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的好处,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2023-07-17 133阅读 0评论

瑞雪兆丰年的好处,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一、下雪有助于保暖土壤,对越冬作物的有防冻保暖作用。新降到地面的积雪疏松多孔,其中能够含有40%-50%的空气。因为空气不易传热;又由于冬季天气冷,下的雪往往不易融化;这样,大地就像盖上了一条又大又软的棉被。这“棉被”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热量向外散发,又可阻止外界冷空气的侵入。

二、积雪有利于增加土壤墒情。寒冷过后,天气回暖,积雪慢慢融化,融化了的雪水流失少,大部分渗入土中,就像进行了一次灌溉一样,对缓解春旱、做好春耕播种大有好处。

瑞雪兆丰年的好处,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三、雪中含有很多氮化物能提高土壤肥力。雪可吸附空气中大量的游离气体,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化物。据观测,如果1升雨水中能含1.5毫克的氮化物,那么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达7.5毫克。在融雪时,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带到土壤中,成为最好的肥料。

四、雪能消灭害虫,减少虫害的发生。积雪阻塞了地表空气的流通,可使一部分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窒息而死。雪融化时,由于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使土壤温度骤然降低,此时可把土壤表面与作物根茬里的害虫和虫卵冻死,使农作物生长时的虫害大大减少。

五、雪能增加产量。据科学试验表明,雪水中含重水少,每千克雪水中含重水(氚)是普通水的1/4。重水有抑制作物生长的作用,所以用雪水浸种、浇灌和进行叶面喷洒各种作物和水果时,都有增加产量的效果。

六、雪能提高品质。用雪水浇灌农作物可提高作物的品质。有人作过调查,新疆的哈密瓜和无核葡萄(干)之所以甘甜味美,就是有大量的雪水浇灌的作用。用雪水浇灌的粮食和果类也都会明显提高品质。

但为何晚唐著名诗人罗隐在雪一诗中?

俗语云“瑞雪兆丰年”,但是,雪是好是坏,必须有特定的环境才能下结论,倘若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要忍受压迫和剥削,这时如果有人穿着狐裘暖衣,吃着热饭,还在你旁边,大呼“瑞雪兆丰年”,估计你就不会相信了,反而会觉得他是伪善,此时,大雪未必就是好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罗隐看到了,并且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这便是下面这首《雪》想要告诉大家的。

这首诗以“雪”为题目,但是立意上却不在于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一些伪善者和统治者的不满和谴责,流露出了诗人对广大贫苦百姓的深刻同情。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开头一句,便语含嘲讽,说“尽道丰年瑞”,农民看到飘飘瑞雪产生“瑞雪兆丰年”的期望,这本是非常自然的,但是,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似乎就有些不同,诗人用“尽道”二字进行了批判,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下文中,我们便能知道,原来,大声发出瑞雪兆丰年议论的,是一群吃得饱穿的暖达官显贵,他们在炉火边,看着窗外的大雪,发出了这样“悲天悯人”的声音。

诗人罗隐明知他们的伪善,所以故意问道:“丰年事若何”?即便是丰年,又能怎么样呢?诗人说这话,离不开唐末的现实背景。唐朝末年,赋税苛重,地租高昂,这让普通的农民们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都同样悲惨不堪。诗人问完之后不再给出明确的回答,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社会现实,因此,不道破的话语实在比道破更有力量。

末二句是进一步抒怀,“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又点回到大雪是否为瑞的议论上来,但是,诗人此处却直接对那些猫哭耗子的达官贵人回应道:当你们在享受山珍海味,在温暖的火炉旁谈论着瑞雪兆丰年的时候,恐怕早已经忘了长安街头有很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人,他们根本等不到瑞雪所带来的好处,可能就已经冻死了!所以,这雪还是“为瑞不宜多”的好。诗人在这里,看似一反常识,但实际上却充满了愤怒和谴责,讽刺了那些故意做作,假装关心天下民生疾苦的人。

瑞雪究竟是好是坏,我相信诗人无意去争论,因为这些都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做数,诗人在这里感到厌恶的,是那些装出一副对丰年关心,却无视现实穷苦人的达官贵人。无疑,罗隐通过“瑞雪丰年”这一话题,巧妙地扯下了那些“悲天悯人”者的伪善面具,让人大呼过瘾。

罗隐这首诗的可贵之处,不仅是思想主题的深刻,也是因为罗隐新颖的构思,让此诗不落俗套,并且巧妙地进行了讽刺。

瑞雪兆丰年上一句?

瑞雪兆丰年的前上一句是红梅报新春,梅和雪相互对仗,新春和丰年前后呼应。

“瑞雪兆丰年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冬天如果下了大雪,就预示者来年一定是个大丰收,还有一句是“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人们在农耕的生活中总结出了经验,其实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以下几点;

一、下雪能保暖土壤,有防冻保暖的作用。冬天天气冷,下大雪不容易化,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不传热的,小麦就像盖了一条软软的棉被,外面天气在冷,里面的温度也不会降低的。又能阻止外面冷空气的侵入。在我们北方地区,只要下了大雪,冬作物就能安全过冬天,如果没有下雪的话,有很多的越冬作物会冻死的。

二、下大雪能消灭害虫,减少虫子的发生。农民经常担心病虫害,下大雪了,可以把越冬的虫子,能冻死,这样就能减少了虫害,有利于庄稼的健康生长,这样来年就能大丰收了。

三、净化空气。对于我们北方来说,最希望下雪了,因为下雪能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冲刷掉,净化空气了,空气就变的湿润了,这样病毒也就没有了,减少了很多疾病的发生。

四、下大雪能增加产量。气温回升时,积雪就慢慢的融化了,所有的雪化成水,进入土壤就像是浇灌似的,对小麦的生长很有利,能增加产量。

五、积雪也是一种肥料。积雪下面的土壤温度比较高,土壤不会冻结,可以将土壤中的落叶,杂草腐烂分解成为了非常好的有机肥料。

总之,下雪的好处有很多的,保暖土壤,积水利田,还能增添肥料等等,不光是对植物好,下雪对人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扩展资料:

瑞雪兆丰年的下一句:

1,瑞雪兆丰年,风雨送春归。

2,瑞雪兆丰年,红梅报新春。

3,瑞雪兆丰年,春风迎新岁。

4,瑞雪兆丰年,五谷登丰收。

5,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6,瑞雪兆丰年,春风传捷报。

7,瑞雪兆丰年,吉雨送佳季。

附:“瑞雪兆丰年”是农谚,如“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从这可看出该句本来没有前面的上联。就算有,那也是后人为了听着和谐自己加上去的。

瑞雪兆丰年的故事:

相传人间下雪是由天上三个神仙掌管着,即周琼姬掌管着芙蓉城,董双成掌管着贮雪玻璃瓶,玻璃瓶内盛着数片雪,每当彤云密布时,姑射真人用黄金筋敲出一片雪来,人间就开始下雪了。

造物主把雪花赐予了冬天,使冬天于苍凉之中有了生气,沉寂之中增添了乐趣。

农民们更是喜欢下雪,一旦见到白雪漫天飞舞,地上堆着厚绒绒的积雪时,就预感到了来年的丰收喜悦。

“瑞雪兆丰年”,实际上就是人们发自内心对雪的赞叹,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冬季连降大雪会把庄稼冻坏?

不会冻坏。冬天降大雪一般都是祖国的长江以北,北方冬季大部是过冬的冬小麦,其它大田作物都收割完毕,收仓入库了。过冬小麦还真喜欢下雪覆盖,即保温又防旱,因此不怕下大雪冻坏,北方有"瑞雪兆丰年”的谚语。当然,雪大降温,对一些怕冻又保护不佳的作物容易产生冻害。

小雪节气不下雪对农作物好吗?

小雪节气不下雪肯定对农作是没有好处的。

小雪昰冬季的第二个时节,是气候的主要拐点,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状态,气侯变得普遍干燥,还时常刮风,气温持续下降,这让农作物消耗掉很多水分,对农作物生长是不利的。如果小雪时节降雪,把土壤覆盖,这层雪昰很好的隔离,除避免了风沙侵蚀,水分流失以外,还泽润土壤,对农作物补充水分,这是好处之一。还有另一个好处,具有保暖作用,减少了冬天气侯对农作物的不利因素,也促进了农作物根系发育,为安全越冬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雪时节降雪,对土壤有保墒作用。因雪中含有氮素,雪在严寒中缓化融化,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土壤中腐熟有机物分解,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降雪过程,净化了空气,增加了空气的湿度,降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外加潮湿的空气,不利于空气中病菌的生长,避兔了病菌的传播。

融化的雪水在气侯的作用下,杀死地表层的虫卵,使农作物在来年春季免受虫子的侵害。减少了春季灾虫害的经济负担和人工投入。

总之, 小雪时节降雪对农作物安全越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农作物丰产的基础

我渴望小雪时节下雪,它能给农民带来希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