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 俞飞鸿,最好是详细到那一期的
许知远 俞飞鸿,最好是详细到那一期的?
说到干货我就来了!
因为大学里平时没事就喜欢看综艺,所以推荐几个有趣、有干货、有思想、不冷门的干货综艺给大家。
一、奇葩说
这个想必已经不用介绍了。最大的特点就是观点独特,看完之再看生活中的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把它排第一是因为我实在是太爱看奇葩说了,可能我本身就是个奇葩吧。。。。。
爱奇艺正版。
二、非正式会谈
这个节目没火我很不服!!豆瓣评分超级高!有趣+干货!!
宣传做的太少了,全靠粉丝口碑宣传。每季质量一直很高,个人认为比同类型的更火的《世界青年说》更有料,更有深度。
十一个不同国家青年坐一起谈论热点话题,讨论的过程中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青年对待同一个问题时观点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可以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等等。
爱奇艺、bilibili和腾讯视频都有。
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找韩国的《非首脑会谈》。
三、《人类观察学》
日本综艺,长期处于综艺鄙视链的最顶端,评论都说甩其他综艺几条街。
节目组把镜头隐藏在某个角落,来窥探人们遇到特殊情况时的反应、变化和选择。
基本上都是考验人性、欲望的主题。我看完之后心里一直都会想,如果当事人是我,我会怎么做。
而且我老婆gakkiy也是它的粉丝!!看看看!不看不是人!
Bilibili可以看
四、尹食堂
讲了四位不同年龄的主角在印度尼西亚开饭馆的故事。罗PD出品,质量能拍胸脯保证。
有看了让人流口水的饭菜,但是更好看的是四位主角。豆瓣上有个评论说:四位主演展示了我们在每个年龄段最想要成为的样子。
这部综艺总之一个字 屌!
如果舌尖三让你大失所望的话,来看看这部美食综艺吧。
Bilibili可以看
五、透明人
姜思达的短视频访谈节目,一集只有6分钟,但是有高密度的问答。镜头视角中总是会让我们看到在不经意过程中,嘉宾做出的很有意思、但是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整个节目的主题基本上是接纳和理解不一样的观点和视角,探索嘉宾背后的想法。有 tfboys 的土豪粉丝,有papi酱,有过气的杨臣刚。。。。。。
六、十三邀
采访十三位不同业界的大咖来观察这个时代。主持是许知远,一位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但是这对整个节目的质量并没有影响,提出问题的角度也很贴合观众视角。李安、姚晨、冯小刚、俞飞鸿等都是节目的嘉宾。豆瓣评分8.7。
Bilibili、腾讯视频可以看
七、荒野求生
如果说上面的综艺带给你大脑认知的干货,那贝爷教你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了。饿了怎么办,大白虫子嘎嘣脆!渴了怎么办,尿液过滤还能喝!不说了,我先去吐会。
开个玩笑,不过荒野求生确实改变了我对大自然的看法,原来森林里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节目都是在森林里拍摄,经常会有非常漂亮的景色,毕竟贝爷去的地方我们肯定去不了,所以只能电视上看看感慨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爱奇艺、Bilibili可以看。
八、圆桌派
加长版的锵锵三人行,从斗地主升级到打麻将。几个名人坐一起喝茶侃大山,主持人窦文涛满脑子骚操作。内容都是漫谈,不拘泥于主题,深度不是很深但是绝对有趣。
优酷可以看。
九、艾伦秀
美国老牌脱口秀节目,已经播了15年。说是脱口秀节目,可能更多的人是去看艾伦的,这位污污的、口才爆炸、爱岗敬业的主持人绝对是节目的灵魂。节目主要是分享嘉宾自己的故事,基本上所有美国大牌明星都上过这个节目。不建议全部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还想了解的明星去专门补。
搜狐和百度云(你懂的)可以看。
十、今夜不设防
这个高票答案已经说的很详细了,主持人是香江四大才子中的三个,大牌明星云集。但是里面总会提到一些我不知道的人名会让我有点出戏(我对曾经的港星、台湾明星和大陆明星了解的并不多),而且网上资源确实比较少。有张国荣的一集,荣迷可以去补。
十一、新西游记
韩国综艺,罗PD出品,记住这个名字!罗PD!罗PD拍的综艺会不好看吗(严肃脸)??
推荐原因主要是太爆笑了,能笑喷饭的那种。嘉宾在韩国的地位不亚于中国的鲜肉小花,只要在节目完结之前集齐7个龙珠就可以实现每个人一个愿望。同学是这么形容它的:高配版《极限挑战》。
B站可以看
大家怎么看待许知远?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第一次见到许知远的名字是十三邀马东的那一期。因为节目组的别有用心,因为马东的国民度,因为许知远的长相太吃亏。
所以他成为了一个网友们口诛笔伐的猥琐中年人,特别是俞飞鸿那一期的节目一出来,许知远当时可以说是被网友骂的体无完肤。
可是让我改观的还是十三邀,这次节目请来了李诞,两个人三个小时的访谈让我对许知远有了真的很大的改观。
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所以谈的感观都是通过零散的节目和网上零散的资料。
他目前的形象是因为十三邀作为一个节目要打响知名度的需要而塑造的。
再怎么说带领大家在思考我们的时代云云,赋予了多么深刻的含义,但作为节目也属于要盈利的啊,包括许知远自己。
在目前大众传播的特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第一要务,甭管这件事是好是坏。节目放出来不需要这句话是不是当事者要说的,但一定是要你触动的,不管开心还是愤怒。
这样一来,在大众媒介出来的人所表现或被表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他吗?
许知远应该是有点才华的,有点自负的,有点少年的中年人。
但我还是不喜欢他。
我自己也很纳闷,为什么同等长相的高晓松这么容易获得大众热捧?
可见会吹牛逼和幽默对一个男人多么重要。
哪些电影里吃东西的镜头或台词让你至今难忘?
台词类
《重庆森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东西上面都有个日子,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过期的东西没人要的 人家要买也买新鲜的。”
“新鲜新鲜,什么新鲜啊?就是你这种人,喜新厌旧,喂,弄一罐凤梨罐头,要花几多心机,你知道吗,又要种,又要摘,又要切,你说不要就不要啊,你有没有想过罐头的感受?”
《千与千寻》
“不要吃太多哦,会被杀掉的”
镜头类《无间道》
黑帮老大韩琛面不改色地在警局吃饭,满脸笑容摔筷子。
黑道的肆无忌惮就在一顿牢饭里。
《汉江怪物》
在被怪物袭击后原本吃惯美味的人们挤在破屋子里吃泡面,暂时安定的地方,暂时饱腹的速食,在现在看来都是上天的恩赐。
世间的所有美味都不及潦倒时的一碗泡面。
《父后七日》
女主在父亲的葬礼上吃饭,特别紧张,突然主持人喊她让她去哭丧,于是女主放下碗去穿孝服,哭的时候嘴里的饭掉出来,又重新塞回嘴里。
不是因为不悲伤,而是因为太悲伤。
《入殓师》
在入殓之后工作人员围在一起吃炸鸡,原本沉闷的氛围因为食物稍微开朗了一些。
美食是一种艺术。
入殓师把死亡变成了艺术,而美食是另一种艺术。一种是死的艺术,一种是生的艺术。
《甜蜜蜜》
李翘去参加黎小军的婚礼,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猛吃水果。
道德的自律,外界的压力,一时的目标,都是爱情的砝码。爱情是掩饰不住的。
你认为是教育还是毁灭?
能不能适当宽容一下女德班?或许诸如类似俞敏洪的“女性堕落论”就会更少一些市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女德班折射出的又何尝不是现代女性的一种道德信仰和个人爱好呢?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许有人提起女德班,眼里只盯着她的那些糟粕腐朽的东西,陈旧的落后观念,但却对她存在的一些合理和积极的东西视而不见。于是乎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大肆评判那些选择相信“女德班”言论的女性们,呵呵,那怎是一个“满眼怒火中烧,对此不屑一顾,仿佛只有一棒子打死,封杀遣散而后快来形容啊!
说到底,这其实是对一些存在的社会现象缺乏足够包容精神和深入理解思想。
你想想,女同性恋结婚,要是放在早四十年前,那可谓是多么“大逆不道”的堕落现象和不守妇道的可耻做法。可是随着时代发展,现在这种现象不也是被社会更多的人包容和理解了吗?!
需要认清楚的是,传统女德教育也有一些优秀的积极因素,比如孝顺、贤惠、勤俭持家、重视子女教育、追求家庭和谐等等(例如女德班倡导女性“学会宽容大度学会忍耐顺从;少点外卖,学会给家人多做几顿洋溢着温馨和爱心的午饭晚饭;忠诚于家庭和婚姻…),这些都是可圈可点、不妨学习吸收一下的积极因素。
当然更有必要及时告诉广大女性要学会擦亮眼睛,敏锐地去辨别、去筛选、去剔除女德班文化中的一些糟粕和封建残余(譬如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女性穿着暴露会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以达到去伪存真,净化思想教育之目的。
不可否认,也有不少成年女性到女德班,纯粹是为了寻求一份精神的寄托与安慰,找人说说话,聊聊天,期待一些认知观念与自身处境的共鸣。对其内容并非完全相信,全盘接受。
要知道大家都是受过一定教育,为人母为人妻,有一定社会阅力和分辨能力的成年人。所以对此也完全没有必要“如临大敌”、高度紧张,大惊小怪。
十三邀都有谁?
在第一季中,《十三邀》的嘉宾有:白先勇、金承志、贾樟柯、陈嘉映、俞飞鸿、蔡澜、张楚、李安、叶准、冯小刚、二次元、姚晨、罗振宇。
第二季中《十三邀》嘉宾有马东、诺兰、蔡国强、张艾嘉、西川、汪建、林志玲、罗大佑、李诞、许宏、王小川、刘畅、姜文。
第三季中《十三邀》嘉宾有
张艺谋、李宇春、王石、电台主播(万峰、胡晓梅、叶文)寻找谭嗣同 三季以来最特殊的一位嘉宾。他是书生,他是烈士)、赫拉利、唐诺、徐冰、毕赣、吴孟达、王健、黑木瞳、木村拓哉
第四季中《十三邀》嘉宾有
(夏日特辑吴晓波)倪大红、陈冲、于谦、项飙、马岩松、坂木龙一、徐峥、许倬云、薇娅、牟其中、金宇澄、谭派后人、陈志武
第五季中《十三邀》嘉宾有罗翔、五条人、徐皓峰、王宝强、陈传兴、胡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