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千古美文,背诵古诗词的好处
品千古美文,背诵古诗词的好处?
背诵古诗文有以下好处:
1、增强记忆力,记忆古诗文,无疑等于每天做一套脑体操。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学生头脑中有大量的名篇佳句,还担心他将来写文章不文思泉涌,出口成章?
3、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华文化的历史文化知识蕴含在古诗文经典中,背下这些优秀篇章,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能经常进行古诗文朗读比赛,即可形成壮观的朗读氛围。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千古美文,形成独特的审美能力。
6、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背下大段的古诗文,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7、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坚持力,培养学生的耐性,在长期坚持学习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8、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以载道,背下精选的经典古诗文,等于拥有了打开华夏宝库的钥匙。
9、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既然背诵古诗文对学生来说好处多多,那么背诵古诗文不因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死记硬背。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归类记忆等都是很好的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手法作全面分析,形成自己的阅读思路,由点到面地进行理解记忆,这样记忆的时间会更长久。 联想记忆是我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可以从主旨、艺术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进行联想和比较,这样既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又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归类记忆需要对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可从表达方式、抒情类别等方面进行归类,将同类的作品放在一起记忆,更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总之无论哪一种记忆方法,都需要有一个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过程。记忆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究。
请分享一下你家乡的美景吗?
这个春天,大部分人都一直呆在家里,度过了有史以来最漫长且煎熬的假期。
虽然现在还不能放松警惕,但大好春光同样不可辜负。
所以,我用镜头带领大家探春去,把春天送到你眼前!
不同于北方分明的四季,东莞的季节轮转,有自己的节奏。
一边是枝头绿叶吐新芽👇
一边是黄叶悠悠飘落一地,给春天腾出位置👇
在你还未察觉的时候,春天,就悄悄溜到了你眼前。
抬眼一看,满目新绿,惹人怜爱。
东莞,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春天里的花儿们,尤为娇俏。
黄的风铃,粉的紫荆,紫红的三角梅,在各自的枝头摇曳生姿。
猜猜这是什么花?答对有奖👇
满目春色里,最耀眼的,还属木棉。
今年的木棉开得尤其热烈。
它先开花后长叶,绽放时像火焰般燃烧在枝头。
红的橙的,大老远就叫你瞧见,霸道得很。
东莞的花,不仅好看,还好吃。比如这木棉,就是煲汤的好材料。
所以晴朗的日子里,不少妈妈们也会带上小朋友,一起出动,耐心拾捡刚落地的木棉。
随便拐进老居民区,也能收获不少春色。
挑杆晾衣的缝隙里,几朵茶花在俏皮地探头。
你看,还是小猫咪最懂享受生活,倚着小园石阶,爪子一揣,就眯起眼睛开始打盹了。
公园里赏春探春的人也不少。
这位拍风景的阿姨,也成为了我们拍摄的风景。
现在不适合去人多的地方,所以大家不妨像我一样,找一找身边的好春光。
有哪些必看的经典书籍?
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理解华夏文明的源流,还是要打破狭隘观点,拓展视野,更多地接纳“诸子百家”的思想,而丰富自己。即便是“儒教”独霸天下时代,君主们还是“外示儒术,内用黄老”。汉文帝就是“黄老之学”的专家,他在吕后专政,几乎杀尽刘家子嗣时,和母亲偏居塞外,独得保全性命。后来得到反击吕氏党族成功的老臣们的拥戴登极之后,汉文帝又行“无为之治”,修生养息,而在二三十年间,让秦末凋敝的中原地带,重新焕发生机。历代君主权臣,大都是“内用黄老”的,这些,却不太跟草民们讲。
因此,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我们还是要兼收并蓄,拓展自己。同时,也不必迷信古人,更要谨记做一个丰盈独立的人,挺直腰板,放眼世界和未来,而千万不要学习“磕头国学”,让自己成为一个“磕头专家”或“跟屁虫”。
下面分门别类的推荐文言文入门书目:
第一类 先秦时期没什么可以推荐的,基本上那些书大家都知道,《论语》《诗经》《老子》《庄子》是基本。
《论语》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老子》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
庄子,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版本太多,注释太多,不知道推荐哪一种才好。我觉得辅助阅读的话,顾随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心》很好。
《中国古典文心》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的记录。
南怀瑾很多正经人不屑,我觉得他的讲稿《论语别裁》很好,可读;
《论语别裁》
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成的《论语别裁》,是一本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
《诗经》推荐程俊英教授注解和翻译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诗经》
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老子》《庄子》也可以自己去找不同版本,小学生可以看看蔡志忠的漫画。
《蔡志忠古典漫画》
蔡志忠将经典漫画化与白话化,让现代读者轻松学习经典、吸收智慧。作品在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总销量逾三千万册。
南怀瑾先生讲儒家经典被诟病,但是他本是“道人”,他讲《老子》《庄子》,学者们就没有办法置喙了。我推荐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老子他说》《庄子南譁》,都是南怀瑾先生的讲座整理稿。搞学术的人,可以找陈鼓应教授注释的版本,中华书局有出版。
《老子他说》
《老子他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
《庄子南譁》
南怀瑾先生以博学的知识与深邃的理解分析庄子所引用的、涉及的、相关的例子,分析这些例子的背景与背后的意义,使庄子的文章通俗易懂,也让读者在大笑之后能够浮想联翩。
第二类 《山海经》《世说新语》《搜神记》
《山海经》各种版本太多,现在还有漫画本,各取所需。学术点的是袁珂先生注释本,普通读者入门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陈成注释本。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世说新语》也是版本众多,我推荐台湾杨勇教授的注释本。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搜神记》没有仔细研究过版本,只能推荐中华书局的。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第三类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高峰,故事神奇有趣,语言清醒自然,前后都无法超越,是学习文言文的首选。这跟那个时代的思想比较自由有关,也跟唐代的外向型社会人格有关。从边塞诗到唐传奇,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和作家都爱大范围地游历,到处吃喝,到处结交朋友,到处写诗作文。
唐代牛僧孺《玄怪录·续玄怪录》、裴铏《传奇》、段成式《酉阳杂俎》。这些都是中华书局版本比较靠谱。关于唐传奇选本,推荐汪辟疆的《唐人小说》和汪聚应的《唐人豪侠小说集》。
《玄怪录·续玄怪录》
牛僧孺《玄怪录》(宋人改称《幽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十卷。
《传奇》
裴铏著有《传奇》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多记神仙恢谲之事。其中《聂隐娘》一篇,亦见袁郊《甘泽谣》及段成式《剑侠传》。(此书系明人伪作)原书久佚,仅《太平广记》所录四则,得传于今。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唐代小说,作为笔记小说集,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
《唐人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 选集﹐今人汪辟疆校录。
《唐人豪侠小说集》
唐人小说创作中,豪侠这一题材类型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说流派,称之为“豪侠小说”。
第四类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洪迈“笔记小说”《夷坚志》,中华书局。
《东坡志林》所记真实虚幻交加,而行文简介明了,少夸饰而多情致。
《东坡志林》
《东坡志林》,宋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洪迈《夷坚志》内容庞杂,记述有序,文字有唐代遗风,而气象不逮。
《夷坚志》(共四册)
《夷坚志》是汉族文言志怪集。南宋洪迈撰。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袁枚的《子不语》,语言胜于蒲松龄,而谈神说怪也过之,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
《子不语》
《子不语》,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共二十四卷。其得名源于《论语·述而》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孔子所“不语”者。多记述奇闻异事、奇人鬼怪,全篇行文流畅。
蒲松龄《聊斋志异》,推荐中华书局版。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推荐中华书局版。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第五类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中华书局版吧。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千家诗》
《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
《古文观止》以“儒家”视野选文,风行已久,相关选文中规中矩,可以作为启蒙类入门,不过,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人,只是“定稿付梓人”吴兴祚的两广总督身份,使得这部选本具有了广告、推广的巨大效应。我没有研究过吴兴祚,他称从子楚才“潜心力学”,从孙调侯“奇伟倜傥”,看起来有让这两位“官二代”吃老本自己的意思。有意研究的学者,不妨从这里深挖一下“八卦”。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古文观止》完全不能跟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抄》媲美,盖因曾国藩一代权臣,视野深广,非吴兴祚等能比。奇怪的是《经史百家杂抄》却默默无闻。
《经史百家杂抄》
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
明代进士刘士璘编的一本选本《文致》从趣味、人性出发,选的都是个人情趣很高的文章,而不是《古文观止》那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官家视野。这本书也非常好,可惜已经不传了。
《文致》
明代进士刘士璘编的一本选本,它是历代散文小品的结集,所选作品的风格明显表现出明末的时风与文风,表现出了编选者的情操和审美意趣。
另推荐清代张伯行编订的《唐宋八大家文钞》,点评精当,指陈不足,都有观点。中华书局版。
《唐宋八大家文钞》
张伯行选本在茅坤选本基础上,加以精选,全书19卷316篇,可谓茅坤选本的精编本。由于篇目选择得当,篇幅适中,便于普及,因此刊行之后,受到读者欢迎,成为明清时期*为流行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
第六类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彭玉平评注,中华书局出版。
查了一下,没想到《人间词话》已经成了热门,各出版社各种装帧设计版本,竟然都销量很高。我就不再饶舌了。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在七十年代末,很多老教授都“无事可干”,非常便宜,可以当作苦力来用,因此这本“鉴赏辞典”里给每一首诗撰写评价的都是学术大家,此后再也不可能聚集这样高水平大家一起做这样的事情了。
《唐诗鉴赏辞典》
《唐诗鉴赏辞典》为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的第一部。选收唐诗名篇1105篇,由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松林等古典文学专家撰写赏析文章。所收唐诗作品面广,各种艺术流派的诗篇兼收并蓄,较全面地展现了唐诗绚丽多彩的艺术风姿。
三联出版社的钱钟书选本《宋诗选注》,好像有人贬过,不记得说什么不好了,但是我觉得钱钟书先生的眼光还是值得信赖的。
《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施蛰存《唐诗百话》。施蛰存先生是博学鸿儒,《唐诗百话》也是他复出之后的力作,凝聚了他一生的经验和作为优秀小说家的独特敏锐,可谓是进阶唐诗的最权威著作。被哈佛大学等用作汉学教材。
《唐诗百话》
《唐诗百话》是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该书体裁既宏观的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
三联出版社出版的潘向黎《看诗不分明》。潘向黎是我的好友,她出身诗书世家,从小熟读古诗唐诗,这部《看诗不分明》是她在报纸上开专栏的结集,短小精悍,有趣好玩,《唐诗》入门首选。《看诗不分明》
潘向黎女士写的关于一些和古诗有关的小文章。
看图写诗?
明月独白
常青•诗
携晚风潇洒的温馨,
与夜色同行。
沐浴融融的玉洁冰清,
独白月影……
轻拂投在手心,
薄薄的白沁…
感触到思绪,
忧伤隐隐……
遥想飘落的浮萍,
月宫的冷清。
妙曼白兔舞姿轻盈,
有谁慰籍寂寞心旌……
让灵犀透过冥冥,
问嫦娥后羿背影?
天各一方的恬静,
不是相许的心灵……
美育是否是一种必要?
谢邀。“美育”就是“美学教育(也叫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小学,也是人终其一生都可以学习!美,有艺术美,生活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美能让给我们愉悦,心动,产生幸福的多巴胺。所以“美育”非常重要,从小培养更必要。
一位哲人说:如果世界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这里讨论的美是视觉美,听觉美,因为这是最直观最具象的能让人感知到。“美学”教育目前在国际学校中比较重视。西方欧美人强调“全人教育”,就是教育应围绕“人性”展开。孩子不单单是考试和刷题的机器人,他们的生活不应该充斥着“成绩好就是好孩子”的教条主义。中国古人对人才的定义:擅长琴、棋、书、画。这套培养体系比现在更加“全人”。古人把“美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先贤孔子精通音律,相传释迦摩尼遁世前也是位琴技绘画才能突出的人。
当家长对他那个在音乐上和绘画上有天赋的孩子(或感兴趣)说:“学音乐(画画)能有什么出息?”的时候,违背了人性的发展,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当教育只围绕着高考一个指挥棒时,美育常常被牺牲掉,就如“体育”。但社会需要艺术家,设计师,音乐家,诗人,人类社会应有不同的专才组成。
美国把ARTS加入了其STEM教学体系中,当人们已无温饱问题时,就会追求如何活得更有品质,更舒适。社会需要既懂科技数理,又具备审美能力美学设计能力的“融合性”人才。乔布斯是最具代表的一位跨界天才。目前占据美国前沿科技公司的核心团队的人里必定有一位懂设计或美学。谁说艺术家不能玩数学?数学家不能玩艺术?所以“美育”越来越重要。我的小侄子今年两年级,天生色弱,但家人还是很鼓励他绘画,不是指望他能成为多出色的艺术家,只是觉得绘画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在孩子工作中,生活中会越来越重要。
我把Jason转去国际学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学校更重视发展孩子全方位的能力。他们对体育,美育非常重视。学校的美术课程涵盖了:美术史、艺术流派、绘画技能等。这是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之前的头条里我发过一个Jason的美术课作业,画一颗家庭植物,从它汲取灵感并根据“新艺术风格”创作一个建筑。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激发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课题,100个孩子会有100种建筑,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涵盖从小学到大学。
我建议,每个孩子从3岁开始,一定要学两样东西:英语、和绘画。孩子大点对美术不感兴趣没关系,但绘画能使孩子增加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能力的培养比学到具体的知识更有价值。
下图给大家展示荷兰艺术家摩里茨··埃舍尔的作品。他是一名数学家,同时又是位艺术大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