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任总统,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一亿玉碎计划是真的吗
日本现任总统,日本投降前的垂死挣扎一亿玉碎计划是真的吗?
1945年5月8日,随着全世界最大的法西斯德国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势结束了。此时,只有法西斯日本还在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进行负隅顽抗,甚至扬言要“一亿玉碎”。
7月17日,盟军以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名义,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接到《波茨坦公告》后,首相铃木贯太郎显得非常犹豫,迟迟不敢进行明确的表态。因为,他本人是海军大将出身,此时日本海军已经在美军的接连攻击下名存实亡,再没有任何可以豪横的底气。
插一句题外话,日本海军和陆军历来就不和睦,互相看不顺眼,就如同国民党的军统和中统似的。日本陆军完全继承了明治维新以前的封建余毒,对天皇绝对的死忠,是军国主义的最坚决拥护者;而日本海军成军较晚,深受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思想也相对开明一些,封建余毒少一些。
在日本海军所剩无几的同时,日本陆军尚有360万左右。其中,驻扎于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拥有60万,是日本陆军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此外,中国关内还有100万,日本国内还有200万,尽管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但似乎依然具有一战之力。
凭借这最后的底牌,日本陆军已经彻底压制住了日本海军,自然对于海军出身的铃木内阁嗤之以鼻。在这种背景下,虽然铃木首相深知战争已经无法继续,但他显然没有太多话语权,只得看陆军的态度,看天皇裕仁的态度。
在内阁紧急会议上,首相铃木贯太郎和外交大臣东乡茂德等人都认为,只要盟军能保证天皇的地位,日本可以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人都坚决反对,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鼓吹“一亿玉碎”计划。
7月29日,铃木贯太郎首相代表日本政府正式拒绝了《波茨坦公告》。期间,日本陆军还制订了所谓的总决战计划:
一、全力保卫本土,以玉碎战术为主,层层阻击盟军。只要东京不沦陷,日本就不投降。
二、以关东军为主固守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即便本土遭受攻击也要继续抵抗,直至全体玉碎。
总之,这项所谓的总决战计划显得非常荒唐,颇有堂吉诃德的遗风。
在日本拒绝《波茨坦公告》后,已经打到日本家门口的美军只得准备登陆作战。但是,领教过日本军国主义在太平洋上的一系列疯狂之举,美国担心巨大的人员伤亡。
8月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使用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投向广岛,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紧接着,苏联也对日本宣战并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
面对连番事件,天皇裕仁授权铃木首相于8月9日下午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商讨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会议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死战派们依然拒不投降,坚决要推行“一亿玉碎”的计划。
凌晨2点半左右,铃木首相进入天皇裕仁的房间,当面汇报会议的结果。不过,深知日本国力的裕仁,已经决定接受接受《波茨坦公告》。在听取了“天皇御言”后,陆军的死战派们才勉强同意投降。
到了8月1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即将投降的消息传出。当时,深受军国主义蛊惑的中下层军官们显得群情激愤,一致认为天皇是被那些贪生怕死的官僚和政客给蒙蔽了。
8月14日晚,天皇裕仁在皇宫内录制了《终战诏书》的录音,准备在明日午时向全世界播放。为了抢夺并销毁这段录音,以畑中健二、古贺秀正和竹下正彦为代表的军官们决心发动兵变闯入皇宫。
但是,这些人都是一些佐官级别的中下层军官,实在不具备什么影响力。不得以,他们决定展开游说,希望得到一些高层军官的支持,第一个目标选定为负责皇宫警备的近卫师团长森赳中将。
不过,他们傻森赳却不傻,当即就遭到了拒绝和斥责。畑中健二索性豁出去了,竟拔枪射杀森赳,然后伪造了将军的手令调动部队冲入皇宫,史称为“宫城事件”。
由于对皇宫非常陌生,他们到处翻找天皇的投降录音却一无所获。而兵变的消息也很快被军团司令田中静一知悉,他下令近卫师团全部退出皇宫,而带头的畑中健二等人也在宫门前剖腹自杀,结束了这次荒唐的闹剧。
1945年8月15日午12点整,天皇裕仁通过广播电台发表了所谓的“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接受由中国、美国、苏联和英国联合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文史不假
日本为何要在此时寻求拜登确认核保护伞?
日本一直是全世界野心最大的国家,梦想着侵略一分一秒从没停过。何况日本在地里位置上属于早晚会被日本海沟吞没的国家。
从二战以来,日本侵略了大半个世界,从军事到经济非常的强大。也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珠宝,最后失败,回到原点。
虽然日本宣布失败,但是元气没伤 ,靠着掠夺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大量黄金,东山再起。从制造业、到各个领域 日本一直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曾经的辉煌让日本一直有着复仇的梦想,有朝一日还要继续进行侵略。
美国和日本在二战中是死敌,二战以后日本为了夺取北方四岛和钓鱼岛,不惜高昂的保护费跪舔美国,成为了美国保护的盟友。
这几十年以来, 日本从没有间断过发展军事武器 ,特别是海上军品更是发展迅速。日本的常规武器也是非常强大,虽然日本也很强大 ,但是中俄核大国联手,这让日本胆战心惊,不知道哪天北方四岛会让俄罗斯全部占领,或者一睁眼钓鱼岛回到了中国怀抱。
所以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日本心里没底,早早寻求拜登核保护 ,日本才能感到放心。当美国的狗也不容易啊。
不会参加美国正在组建的多国护航联盟?
尽管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22日亲赴日本游(忽)说(悠),但日本政府7月23日的确已经明确表态不会派自卫队加入美国拟组建的波斯湾“多国护航联盟”。这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并不多见地一次拒绝他的老朋友特朗普!
在分析一诺如何看此事之前,先纠正题主一个错误:菅义伟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不是防长(防卫大臣),二者有本质区别。但就日本是否参加美国主导的“多国护航联盟”一事,不论是防卫大臣还是内阁官房长官,他们发出的声音都应是代表日本安倍政府的正式表态。
况且,在菅义伟之前,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的确也已就此事表达了“不参加”的立场,菅义伟23日只是重申了这一态度。
那么,身为美国最坚定的军事盟友之一,日本此次为何不捧美国的场,还早早就跳出来“官宣”不参加“护航联盟”?在一诺看来,至少因为三个原因:其一,安倍不想因“护航联盟”引火烧身。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美国一心想要组建的“多国护航联盟”是个什么东西?
鉴于美伊紧张对峙,油轮遇袭被扣时有发生,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7月10日就对外宣布:美国眼下正在与其军事盟友商讨,在未来几周内联合组建一个旨在维护海湾地区航行安全的“护航军事联盟”,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曼德海峡执行巡航行动,以确保行经该地区水域的盟国船只的“航行自由”安全。
根据美国的设想,在这个联盟中,美军将扮演指挥、监督角色,盟国海军则需承担巡逻与护航工作。
按照美国的这一计划,如果日本要参加这个联盟,就意味着日本要派出自卫队和军舰,而向海外驻兵在日本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
虽然安倍政府早在2015年就强行通过新安保法案,但过去四年多来,日本也只是小范围向海外派出承担支援工作的队伍,并没有具体参与对抗性活动的。如果此次安倍决意要参加美国的“护航联盟”,必然在日本国内再掀起“反战”、“保和平宪法”的浪潮,如果处理不好,反的矛头就可以直指好战的安倍,甚至断送其任期。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安倍才迟迟不愿就这一问题表态,只说会在参议院选举之后再做决定。
7月22日参议院选举结果公布后,以安倍为首执政党虽赢得了议席多数,但修宪势力并没有达到参议院三分之二议席,即164席的目标,这也给安倍敲了一个警钟——想修宪,路还很长!
于是,次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立马出面正式“官宣”日本不参加美国主导的“多国护航联盟”,以免引火烧身。
其二,安倍想保信石油供应,不愿得罪伊朗伊朗是日本的最重要石油供应国之一,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15%的石油进口来自伊朗,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长期进行能源合作,因而,与伊朗的关系对于日本尤为重要,安倍自是不愿得罪伊朗。
如果日本参加了美国的“多国护航联盟”,那防的是谁,不就是伊朗吗?!这不就是要日本正式以伊朗为敌,这是安倍不愿意面对的。毕竟美伊争端有始有结,伊朗的石油日本以后可还是非常想要的。
其三,安倍妄想在美伊争端中有所作为正是基于与伊朗和美国都保持着良好的紧密关系,安倍一直想在美伊争端中有所作为。
今年6月,美伊对峙升级之后,安倍高调宣布访问伊朗,并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首脑会谈,这也是日本首相41年来首度访问伊朗。安倍对外宣称要力争成为美伊对话的桥梁,要当美伊“调停人”,虽然在此访中安倍无功而返,但是他并不死心。
7月22日,参议院选举结束后,安倍表示,在作出决定是否要加入美国的计划之前,日本想要发挥自己在缓和冲突方面的独特作用,会尽一切努力缓和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
什么是安倍口种的“独特作用”,简单讲,就是参加“护航联盟”没兴趣,要当“调停人”。
在安倍的小算盘里,日本若参加美军主导的“多国护航联盟”,也只是一个出钱、出兵、出舰、出力、干活的小弟;而若是当美伊“调停人”,地位就在那儿摆着,只需跑跑场子、动动嘴皮子,多省事,谈得拢是自己有本事,谈不拢那就是你们的事难办,与我无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删,欢迎小伙伴们给一诺留言、点赞、关注!
1941年日本对美国做了什么?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
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投下穿甲炸弹,并向美国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发射鱼雷。
美军毫无防备,他们在爆炸的巨响中醒来,仓促进行自卫。
整场先发制人的袭击在90分钟内结束,彼时,日本炸沉了四艘战列舰和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
攻击中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这是对美国一个巨大的震骇。
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
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日本天皇英国女王印度总统和瑞典国王?
1.日本天皇:明仁天皇(现任天皇)
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自1947年宪法颁布以来,明仁天皇一直是一个没有政治权力的名义国家元首。他被定义为“国家和人民团结的象征”。
所以,现代的日本天皇并没有什么实权,主要是为了保留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西方人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能够增加旅游的收入。在日本,天皇基本上都是被架空的,可以说是臣民的精神领袖。
2.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Carl XVI Gustaf )(现任国王)Carl XVI Gustaf :是现任瑞典国王。他 1946年4月30日出生,1973年9月15日,他在祖父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逝世后登上了王位。
他成为国王不久,1974年政府新的文书生效,瑞典奉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代议民主的议会制,故此国王虽然拥有瑞典最高官职和军阶,但只负责国家礼仪。
也就是说,政府正式剥夺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在立法程序中的任何权力。通常赋予国家元首的其他一些职责也同时被剥夺,如:正式任命总理,签署立法,担任国家军队的总司令。政府的新文书明确地将国王限制为仪式功能。
3.印度总统: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印度是议会制的联邦共和国,既有总统也有总理。理论上,印度总统是法律上的国家元首,总统拥有不少权力。但真正的权力在于总理,许多赋予总统的权力由印度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行使。
2017年7月25日至今,拉姆·纳特·科温德(Ram Nath Kovind)是现任的印度总统。
在法律上,印度总统拥有众多权力,例如:
1.任命总理和部长理事会;
2.没有总统的签名,法案就不能生效;
3.召开联合会议;
4.颁布法令;
5.任命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的法官;
6.任命选举专员,审计长,联盟公共服务委员会成员;
7.任命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员;
8.是印度国防军的最高指挥官;
9.可以解散议会;
10.可以给予赦免和惩罚囚犯。
但事实上,从实权上看,印度总理的权力大于总统,国家的实权都握在了总理手中。
印度现任的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只有当紧急时刻总理无法掌控局面的情况下,总统才能做决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负责对外的门面工作,没有实际的行政权,而总理才是决定国家大事的人。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伊丽莎白二世--现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
英国从17世纪开始国王就逐渐变为一个象征而非现实的掌权者。以《权力法案》出台为标志,议会成为了权力的中心。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殿下不过是作为一种国家的象征和外交工具。
英国女王手中仍有皇室特权:
1、 英国女王有解散议会的权力,议会解散了就要重新选首相,所以她这个权力还是很大的。
2、议会所制定的一切法律,必须要经过她的签字才生效。
3、不需要交税。
4、英国首相必须定期向英国女王汇报国家事务。
5、不仅是英国,有很多国家的钞票上印的都是她的头像。
6、女王开车不需要驾照,因为英国的驾照都是以她名义发布的,自己给自己发驾照没有必要。
7、她也是澳大利亚的君主,澳大利亚总督名义上是她在澳大利亚的全权代表。但英国女王从来没有对澳大利亚行驶过什么权力。
8、女王拥有起诉豁免权,她无法被捕。
9、没有任何人和机构可以要求女王到法庭上作证。
虽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拥有特权,但是有的权力她从来不用,一旦用了就是大事。她没有在公共论坛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她很清楚:英国女王的权力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是统而不治。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确实有一种深刻的宗教和公民责任感,并且她认真对待她的加冕礼。女王可能没有多少国家权力,但是女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