起,以满足茶叶色香味俱全的标准,同时保证每批次茶叶品质的稳定。
擂茶的正确吃法?
吃法如下:
“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
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清明前的山梨叶、大青叶(不分季节)、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
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
原料备好,同置钵中。
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茶叶买回来要怎么储存?
我是贪食喵!以我多年茶叶从业经验来回答您!六大茶类储存方法绿茶 黄茶 红茶 白茶 青茶黑茶
由于光线 温度 水分 氧气都会引起茶劣变
因此我们要注意防压 防潮 密封 避光 防异味
通常茶叶在存放后 香气滋味多少会发生变化 尤其夏天 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绿茶:
绿茶适宜存放在阴凉处 最好放在冰箱里储存 可以减缓其自动氧化的速度
具体方法:
将茶叶采用小包装形式 装入铁质 锡质容器内密封好 然后套上一个塑料袋防潮 再放入冰箱内储存
如果保存时间短 平时需随时饮用 那可以放入冷藏室 温度控制在5°C左右 如果未开封 并且需要保存一年以上 则需放入冷冻室。
红茶:
红茶一般可放置在密闭干燥容器内 避光避高温即可
具体方法:
若有条件的话 用紫砂罐或锡罐为佳 玻璃罐很难保证不会有太阳光照射到
在红茶放入之前 用塑胶袋包装 排除袋中空气 能更好保留茶香。
黄茶:
黄茶切记应将茶叶放置在防潮 低温避光的环境中储存
具体方法:
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 以隔绝空气 放入冰箱内储存 将含水量控制在7%左右 温度控制在5-6℃为好 并注意避免茶叶与其他食物一起冷藏 以免其吸附异味。
青茶:
青茶要放在通风干燥 避光 密封 没有异味的地方
具体方法:
清香型铁观音 最好要放置在保鲜柜里储存 浓香型铁观音则可以常温保存 拆封后的茶叶若需要保存的话最好再包装
武夷岩茶 家庭保存一般采用罐藏袋藏 也可密封放在冰箱里低温储存 用废旧的热水壶储存效果非常好。
白茶:
白茶储存环境不高于30摄氏度 储存老白茶 最关键的是茶叶一定要干燥 含水量要低
具体方法:
用罐口密封性好的铁罐 锡罐等容器装好(使用前要将罐罐洗净 干燥 确保无异味 放茶前先在里面放层牛皮纸或白纸) 在常温下储存
储存老白茶 可用铝箔袋 塑料袋密封包装两层 再放入陶制的缸内 放置阴凉通风无异味处。
黑茶:
只要不受阳光直射和雨淋 环境清洁卫生 通风无其他杂味 异味即可
具体方法:
可用陶瓷瓦缸存放 将散茶拆去外包装直接放于缸内 封好缸口即可。
红茶^
绿茶^
黑茶^
青茶^
黄茶^
白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