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闲居 案头瓶花不绝,有什么冷门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余闲居 案头瓶花不绝,有什么冷门意境很美的古诗词?
1.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2.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
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4.一寸霜毫五寸笺,自研秋水写春烟。
枯松恶竹从人爱,画了梅花好过年。
——秋扇《秋扇自题十开梅花册》
5.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围炉夜话》
6.久倦市尘嚣,归来听夏蝉。
——梅疏影《归故山》
7.浮生一夢君同我。都是槐安未醒人。
——省吾斋主人《蚂蚁》
8.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9.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钱惟演《木兰花》
10.君心如大道,我驻一时间。
我心如古寺,君坐已多年。
———雪泥萍踪《古意》
11.心灯已似风灯冷,绝望终从希望生。
———水沉烟《鹧鸪天》
12.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牡丹》
13.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一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14.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李煜《渔歌子》
15.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一一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16.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17.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李煜《谢新恩》
18.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风入松》
19.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秦观《桃源忆故人》
20.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即景》
21.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风入松》
2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赞美梅兰竹菊的诗各1首?
写梅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竹的诗句: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北窗竹石 【唐】白居易 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 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 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 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 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 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 别桥上竹 【唐】白居易 穿桥迸竹不依行,恐碍行人被损伤。 我去自惭遗爱少,不教君得似甘棠。 池上竹下作 【唐】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玩松竹二首 【唐】白居易 龙蛇隐大泽,糜鹿游丰草。 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 吾亦爱吾庐,庐中乐吾道。 前松后修竹,偃卧可终老。 各附其所安,不知他物好。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东楼竹 【唐】白居易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 【唐】白居易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 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 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 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 题李次云窗竹 【唐】白居易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小桥前新竹招客 【唐】白居易 雁齿小红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 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 最爱近窗卧,秋风枝有声。 食笋诗 【唐】白居易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 咏竹 (齐.谢眺) 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 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 月光疏已密,风声起复垂。 青扈飞不碍,黄口独相窥。 但恨从风箨,根株长相离。 竹 (梁.刘孝先)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赋得阶前嫩竹 (陈 . 张正见)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 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欲知抱节成龙处,当于山路葛陂中。 咏竹 (唐.李峤) 高簳楚江濆,婵娟含曙气。 白花摇风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 (唐 . 令狐楚)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 青蔼近当行药处,绿阴深到卧帷前。 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 老子忆山心暂缓,退公闲坐对婵娟。 秋日白沙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初食笋呈座中 (唐 . 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金。 咏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诬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风 (唐.唐彦谦) 竹映风窗数阵斜,---人愁坐思无涯。 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 春日山中竹 (唐.裴说) 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咏竹 (唐.张必) 树色连云万叶开,王孙不厌满庭载。 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凤来。 谁许风流添兴咏,自怜潇洒出尘埃。 朱门处处多闲地,正好移云抚翠苔。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赋园中所有 (宋.苏辙) 寒地竹不生,虽生常若病。 斸根种幽砌,开叶何已猛。 婵娟冰雪姿,散乱风日影。 繁华见孤深,一个敌千顷。 令人忆江上,森耸缘崖劲。 无风箨自飘,策策鸣荒径。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咏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枝叶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河,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新笋歌 (明.岳岱) 满林黄鸟不胜啼,林下新笋与人齐。 春风闭门走山兔,白昼露滴惊竹鸡。 雨中三日春已过,又近石床添几个。 竞将头角向青云,不管阶前绿苔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唐·李贺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栽堪钓绵鳞。 写菊的诗句: 菊花: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 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蕉下客 菊影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枕霞旧友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 残菊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九歌 礼魂 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古乐府 汉无名氏 兰草自然香, 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 俱在束薪中。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古诗十九首 汉无名氏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新树兰蕙葩汉无名氏 新树兰蕙葩, 杂用杜蘅草。 终朝采其华, 日暮不盈抱。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销歇, 繁华会枯槁。 怅望何所言, 临风送怀抱。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疾邪诗 赵壹 势家多所宜, 咳唾自成珠。 被褐怀金玉, 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 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尔分, 勿复空驰驱。 哀哉复哀哉, 此是命矣夫! 秋胡行 曹丕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室思 徐干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情诗 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 招隐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
有关计算的古诗?
闲居日有幽事戏作
作者:周文璞
竹暗僧窥户,莎寒鹤上厅。壁悬陈处士,屏帖少微星。垒甓为蔬圃,埋盆学蓼汀。自知痴得计,常用醉为醒。野客兼称仆,幽禽代作伶。浴凫翻落磵,斗雀堕空庭。算数推三甲,防身召一丁。案头松叶响,墙角柚花馨。梵庋堆书笈,醪罂隐粟瓶。茅茨隐烟雨,鸡犬也忘形
晚清为什么能够横空出世一个左宗棠?
1882年,左宗棠看到上海一座公园大门上挂着牌子,上书“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左宗棠命令亲兵:“砸!”。洋人闻讯赶来,大惊失色。
牌子被砸得四分五裂,左宗棠怒极,对着洋人大吼:“在中国的土地上,由不得你们胡作非为!我是左宗棠,我宣布这些公园收归大清国所有。”
洋人大声抗议,左宗棠却不理睬,扬长而去。
一路上只要看到这样的牌子,左宗棠就命令亲兵砸碎。
洋人们知道,他们挂出的这块牌子,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更不合情。因此,识趣的洋人自己偷偷将牌子拿了下来。
左宗棠不仅骨头硬,还足智多谋。在国力衰弱、愚昧腐朽的清朝末期,他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另类。
后人对他的评价,左宗棠近“妖”。这样的左宗棠怎么能够在晚清横空出世呢?
一、大器晚成的左宗棠得益于青少年时期的积累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如同当时所有的读书人一样,他最初也期望着通过科考步入仕途,光耀门楣。
他也确实不负众望,15岁参加长沙府试,获得了第二名,20岁考取举人功名。
可是,令对他寄予极大期望的父母失望的是,此后左宗棠无心再攻读科举考试所需要的四书五经,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类杂书上去。
天文地理,经济兵法,农田水利,左宗棠对任何领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些知识显然对科举的用处并不大,左宗棠此后屡次科举未中。
但是他青少年时期所积累的知识,对左宗棠今后辉煌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左宗棠在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国家政治、经济治理上表现出来的才华横溢,都得益于他青少年时期的所学。
二、贵人提携,左宗棠厚积薄发01】左宗棠人生中的最初的贵人就是岳父母和妻子
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考过秀才,做私塾先生赚钱养家,仅能维持全家温饱。
随着左宗棠的祖父、大哥、母亲、父亲相继病故,左家家财不仅全部耗尽,还欠了一大笔外债。
科举未中后,左宗棠隐居乡村,跟父亲一样,以教书为生,收入微薄。
在左宗棠年幼的时候,父亲曾经和同窗好友周系舆定过儿女亲家。
定亲时,双方家庭尚且算是门当户对。可是左宗棠20岁的时候,周家家境富足,左家却越来越衰败,两家的处境如天壤之别。
周系舆并没有嫌弃左家家穷,眼看两个孩子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写信催促他们成婚。
可怜左宗棠竟然连成亲的钱都拿不出来。正好周家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于是周家提出让左宗棠做上门女婿。
男人做上门女婿并不是件光彩的事,往往在家里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幸运的是,左宗棠遇到了非常宽厚开明的岳父母。
他们很欣赏左宗棠的才气,坚信女婿只是暂时陷入困境,迟早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岳父母还常常叮嘱女儿周诒端要尊敬丈夫,做个贤内助。
就这样在夫人和岳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左宗棠可以静下心来钻研学问。
周诒端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通经史,两人可谓是举案齐眉。
多年以后,左宗棠还会回忆起夫唱妇和的场景:“常时敛衽危坐,读经史,香炉茗椀,意度悠然。每与谈史,遇有未审,夫人随取架上某函某卷视余,十得八九。”左宗棠的上门女婿做了十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参加了三次会考,均失利,花费了大量的钱财。
可是周诒端不仅毫不埋怨,反而不断安慰他。
左宗棠因此立下决心:不向科举讨前程。
正因为如此,清政府后来多了一个保家卫国的不世之才。
02】人生导师贺氏兄弟
左宗棠在研究各类经世致用的文章时,对《皇朝经世文编》一书很是入迷,这本书中收集了清朝的地理、水利、军事、农业、甚至海外各个国家的概貌。
《皇朝经世文编》的主编是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左宗棠对他仰慕不已。
恰好左宗棠到长沙读书时,贺长龄因为母亲过世,回到长沙丁忧一年。
18岁的左宗棠上门拜访了贺长龄,贺长龄并未瞧不起这个年轻的小书生,反而对他颇为赞赏,“以国士之礼相待”。
贺长龄热情地接待了左宗棠,并且与他分享自己的藏书,甚至不顾自己上了年纪,总是亲自上楼替左宗棠取书。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和左宗棠互相切磋读书心得。
在左宗棠没钱买书的时候,正是贺长龄的热情帮助,让他得以读了不少书,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贺长龄还鼓励他,不要为了寻求生计而随便当个小官,浪费了自己大好的才华。
这些指导让左宗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仿若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贺长龄丁忧结束后,介绍左宗棠去长沙三大书院城南书院读书,跟随的老师就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
贺熙龄的教学方式非常对左宗棠的胃口,他不重视八股文,将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性的知识上。
左宗棠在一年多的读书过程中,受益匪浅。
他离开长沙后,常常和贺熙龄通信,无论国家大事,还是个人苦闷,贺熙龄都能够给他以指导,可谓是人生导师。
03】眼光深远的陶澍,对左宗棠非常赏识
1837年,25岁的左宗棠在湖南醴陵泳江书院当山长,山长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校长。
书院很穷,山长收入也很低微。
一日,知县请他帮忙为一处馆舍题写对联,原来是两江总督陶澍途径醴陵,要休息在这个馆舍内。
左宗棠对这位名重朝野的大人物知之甚详,于是挥笔写下:“春殿从容语,廿载佳山,印心室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对联中道出了湖南人民对陶澍的敬仰,也点出了陶澍最引以为傲的事情,那就是道光皇帝曾经问及他家中的印心石,并且亲自为陶澍幼年读书的印心书屋题写匾额。
陶澍看到这幅对联后,果然赞叹不已,亲自去书院看望左宗棠。
一个是官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一个是屡次落地的穷书生,两人相见之下却非常投机,谈到天黑都不觉得疲倦。
到了晚上,陶澍邀请左宗棠住在行馆,继续畅谈一夜,结为忘年之交。
两人分别时,陶澍得知左宗棠次年要去参加会试,于是交代他,无论会试中还是不中,都要到南京总督府来见一见。
第二年,26岁的左宗棠第三次进京会试,依然没有中第。
回乡途中,左宗棠前往南京拜访陶澍。
陶澍并未瞧不起落第的左宗棠,反而对他的才能非常欣赏。
他提出要和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请求左宗棠将长女匹配给自己的幼子陶桄。
左宗棠考虑到自己家的门第与陶澍家相差太多,实在高攀不起。于是再三推辞。
陶澍说:“若论门第名位,你将来功业必在我之上。至于年龄,只要儿女相当就行了。”可是左宗棠还是顾虑门第相差太多,迟迟没有答应。两人相见后的次年,陶澍去世。左宗棠接受陶澍的嘱托,担任陶桄的家庭教师。陶桄到了结婚年龄时,陶澍的夫人对左宗棠说,丈夫临终留下遗命,要与左宗棠结儿女姻亲。左宗棠感恩于陶澍对他的信任和赏识,这才同意与陶家结为秦晋之好。04】推动左宗棠走上保家卫国之路的是林则徐左宗棠穷到只能当人家的上门女婿,却丝毫没有磨灭他的雄心壮志。他坚信自己前途似锦,必有大放异彩的时候。左宗棠将自己比作诸葛亮,给自己搞了个霸气的称谓:今亮。意为在世的诸葛亮。还豪气地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可是尽管左宗棠充满雄心壮志,却一直到37岁都未能找到出仕的机会。1850年,林则徐途经湖南长沙,湖南的文武官员都争相一睹这位大人物的风采。林则徐的船靠岸时,看到有人递上一张大红拜帖,上写“湖南举人左宗棠”。林则徐立即将左宗棠请到船上相会,畅谈古今,甚至通宵达旦。听了左宗棠的治国策略和理想抱负后,林则徐大赞他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他将自己收藏多年的经典史藉和资料赠送给左宗棠,包括地理边防以及俄国的动态等。还对左宗棠说:“我已老了,眼看着俄国虎视眈眈,终究会成为为西北边患。我虽有御俄的志愿,但是力不从心了。以后能够继续完成我的志向的,只有你了!。”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太平天国起义,林则徐抱病平乱,不幸病逝。临终前,他给儿子留下遗言,一再提到左宗棠是个绝世人才,要向朝廷推荐。1852年,清军在太平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终于有人想起被林则徐倍加推崇的左宗棠,请他出山。三、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杰洪秀全从广西突围北上,一路惊天动地杀进了湖南。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太平军势如破竹,军队人数也从数千人猛增至数万人。
太平军乘胜进攻长沙,只用了半日时间就击败了长沙城外的守军,开始炮轰长沙城。
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形势却一直未能好转,非常危急。
左宗棠临危受命,他半辈子隐居在乡野,从没有打过一次仗,却信心百倍地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他出谋划策,从长沙富商手中筹措了白银十二万两,安抚了城内的军心。
他也是非常有急智的人,城墙被轰出缺口时,他下令凡是向缺口抛一块石头,就可以领一笔赏钱。顿时石块从各处飞来,砸死砸伤太平军无数。
在左宗棠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下,大清稳住了长沙城的固防,坚持了三个月也未现败像。
此时清军的援军不断增加,太平军既不能合围破城,也不能歼灭城外援军,只好撤出长沙城外,长驱北进。
这一战,以布衣之身参战的左宗棠一鸣惊人。
此后,湖南巡抚骆秉章钦佩左宗棠的能力,请他辅佐自己,并对他言听计从。
此时太平军驰骋湖南北部,湖南东、南、西部的广大贫苦农民,不堪清王朝的腐朽,小规模的反抗此起彼伏。
左宗棠殚精竭虑,想方设法革除弊政,稳定政局。“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湖南军政形势逐渐转危为安。
天下人公认:“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仅仅十年,左宗棠就以一介布衣之身,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闽浙总督。
1862年,陕西、甘肃的回民发生叛乱。叛乱持续了四年,大清王朝几乎无力控制局面,差点造成陕西、甘肃分裂。
左宗棠又一次临危受命,被任命为陕甘总督,率军平定叛乱。这场战争打了足足五年,叛乱主力终于被消灭。
正在左宗棠全力平定陕甘回民叛乱之际,新疆战火又起。
浩罕汗国的诸侯阿古柏靠着英国的支持,攻陷喀什,自立为王,建立洪福汗国。
他不断在新疆扩大势力,侵占南疆,占领吐鲁番,切断北疆与河西走廊的联系。
1871年,在新疆与英国争夺控制权的沙俄,借口帮助清政府维持新疆稳定,趁机占领了伊犁,宣布“伊犁永远归俄国管辖”。
新疆危在旦夕,国家也有被分裂的风险。
大清就此与沙俄进行了多年的谈判,沙俄不仅拒绝归还侵占的新疆领土,反而持续骚扰中国边界。
此时正在清扫陕甘回民叛军余孽的左宗棠力主对侵略者迎头痛击,收回新疆被侵占的领土。
可是由于清政府国库空虚,粮饷不济,出征新疆的计划一拖再拖。
1874年,日本从海上登陆台湾,遭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抵抗,失败而回。
日本的这一举动使得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派提高了警惕,他主张重点防御海疆,防止日本从海上威胁大清。
因为资源有限,李鸿章建议放弃新疆。他的理由是新疆茫茫沙漠,人烟稀少,路途遥远,即使收复了也很难管理,还要花费大量的银钱,不如不收回。
可是左宗棠却坚决不同意李鸿章的建议,他上书表示,我们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少。“塞防”“海防”应该并重。
左宗棠的奏章中说:“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羊牛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盆。若新疆不固,则蒙古不安,匪特陕西、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不可不豫为绸缪者。”可是,以清政府当时衰败的现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众人眼前,那就是:钱从哪里来?1876年,大战在即,朝廷却拿不出粮饷。各省勉强凑出500万两白银,只有战争所需的五分之一。很多人听说收复新疆要花那么多钱,反对声此起彼伏。左宗棠顶住压力,一再上书,终于使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同意向洋商华商借款。左宗棠亲自出面,一共借款2000万两白银。同时,左宗棠将原定的八万人马精简到两万多人。为了弥补士兵的不足,左宗棠调集很多工人制造枪炮,加强火力。就这样,64岁的左宗棠,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返”的悲壮,誓师出兵。对盘踞在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进行打击。为了节约粮饷,左宗棠在新疆开垦土地,修建沟渠。他只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把打得阿古柏一败涂地,一举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曾经承诺清政府恢复对新疆的管理后,就会把伊犁交还给清政府的沙俄食言了,不肯交出伊犁。左宗棠上书,请求通过外交途径与军事威慑两方面来逼迫沙俄归还伊犁。1879年,清政府派遣崇厚出使俄国进行谈判。没想到的是,崇厚在沙俄的威胁下,竟然签订了条约,同意将伊犁送给沙俄。左宗棠大怒:“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么多年的仗白打了!条约作废,重新谈,如果谈不了就打!我亲自上阵!”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年近古稀的左宗棠再次率大军奔赴新疆沙场。此时他已经68岁,边疆苦寒,行军辛苦,左宗棠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有时候还会咳血不止。可是他却毫不退缩,悲壮地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跟在他的身后,以壮军威,表达了不收复新疆绝不回朝的决心。沙俄最终被迫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将伊犁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归还给了大清。在人才凋零的清朝末期,左宗棠像一个另类一样横空出世。他虽然已经老迈,却力挽狂澜,夺回了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清政府才能够坚持“塞防”优先。其中花费的几千万两白银,几乎每一分钱都是在左宗棠的坚持下才争取到的。更不要说左宗棠以老迈之身,亲自率军进驻新疆。可以说,左宗棠几乎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倾。没有左宗棠,中国的版图上很可能会缺少一块。四、能力超群,坚韧不拔,总会脱颖而出无论是有贵人提携,还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左宗棠能够横空出世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他能力超群,能够强悍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从不妥协。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积累,左宗棠涉猎甚广,精通很多领域的“实用性”的学问。
军事上就不用说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都显示出左宗棠在军事上的卓越才华。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制定政策大力发展农业,还在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路上,种植了大量柳树。这种环保意识,可以与几百年后的现代人的环保思想相媲美。
在经济发展上,左宗棠也有很多不凡的见解:兴办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事业,实施了多个开创性的壮举。
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往往会排除一切阻力,不畏艰险,坚持下来。
有这样的性格和能力,再加上一些运气,左宗棠脱颖而出是迟早的事。
到底什么是中国茶道?
【茶道文化】:如果一个人能把茶喝好了,办其他的事情也不会特别难,因为茶里面有很多学问。茶是一种清雅而隽永的文化,中国是茶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和喝茶的国度。当你回归到品茶生活,就是认同这种留白的生活方式;茶,是一种暗号,让人们心领神会的接头,在这祥和吉日,让我们回归自然,步入山中,采茶品茶,领略茶文化的精髓:
茶与自然――亲近绿色;
茶与身心――怡情养生;
茶与文化――生活哲学!
【功夫茶道】:这喝茶“品的是味道,花的是功夫”,若功夫不到,这味道自然就品不出来。。。喝茶最好是三个人,三口为一品,中国人的三指多数,“三”在中国是个吉祥数字,众人的“众”、森林的“森”、水晶的“晶”、品位的“品”。。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
【闻香茶道】:它的香味不能常闻到,只有在你心最静的时候才能闻到,然后瞬间而逝,你想闻就再也闻不到了,用心者闻道也。。
【茶道茶语】:灵芽、择水、养壶、茶道、寻香、灵性。。。茶、水、壶,佛家讲“无情众生”,在爱茶人心目中皆有情,水有优劣之分,泡茶要拿捏好时间,过与不足都是遗憾;紫砂壶盏经茶水浸染,日久则呈现出陶瓷般光泽叫“养壶”。。。我们不能区别两杯茶的孰优孰劣,却能清楚的辨别一杯茶的好坏。。。
【礼尚往来】:朋友请喝的茶自然是最好的茶。。。请人喝茶是不抱目的,这才能喝到好茶!
【茶道自在】:《归去来兮辞》里渴望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适然。。茶给了时间味道,禅给了人生味道。。《烛光·茶香·禅音·乱翻书》:和茶有时候不是让你来会客的,是让你来静心的,一个人泡泡茶最好。。。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喝一杯咖啡叫苦涩人生,品一泡茶叫高山流水。如果人类只可留下一种饮品,我想西方人会不假思索要咖啡,而东方人会脱口而出选择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