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麻鲁,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

2023-07-19 103阅读 0评论

阿麻鲁,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

《水浒传》中“旱地忽律”这个绰号究竟是什么意思,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说法。我倒是很赞同逻辑文史游在她的回答中,提到了“及时雨”与“旱地忽律”之间的关系。不知为何,文史姨点到为止,不说了。

我为什么认为“旱地忽律”与“及时雨”有关系呢?因为这层关系偏偏就道明了“旱地忽律”是个什么意思,施耐庵为何让朱贵得了这样一个绰号。

阿麻鲁,梁山好汉旱地忽律朱贵

朱富为何排在了朱贵的前面

要搞清楚“旱地忽律”是什么,得先看看朱贵在梁山大排名时的位置。朱贵是梁山的元老之一,还极有可能是第一个非常接近梁山,甚至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

从后来朱富的故事看,朱贵是山东沂州人,李逵、李云的同乡。而朱贵出场时,却是在梁山泊对面掌管山寨酒店,打探消息,接待八方好汉。那么,朱贵是什么时候到的梁山呢?

王伦在接待林冲时,“蓦地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杜迁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是随后才到梁山的,朱贵一定是在王伦之前就是梁山的头领了。是不是在杜迁之前就上山了,还是杜迁草创了梁山,朱贵才来投奔的,书中没有写清楚。

总而言之,朱贵上山时间是非常早的,甚至,梁山都有可能是朱贵开创的基业。但是,奇怪的是,在梁山大排位时,朱贵却排在了弟弟朱富的后面。这个排名大概是很少见的,一般来说,哥哥基本上要排在弟弟前面,朱贵兄弟却是个例外。

这是为什么呢?

梁山四个姓朱的好汉

朱贵、朱富兄弟排名颠倒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把朱仝拉进来一起看。朱仝,实有“朱同”之义,同、仝原本就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朱仝可以写作朱同。因而,梁山三个姓朱的好汉名字连起来,就是“朱同富贵”。

这应当是施耐庵一种美好的愿望,朱家的人同富贵,谁也不为难谁,那就没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建文帝疑案。天下太平,百姓受些快乐,恐怕就没有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也恐怕没有《水浒传》了。

为了表达这层意愿,施耐庵便把朱贵、朱富颠倒过来,写成了“富贵”。

梁山有天贵星,天富星,分别以柴进、李应表达了“均贫富,等贵贱”的梁山大聚义精神,“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但是,施耐庵却没有颠倒天罡系列的“贵、富”,这是因为,柴进身份高贵,他就是帝王嫡派子孙。因而,朱贵先出场,表示朱家的高贵身份,然后才是朱富来表述朱家的富有。朱洪武得了天下,然后立孙子为皇帝,朱允炆贵为天子,就得保障“朱同富贵”。

因此,朱富在大排名时,超越了哥哥,排在了朱贵的前面。朱贵不仅排名落到了弟弟后面,还上应地囚星,可不是被囚了嘛。

朱贵绰号“旱地忽律”是何意思

很多朋友倾向于“旱地忽律”是指一种鳄鱼,这也非常有道理。鳄鱼主要生活在水中,如果久旱不雨,这只鳄鱼就会死掉。因而,我赞同文史姨说的,假如下一场及时雨,这只鳄鱼就活了。

奇怪的是,宋江上了梁山,朱贵也没有活得很好,及时雨变成了“呼保义”,旱地忽律反倒被排在了弟弟后面。这倒不是说宋江有意打压朱贵,梁山大排名不是宋江操纵的,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梁山没有“阴谋论”。

那么,施耐庵这样写,又是什么意思呢?

宋江的身上隐喻着帝王信息,施耐庵原本说宋江是家中老大,但是,却让他无缘无故的做了“宋三郎”。这个“宋三郎”与“二龙相戏”有很大关系,说的是北宋两个以“三郎”身份做皇帝的人。这两个皇帝一个是真三郎宋真宗,另一个则是假三郎宋徽宗。

宋徽宗原本是神宗的第十一子,哲宗死后,赵佶前面的几个哥哥死掉了几个,他便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哲宗的嫡亲弟弟简王应当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赵佶就是“三郎”了。

关于宋江隐喻北宋“三郎”,我写过很多文章进行了解读,此处从略了。

除了隐喻北宋帝王外,施耐庵又让宋江在江州装疯,装疯之前,有题写了反诗,诗中有“敢笑黄巢不丈夫”之句,说的是帝王级别的谋反。宋徽宗曾经在镇江复辟,朱棣曾经在镇江发起对南京的最后一击,然后,对建文帝旧党进行血洗。

那么,宋江的到来,究竟是让“朱同富贵”,以一场及时雨救活旱地忽律,还是导致了更大的灾难呢?

朱贵这只“鳄鱼”还真的十分厉害,“朱同富贵”因为及时雨反倒化为乌有。

旱地忽律的另一种解读

“忽律”除了是鳄鱼外,还可以是一种吃龟的蛇。这种蛇吃掉了乌龟便躲进了龟壳里,等待下一个目标。躲进了乌龟壳中,便是自囚了。

这种蛇也应当是生活在水边的,否则,就吃不到乌龟。

同样,这种“忽律”也需要及时雨,久旱不雨,不干死也得饿死。那么,宋江的到来,这只忽律有没有吃的呢?有的,宋江从江州上梁山的路上,经过了黄门山,注意,是“皇门山”,接受了欧鹏、马麟、蒋敬、陶宗旺四个好汉入伙。其中,陶宗旺就是一只龟,而且是一只神龟——九尾龟。

那么,是不是说九尾龟就是“忽律”的食物呢,这倒不是,而是照应了“旱地忽律”这个绰号,与江州的故事匹配。江州,在《水浒传》中实写的就是镇江而非江西九江。

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伏魔大殿中就有一只乌龟,驮着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石碣。这只乌龟,其实就是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

施耐庵简直太神了,朱洪武在洪武元年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洪武三年,封了九个儿子为藩王。“忽律”吃掉了龙子,这个“朱贵”身上的隐喻还真的是“细思极恐”呢。

关于朱贵的故事,先讲到这里。“旱地忽律”的绰号也解释得比较清楚了,这只“忽律”既是鳄鱼,也可以当一条吃龟的蛇讲。

至于朱贵身上更多的故事,且容今后再讲。

蒜泥茄子怎么做好吃?

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维生素C荷皂草苷等营养物质。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肿,寛肠等功效。

茄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其可热,可凉,因其营养丰富,简单好做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蒜泥茄子的做法,希望你们能喜欢。

1:取鲜嫩茄子500g,用清水洗干净后用打皮刀去除外表皮,然后蒸熟冷凉备用。

2:把冷凉的茄子用手撕成小条备用。

3:蒜蓉少许备用。

4:红椒少许洗干净后切成小粒备用。

5:黄彩椒少许切成小米辣备用。

6:香菜少许切末备用。

7:香葱少许洗干净后切成小粒备用。

8:取一个小碗,加入盐4g。

9:加入一品鲜酱油4g。

10:白糖:8g。

11:陈醋:6g。

12:耗油5g。

13:辣鲜露:3g。

14:葱油:5g。

15:辣椒油15g。

16:把料汁搅拌均匀后加入蒜蓉少许。

17:红椒粒少许。

18:香葱花少许。

19:香菜末少许。

20:把料汁搅拌均匀后备用。

21:把撕好的茄子条放到一个盘中,浇上料汁既可以吃了。

22:蒜泥茄子做好了。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也可以互信交流讨论,求点赞和关注,每天都有几道家常菜供你选择,谢谢你们的观看,再见!

您认为说唐全传中最可恶的人是谁?

《说唐全传》最可恶的人是徐茂公,瓦岗是他弄解散的,又从洛阳带走了秦琼、程咬金、罗成,单雄信是他提议斩的。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桃园三结义,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死生不相负,为人所敬仰;瓦岗结义却全是靠着秦琼的面子,并不牢靠,最终为了各自前程而分散,兄弟间生死相向,为人所不齿。

在《说唐》之中,贾柳楼结义的是三十九人。其实四十六人也好,三十九人也好,主要的还是秦叔宝、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徐茂公等人。其实,这些人大多都各有缺陷,秦琼和罗成看似英雄实际一个比一个精明,传枪递锏各藏绝技;程咬金这人太不靠谱,萧皇后就是他请命去换回的。不过,最黑最可恶的还是首倡结盟的徐茂公。

瓦岗的兴衰

贾柳楼结义之后,群雄反山东上了瓦岗寨。又有程咬金探地穴,称混世魔王,封徐茂公为左丞相护国军师,魏征为右丞相,秦叔宝为大元帅,其余兄弟都是大将军。

这是瓦岗寨成立之初,众兄弟和睦。其后虽然屡有大战,瓦岗有程咬金为王,依然还是极其牢固的,瓦岗真正变质是李密上山。

程咬金当了三年混世魔王后,嫌太累,直接把龙袍一脱就不干了。徐茂公知道程咬金只有三年运气,但军中无主可不行,掐指一算,正算到真主到了。这就是李密,当时他被杨玄感抓住押往京城,正路过瓦岗。徐茂公就让程咬金等人救下了他,又拿来金冠龙袍给了李密,请他为王。可以说,瓦岗之主的易换都是徐茂公一手安排的,李密也是他请来的。

等到唐朝建立后,瓦岗与唐朝成了敌人。李元霸紫金山匹马单锤打死十八路反王,众反王怀恨在心。等李元霸一死,王世充第一个反唐,李世民征讨之时,正巧跑到金墉城被程咬金所擒。李密一见李世民大怒,当初李元霸让他交出玉玺也就算了,还让他们众反王跪献降表,当即就命人将他斩了。徐茂公站出来替李世民求情,说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就是当初隋炀帝让李世民、李元霸追杀李密时,李世民暗中放了他,对他有恩,杀了他令天下英雄耻笑。李密虽想不起来,还是卖了徐茂公一个面子,暂时将他收押。

自紫金山李元霸死后,十八好汉前六全部陨落,瓦岗五虎天下无敌。此时的瓦岗寨也是最强的一股势力,孟海公攻打瓦岗被五虎杀得七零八落。李密大喜之下,下旨瓦岗寨除了十恶不赦的罪犯其余全部赦免,但想起李世民后,又加了一句“满牢罪人皆赦免,不赦南牢李世民”。

徐茂公早已看出李世民是真命天子,日后归唐是他的臣子。因此,徐茂公就对魏征说了,看看怎么救了李世民。魏征想了一会儿,就想了个办法,把不赦的不字改成本。就这样,这两个人丝毫不顾贾柳楼的结义之情,带着诏书去见了李世民,又把改诏书的事告诉了他。李世民正要感谢两人已经喊上了主公,说自己不久就会归唐。

李密回来后,问李世民怎么样了。徐茂公装糊涂说诏书上说的要赦免李世民,已经放走了。李密也不是傻子,要过来诏书一看就知道徐茂公、魏征两人捣鬼了,但念他们两人有功,没有要他们的命,只是把他们赶走了。徐茂公冷笑一声离去,离去的时候还在午门上写了一首诗“丧失贤良事可伤,昏君无智太荒唐;强邻压境谁堪恃,不及当年楚霸王。” 这可真不怨李密,徐茂公擅改诏书,又对李世民称臣说要投靠,哪有脸自称贤良的。

要说徐茂公离去也算了,他这人太黑了,就是走也要把瓦岗弄散。事实上就是这样,李密听闻徐茂公写诗骂自己就派秦叔宝、罗成去捉拿两人。秦叔宝、罗成是出去了,却是鬼混了一天,回来后回报到找不到踪迹,不知道去哪了。李密那能看不出两人的敷衍,大怒之下就要将他们斩首。

程咬金站出来了,斥责李密不想想皇帝是哪里来的,动不动就要杀的。李密更怒了,直接吩咐也将程咬金斩了。瓦岗众将急忙上前求情,李密就将他们全部削去官爵,永不录用。程咬金一路大叫李密可笑,自己让他当皇帝,他倒作威作福起来了。实际上,当初程咬金自己不愿意当皇帝了,而且也不是李密要当的,而是徐茂公请他当的,程咬金一听有人当更是欣喜地立马下山去救他了。

自徐茂公、秦叔宝几人离去,瓦岗众将也散了。没多久,瓦岗寨就被王世充打败,李密也投顺了唐朝,但他不老实想要造反,又杀了公主,被斩首示众。几天后,徐茂公、魏征也赶来投奔唐朝,竟然还对着李密的头颅哭拜,又要葬了他才肯归顺。这就很可笑了,要不是他们两人,瓦岗又怎么会散,李密又怎么会死,这时候又来表忠心了,岂不是做戏给李渊看的。

曾经强大一时的瓦岗就这么完了,兴衰都离不开徐茂公。李密并不是个明君,但徐茂公也并没考虑过瓦岗的兄弟,只看自己的功名利益,只为自己谋出路。

单雄信之死

瓦岗灭亡后,五虎七骠八猛十二骑各自分散。因徐茂公、魏征投归唐朝后,大多旧将也都投顺了唐朝。只有单雄信投奔了洛阳王世充,秦叔宝、罗成、程咬金也前去洛阳投奔了他,单雄信对他们极为看重,为他们修建了三贤馆。

尉迟恭出世后,日夺三关夜劫八寨。此时的尉迟恭也只有罗成、秦叔宝能降了,徐茂公就前去洛阳去请他们了。因罗成有病,只有秦叔宝、程咬金跟随徐茂公而去。在出城之时,单雄信拦下了两人,他知道两人必然去投唐,但也没有阻拦,还为他们敬酒。秦叔宝和单雄信关系无比深厚,连饮三杯,对拜四拜而去。只有程咬金不是个东西,单雄信敬他酒,大大咧咧地说,谁要吃你的酒?等两人出城后,单雄信也看见了从城外树林走出的徐茂公,自然知道是他勾引了两人离去,对他很是愤恨。

再说程咬金原不敢归顺唐朝,当初就是他斧劈老君堂,月下擒李世民的。徐茂公却是包揽着说没事,一切都没事。李世民本就无意追问程咬金,徐茂公却暗中告诉他必须拍案大怒先问他罪,才能将他收拾地伏伏贴贴的。当然,程咬金也不是什么好人,收拾下他也是应该。

徐茂公最可恶的还是建议斩杀单雄信。单雄信御果园追赶李世民时,徐茂公将他拦下,死死抓住他的战袍,让他念贾柳店结义之情饶了李世民。虽然徐茂公设计带走了罗成、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还是念着旧情没有砍了他,只是割袍断义。后来,等单雄信孤身踹唐营被擒之后,他誓死不降,李世民本也无意杀他,徐茂公却是建议道“若是不从,只得斩首。” 等单雄信斩首之时,徐茂公又要祭祀于他,单雄信哪里肯喝他的酒,大骂与他哪里还有朋友之情。

这就是徐茂公,在《说唐》之中真的是个很可恶的人,总是假惺惺的。瓦岗之时,大骂李密,李密死了,他又痛哭;单雄信被他建议斩首,又假惺惺地送行。

还有一点是,徐茂公漠视小兵的生命。当初因为尉迟恭说了一句宁死不降,若要归降,除非我主公死了,我便归顺。徐茂公就出计在军中找一个像刘武周面貌的,封他子孙万户侯,赠千金,将首级送给尉迟恭。在万军之中还真有一个小兵像刘武周的,他原本不允,程咬金大大咧咧地说只此一遭,下次不可。那人只说了一句家在哪里,有几口人。程咬金就不耐烦了,说不要累赘,把首级给砍下了。事实证明徐茂公的计策就是个没脑子的计策,尉迟恭一看就知道是假的首级,真的刘武周是鼻生三窍,脑后鸡冠,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鸡冠刘武周。一个小兵就这样白白惨死了,没有人在乎。

这里的徐茂公可恶,程咬金也很是可恶。其实,程咬金一直都不是什么好人,单雄信给他敬酒不喝,对战单雄信时,秦叔宝、罗成感念他在洛阳的恩情不肯出战,只有程咬金不在乎说只我自己可以去得。另外,李密要让人用烈火珍珠旗去换萧皇后时,也是他去的。

在《说唐》之中,很多正面人物都是不堪的。这只是演义说法而已,在历史上单雄信最好的兄弟不是秦琼,而是徐茂公。

馄饨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导读:大家好,我是“锅包肉食记”小郭,在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关注”,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免费收到我分享的精彩内容,你的支持与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源泉!万分感谢!

大家好,我是“锅包肉食记 ” ,我的回答是馄饨的制做方法很多,不过今天我就教大家最常见、最美味、最简单的一种做法。

馄饨个人认为最适合早餐食用,俗话:“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馄饨营养丰富、制作还简单,如果早上没时间,可以头天晚上包好,放冰箱里,早上直接煮就可以了,一顿早餐就OK了。

配料:

猪肉250g(肥瘦3:7)、虾皮适量、老姜一小块、香葱2-3根、海苔或紫菜适量、自制虾油少许

调料:

料酒5ml、生抽15ml、蚝油5ml、黑胡椒适量、盐适量、糖2g、清水35g左右、浓缩鸡汁少许、麻油几滴。

步骤:

1、准备好肉,葱姜。肉洗净,沥干水分后,将肥瘦分开,放在冰箱冷冻30分钟左右;取出已经冻的发硬的肉,分别将肥瘦肉先切片;再将其切条;最后切丁。

2、将切碎的姜末加入剁好的瘦肉泥,肥肉丁,大碗中混合肥瘦肉。

3、加入虾皮、料酒、生抽、蚝油、黑胡椒、糖、盐,朝着一个方向搅打至混合均匀洗净,分次加入清水,朝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

4、加入适量自制虾油,拌匀,加入切末的葱花,拌匀,最后拌好的馄饨馅,应该很水润有光泽。

5、取一张馄饨皮,放上适量馄饨馅,手捏成团,放在容器中。重复这个动作,包好要吃的量。

6、煮一锅清水,大火加热,水沸腾之后,加入少许盐,下入馄饨,边下边用汤勺沿着锅边轻轻搅动,防止馄饨黏底,大火煮沸后,加入适量冷水。再次煮沸,馄饨变的透明,浮上水面,就是熟了。

7、煮馄饨的同时,在碗中放上撕碎的海苔、浓缩鸡汁、虾皮和葱花,冲入滚沸的开水,盛入煮好的馄饨,滴上几滴香油,开吃吧!

我对每一道问答都是非常用心,将自己所知道的美食知识分享给大家。发现生活的美,美食秘方分享!获取更多美食知识或技巧,请点击红色加号关注我,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烹饪技巧

1. 馄饨馅要先放调料,再放水,最后放油,这样能锁住水分和味道;

2. 馄饨馅里的葱花要在包馄饨之前放,放早了容易窜味;

3. 馅料最好是搅打上劲,这样吃起来口感好;

4. 肥肉丁切大概0.2mm左右就行了,不用太小。这样煮出来的馄饨,肥肉丁会融化,包裹在肉泥中,满口生香,不柴不腻;

5. 自制虾油可以用香油或者普通食用油代替,油的量根据肉的肥瘦程度和自己的口味自行调整;

6. 煮馄饨的时候,水里放些盐,馄饨熟的更快;

7. 可以一次多包一些馄饨,放在冰箱冷冻至硬后装袋密封,吃的时候无需解冻,直接烧开水下馄饨就行;

结语:

馄饨是北方的叫法,南方叫云吞,是最常见的美食,在早餐中最普通也最实惠,无论是在家里自己做,还是在外面吃,都很方便,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什么都可以包,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行。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由“锅包肉食记”原创制作,未经本人授权禁止搬运抄袭转载)

梁山上最厉害的两个步军头领?

直接说如果鲁智深和武松死斗谁能活到最后就行,从文中表现来看毫无疑问是武松!

咋眼看去二人相似之处还挺多排名又紧靠,同属于作品中戏份最重的几大主角中一份子,都是义薄云天嫉恶如仇好打不平,且武艺高强尤其力气都惊为天人,一个能活生生地将垂杨柳连根拔起,一个能把三四百斤的石墩丢出一丈多高后稳稳接住轻轻放下,整体来看武力值应该在伯仲间,可我为什么认为活到最后的是武松呢?原因很简单,对比着一些知名章节来看,二人的差距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第一:拳打镇关西VS斗杀西门庆

不管郑屠还是西门庆,论战斗力在鲁武二人面前都是完全不入流,拿这两章节来对比似乎有点跑题,其实我从这两章节中看到的是二人头脑和智力差距。

鲁智深身为提辖,面对一个萍水相逢的卖唱女子金翠莲的诉苦,一没有找郑屠对质,二没有走访乡邻,三没有状告县衙,直接就要跑去揍人还是史进和李忠拉住才决定第二天去,从金翠莲的一些迹象来看绝非良家女子,而鲁智深本来只打算教训下郑屠却误把人给打死,整个过程看上去大快人心,实际上把自己的莽夫属性暴露的一览无遗。

武松身为都头面对兄长被害,沉着冷静地顺蔓摸瓜一步步走访,最终查明真相人证物证齐全后去告官,不料县衙被西门庆收买武松被驳回后才决定亲自了断此事。可他没有直接杀人,而且找来一群证人审讯潘金莲和王婆,让其说出真相全程做笔录签字画押,一切妥当后才去了解了西门庆,整个过程心思缜密步步为营有理有据。

第二:十字坡不同表现高下立判

武松刺配途中路过十字坡,吃饭时看到花枝招展的孙二娘不正常的行为,很快就瞧出其中的端倪,馒头馅中的毛发进一步确认来者不善,在孙二娘拿来下了蒙汗药的热酒后,武松假装喝下并晕倒,听到真相后迅速制服了孙二娘,幸亏张青及时赶到下跪请罪武松才放过夫妻俩。

在武松路过十字坡的不久前,鲁智深也从这经过,结果上演大型翻车现场直接被麻翻,若非张青看到鲁智深的禅杖非俗后制止孙二娘的话,鲁大师就要交代在这了。虽然鲁智深比武松年长了约十岁,但武松倒像是个经验成熟的老江湖,而鲁智深却像个初涉江湖的愣头青。

第三:大闹瓦罐寺VS大闹飞云浦

瓦罐寺这段暴露了鲁大师的神经大条和弄巧成拙,本想仗义出头却落了个好心办坏事,被两边忽悠地来回跑,一方喝酒吃肉唱着歌一方面黄肌瘦连仅剩的一点粥都怕被抢,谁好谁坏还用纠结吗?或许是鲁智深低估了二人,直接以饥饿之躯与其陷入缠斗结果不敌后匆匆逃走。虽然得到史进的能量补给后一起灭杀了二人,但寺里的老和尚见他逃走后怕崔道成和邱小乙杀他们而选择上吊自杀,连被二人掳来的妇人也投井而死,若非史进出现还不知道怎么来翻盘呢?

飞云浦这样的险境,武松却偏偏上演绝境反杀,临行时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施恩的提醒,意识到两个公差不怀好意,行了数里后一路观察更确定自己处境不妙,于是他先把施恩挂枷锁上的两只熟鹅吃下,避免出现体力匮乏保持精力充沛,路上两个持刀的陌生人加入。

走到“飞云浦”这座阔板桥时,武松意识到这是个下手的绝佳地点,迅速涌现了一个反击计划,假意问路并装作要净手让对方以为自己放松了警惕,在提朴刀的两人信以为真来靠近武松时,武松先发制人一脚一个把两人踢下了水,然后扭断了枷锁趁两公人惊魂未定被吓倒一个时,迅速打翻那个没倒地,然后赶往水边捞起一把朴刀逐个终结他们。

原本杀手想借这个特殊地形更方便干掉武松,没想到地形优势反而被武松抢先一步利用,再看看武松出手顺序,先设法将提朴刀的两人踢下水,然后攻击没被吓倒的公差,再迅速捡来朴刀逐一终结,这一连贯的动作简直完美,不仅在哪打的地点选的好,主动出手抢先机,连先打谁后打谁也规划的明明白白巧妙合理,电光火石之间所有人都别想逃。

第四:大闹桃花山VS血溅鸳鸯楼

鲁智深大闹桃花山也是仗义出手,李忠周通也卖了他面子虽说有忌惮他本事的成分,但鲁智深因看不惯二人“慷他人之慨”的行为而私下打了人家小弟后将桌上金银席卷一空后遁走,首先这行为就很不厚道了。好在李周二人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即便报复不了鲁智深也会事后去刘家庄出气,鲁智深冒失的行为险些又置刘小姐于险境。

武松在飞云浦得知真相后决定将蒋门神和二张一锅端,对此他出尔反尔没有留下最后一个杀手的性命避免消息走漏,随后只身折回悄无声息地潜入孟州城来到鸳鸯楼,趁三人惊魂未定之际迅速砍翻最强的蒋门神后轻松拿下三人的人头,完事后又成功的逃出生天整个过程完全没有打草惊蛇并全身而退,可见鲁智深做事远没有武松缜密。

第五:华州府救史进高下立分

鲁智深和武松一起去少华山邀请史进上山,可从小喽啰口中得知史进被华州府太守捉住。鲁智深听完就大怒要亲自去救史进,而武松却说:“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史大官人。”结果鲁智深不听,反而觉得武松性子慢。于是带了禅杖和戒刀只身直奔华州府,贺太守一眼就看出他的动机,把他骗到府中设计拿下。后来武松把此事告诉戴宗后传到了梁山,吴用借用宿元景的行头骗过贺太守才救了鲁智深和史进。

最后再总结下二人综合实力,单论武艺和力气的话各有千秋不敢说谁一定胜过谁,但真正的高手对决可不局限于力量和招式的高下,还跟智力、观察力、耐心、意志品质等方面息息相关,尤其在二人正面战斗能力相近的情况下这些都能成为死斗时的制胜因素,综合来看死斗的话武松完爆鲁智深。

【鲁智深】:性子太直太冲动,缺乏理性思考,会因自己的神经大条导致好心办坏事,金翠莲和郑屠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却看到了鲁智深的莽,智力确实是块短板,十字坡警觉性差险些被杀,瓦罐寺弄巧成拙老和尚和妇人没救成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桃花村带有色眼镜看人打了李忠周通的喽啰将金银席卷一空,自己是一走了之加上本领高强有恃无恐,却险些又把刘小姐置于险境,好在李忠周通也是说话算话的人不仅没翻脸也没有再去为难刘小姐,可见鲁智深这人心机较单纯直率属于好对付的一类。

【武松】:心思缜密滴水不漏,战斗头脑非常发达,开打前便会想好这架打到什么程度如何快速高效达成。景阳冈上临危不乱见迅速看出“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为兄报仇步步为营捉贼拿赃全程有理有据,十字坡耳聪目明成功化险为夷,快活林上以一副佯醉的姿态假意示弱后一击中的,三招两式拿下蒋门神这个身长九尺又擅长拳脚枪棒的三年泰岳相扑冠军,飞云浦上主动出手抢占稍纵即逝的先机后反客为主成功脱险,鸳鸯楼上成功潜入未打草惊蛇,趁三人惊魂未定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最强的蒋门神砍翻,轻松结束战斗全身而退,可见武松的可怕之处。

二者一对比,鲁智深就像是个战士,倚仗着强大的实力抡起禅杖干就完了,而武松不仅是个战士同时还是个刺客杀手,开打前会想好如何快速解决对手过程中也会将对手的招式和特点研究得死死地,对付鲁智深基本只要防着他的“明枪”就行,而对付武松不仅有“明枪”还有杀伤力更恐怖的“暗箭”要防,所以正面切磋比武谁胜谁负不好说,但生死厮杀决斗的话最后能站着的肯定是武松,二人押运粮草时张清的石子只让鲁智深脑袋开花可能也是个缩影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