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乌龙茶,四大名枞和乌龙茶是什么区别
福建乌龙茶,四大名枞和乌龙茶是什么区别?
四大名枞属于乌龙茶,四大名枞分别指的是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四种茶,当地人也称武夷岩茶(乌龙茶的一种),其产地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生态景区内,且具有典型的岩骨花香特征。
武夷山四大名枞:
1.大红袍
大红袍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
特点:作为武夷岩茶的四大名枞之首的大红袍岩茶,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性温,常年都适合饮用,它还事实在独特的“岩骨花香”。
2.水 金 龟
水金龟这个品种很奇特。肉桂是根据香气带有桂皮香而得名,而水金龟却是根据树形得名。
水金龟是茶树枝条交错,形似龟背上的花纹,故得名水金龟。
微醺之余,七泡后的甜绵,似余波暗涌,层层浸润你的味蕾,这是乌龙茶中少有的厚重,满足味蕾对厚重口感的追求。
岩茶典型特征是岩骨花香,但大多数茶叶都是带兰花香或者棕叶香等,但水金龟比较特别,它香气幽长清远似腊梅花香。
水金龟不仅香气独特,生命力还很顽强,抗寒性和抗旱性都很好,在历史上广为种植,跻身四大名枞。
3、铁罗汉
铁罗汉,据说是武夷山最早的名枞,在历史上独具盛名,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满满的枞味作为主旋律,青苔味、木质香交相协奏,而后高调馥郁的兰香到来,如美酒后劲,缓缓上头。
升华出浓醇厚重的品感体验。
铁罗汉外形紧结,色泽青褐较油润,香气独特,有天然花香味;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滋味醇厚甘爽,回甘强,隐约可见铁锈味;叶底软亮显红边,可以明显看到蛤蟆背。
4.白 鸡 冠
白鸡冠的得名,缘于它的茶树叶子发白。绿茶中有一款茶叫做安吉白茶的,刚长出的新芽呈嫩白色,但在气温超过24度后叶子开始发绿,所以入夏以后安吉白茶基本就是绿色的了。
白鸡冠的显著特点是茶氨酸含量比较高,口感比较鲜爽,加上岩茶的特殊工艺,所以用白鸡冠做成的岩茶滋味浓醇甘鲜。
白鸡冠制成的茶叶,颜色也与众不同,别的茶叶色带褐色,它却是在米黄中呈现出乳白色;泡出来的茶水晶亮晶亮的,还没到嘴边就清香扑鼻;啜一口,更觉清凉甘美,连那茶杆嚼起来也有一股香甜味,据说喝了还能治病。
绿茶和乌龙茶怎么区别?
首先,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青茶和绿茶是两种不同的茶类,其发酵程度、制作工艺和口感滋味都是很大的区别的。那么,怎样区分青茶和绿茶?
1.加工工艺的不同
绿茶的工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青茶的工艺:鲜叶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
2.发酵度的不同
绿茶是不发酵茶,即发酵度为0%;
青茶的发酵度为10%-70%。
3.干茶色泽不同
绿茶干茶呈现碧绿、翠绿或黄绿的色泽;而青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
4.汤色不同
绿茶属于小清新的茶品,其茶汤呈绿黄色;而青茶茶汤呈蜜绿色或蜜黄色。
5.香气不同
绿茶香气为清新的绿豆香、奶油香或板栗香,而青茶香气多为花果香或花蜜香。
6.滋味不同
绿茶滋味清淡微苦,青茶因为发酵过,所以滋味较醇厚,微苦有回甘。
7.茶性不同
绿茶茶性较寒,肠胃不好或是有胃病的茶友应适当饮用,青茶经过发酵,其茶性较温和,刺激性不强。
兰花乌龙茶怎么做?
利用兰花制作的乌龙茶,茶叶按其发酵程度主要分为绿茶、乌龙茶和红茶三大类(潘根生主编,茶业大全,1996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福建省是我国重要的乌龙茶生产基地,北有武夷岩茶、武夷名丛,南有安溪铁观音、黄棪、水仙等著名品种。(张天福等著,福建乌龙茶,1989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福州)。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乌龙茶生产的发展,乌龙茶的质量品评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乌龙茶的评比中,获得茶王称号的茶叶常常1斤卖价达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民币。这说明人们对高级乌龙茶的爱好和追求。
在多种品牌茶王中,有一种铁观音茶王,具有类似的淡淡的兰香,尤为珍贵,受到茶叶界人士和中外饮茶者的赞誉。但是具有这种特殊的香气的乌龙茶不容易制作,尤其是具有高雅兰香的。因此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以制备高级的具兰花香气的乌龙茶就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了。
兰(Cymbidium SPP.),原产我国,兰科,兰属。兰花素有“国香”之誉,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它不仅花朵俏丽淡雅,且香气清幽,持久,令人心旷神怡。
利用兰花制作的乌龙茶,目的在于提高乌龙茶的香气品质,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开拓新的市场。
广东乌龙茶凤凰单丛感觉不算大众?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凤凰单丛茶是乌龙茶的一种,虽说是四大乌龙茶之一的广东乌龙,但是知道此茶种的朋友并不多。
凤凰单丛茶有一个外号,叫做“茶中香水”,这个名字也是非常形象了,品饮过的朋友会感受到这个名字的意思。凤凰单丛茶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香气的丰富,不仅香气种类多,而且极为高长。
我国茶种众多,要论香气品种如此之多的茶种,也就只有凤凰单丛茶了。直到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凤凰单丛茶才有了少许的名气,逐渐被大家认可,这才从广东传播了出去,不然,这还是广东当地的特色茶,大家很难品饮到。
但是,茶虽然传出去了,名声大了,这面上的乱象自然开始兴起,不少茶友没有此茶的概念和品饮的经验,不免遇见很多深坑。
承艺与大家一起来说说这凤凰单丛茶的几点信息,客观的给予大家一些参考,没有抨击、中伤的想法。
一、先说一下这凤凰单丛茶的香气:
很多朋友第一次遇见此茶时,往往被其香气惊艳到,不免心生疑问,感觉这个茶太香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添加香精了?
其实不然,茶叶的香气是由内质成分赋予的,通过优秀的制作工艺才能散发出来,而这制作工艺最为重要。凤凰单丛茶之所以香气众多,是因为制作工艺中发酵这个环节,发酵的程度不同,最后成茶的香气便会不同,花香、果香、奶茶、蜜香这四种香气是凤凰单丛茶最常见的香气。
凤凰单丛茶中的芳香物质多达50多种,不同的物质之间互相组合,产生了不同的香气,所有的香气组合有共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十分复杂。除了制作工艺,还有多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到凤凰单丛茶的香气。同一品种香型,又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生长环境的不同,种植海拔的高低,采摘时的天气等。这样子下来,如果大家在品不同香型的凤凰单丛茶时,发现它们的香气彼此相似,但又有少许不同,这其实是极为正常的情况。
二、接下来说说凤凰单丛茶的分类:
凤凰单丛茶有多复杂,大家从上面香气来源的介绍已经知晓一些了。如同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你说了些什么玩意?
别急,看了凤凰单纵的分类大家就知道有多乱了。
说起分类和命名,这凤凰单丛茶可谓是五花八门,啥都有:
根据茶树的树形命名:像“鸡笼刊”,这个命名是因为茶树长得像养鸡的笼子。可以说很形象了。
根据茶叶的形状像某种树叶命名:例如杨梅叶、竹叶等。
根据香气命名:像蜜兰香、柚花香等。
根据叶片色颜色命名:例如乌叶、白叶等。
根据时代背景命名:如东方红等。
其他特别的命名:如兄弟仔、老仙翁、鸭屎香、凹富后等等。
看了这些随意又古怪的分类,大家估计更晕了,以上还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实际上要更加的复杂。对于互联网上所传的“凤凰单丛十大香型”,不太真实,这也是人为定义的,没啥意义。上面这些划分也太过杂乱,凤凰单丛茶直到现在也没有个真正意义上的分类,不过以影响和种植面积来划分的话,较为公平合适,也有利于传播。
凤凰单丛茶的分类非常困难,每个香型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没有归纳分类的意义,还是全部细分开,更容易被茶友们识别接受。
三、凤凰单丛茶的特点是香气,那么是否越香越好?
并不是,香气是凤凰单丛茶的主要特点,追求的是香型独特,而不是明显程度。例如凤凰单丛茶的一种,杏仁香,它不是以香气突出的,而是以茶汤细腻而出名。至于乌叶、鸭屎香这两个茶种,则是以香气高长明显而出名。都是好茶,特点不一样而已。
凤凰单丛茶与其他所有的茶一样,都讲究茶香与茶汤并重,有些茶香,但是汤味薄。海拔越高的茶,香气反而内敛,纯净,这与优秀的生长环境脱不了干系,还是不要以香气明不明显,高不高来单纯的判断一款茶。
四、凤凰单丛茶可以越陈越好吗?
自从“老茶热”盛行之后,各种茶类都有了老茶之说,其实不赞成大家这样做,每种茶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有自身特殊的味道,陈放到最后都是一个味道,那要这茶有啥意义,还不如直接喝熟普算了。
五、怎么品凤凰单丛茶?
其实很简单,品饮时要注意此茶的香气、口感和味道,不需要多年经验和相关知识。首先茶香要明显,纯净,让人闻得舒服,其次,茶汤的口感要顺滑,有粗涩之感可不好,味道上有甜味,出现苦也不好。这几点咱们直观便能感受到,至于再深一层次的品饮,咱们普通人没那个必要深究,有些年头的经验才能喝出来。
凤凰单丛茶在冲泡的时候要把控好时间,泡久了茶会很浓,自然会带有苦涩之感,这个苦涩是因为茶浓而导致的,可不是因为茶不好。导致茶苦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制作工艺有瑕疵,也好分辨,喝一口茶咽下肚,如果苦涩的感受久久停留在舌尖,无论第几泡这茶汤都有苦感,难以在口中化开,说明此茶制作工艺出现问题,这一点适用于所有的茶哦。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什么是乌龙茶?
乌龙茶为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类,其品种较多,福建省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地区为主产区,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其特殊精堪的加工工艺付制出品质优异的茶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