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南,国产手表陀飞轮到底怎么样
许耀南,国产手表陀飞轮到底怎么样?
北京表创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几个重要国表品牌之一,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推动了北京表品牌的诞生和发展。
最初,只有21名制表先锋开创北京品牌,他们无惧挑战,打开了制表世界的大门,研制出“北京一型表”等经典表款。
陀飞轮是诞生于两百多年前的一项技术。当时怀表被竖立状态放在口袋里,重力影响了摆轮摆动惯性分布不均而走时不准。陀飞轮被发明的初衷是让怀表的擒纵系统旋转起来,抵消重力的影响,进而提升了怀表的精准性。
怀表向腕表过度时期,陀飞轮就失去了功效意义,因为腕表戴在手上随手臂摆动,重力的影响不再那么严重,再加上机械加工精度的提升,普通摆轮擒纵的腕表亦可以满足日常精准要求。
在腕表主导钟表市场最初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多少陀飞轮产品,陀飞轮机芯,要么是客户定制需求,要么是是为了在天文台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直到石英危机后期,机械腕表找到了“奢华精品”这条打败石英表的绝招后,陀飞轮才以“手腕上的华尔兹”重新回到主流市场。
早期国表主流也是实用大三针为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陀飞轮等复杂功能腕表才开始大批量来到中国,影响国内钟表市场。
北京表注意到了腕表市场的这个变化,很早就投入到陀飞轮技术的研发中,1995年,北京表许耀南大师着手设计陀飞轮腕表,1996年,三只“灵燕”陀飞轮腕表试制成功。
许耀南1962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成为北京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奠基者,巧合的很,两年后,石文礼亦从天津大学毕业加入北京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两位大师成为北京表设计和工艺的基石。
1972年,许耀南与石文礼共同研究自动表机心,历时八年,并于1990年由轻工出版社出版了《自动手表结构原理与维修》。
陀飞轮腕表样品试制成功后,许耀南与石文礼继续投入到北京表陀飞轮技术精进当中去,直到2004年第一批限量30枚“中华陀飞轮”上市。
中华陀飞轮在壳形、盘面设计上,与当年试制样品有了很大不同,特别是灵燕陀飞轮夹板,增加了金雕装饰,栩栩如生,成为北京表陀飞轮的标志。
十年深耕,让北京表接下来在陀飞轮腕表上的设计开发游刃有余。
2006年,名为“游龙戏凤”的金雕陀飞轮腕表在Basel World首展,该表100多个零件上都进行了全微雕装饰,创下了世界制表史上的七项纪录;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先生亲笔题字“游龙戏凤,方寸乾坤”;同年9月,该表以100万人民币被收藏。
2009年,,“太极”双轴立体陀飞轮亮相深圳表展,该款陀飞轮同时绕两根相互垂直的轴旋转,抵抗地心引力的作用大大加强。
2010 年,“蝶恋花”双面珐琅机心陀飞轮腕表以古典文化为设计灵感,首创在陀飞轮机心的主夹板上全手工制作双面掐丝珐琅,并在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成功秋拍89.6万元。
2015 年,北京表发布超薄陀飞轮机心TB10,机心厚度减薄至2.9mm,走时长度增至80小时。
北京表陆续开发还有双陀飞轮等复杂功能,成为国表陀飞轮技术的领先者。高端定制系列价格相对来说不算太贵,“太极II”双轴立体陀飞轮腕表43万,“无极”双轴立体双陀飞轮腕表52万,比瑞士大牌同样功能的要便宜不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